- 2021-07-0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S-32 Cu-64 Zn-65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某化工厂用“侯氏制碱法”制取碳酸钠(俗名纯碱)。碳酸钠属于( ) A. 碱 B. 氧化物 C. 酸 D. 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碳酸钠(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合盐的定义,D正确; 答案选D。 2. 容量瓶上没有标明的是( ) A. 规格 B. 温度 C. 刻度线 D. 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但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没有限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实验室有不同规格的容量瓶,容量瓶上标有规格和刻度线,故选D。 3.下列操作中不属于萃取的是( ) A.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B. 从溴水中提取溴单质 C. 浸泡药酒 D. 海水中提取食盐 【答案】D 【解析】 【分析】萃取是指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跟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注意萃取后溶液分层,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青蒿素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乙醚不溶于水,可用萃取的方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故A不符合; B.溴易溶于有机溶剂例如苯中,苯不溶于水,可用萃取的方法从溴水中提取溴单质,故B不符合; C.药酒是将中药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而制成的日常佳品,属于萃取,故C不符合; D.海水中提取食盐利用的是蒸发原理,不属于萃取,故D符合; 答案选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C. 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都是酸 D. 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我们把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A项正确; B.有些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例如,B项错误; C.酸式盐也能电离出氢离子,例如,C项错误; D.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A。 5.体积相同的某植物营养液两份,其配方分别如下: 第一份:0.3mol KCl、0.2mol K2SO4、0.1mol ZnSO4 第二份:0.1mol KCl、0.3mol K2SO4、0.1mol ZnCl2 则两溶液成份( ) A. 完全不同 B. 仅c(Cl-)相同 C. 完全相同 D. 仅c(K+)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些盐在溶液中会完全电离,对于甲溶液,一共有的、的、的和的;对于乙溶液,一共有的、的、的和的;因此两溶液的成分完全一样; 答案选C。 6.往甲、乙、丙三个装满Cl2的集气瓶中各注入:①AgNO3溶液;②NaOH溶液;③ 水三种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氯气溶于水得到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硝酸银反应得到白色沉淀,因此对应的是乙; ②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完全吸收氯气,得到无色透明的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因此对应的是甲; ③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溶液中仍有大量的氯分子而显黄绿色,因此对应的是丙; 答案选B 7.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B. H2SO4+Zn=ZnSO4+H2↑ C. 3Cu+8HNO3=3Cu(NO3)2+2NO↑+4H2O D. NH4HCO3NH3↑+ H2O +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若要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标出化合价,观察有无化合价的变化。 【详解】A.反应中盐酸作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二氧化锰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项错误; B.反应中锌作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硫酸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项错误; C.反应中铜作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硝酸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项错误; D.标出化合价可以发现,反应前后无化合价改变,因此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D。 8.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铜、BaSO4 B. NaCl晶体、NH3 C. 稀醋酸、酒精 D. 熔融的KNO3、硫酸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是强电解质,A项错误; B.是强电解质,氨气属于非电解质,B项正确; C.稀醋酸即醋酸的水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酒精属于非电解质,C项错误; D.是强电解质,硫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D项错误; 答案选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 氯化钠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产生Na+、Cl- C.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D. 得到电子物质被还原,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本质是电子的得失(转移),A项错误; B.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即可发生,B项错误; C.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因此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导电性也可能强于较稀的强电解质溶液,C项错误; D.得到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体现氧化性,D项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S→SO2 B. Na2O2→O2 C. HNO3→NO D. 2H+→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元素从0价升高到+4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因此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A项正确; B.可以发生歧化反应,一部分化合价升高到0价变成,一部分化合价降低到-2价变成,因此不必加入其它的氧化剂,B项错误; C.氮元素从+5价降低到+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因此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C项错误; D.氢元素从+1价降低到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因此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D项错误; 答案选A。 11.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 结论 A 某物质在熔融态下能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B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SO2水溶液能导电 SO2为电解质 D 已知:Cl2+2FeCl2=2FeCl3反应能发生 氧化性:Cl2>FeCl3 【答案】D 【解析】 【详解】A.熔融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水银在熔融态下也能导电,但却不是电解质,A项错误; B.若溶液中有也能得到白色沉淀,因此实验设计不严谨,B项错误; C.溶于水后和水反应得到,可以电离出离子导电,因此只能说是电解质,但不能说是电解质,C项错误; D.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氯气是氧化剂,氯化铁是氧化产物,D项正确; 答案选D。 12.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8g的CO与CO2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C. 0.5mol•L﹣1的AlCl3溶液中所含Cl- 数目为1.5NA D. 1mol钠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2,转移的电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管是还是,每个分子里都只有1个碳原子,若28g是纯,则恰好是,若28g是纯,则物质的量小于,因此二者混合物所含的分子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1mol,含有的碳原子数小于NA,A项错误; B.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B项错误; C.未说明溶液体积,因此无法计算,C项错误; D.采用守恒的思想,1mol钠从0价变成+1价,需要失去1mol电子,因此转移的总电子数也为NA个,D项正确; 答案选D。 13.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盐酸 B. 硫酸 C. 氨水 D. 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盐酸会和二者都反应,A项错误; B.硫酸会和二者都反应,B项错误; C.氨水与二者均不反应,因此无效果,C项错误; D.氢氧化钾是强碱,铝可以和强碱反应,而镁不与强碱反应,因此可以除去铝,D项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离子方程式及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HCO3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B. 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2H++ SO42﹣+ Ba2++2OH﹣=2 H2O+BaSO4↓ C. 石灰乳跟稀硝酸反应:OH﹣+H+=H2O D. 碳酸钙与醋酸溶液反应:CaCO3+2H+= Ca2++H2O+C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是弱酸酸式盐,在写电离方程式时只能写成和 的形式,A项错误; B.和稀硫酸反应得到和,和均不能拆,B项正确; C.石灰乳中绝大多数的是以固体的形式存在的,不能拆成和的形式,C项错误; D.醋酸是弱酸,不能拆成和的形式,D项错误; 答案选B。 1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条件下大量共存的是( ) A. 无色溶液中:K+、Cu2+、Na+、SO42- B. 碱性溶液中:CO32-、Na+、SO42-、NO3- C. 加入Fe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NO3-、NH4+ D.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Ba2+、Al3+、NO3-、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蓝色的,与无色溶液的描述不符,A项错误; B.选项中的四种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大量共存,B项正确; C.加入铁能放出氢气的溶液即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项错误;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即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D项错误; 答案选B。 16.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自然界中硅元素的储量丰富 B.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C. 高纯度的硅被用作计算机芯片 D. 可用H2在高温下还原SiCl4的方法得到高纯硅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然界中有大量含有硅元素的物质,故A正确; B.硅是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硅,故B错误; D.硅是半导体,高纯度的硅能做计算机芯片,故C正确; D.氢气还原四氯化硅生成硅和氯化氢,能制取高纯度的硅,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52分) 17.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 B.升华 C.结晶 D.分液 E.蒸馏 F.渗析 G.过滤 (1)____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2)_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 (3)_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4)____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答案】(1). G (2). C (3). D (4). E 【解析】 【详解】(1)分离溶液与固体物质的常用操作为过滤; 故答案为G。 (2)硝酸钾和氯化钠随着温度的变化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很快,但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变化小,故可用结晶的方法将二者分离; 故答案为C。 (3)水与汽油混合后不会互相溶解,会有明显分层,故可用分液的方法将二者分离; 故答案为D。 (4)已知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二者互溶,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故可用蒸馏法分离; 故答案为E。 18.请按要求填空: (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__ A.①②③是三种不同的核素 B.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C.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D.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2)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__ A 分子数 B 原子数 C 体积 D 电子数 (3)微粒AXn+ 核外有a个电子,则它的核内中子数为______ (4)与10克D2O含有相同电子数的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 【答案】(1). AC (2). BD (3). (4). 11.2L 【解析】 【详解】(1)根据示意图不难看出①②③分别是H、D、T原子: A.首先明确核素的定义,不同的原子即不同的核素,氕、氘、氚明显是三种不同的核素,A项正确; B.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氕、氘、氚的质量数分别为1、2、3,B项错误; C.氕、氘、氚互为氢元素的同位素,C项正确; D.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一样,物理性质有差别,D项错误; 答案选AC; (2)的分子量为3,的分子量为2,等质量的和,其分子数为反比,即2:3: A.分子数为2:3,A项错误; B.不管是还是,都是由氢原子构成的,因此等质量的和必然是由等量的氢原子构成的,B项正确; C.虽然在相同条件下,但是二者的分子数不同,因此体积不同,C项错误; D.同B项,二者都是由等量的氢原子构成的,因此二者所含的电子数也是相等的,D项正确; 答案选BD; (3)首先带有n个正电荷,表明其失去了n个电子,则有个电子,又因为电子数=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不难得出其核内有个中子; (4)1个分子中有个电子,一个分子中有个电子,可以发现二者的电子数相等,n()=,则的物质的量也为0.5mol,v()=。 19.(1)在标准状况下,物质①4gH2,②33.6LCH4,③1molH2O,④3.01×1023个O2 .含分子数最多的是(填序号,下同)___,含原子数最少的是___,质量最大的是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 (2)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每有1mol过氧化钠反应,则转移电子个数为____。 【答案】(1). ① (2). ④ (3). ② (4). ③ (5). (6). (7). (8). 【解析】 【详解】(1)先将不同的表述统一成物质的量,n(H2)=、n(CH4)=、n(O2)=,则分子数最多的是①; 氢气是双原子分子,2mol氢气一共有4mol原子,甲烷是五原子分子,1.5mol甲烷一共有7.5mol原子,水是三原子分子,1mol水一共有3mol原子,氧气是双原子分子,0.5mol氧气一共有1mol原子,综上可知,原子数最少的是④; 根据计算各物质的质量,1.5mol甲烷的质量为24g,1mol水的质量为18g,0.5mol氧气的质量为16g,因此质量最大的为②; ①②④均为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分布为44.8L、33.6L、11.2L,而18g水大约只有18mL,因此③的体积最小; (2)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3)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一部分从-1价升高到0价,一部分从-1价降低到-2价,属于歧化反应,因此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根据方程式不难看出,每有2mol发生反应,转移2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和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1,因此答案为。 20.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三种不同 A. MgO、Na2O、CO2、CuO B. HCl、H2O、H2SO4、HNO3 C. NaOH、Na2CO3、KOH、Cu(OH)2 (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A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 (2)这三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该反应_________氧化还原反应(填“是”或“不是”)。 (3)写出这种新物质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O2 (2). H2O (3). Na2CO3 (4). 不是 (5). HCO3-+H+=CO2↑+H2O 【解析】 【详解】(1)A中CO2为气体,且为酸性氧化物,其它三种都是金履氧化物; B项除了H2O,其它三种都是酸; C项Na2CO3是盐,其它都是碱; (2)CO2、 H2O、 Na2CO3三者发生反应:CO2+H2O+Na2CO3=2NaHCO3,没有发生电子转移,故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NaHCO3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HCO3-+H+=CO2↑+H2O。 21.按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气体_____ (2)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______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_____ 【答案】(1). (2). (3). 【解析】 【详解】(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的是碳酸钙沉淀和水,注意澄清石灰水中的是全部溶解的,因此要拆开,离子方程式为:; (2)和反应得到沉淀和水,后两者不能拆开,离子方程式为:; (3)大理石不能拆,离子方程式为:。 22.下图是实验室制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应依次放入_____。(填字母) a b c d Ⅰ 干燥 有色布条 湿润的 有色布条 湿润的 有色布条 干燥的 有色布条 Ⅱ 碱石灰 无水CaCl2 浓硫酸 无水CaCl2 Ⅲ 湿润的 有色布条 干燥的 有色布条 干燥的 有色布条 湿润的 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橙黄色,打开D装置中活塞,将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经认真考虑,有同学提出该实验方案仍有不足,请说明其中原因___________。 (5)装置F中用足量NaOH溶液吸收剩余的氯气,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 (2). 除去装置A挥发出的气体 (3). b (4). E中上层溶液接近无色,下层溶液为紫红色 (5). D中可能会有过量的,这些若进入E中也能将氧化为单质碘,导致无法比较溴和碘的氧化性强弱 (6). 【解析】 【分析】装置A即氯气的发生装置,装置B是氯气的净化装置,而F中盛放的烧碱溶液起到尾气吸收的作用,据此来分析各题即可。 【详解】(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氯气:; (2)饱和食盐水可以吸收装置A挥发出的气体,防止对后续实验造成干扰; (3)既然要验证氯气是否有漂白性,应该先让氯气接触润湿的有色布条,再让氯气接触干燥的有色布条,因此I处为润湿的有色布条,II为干燥剂,U型管中只能选用固体干燥剂,此处为无水,III为干燥的有色布条,答案选b; (4)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可将D中的氧化为单质溴,单质溴加入装置E中又可将氧化为单质碘,单质碘进入四氯化碳相,因此现象为上层溶液接近无色,下层溶液为紫红色;此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D中可能会有过量的,这些若进入E中也能将氧化为单质碘,无法说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 (5)装置F中即在碱液中的歧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