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学案(江苏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学案(江苏专用)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3.掌握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理解常见不同类型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4.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5.熟悉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 理清物质类别 ‎1.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9)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10)铝热剂:铝粉和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100 nm)。‎ ‎(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聚沉等。‎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 ‎(6)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呈电中性的。‎ ‎(7)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8)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 ‎(9)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1.下面是高考题的组合,判断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制备KAl(SO4)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2018·江苏,6B)‎ ‎(2)制备Fe(OH)3胶体,可以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2016·全国卷Ⅱ,13A)‎ ‎(3)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安徽理综,9D)‎ ‎(4)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2014·四川理综,2A)‎ ‎(5)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2014·四川理综,2B)‎ ‎(6)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014·四川理综,2D)‎ ‎(7)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8)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2013·四川理综,2A)‎ ‎(9)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2013·四川理综,2D)‎ ‎(10)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2013·天津理综,1D)‎ ‎2.(2017·北京,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A项,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物;B项,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C项,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咖啡因、糖类等,属于有机物;D项,中草药的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为有机物。‎ 题组一 理解概念、准确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11)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12)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13)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加热促进了Fe3+水解(√)‎ ‎(14)将0.2 mol·L-1 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 ‎(15)处理废水时可加入明矾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 ‎(16)PM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 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题组二 纳米材料的“不寻常”应用 ‎2.(2018·南京高三调研)纳米是长度单位,1 nm=10-9 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由铜制成的“纳米铜”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纳米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B.“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C.“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D.“纳米铜”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答案 D 解析 “纳米铜”只是物质的颗粒变小,但不影响其化学性质,故选D。‎ ‎3.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轻纳米材料(基本微粒直径为1~100 nm)。这种材料结构上由一维氮化硼纳米管和二维氮化硼纳米晶片复合而成,整个材料内部充满气孔。这种材料耐高温,且用它吸附完有机物后,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实现重复使用。下列关于该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该材料的基本微粒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该材料在2 000 ℃的高温下,还可以保持结构完整,可正常使用 D.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温热防护、有毒化学物质吸附和清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答案 AB 解析 该材料的基本微粒的直径为1~100 nm,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该材料的基本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A项错误,B项错误;氮化硼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可耐高温,结构稳定,C项正确;该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D项正确。‎ ‎ ‎ 纳米材料本身不是胶体,当它分散到其他分散系中时才能形成胶体。‎ 题组三 “雾霾”与“胶体”‎ ‎4.下列有关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中PM2.5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B.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C.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 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 B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考点二 认识物质性质 理解物质变化 ‎1.认识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理解物质变化的“四个方面”‎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3.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 ‎ 变化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①蒸馏 ‎②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①显色反应 ②颜色反应 ③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①分解 ②电解 ③水解 ④裂解 十四化 ‎①熔化 ‎②汽化 ‎③液化 ‎④升华 ‎①氧化 ②风化 ③钝化 ④催化 ‎⑤皂化 ⑥歧化 ⑦硝化 ⑧酯化 ‎⑨裂化 ⑩油脂的硬化 注意 ①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②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③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 ‎1.(2018·北京,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答案 B 解析 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不是化学变化;A项,甲醇低温生成氢气和氢气用作燃料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用作火箭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的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答案 C 解析 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解析 A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正确;‎ B项,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C 项,该过程利用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的乙烯,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D项,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防止食物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结合物质的用途来考查,解答此类试题方法是:结合物质的应用目的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在食品保存过程中防氧化)、吸水性(用作干燥剂)、弱碱性(用于中和胃酸)等,并利用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 ‎(2)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 ‎(3)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4)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5)Na2CO3·10H2O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 答案 (1)× (2)× (3)× (4)× (5)√ (6)× (7)√‎ ‎2.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 CD 解析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Mg2+→Mg(OH)2→MgCl2→Mg,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正确;侯氏制碱法的过程是NaCl→NaHCO3→Na2CO3,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正确;“地沟油”纯化是分馏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石墨与C60的结构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错误。‎ ‎3.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 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 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答案 C 解析 选项A、D都是物理变化;选项B,前者是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电解必然会产生新物质,故食盐水导电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选项C,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胆矾变白,说明胆矾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4.(2018·南京市高三模拟)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 答案 C 解析 “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C项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化学变化,D项正确。‎ 专题强化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健儿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五百米决赛上获得金牌,下列运动装备材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 冰刀片——抗腐蚀合金钢 B 速滑服——芳纶纤维 C 防切割手套内层材质——聚乙烯纤维 D 防护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答案 A 解析 A项,冰刀片——抗腐蚀合金钢,属于金属材料,为无机化合物,正确;B项,速滑服——芳纶纤维,属于合成纤维,为有机化合物,错误;C项,防切割手套内层材质——聚乙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为有机化合物,错误;D项,防护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于合成纤维,为有机化合物,错误。‎ ‎2.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下列贸易商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中国丝绸 B.捷克水晶 C.埃及长绒棉 D.乌克兰葵花籽油 答案 B 解析 A项,中国丝绸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错误;B项,捷克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无机物,正确;C项,埃及长绒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物,错误;D项,乌克兰葵花籽油主要成分是油脂,属于有机物,错误。‎ ‎3.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没有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B C D 神十一载人飞船发射 陶器烧制 湿法炼铜 打磨磁石制司南 答案 D 解析 A项,飞船发射涉及燃料的燃烧,有化学反应,错误;B项,陶器烧制过程中,有新的硅酸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项,湿法炼铜是指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单质,错误;D项,打磨磁石制司南只改变物质的外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铝热剂、氯水、水玻璃、漂白粉 ‎②化合物:氯化钙、烧碱、冰水共存物、胆矾 ‎③酸性氧化物:Mn2O7、SO2、SiO2、NO2‎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⑤电解质:BaSO4、NH3、NaOH、冰醋酸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A 解析 ①混合物:铝热剂是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与铝粉的混合物、氯水是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故①正确;②化合物:氯化钙、烧碱(氢氧化钠)、冰水混合物、胆矾(五水合硫酸铜)都是化合物,故②正确;③‎ 酸性氧化物:Mn2O7、SO2、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③错误;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④正确;⑤电解质:BaSO4、NaOH、冰醋酸都属于电解质,NH3不能自身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NH3不是电解质,故⑤错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熔融状态下,CH3COOH、NaOH、MgCl2均能导电 B.芒硝的风化、浓硝酸久置变黄均为化学变化 C.C60、碳纳米管、石墨烯互为同位素 D.盐酸、亚硫酸、CO2为电解质 答案 B 解析 A项,CH3COOH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错误;B项,芒硝的风化是芒硝晶体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生成硫酸钠,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浓硝酸久置变黄是因为部分硝酸发生分解生成的NO2又溶解在硝酸中的缘故,也是化学变化,正确;C项,C60、碳纳米管、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结构和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错误;D项,CO2是非电解质,错误。‎ ‎6.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1亿种,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含锰元素的物质很多,其中高锰酸钾(KMnO4)是锰的最高价氧化物 B.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是重要的钠盐也是重要的碳酸盐 C.同类物质往往具有相似的性质,如NaOH、NaCl、Na2S化学性质相似 D.凡液体混合物都属于溶液 答案 B 解析 A项,高锰酸钾(KMnO4)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项,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按照阳离子可以分为钠盐,按照阴离子可以分为碳酸盐,正确;C项,NaOH是碱、NaCl、Na2S是盐,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D项,如油水混合物属于浊液,不是溶液,错误。‎ ‎7.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A.液氨、液氯、干冰、纯碱均为化合物 B.明矾、小苏打、醋酸、烧碱均为电解质 C.碘酒、牛奶、豆浆、肥皂水均为胶体 D.Na2O2、Na2CO3、NaHCO3、NaClO均为钠盐 答案 B 解析 A项,液氨、干冰、纯碱均为化合物,液氯是氯气分子,属于单质,错误;B 项,明矾、小苏打、醋酸、烧碱都能够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均为电解质,正确;C项,碘酒是溶液,不是胶体,错误;D项,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盐,错误。‎ ‎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现象 B.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C.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2SO4溶液时,开始时会出现沉淀,再继续滴加时,沉淀又会消失 D.用盐卤点豆腐、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成沙洲等都与胶体性质有关 答案 A 解析 A项,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错误;B项,Fe(OH)3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C项,电解质溶液能使胶体产生聚沉,故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2SO4溶液时,开始时会出现氢氧化铁沉淀,当继续滴加时,氢氧化铁沉淀会溶于过量的硫酸,即沉淀消失,正确;‎ D项,用盐卤点豆腐、河海交汇处可沉积成沙洲等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正确。‎ ‎9.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酸性氧化物:SO2、NO、CO2、SiO2‎ ‎②铝热剂、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④碘酒、 牛奶、豆浆、漂白粉均为胶体 ‎⑤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答案 B 解析 ①NO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④碘酒、漂白粉不是胶体,错误;⑤液氯为单质,错误。‎ ‎10.下列解释与胶体无关的是(  )‎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豆制品厂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水泥厂用先进的电除尘技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 D.洪灾发生地的农民用明矾净化河水作为生活用水 答案 A 解析 A项,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不涉及胶体性质,正确;B项,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聚沉形成的凝胶,涉及胶体性质,错误;C 项,水泥厂用先进的电除尘技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利用的是电泳现象,涉及胶体性质,错误;D项,用明矾净化饮用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与胶体性质有关,错误。‎ ‎11.下列中的诗句内容基本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刘禹锡的《浪淘沙》: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C.刘琨的《重赠卢谌》: “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D.李商隐的《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 B 解析 A项,爆竹的爆炸含有化学反应,错误;B项,黄金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单质,黄金通过浪沙淘尽获得,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项,铁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炼铁是把化合态的铁转变成游离态,涉及化学变化,错误;D项,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反应,错误。‎ ‎1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 分类组合 纯净物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碱石灰 烧碱 氧化铝 二氧化碳 B NH3·H2O 小苏打 氧化镁 二氧化氮 C 五水硫酸铜 纯碱 氧化钠 三氧化硫 D H2O2‎ 苏打 过氧化钠 二氧化硫 答案 C 解析 A项,碱石灰为NaOH和CaO的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错误;B项,NO2与NaOH反应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两种盐,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C项,五水硫酸铜属于纯净物,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SO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正确;D项,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 ‎1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属于并列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 AB 解析 A项,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首先是化合物,二者为并列关系,正确;B项,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正确;C项,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二者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14.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的聚沉是物理变化 B.含有0.01 mol FeCl3的溶液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1个 C.胶体的介稳性与胶体带有电荷有关 D.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胶粒的大小决定的 答案 AD 解析 A项,胶体的聚沉为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变大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正确;B项,胶体粒子是氢氧化铁的集合体,0.01 mol Fe3+完全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6.02×1021个,错误;C项,胶体具有介稳性主要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而胶体本身不带电,错误。‎ ‎15.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①硫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②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盐 ‎③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A.只有②③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只有①②⑤‎ 答案 D 解析 ①硫酸是酸,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正确;②盐的定义是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盐,正确;③碱性氧化物的要求是与水反应只生成对应的碱,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生成氢氧化钠以外,还生成氧气,所以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错误;④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错误;⑤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有电子的转移,所以可以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16.下列各物质所属类别的判断均正确的一组是(  )‎ 混合物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液氨 苛性钠 胆矾 氧化铁 二氧化碳 B 盐酸 烧碱 食盐 氧化钠 二氧化碳 C ‎84消毒液 纯碱 石灰石 氨气 水 D 聚乙烯塑料 熟石灰 苏打 生石灰 二氧化硫 答案 BD 解析 A中的液氨是液态氨气,属于纯净物,错误;C中的纯碱是碳酸钠,不属于碱,错误。‎ ‎17.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B.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实验 C.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答案 C 解析 A项,实验①中的铁和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B项,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错误;C项,实验②溶解主要是物理变化、③水解是复分解反应,两者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③得到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体系,所以不都为纯净物,错误。‎ ‎18.单质到盐的一种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完全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 A.C、Ca、Na B.S、Cu、Si C.Cl、Fe、Cu D.Na、S、N 答案 A 解析 B项,Cu和Si 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或酸,不符合转化关系,错误;C项,Fe和Cu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碱,不符合转化关系,错误;D项,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不符合转化关系,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