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方略人教通用版题组训练过关 第2讲 考点2 1-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训练过关 溶解度的概念及计算 1.(2020·太原模拟)某温度下,V mL不饱和NaNO3溶液a g,蒸发掉b g水或加入b g NaNO3固体(恢复到原温度)均可使溶液达到饱和,则下列各量的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 A.该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为50 g B.原不饱和溶液的密度为 g·mL-1 C.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为% D.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解析】选D。蒸发掉b g水或加入b g NaNO3固体,能使溶液达到饱和,说明b g水溶解b g NaNO3达到饱和,利用=,代入数值得出:=,求出溶解度为100 g,故A错误;根据密度的定义,原不饱和溶液的密度为== g·mL-1,故B错误;令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g,蒸发掉b g水达到饱和,则有=,解得x= g,原不饱和溶液中NaNO3 的质量分数为×100%= %,故C错误;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c=== mol·L-1,故D正确。 2.下表是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 g水): (假设: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分离晶体时,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 NaNO3 KNO3 NaCl KCl 10 ℃ 80.5 21.2 35.7 31.0 100 ℃ 175 246 39.1 56.6 用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硝酸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制取硝酸钾晶体,其流程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和②的实验过程中,都需要控制温度 B.实验①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C.实验②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 D.用95%的酒精洗涤所得的硝酸钾晶体比较好 【解析】选C。A项,实验①为蒸发浓缩,实验②为冷却结晶,均需要控制温度,正确;B项,实验①分离出NaCl, 操作依次为加水溶解、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正确;C项,②实验操作为冷却结晶,错误;D项,用95%的酒精洗涤所得的硝酸钾晶体比较好,可减少硝酸钾的溶解,正确。 【加固训练】 1.某温度下,向100 g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 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沉淀物的质量为5.6 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 g 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 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 g 【解析】选D。因为原石灰水是饱和的,当加入生石灰后,0.1 mol生石灰要消耗石灰水中的水0.1 mol,生成7.4 g氢氧化钙并析出,同时因为原饱和石灰水减少了1.8 g水,致使其中的溶质氢氧化钙也会析出一部分,故溶液减少的质量会大于1.8 g,所以最后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就小于98.2 g。 2.2018年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高氯酸钾(KCl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下表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2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 B.40 ℃时,将4 g高氯酸钾溶于100 g水中可得到104 g溶液 C.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有结晶现象 D.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解析】选C。溶解度的单位是克,2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1.68 g,A错误; 4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3.73 g,40 ℃时,将4 g高氯酸钾溶于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3.73 g,不能得到104 g溶液,B错误;高氯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有晶体析出,有结晶现象,C正确,D错误。 【归纳提升】 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 c====(密度的单位为g·cm-3或g·mL-1) 2.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 w=×100%,c=(密度的单位为g·cm-3或g·mL-1)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3.(2020·吴忠模拟)如图是MgSO4、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NaCl的溶解度比MgSO4的溶解度大 C.在t2 ℃时,MgSO4的饱和溶液通过降温或升温均能析出晶体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 ℃降至t2 ℃时,有晶体析出 【解析】选C。A项,t2 ℃之前,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 ℃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项,t1 ℃、t3 ℃时,NaCl、MgSO4的溶解度相等;C项,t2 ℃时溶解度最大,温度升高或降低,溶解度均减小;D项,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 ℃降至t2 ℃时,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 4.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含Na2Cr2O7的滤液”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固体。冷却到________得到的K2Cr2O7固体产品最多。 ( ) A.80 ℃ B.60 ℃ C.40 ℃ D.10 ℃ 【解析】选D。发生反应为2KCl+Na2Cr2O7K2Cr2O7+2NaCl,由图象并结合选项可知,在10 ℃左右时得到的K2Cr2O7固体最多。 5.(2020·承德模拟)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难溶于水, 可由炼锌的废渣锌灰制取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Na2SO4·10H2O及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 从滤液中得到Na2SO4的操作方法是 。 【解析】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可知,从滤液中得到Na2SO4·10H2O的操作方法是蒸发浓缩,在高于32 ℃的条件下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蒸发浓缩,在高于32 ℃的条件下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加固训练】 1.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C.温度越高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D.t1 ℃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 【解析】选D。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B.在温度是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正确;C.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质的质量增加,溶剂质量不变,所以A的饱和溶液温度越高,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正确;D.t1 ℃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是25 g,表示100 g水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是25 g,则在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125)×100%<25%,错误。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2)3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__________; (4)5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解析】(1)从50 ℃向上作垂线与乙物质曲线的交点,再向纵坐标作垂线,所得的数值就是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40 g。 (2)3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3)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由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会变为饱和溶液。 (4)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w=×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降温至10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所以降温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因为丙溶液降温后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分数没变,由于1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50 ℃时丙的溶解度,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 答案:(1)40 g (2)乙>甲>丙 (3)升高温度或蒸发水分等 (4)丙 3.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实验室可由NaClO3等原料制取(部分物质溶解度如图),其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高氯酸钠和氯化钠) (1)80 ℃时浸取液冷却至0 ℃过滤,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写化学式)。 (2)反应器中加入氯化铵饱和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 。 【解析】(1)80 ℃时浸取液主要含有NaClO4和NaCl,NaClO4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aCl受温度影响很小,当冷却至0 ℃时,NaClO4会因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所以滤渣中主要物质是NaClO4。(2)反应器中含有NaClO4,加入氯化铵饱和溶液后,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关系,可知溶解度最小的NH4ClO4首先结晶析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ClNH4ClO4↓。 答案:(1)NaClO4 (2)N+ClNH4ClO4↓ 【归纳提升】溶解度曲线上的点、线、面 1.点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2)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线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的意义 对于曲线下部面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