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s)B.v(B)=0.3mol/(L·s)C.v(C)=0.8mol/(L·s)D.v(D)=1mol/(L·s)【答案】B【解析】【详解】在2A+B3C+4D反应中都换成B的速率减小比较:A、v(A):v(B)=2:1v(B)=mol/(Ls);B、v(B)=0.3mol/(Ls)C、v(B):v(C)=1:3,v(B)=D、v(B):v(D)=1:4,v(B)=0.25mol/(Ls)比较可以知道,B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B.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D【解析】燃烧都是放热反应,A不正确。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才能发生,B不正确。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C不正确,D正确,答案选D。3.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P(白磷,s)=P(红磷,s)△H<0。根据上述信息推论正确的是()A.前者为放热反应B.红磷的能量比白磷低C.红磷比金刚石稳定D.上述变化都为物理变化【答案】B【解析】\n【详解】A.△H>0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B.△H<0为放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能量越低越稳定;红磷比白磷稳定,B项正确;C.根据以上信息不知道红磷和金刚石的能量的相对大小,不能比较红磷和金刚石的稳定性,C项错误;D.C(石墨,s)=C(金刚石,s)、P(白磷,s)=P(红磷,s)都为化学变化,D项错误;故B正确。4.已知①2C(s)+O2(g)===2CO(g)△H=-221.0kJ·mol-1②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则反应C(s)+H2O(g)===CO(g)+H2(g)的△H为()A.+131.3kJ·mol-1B.-131.3kJ·mol-1C.-352.3kJ·mol-1D.+262.6kJ·mol-1【答案】A【解析】【详解】把方程式(①-②)/2,得出C(s)+H2O(g)===CO(g)+H2(g);ΔH=(-221.0+483.6)/2=+131.3kJ·mol-1,所以选A5.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A+B=CB.A+3B=2CC.3A+B=2CD.2A+3B=2C【答案】D【解析】【详解】2V(B)=3V(A),3V(C)=2V(B),则V(A):V(B)=2:3,V(B):V(C)=3:2,计量数之比为2:3:2,方程式为2A+3B=2C,答案为D。6.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气体R和5升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B.3C.4D.5【答案】A\n【解析】【分析】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减小,说明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应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进行,即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详解】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说明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应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进行,即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则有:2+5>4+n,n<3,选项中只有A符合;正确选项A。7.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④加入生成物⑤加入MnO2A.全部B.①②⑤C.②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①若反应物的状态是纯固体或液体物质,则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①错误;②升高温度,会使体系的内能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加,故②正确;③对于无气体参加的反应,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反应速率不变,故③错误;④加入生成物的状态是固体或液体,则反应速率不变,故④错误;⑤加入MnO2是固体物质,若不作催化剂,则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⑤错误。所以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②。故选C8.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2(g)N2O4(g);△H<0。在测定NO2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A.温度130℃,压强3.03×105paB.温度25℃,压强1.01×105paC温度130℃,压强5.05×104paD.温度0℃,压强5.05×104pa【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存在平衡2NO2(g)⇌N2O4(g),N2O4的存在会影响二氧化氮的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故应采取措施使平衡向左移动,减小N2O4的含量,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应采取高温低压。\n【详解】A.压强不是最低的,故A错误;B.温度不是最高的,压强不是最低的,故B错误;C.温度最高压强最低,故C正确;D.温度低,故D错误;故答案选C。9.今有如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H=akJ/mol,H2(g)+O2(g)=H2O(l)△H=bkJ/mol,2H2(g)+O2(g)=2H2O(l)△H=ckJ/mol,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c均为正值C.a=bD.c=2b【答案】D【解析】【分析】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则△H<0,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详解】A.因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放热反应的△H<0,则a、b和c均为负值,故B错误;C.因水的状态不同,则a≠b,故C错误;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则反应热的关系为2b=c,故D正确;故答案选D。10.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H2(g)+I2(g)。若c(HI)由0.1mol/L降到0.07mol/L时,需要15s,那么c(HI)由0.07mol/L降到0.05mol/L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A.等于5sB.等于10sC.大于10sD.小于10s【答案】C【解析】由于随着反应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降低,所以一定有(0.1mol/L-0.07mol/L)÷15s>(0.07mol/L-0.05mol/L)÷t,解得t>10s,答案选C。11.对平衡CO2(g)CO2(aq)△H=-1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n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答案】D【解析】【详解】CO2(g)CO2(aq)△H=-19.75kJ/mol的正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过程,要使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即使平衡正向移动,可以降低温度、增大压强,答案选D。1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y<z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B的转化率降低D.C的体积分数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容积扩大原来的2倍,假设平衡不移动,此时A的浓度为应为0.25mol·L-1。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1,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详解】A.容积扩大原来的2倍,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x+y>z,A错误;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错误;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的转化率降低,C正确;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的体积分数减小,D错误。故选项C正确。13.已知2H2O(g)=2H2(g)+O2(g)ΔH=+496kJ·mol-1。断开1molH—H键、O=O键分别需要吸收436kJ、498kJ的热量,则断开1molO—H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A.462kJB.469kJC.362kJD.466.5kJ【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ΔH=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新键生成放出的能量,设断开1molO—H键需要吸收的热量为xkJ;496=4x-2×436-498得x=466.5kJ,因此D正确;答案:D14.\n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2CO2(g)+4H2O(l)ΔH=+890kJ·mol-1B.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C.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1D.2CH4(g)+4O2(g)=2CO2(g)+4H2O(l)ΔH=-890kJ·mol-1【答案】C【解析】【详解】甲烷燃烧是放热反应,△H小于0,故AB不正确;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1mol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是222.5kJ×4=890kJ。答案选C。15.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2(g)+CO2(g);Δ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答案】B【解析】【分析】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升温、加压、增大浓度、加入催化剂,增大NO的转化率必须在不加入NO的基础上使平衡正向移动。【详解】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升温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正反应气体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升温速率增大,平衡逆向进行,加氮气平衡逆向进行,一氧化氮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加压反应速率增大,无法确定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故D错误。故答案选B。16.反应:A(g)+3B(g)2C(g)Δ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n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即正反应方向移动。【详解】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故答案选C。17.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X、Y、Z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1:2:2,也可能不是,①项错误;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项正确;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③项正确;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Z,消耗n mol Y,同时生成2n mol Y,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等,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②③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答案选C。18.升高温度能使反应速率加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nB.对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加大C.体系中活化分子总数不变D.使反应体系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体系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对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正逆反应增大的程度不同,故答案为D。19.对可逆反应A(g)+B(g)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该可逆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增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应较少,曲线斜率较大。【详解】400℃温度高,反应速率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应较少,即出现拐点较早些,或者斜率更大些;正反应是吸热反应,200℃到400℃,平衡右移,则C的百分含量增多,D正确;故答案选D。20.一定条件下,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0.5molX和0.5molY进行反应:2X(g)+Y(g)2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2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容器体积变为1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B.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011C.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90%\nD.若降低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答案】C【解析】【详解】A、将容器体积变为1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但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Z浓度小于原来的一半,故A错误;B、一定条件下,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0.5molX和0.5molY进行反应,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2molZ,依据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2X(g)+Y(g)2Z(g)起始量(mol)0.50.50变化量(mol)0.20.10.2平衡量(mol)0.30.40.2平衡量mol·L-10.060.080.04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042/(0.08×0.062)=5.6,故B错误;C、(0.3+0.4+0.2)/(0.5+0.5)×100%=90%,故C正确;D、若降低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H>0,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21.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SO2(g)氧化为1molSO3(g)放出热量99kJ,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_________(填“升高”,“降低”),△H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H=________kJ/mol.【答案】(1).A表示反应物总能量(2).C表示生成物总能量(3).降低(4).不变\n(5).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但没有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H不变(6).﹣198【解析】【详解】(1)图中A、C分别表示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2)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高低,所以不变, (3)因氧化为的,所以氧化为的。22.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A和2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由此推断:(1)x值等于(2)B的平衡浓度为(3)A的转化率为(4)生成D的反应速率(5)如果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则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答案】(1)2;(2)0.8mol/L;(3)60%;(4)0.2mol•l﹣1•min﹣1;(5)不变。【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反应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得到x,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物质的量=0.4mol/L×2L=0.8mol,反应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则x:2=0.8:0.8=1:1,则x=2;(2)B的平衡浓度c===0.8mol/L;(3)A转化率=×100%=×100%=60%;(4)用D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0.2mol•l﹣1•min﹣1;(5)3A(g)+B(g)⇌2C(g)+2D(g),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不变。23.在2SO2+O22SO3的平衡体系中,加入18O构成的氧气,当平衡发生移动后,SO2中\n18O的含量___(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增加【解析】【分析】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同时进行。【详解】加入18O构成的氧气,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生成了含18O的SO3,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SO3也在分解,随SO3的分解,在SO2中也有18O存在,所以SO2中18O的含量增加。24.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若1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H2(g)+1/2O2(g)=H2O(l)的ΔH=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kJ/mol。【答案】H2(g)+1/2O2(g)=H2O(g);ΔH=-241.8kJ/mol–285.5285.5【解析】试题分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g);ΔH=-241.8kJ/mol;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18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热量2.444kJ×18=44kJ,反应H2(g)+1/2O2(g)═H2O(l)的反应热△H=-(241.8kJ/mol+44kJ/mol)=-285.8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2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反应为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υ正(H2)=υ逆(H2O)D.c(CO2)=c(CO)(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5)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为2mol·L-1,c(H2)为1.5mol·L-1,c(CO)为1mol·L-1,c(H2O)为3mol·L-1\n,则下一时刻,反应向________(填“正向”或“逆向”)进行。【答案】(1).c(CO)c(H2O)/[c(CO2)c(H2)](2).吸热(3).BC(4).830(5).逆向【解析】【分析】根据平衡常数的含义结合方程式书写表达式;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判断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根据化学平衡的本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特征(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保持不变)判断平衡标志;根据相同温度下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详解】(1)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则反应CO2(g)+H2(g)CO(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c(CO)·c(H2O)/[c(CO2)·c(H2)]。(2)题中表格数据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K增大。据平衡移动原理,升温平衡右移,正反应吸热。(3)A、题中反应气体分子总数不变,据PV=nRT,恒温恒容时容器内压强必然不变,即“容器中压强不变”不一定是化学平衡状态,A不选;B、当“混合气体中c(CO)不变”时,其它三种成分的浓度也不变,必为化学平衡状态,B选;C、不论是否平衡,υ正(H2)=υ正(H2O),则“υ正(H2)=υ逆(H2O)”时即υ正(H2O)=υ逆(H2O),必为化学平衡状态,C选;D、“c(CO2)=c(CO)”不一定是化学平衡状态,D不选;故答案选BC。(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c(CO)·c(H2O),则K=1,表中对应温度为830℃。(5)在800℃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为2mol·L-1,c(H2)为1.5mol·L-1,c(CO)为1mol·L-1,c(H2O)为3mol·L-1,则该时刻浓度商Qc=(1mol/L×3mol/L)/(2mol/L×1.5mol/L)=1>K=0.9,因此下一时刻,反应向逆向进行。26.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同温度下涉及如下反应:①2NO(g)+Cl2(g)2ClNO(g)ΔH1<0,平衡常数为K1;②2NO2(g)+NaCl(s)NaNO3(s)+ClNO(g)ΔH2<0,平衡常数为K2。(1)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ΔH3,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用K1、K2表示)。ΔH3=___________(用ΔH1、ΔH2表示)。(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①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nNO和0.1molCl2,10min时反应①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__________mol,NO的转化率α1=___________。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①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α2,α1____α2(填“>”“<”或“=”),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1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答案】(1).K12/K2(2).ΔH1×2-ΔH2(3).2.5x10-2(4).75%(5).<(6).不变(7).升高温度【解析】【详解】(1)①2NO(g)+Cl2(g)2ClNO(g)ΔH1<0,平衡常数为K1;②2NO2(g)+NaCl(s)NaNO3(s)+ClNO(g)ΔH2<0,平衡常数为K2。根据盖斯定律分析,①×2-②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ΔH3=ΔH1×2-ΔH2,则平衡常数K3=K22/K1。(2)测得10分钟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Δn=7.5×10-3×10×2=0.15mol,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75mol,则平衡时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0.075=0.025mol,参加反应的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则一氧化氮的转化率为0.15/0.2=75%。反应①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恒温恒容下达到平衡时压强比原来的小,所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等效于在恒温恒容下的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一氧化氮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所以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要使平衡常数变小,使平衡逆向移动,则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