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2_1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2_1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27 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有CO2、H2O、NO、N2,但在卫星发射现场却看到火箭尾部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B )‎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和NO反应生成NO2和CO D.H2O和NO反应生成H2和NO2‎ 解析:NO与空气中的氧气相遇,即可快速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2,NO2是一种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故选B。‎ ‎2.下列物质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且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完成的是( C )‎ ‎①N2→NO2 ②NO2→NO ③NO2→HNO3 ④N2→NO ⑤N2→NH3‎ A.① B.②⑤‎ C.④ D.③④‎ 解析:该题有两个要求:(1)必须加入氧化剂;(2)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完成。①③④从化合价角度来看氮的化合价都升高,但①N2→NO2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而③NO2→HNO3不加氧化剂也能完成,如3NO2+H2O===2HNO3+NO,在该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只有④N2→NO必须加入氧化剂且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完成,如N2+O22NO。‎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植树造林 温室效应 B SO2和NO2大量排放 酸雨 ‎ C 汽车尾气的排放 光化学烟雾 D 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 赤潮 解析:温室效应是由CO2引起的,植树造林能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缓解温室效应;B项,SO2和NO2等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C项,汽车尾气中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可引起光化学烟雾;D项,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赤潮。‎ 9‎ ‎4.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NO、SO2、NO2、Cl2中的一种,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原试管充满NO2的是( B )‎ 解析:NO2溶于水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故放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气体约占试管体积的,B项符合题意。‎ ‎5.2012年中国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尾气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NO+O2+4CO4CO2+N2‎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NO首先与O2反应生成NO2:2NO+O2===2NO2①;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CO具有还原性,二者在催化剂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N2:2NO2+4CON2+4CO2②;反应①+反应②可得催化转化总反应:2NO+O2+4CO4CO2+N2,在此反应中,NO、O2是氧化剂,N2是还原产物,C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A错误,D正确;N2不是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B错误;NO在常温下就可以和O2反应转化为NO2,C错误。‎ ‎6.某集气瓶里的气体呈红棕色,加入足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橙色溶液,气体颜色消失,再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混合气中的( A )‎ A.N2、NO2、Br2 B.NO2、NO、N2‎ C.NO2、O2、NO D.N2、O2、Br2‎ 解析:集气瓶内气体呈红棕色,可能含溴蒸气或NO2‎ 9‎ 气体,加水后原气体红棕色消失,溶液呈橙色,说明混合气中一定含溴蒸气;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说明溶于水后的气体中含NO,NO可能是原混合气体的组成成分,也可能是由3NO2+H2O===2HNO3+NO而来,对比题中选项可知A项正确。‎ ‎7.(双选)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对原试管中盛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 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 B.可能是NO2气体 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 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 ‎8.将3 mol的NO2气体依次通入下列三个分别装有足量①NaHCO3饱和溶液,②浓H2SO4,③Na2O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起来,则收集到的气体是(同温、同压下测定)( D )‎ A.1 mol NO B.1 mol NO2和0.05 mol O2‎ C.2 mol O2‎ D.0.25 mol O2‎ 解析:3NO2+H2O===2HNO3+NO由此可知有1 mol NO产生,有2 mol HNO3生成,根据HNO3+NaHCO3===NaNO3+H2O+CO2↑可知,2 mol HNO3与足量NaHCO3反应有2 mol CO2产生。‎ ‎2CO2+2Na2O2===2NaCO3+O2由此可知有1 mol O2产生,此时剩余气体为1 mol NO和1 mol O2。‎ 用排水法收集时,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H2O===4HNO3。‎ 由此可知最后剩余0.25 mol O2,故选D。‎ ‎9.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C )‎ 9‎ A.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 B.反应前后NO室压强相同 C.最终容器内气体密度与原来相同 D.最终容器内无O2存在 解析:两边容器的体积相同,密度相同,则气体的质量相同,因为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分子数不同,A错误;因为两边气体分子数不同,所以压强不同,又因为发生反应2NO+O2===2NO2,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NO室压强减小,B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分析,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的总体积不变,所以气体密度与原来相同,C正确;二者质量相同,因为一氧化氮和氧气的摩尔质量之比为3032=1516,所以一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15,二者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反应,所以氧气有剩余,D错误。‎ ‎10.下列有关NO、N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B.NO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由N2和O2化合得到 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D.NO、NO2都有毒,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解析:A项,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由于NO2与碱反应不能生成对应的盐和水,因此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正确;B项,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在放电条件下NO可由N2和O2化合得到,错误;C项,NO与氧气反应会生成NO2,NO2溶于水会生成HNO3和NO,因此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正确;D项,NO、NO2都有毒,且汽车发动时,在电火花作用下N2和O2化合会产生NO,正确。‎ ‎11.标准状况下,将4.48 L 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100 mL水中,气体体积缩小为2.24 L。假设液体的体积不变,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 B.剩余气体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C.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11‎ D.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约为0.1×6.02×1023‎ 解析:NO2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已知气体体积缩小2.24 L,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3.36 L NO2和1.12 L NO,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为31,C项不正确;反应生成0.1 mol HNO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A项正确;剩余气体为NO,其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B项正确;该反应是歧化反应,生成0.1 mol HNO3‎ 9‎ 时,转移0.1 mol电子,D项正确。‎ ‎12.相同条件下,把x mL CO2通过足量的Na2O2后再与y mL NO混合。x与y之和为30。若充分反应后气体的体积缩小为15 mL,则xy为( D )‎ ‎①11 ②21 ③54 ④75‎ A.仅① B.仅②‎ C.仅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写出化学方程式:2CO2+2Na2O2===2Na2CO3+O2 ①,2NO+O2===2NO2 ②。由①+②得2CO2+2NO+2Na2O2===2Na2CO3+2NO2 ③。根据①②③进行分析:(1)若V(CO2)=V(NO),相当于反应恰好按③式进行,即反应后V(总)=[V(CO2)+V(NO)]。(2)若V(CO2)>V(NO),相当于反应按③式进行后,剩余CO2按①式进行,即反应后V(总)=[V(CO2)+V(NO)]。(3)若V(CO2)[V(CO2)+V(NO)]。综上所述,当x≥y时,充分反应后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2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以下8种气体:①H2,②Cl2,③O2,④HCl,⑤NH3,⑥NO,⑦SO2,⑧N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是②③④⑦⑧,若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①⑤。‎ ‎(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①③⑥,气体应由A口进入。‎ ‎(3)若烧瓶中装入适量浓硫酸,可以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①②③④⑥⑦⑧,气体应由B口进入。‎ 解析:(1)从B口进气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若从A口进气则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排气法收集的气体必须与O2不反应,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 ‎(2)若用排水法收集,则气体必须不溶于水,应从A口进。‎ ‎(3)若用浓H2SO4干燥气体,必须从B口进气。‎ 9‎ 对于同一个装置,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方面,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有效方式。‎ ‎14.(16分)中国科学院官方微信于2017年3月发表《灰霾专题》,提出灰霾中细颗粒物的成因,部分分析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信息可以看出,下列哪种气体污染物不是由机动车行驶造成的a。‎ a.SO2  b.NOx  c.VOCs  d.NH3‎ ‎(2)机动车大量行驶是污染源之一。汽车发动机废气熄燃控制系统主要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写出熄燃过程中NO发生的主要反应的方程式:2NO+O2===2NO2。‎ ‎(3)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中国霾呈中性,其主要原因如下图所示:‎ 请判断A的化学式并说明判断理由:SO,因为反应之前S为+4价,NO2中的N为+4价,反应之后HONO中N元素为+3价,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必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综合推断,应是S元素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在液体中应以SO形式存在。‎ ‎(4)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将含有SO2和NOx的烟气通入盛有NaClO2溶液的反应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其他离子忽略不计):‎ 9‎ 离子 Na+‎ SO NO H+‎ Cl-‎ 浓度 ‎/(mol·L-1)‎ ‎5.5×‎ ‎10-3‎ ‎8.5×‎ ‎10-4‎ y ‎2.0×‎ ‎10-4‎ ‎3.4×‎ ‎10-3‎ ‎①SO2和NaClO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SO2+ClO+2H2O===2SO+Cl-+4H+。‎ ‎②表中y=6×10-4。‎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机动车行驶造成的污染有NOx、VOCs、NH3,SO2不是由机动车行驶造成的。(2)熄燃过程中NO被氧气氧化生成NO2,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4)①SO2和NaClO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SO2+ClO+2H2O===2SO+Cl-+4H+。②由于溶液呈中性,则表中y=5.5×10-3+2.0×10-4-3.4×10-3-2×8.5×10-4=6×10-4。‎ ‎15.(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是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种方案(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已略去):‎ 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NO3)22CuO+4NO2↑+O2↑。‎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Cu(NO3)2分解产生的O2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等,但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NO2能支持燃烧。‎ Ⅱ.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写出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4HNO3(浓)4NO2↑+O2↑+2H2O。‎ 9‎ ‎(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提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可能是由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所致。‎ 解析:Ⅰ.(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NO3)22CuO+4NO2↑+O2↑。(2)2Cu(NO3)22CuO+4NO2↑+O2↑,该反应中氧气占总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若NO2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根据实验现象知,二氧化氮支持燃烧,故结论正确。‎ Ⅱ.(1)浓硝酸具有强挥发性,且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4HNO3(浓)4NO2↑+O2↑+2H2O。(2)该反应的反应条件是加热,加热过程中有水蒸气生成,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阻碍了NO2的助燃,导致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假象,所以结论不正确。‎ ‎16.(12分)为了探究几种气态氧化物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用三只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体,倒置在水槽中。然后,分别缓慢通入适量氧气或氯气,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A、B装置中集气瓶充满溶液,C装置中集气瓶里还有气体。‎ ‎(1)如果装置A中通入的氧气恰好使液体充满集气瓶,假设瓶内液体不扩散。‎ ‎①写出A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O2+O2+2H2O===4HNO3;该实验对工业上生产硝酸的启示是在吸收塔里充入足量空气。‎ ‎②假设该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a L·mol-1,集气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实验前在C水槽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通入氧气前后,实验现象变化可能为红色由浅变深;写出化学方程式:2SO2+O2+2H2O===2H2SO4。‎ ‎(3)溶液充满集气瓶后,在B水槽里滴加硝酸钡溶液,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出现白色沉淀;写出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SO2+2H2O===2Cl-+SO+4H+,Ba2++SO===BaSO4↓;证明B水槽反应后溶液里有氯离子的操作方法是 9‎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里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待沉淀完全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解析:(1)①A瓶中发生的反应有:3NO2+H2O===2HNO3+NO,2NO+O2===2NO2,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工业上利用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制硝酸,为了使原料充分利用,不排放大气污染物NO,应向吸收塔(向二氧化氮中)通入足量空气,使氮的氧化物全部转化成硝酸。②设A装置中集气瓶体积为V L,二氧化氮气体体积为V L,n(NO2)== mol,最后充满液体,硝酸溶液体积为V L,c(HNO3)== mol·L-1。(2)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中强酸,通入氧气反应后,生成强酸(硫酸),溶液红色变深。(3)氯气在水中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检验氯离子前要除去SO。‎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