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考前冲刺必刷卷(一)化学(全国I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考前冲刺必刷卷(一)化学(全国I卷) Word版含解析

- 1 - 百校联考 2020 年高考考前冲刺必刷卷(一)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90 分钟。 5.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2 O-16 Na-23 Cl-35.5 K-39 Mn-55 Fe-56 I-127 第 I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在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10 题,每小题 2 分,第 11~20 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做法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相违背的是( ) A. 推广光伏发电 B. 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 杜绝在湿地、绿地乱搭乱建 D. 关停排放严重超标的企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A.推广光伏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 A 正确; - 2 - 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属于资源浪费,且不可降解,造成白色污染,故 B 错误; C.杜绝在湿地、绿地乱搭乱建符合青山绿水的要求,故 C 正确; D.关停排放严重超标的企业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故 D 正确; 答案选 B。 2.化学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矾可作净水剂,也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氢氧化铝、碳酸钠常用作胃酸中和剂 C. SiC 和 C60 两种化合物均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火烧硝石有紫青烟”的描述说明硝石中含有钾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明矾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但可净水只起到除去悬浮物的作用,故 A 错误; B.碳酸钠碱性较强,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通常用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故 B 错误; C.C60 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不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 C 错误; D.“紫青烟”为钾元素的焰色反应现象,故 D 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杀菌消毒使用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例如臭氧,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明矾只 能吸附水中的难溶物而沉降。 3.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了该物质氧化性的是( ) A. 液氨——作制冷剂 B. 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 FeCl3——用于铜制印刷版的制作 D. 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液氨气化吸热,所以用作制冷剂,该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为非氧化 还原反应,故 A 错误;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是利用的其物理性质,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为非氧化还原反 应,故 B 错误; C.FeCl3 与 Cu 反应,铁元素得电子,FeCl3 作氧化剂,可以用于铜制印刷版的制作,故 C 正确; - 3 - D.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利用了食醋的酸性,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该过程 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所以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点睛】化合价较高的物质,发生反应时,化合价会降低,体现氧化性,化合价较低的物质, 化合价会升高,体现还原性,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示踪原子法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KMnO4+5H2 18O2+3H2SO4=K2SO4+2MnSO4+518O2↑+8H2O B. Na2 34S+2H2SO4(浓)=Na2SO4+S↓+34SO2↑+2H2O C. 515NH4NO3=2H15NO3+4N2↑+9H2O D. 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被氧化完全转化为氧气,所以双氧水中的 18O 反应后完全存在于 O2 中,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5H2 18O2+3H2SO4=K2SO4+2MnSO4+518O2↑+8H2O,故 A 正确; B.反应中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则 Na2 34S 中硫元素被氧化为 34S 单质,故 B 错误; C.在 5NH4NO3═2HNO3+4N2+9H2O 的反应中,15N 由−3 价升高为 0 价,化合价升高 3 价,被氧化, 进入氮气中,氮元素由硝酸根中+5 价降低为 0 价,化合价降低 5 价,被还原,根据氧化还原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知,发生氧化反应的氮原子与发生还原反应 的氮原子的个数之比是 5:3,所以 15N 由−3 价升高为 0 价,全部被氧化进入氮气中,没有氮元 素进入 HNO3 中,故 C 错误; D.反应中氯元素发生的是归中反应,37Cl 存在于氯气分子中,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点睛】化合价发生变化时,只能先相邻的价态转化,例如 Na2 34S+2H2SO4(浓)=Na2SO4+S↓+34SO2↑+2H2O 中-2 价的硫只能升高到 0 价,不能跨过 0 升高到+4 价,为易错点。 5.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最终会有固体析出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 B. 硝酸钡溶液 C. 氯化钠溶液 D. 饱和碳酸 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 4 - 【详解】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 CO2,最后生成碳酸氢钙,所以最终不会产生沉淀,故 A 错误; B.硝酸钡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不反应,所以无明显现象,故 B 错误; C.氯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不反应,所以无明显现象,故 C 错误; D.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所以析出沉淀碳酸氢钠, 故 D 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化学反应一般遵循强酸制弱酸,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的规律。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pH=13 的溶液中:Na+、S2-、AlO2 -、SO3 2- B. 某无色溶液中:Na+、Cu2+、NO3 -、Cl- C. 硝酸钠溶液中:Ca2+、K+、SO4 2-、MnO4 - D. 加入铝粉能产生 H2 的溶液中:Na+、K+、HCO3 -、NO3 - 【答案】A 【解析】 【详解】A.pH=13 的溶液中呈碱性,Na+、S2−、AlO2−、SO4 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 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 A 正确; B.Cu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 B 错误; C.Ca2+、SO4 2−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 D.加入铝粉能产生 H2 的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HCO3−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 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点睛】微溶物,例如硫酸钙,硫酸银属于微溶物,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7.下列对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 A. 亚硝酸钠和硅胶都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干燥剂 B. 漂白粉和 2SO 都是常用的漂白剂 C. 双氧水和酒精都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 D. 醋酸和氯化钠都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答案】A - 5 - 【解析】 【详解】A.亚硝酸钠可作防腐剂,不能作干燥剂,硅胶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干燥剂,故 A 错 误; 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可与有色物质化合,则都是常用的漂白剂,故 B 正确; C.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酒精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均是常用的医用消毒剂,故 C 正确; D.醋酸具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钠具有咸味,都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故 D 正确。 故选 A。 8.氮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形成物质类别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与 O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 d B. c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 f 的化学式一定为 NO2 D. g 与 b 可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氮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形成物质类别的关系如图所示,a 为-3 价的盐,则 a 中含有 N3-;b 为-3 价氢化物,则 b 为 NH3;c 为单质,则 c 为 N2;d 为+2 价氧化物,则 d 为 NO;e 为+3 价盐,则 e 为亚硝酸盐;f 为+4 价氧化物,则 f 为 NO2 或 N2O4;g 为+5 价的酸,则 g 为 HNO3,据此结合 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 【详解】A.b 为−3 价氢化物 NH3,d 为+2 氧化物 NO,氨气催化氧化可生成 NO,故 A 正确; B.c 为 N2,氮气既可以被氧化又可以被还原,则氮气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 B 正确; C.f 为+4 价氧化物,则 f 为 NO2 或 N2O4,故 C 错误; D.g 为+5 价的酸 HNO3,b 为 NH3,二者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硝酸铵,故 D 正确; 答案选 C。 9.向稀硝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铜合金,充分反应后,有固体剩余,再向混合液中加入一定 - 6 - 量稀硫酸,有部分固体溶解。下列对上述过程的判断错误的是( ) A. 第一次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铁 B. 第二次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铜 C. 第一次所得混合溶液中一定不含有 Fe3+ D. 最后所得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 Cu2+ 【答案】A 【解析】 【详解】向稀硝酸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铜合金,充分反应后,有固体剩余,说明所得溶液中 一定不存在 Fe3+,一定含有 Fe2+,可能含有 Cu2+,剩余固体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再向混合液 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虽有部分固体溶解,但也可能是铜和剩余的 NO3 -和加入的 H+反应并不能 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所以结论和第一次加入硝酸的结论一致; A.根据上述分析,第一次剩余固体中可能含有铁,则 A 错误; B.根据分析,第二次剩余固体与第一次加入硝酸的结论一致,一定含有铜,故 B 正确; C.根据分析,有固体剩余,说明所得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Fe3+,故 C 正确; D.根据分析,最后所得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 Cu2+,故 D 正确; 答案选 A。 10.下列实验仪器的选择错误的是( ) A. 用图 1 装置可以制取 NH3 B. 用图 2 装置可以干燥 NH3 C. 用图 3 装置可以收集 NH3 D. 用图 4 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 7 -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氨水与生石灰混合可生成氨气,图中固液反应装置可制备氨气,故 A 正确; B.碱石灰具有吸水性,与氨气不反应,属于碱性干燥剂,可干燥氨气,故 B 正确; C.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短进长出收集氨气,故 C 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打开止水夹可引发喷泉,故 D 正确; 答案选 C。 11.下列化合物既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步制得,又能通过复分解反应一步制得的是( ) A. SO3 B. FeCl2 C. Cu D. H2SiO3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 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SO3 可以由二氧化硫和氧气一步制得,但 SO3 不能通过复分解反应一步制得,故 A 错误; B.FeCl2 能通过 Fe 和 FeCl3 化合反应一步制得,也能通过 BaCl2 和 FeSO4 复分解反应一步制得, 故 B 正确; C.Cu 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制得,故 C 错误; D.H2SiO3 不能通过化合反应一步制得,故 D 错误; 答案选 B。 【点睛】化合反应是一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得到的一定是化合物,分解反应 是一种物质得到多种物质的反应,复分解反应通常指的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12.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0.56L 甲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1NA B. 5.6g 铁粉与 1molCl2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2NA C. 常温常压下,18g 重水(D2O)含有的电子数为 10NA D. 0.1mol·L-1 氯化钠溶液中所含氯离子的数目为 0.1NA 【答案】A 【解析】 - 8 - 【详解】A.0.56L 甲烷的物质的量为 0.025mol,而甲烷中含 4 条共价键,故 0.025mol 甲烷 中含共价键为 0.1NA 条,故 A 正确; B.5.6g 铁粉的物质的量为 0.1mol,和 1mol 氯气反应后,氯气过量,铁变为+3 价,故 0.1mol 铁转移 0.3NA 个电子,故 B 错误; C.18g 重水的物质的量为 0.9mol,而一个重水分子中含 10 个电子,故 0.9mol 重水中含电子 为 9NA 个,故 C 错误;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13.研究表明,通过碘循环系统可以吸收工业废气中的 SO2 制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M,同时完 成氢能源再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开发氢能源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B. 为提高 SO2 的吸收效率,应不断分离出 HI C. I2 为整个循环过程的催化剂 D. M 为硫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上述转化关系为:碘单质、二氧化硫和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碘化氢,碘化氢分解 生成氢气和碘单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氢能源为清洁高效能源,故开发氢能源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 A 正确; B.根据图示,碘在该系统循环使用不能分离出 HI,故 B 错误; C.由图可知 I2 为整个循环过程中的催化剂,故 C 正确; D.上述循环系统生成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的 M 为硫酸,故 D 正确; 答案选 B。 14.高纯轻质 CaCO3 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等行业。一种以磷石膏(主要成分为 CaSO4, 含少量 SiO2 和 Al2O3)为原料制备轻质高纯 CaCO3 的流程如图: - 9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转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SO4+2NH3+CO2+H2O=CaCO3+2NH4 ++SO4 2- B. “转化”时应先通入 CO2,再通入 NH3 C. 实验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D. “浸取”过程中会有 NH3 生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磷石膏氨水的浆料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可生成碳酸盐或碳酸氢盐,过滤后滤液为硫酸铵、 氨水,滤渣含有碳酸钙、SiO2、Al2O3 等,高温煅烧生成硅酸钙、偏铝酸钙等,加入氯化铵溶液 充分浸取,可生成硅酸、氢氧化铝、氯化钙等,氯化钙最终可生成碳酸钙,结合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流程中反应物和产物综合判断,“转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SO4+2NH3+CO2+H2O=CaCO3+2NH4 ++SO4 2−,故 A 正确; B.由于 CO2 溶解度小,NH3 溶解度大,所以“转化”时应先通入 NH3,再通入 CO2,故 B 错误; C.实验室“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故 C 正确; D.“浸取”过程中主要是 CaO 与 NH4Cl 溶液反应,会有 NH3 生成,故 D 正确; 答案选 B。 15.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铝溶于 NaOH 溶液:Al+2OH-=AlO2 -+H2↑ B. 浓盐酸与 MnO2 反应制备 Cl2:MnO2+2Cl-+4H+ 加热 Mn2++2H2O+Cl2↑ C. 向烧碱溶液中加入过量的小苏打:OH-+HCO3 -=CO3 2-+H2O D. 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为 2H2O+2Al+2OH−═2AlO2−+3H2↑,故 A 错误; B.用浓盐酸与 MnO2 反应制取氯气,离子方程式:MnO2+4H++2Cl− 加热 Mn2++Cl2↑+2H2O,故 B 正确; - 10 - C.向烧碱溶液中加入过量的小苏打,离子反应为 HCO3−+OH−═H2O+CO3 2−,故 C 正确; D.石灰石溶于醋酸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 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故 D 正确; 答案选 A。 16.氢化钠在有机合成中用途广泛。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 NaH。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装置 B 可用装置 D 代替 B. 装置 D 用于处理尾气 C. 实验后,将 a 中固体加入水中,若有 H2 生成,则证明固体为 NaH D. 装置 A 也可用于 KMnO4 与浓盐酸反应制备 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装置 B 用来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 HCl,浓硫酸不能除去 HCl,装置 B 不能用装 置 D 代替,故 A 错误; B.Na 可与水反应,影响 C 中 NaH 制取,则装置 D 可防止空气进入装置 C 的反应管中,不能吸 收尾气,故 B 错误; C.Na 与水反应生成氢气,NaH 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不能证明,故 C 错误; D.装置 A 为固液反应不加热制备气体的反应,装置 A 也可用于 KMnO4 与浓盐酸反应制备 Cl2, 故 D 正确; 答案选 D。 17.五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及产物略去),其中 W、M、X 含有某种相同 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1 - A. 若 X 为 O2,则 W 可能为二氧化碳 B. 若 X 为 Al(OH)3,则 Y 可能为稀硫酸 C. 若 X 为 Fe,则 Y 可能为稀硝酸 D. 若 X 为 NaHCO3,则 M 可能为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 X 为 O2,W 为二氧化碳,Y 可为 CO 或 C,M 可为 Na2O2,Z 为 Na,二氧化碳与过 氧化钠反应可生成氧气,符合转化关系,故 A 正确; B.若 X 为 Al(OH)3,Y 为稀硫酸,则 W 为 Al2(SO4)3,Z 可为 NaOH,M 为 NaAlO2,Al2(SO4)3 与 NaAlO2 反应可生成 Al(OH)3,符合转化关系,故 B 正确; C.若 X 为 Fe,W、M 为含铁化合物,二者不能生成 Fe,故 C 错误; D.若 X 为 NaHCO3,M 为二氧化碳,Z 为酸,W 可为 NaOH 或 Na2CO3,二氧化碳与 NaOH 或 Na2CO3 反应可生成 NaHCO3,符合转化关系,故 D 正确; 答案选 C。 18.下列关于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 I 表示向盐酸中滴加 NaAlO2 溶液,沉淀质量随 NaAlO2 溶液体积的变化 B. 图 II 表示向 NH4Al(SO4)2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沉淀质量随 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 C. 图 III 表示向 NH4Cl 溶液中加入稍过量 Na2O2 固体,产生气体的体积随 Na2O2 质量的变化 - 12 - D. 图 IV 表示向 Na2CO3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随盐酸溶液体积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向盐酸中滴加 NaAlO2 溶液,先生成 AlCl3,开始一段时间内没有沉淀生成,当盐 酸全部转化为 AlCl3 后,AlCl3 与 NaAlO2 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图象符合,故 A 正确; B.向 NH4Al(SO4)2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氢氧化钠先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 氢氧化钠与铵根离子反应,最后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沉淀完全溶解,图象符合,故 B 正确; C.向 NH4Cl 溶液中加入稍过量 Na2O2 固体,开始一段时间内,生成氧气和氨气,气体体积增大 的较快,当过氧化钠过量时,只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只有氧气生成,气体的体积增大的较 慢,图象符合,故 C 正确; D.Na2CO3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生成碳酸氢钠和 NaCl,所以开始一段时间内没有气体生成, 当碳酸钠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一开始时没有气体生成, 图象不符合,故 D 错误; 答案选 D。 【点睛】分析图像时,需要对照反应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根据每一步化学反应,判断图像的 走势。 19.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13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液变浑浊,可能生成硅酸或 AgCl,原溶液中可能含硅酸根离子,故 A 错误;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 NaOH 溶液,未使用加热,可能生成一水合氨,则原溶液中可能存 在 NH4 +,故 B 错误; C.酸性 KMnO4 溶液中通入 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 C 正确; D.先通入 Cl2,可氧化亚铁离子,不能排除铁离子的干扰,试剂顺序不合理,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20.现有 3.60gNaCl、NaHCO3 和 Na2CO3 的混合固体,加热足够长时间后,固体质量剩余 3.29g; 将剩余固体溶于一定体积的盐酸中,产生 0.448L 气体(标准状况下),并将所得溶液稀释至 100mL,测得所得溶液 pH=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混合固体中 NaHCO3 的质量为 0.84g B. 混合固体中 Na2CO3 的质量为 2.12g C. 所加盐酸中,HCl 的物质的量为 0.04mol D. 最终所得溶液中 c(Cl-)=0.1mol·L-1 【答案】A 【解析】 【详解】A.3.60 g NaCl、NaHCO3 和 Na2CO3 的混合固体,加热足够长时间后,固体质量剩余 3.29g,减少了 3.60g−3.29g=0.31g,减少的 0.31g 为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则: 3 2 3 2 22NaHCO Na CO +CO + 168 62 H O m 0 31g m .   加热 m=168 0.31g 62  =0.84g,故 A 正确; B.标况下 0.448L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448L 22.4L/mol =0.02mol,根据 C 原子守恒可知,剩 余固体中含有 Na2CO3 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0.84gNaHCO3 的物质的量为: 0.84g 84g/mol =0.01mol, 结合 C 原子守恒可知,原混合物中 Na2CO3 的物质的量为 0.01mol,质量为: 106g/mol×0.01mol=1.06g,故 B 错误; - 14 - C.根据关系式 Na2CO3∼2HCl 可知,生成 0.02mol 二氧化碳消耗 HCl 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2=0.04mol,反应后 HCl 有剩余,则所加盐酸中 HCl 的物质的量大于 0.04mol,故 C 错误; D.所得溶液 pH=1,c(HCl)=c(H+)=0.1mol/L,由于溶液中还存在 NaCl,最终所得溶液中 c(Cl−) 大于 0.1mol⋅ L−1,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第 II 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50 分。 21.现有 A、B、C、D、E 五种阴阳离子均不相同的化合物,五种阳离子为 K+、Ca2+、Ba2+、Fe2+、 Al3+,五种阴离子为 Cl-、OH-、NO3 -、SO4 2-、CO3 2-。现将它们分别配成 0.5mol·L-1 的溶液,进行 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 A、B 呈碱性,且碱性为 B>A; ②向 C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 ③向 D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向 C 中滴加 NaOH 溶液,出现的现象为___。 (2)分两步写出实验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___、B___、E___。 【答案】 (1). 9Fe(NO3)2+12HCl=5Fe(NO3)3+3NO↑+4FeCl3+6H2O (2). 先出现白色沉淀, 迅速变 为 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3). 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4). K2CO3 (5). Ba(OH)2 (6). CaCl2 【解析】 【分析】 ①能使溶液呈碱性的离子有 OH-、CO3 2-,测得溶液 A、B 呈碱性,则应分别为碱、碳酸盐,且碱 性为 B>A,则 A 为碳酸盐,形成化合物且溶于水的只有 K+,剩下的阳离子能与 OH-形成化合物 且溶于水的只有 Ba2+,故 A 应为 K2CO3,B 应为 Ba(OH)2; ②向 C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应为 Fe(N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NO 气体; ③向 D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先岀现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则 D 含有 Al3+,E 含有 Ca2+, 结合离子共存可知 D 为 Al2(SO4)3,E 为 CaCl2,以此解答该题。 - 15 - 【详解】(1)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Fe(NO3)2+12HCl=5Fe(NO3)3+3NO↑+4FeCl3+6H2O;向 C 中滴加 NaOH 溶液,C 溶液中为 Fe(NO3)2, 出现的现象为先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2)实验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3)由以上分析可知 A 为 K2CO3,B 为 Ba(OH)2,E 为 CaCl2。 22.MnO 在医药、有机合成、电化学等领域用途广泛,易被氧化。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 MnO2 和 炭粉制备 MnO 并检验可能的气态产物,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 i.CO 与 PdCl2 溶液反应生成黑色难溶于水的 Pd 单质和两种常温下为气态的酸性物质。 ii.实验室常用亚硝酸钠晶体与饱和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备 N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 c→___→j(填仪器接口的小写字 母)。 (2)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装置 B 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 A 处酒精喷灯,原因为 ___(答两点)。 (3)充分反应后,能证明气态产物只有 CO 的现象为___。 (4)装置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装置 F 的作用为___。 【答案】 (1). fg(gf)→ab(ba)→hi→de (2). 防止生成的 MnO 被氧化、防止可能生 成的 CO 与空气混合加热爆炸、防止空气中的 CO2 干扰实验 (3). 置 E 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 现象,装置 C 中溶液出现黑色沉淀 (4). CO+PdCl2+H2O=Pd↓+CO2+2HCl (5). 收集 CO, 防止空气污染 【解析】 【分析】 - 16 - 根据装置:B 装置用亚硝酸钠晶体与饱和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备 N2,排除出装置的空气,由 D 装 置除去 N2 中的水蒸气,A 装置用 MnO2 和炭粉制备 MnO,E 装置用来检验是否有 CO2 生成,C 装置 利用反应:CO+PdCl2+H2O=Pb↓+CO2+2HCl 用于检验 CO,F 装置用于收集尾气,充分反应后,若 装置 E 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装置 C 中溶液出现黑色沉淀,CO 与 PdCl2 溶液反应生成黑色 难溶于水的 Pd 单质,说明气态产物只有 C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根据分析,装置 B 制备氮气,D 装置除去 N2 中的水蒸气,A 装置制备 MnO,E 装置 用 来检 验 是 否有 CO2 生 成, C 装 置检 验 CO, F 装 置用 于 收 集尾 气 ,故 连 接 顺序 为 : c→fg(gf)→ab(ba)→hi→de→j; (2)由信息可知,MnO 易被氧化,且生成的 CO 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发生爆炸,空气中的二氧化 碳与石灰水反应干扰试验,故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装置 B 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 置 A 处酒精喷灯; (3)根据分析,装置 E 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装置 C 中溶液出现黑色沉淀,CO 与 PdCl2 溶 液反应生成黑色难溶于水的 Pd 单质,说明气态产物只有 CO,说明气态产物只有 CO; (4)已知 CO 与 PdCl2 溶液反应生成黑色难溶于水的 Pd 单质和两种常温下为气态的酸性物质, 根据元素为二氧化碳和 HCl,故装置 C 中反应为:CO+PdCl2+H2O=Pd↓+CO2+2HCl; (5)装置 F 的作用是收集 CO,防止空气污染。 23.含硫化合物多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I.多硫化物是含多硫离子(Sx 2-)的化合物,可用作废水处理剂、硫化剂等。 (1)Na2S2 的电子式为___。 (2)Na2S5(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 H2S 和 S,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黄铁矿(FeS2)是工业上制硫酸的重要原料,在氧气中煅烧生成 Fe2O3 和 SO2,其煅烧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 II.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食品抗氧化剂,易溶于水。 (4)焦亚硫酸钠(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5)向某些饮料中添加少量焦亚硫酸钠(Na2S2O5),可降低饮料中溶解氧的含量,发生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___。 (6)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SO2 可制得焦亚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III.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重要的滴定试剂,常用来滴定溶液中的含碘量。 (7)为测定某碘水中 I2 的浓度(假设碘水中的碘元素均以碘单质形式存在),取该碘水 200.00mL,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滴加 0.01mol·L-1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发生反应: - 17 - I2+2S2O3 2-=S4O6 2-+2I-,当___(填实验现象),即为终点。平行滴定 3 次,标准液的平均用量为 20.00mL,则该碘水中 I2 的浓度为___mg·L-1。 【 答案 】 (1). (2). S5 2−+2H+=H2S↑+4S↓ (3). 4FeS2+11O2 高温 2Fe2O3+8SO2 (4). +4 (5). S2O5 2−+O2+H2O=2SO4 2−+2H+ (6). Na2CO3+2SO2=Na2S2O5+CO2 (7). 滴入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 30s 内不再变蓝 (8). 127 【解析】 【分析】 Ⅰ.(1)Na2S2 是离子化合物,是钠离子和过硫根离子构成; (2)Na2S5(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 H2S 和 S; (3)黄铁矿(FeS2)是工业上制硫酸的重要原料,在氧气中煅烧生成 Fe2O3 和 SO2; Ⅱ.(4)元素化合价倒数和为 0 计算得到元素的化合价; (5)向某些饮料中添加少量焦亚硫酸钠(Na2S2O5),可降低饮料中溶解氧的含量,Na2S2O5 被氧气 氧化得到硫酸钠和硫酸; (6)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SO2 可制得焦亚硫酸钠; Ⅲ.取该碘水 200.00mL,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滴加 0.01mol•L-1 硫代硫酸钠标准液,发 生反应:I2+2S2O3 2-=S4O6 2-+2I-,反应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 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 【详解】Ⅰ.(1)Na2S2 的电子式为 ; (2)Na2S5(易溶于水)在酸性条件下可生成 H2S 和 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5 2−+2H+=H2S↑+4S↓; (3)黄铁矿(FeS2)是工业上制硫酸的重要原料,在氧气中煅烧生成 Fe2O3 和 SO2,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4FeS2+11O2 高温 2Fe2O3+8SO2; Ⅱ.(4)焦亚硫酸钠(Na2S2O5)中,钠元素化合价+1 价,氧元素化合价−2 价,化合价代数和为 0 计算得到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5)向某些饮料中添加少量焦亚硫酸钠(Na2S2O5),可降低饮料中溶解氧的含量,Na2S2O5 被氧气 氧化得到硫酸钠和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2O5 2−+O2+H2O=2SO4 2−+2H+; (6)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SO2 可制得焦亚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 - Na2CO3+2SO2=Na2S2O5+CO2; Ⅲ.碘水加入淀粉变蓝色,当消耗完碘单质后溶液变为无色,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 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标准液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再变蓝说明反应达到终点,发 生反应:I2+2S2O3 2−=S4O6 2−+2I−,2×c(I2) ×V(I2)=c(S2O3 2−)×V(S2O3 2−), c(I2)= 0.01 / 0.02 2 0.2 mol L L L   =0.0005mol/L,0.0005mol/L×127 g/mol×2×1000mg/g=127mg/L。 24.某工厂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单质银。该工厂设计回收单质银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i.NaClO 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且 NaClO 氧化 Ag 的效果远强于 NaClO3; ii.3NaClO 2NaCl+NaCl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粉碎”的目的为___。 (2)“浸出”时,需加入适量 NaCl 并保持体系为碱性环境,其中需保持体系为碱性环境的 原因为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浸出”时,所加 NaClO 可用代替___ (填选项字母),但此法的缺点是___。 A.HNO3 B.NaCl C.Na2S (4)“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5)“还原”时,N2H4·H2O 对应的产物为 N2。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答案】 (1). 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后续银的浸出速率 (2). 防止 NaClO 分解成 NaCIO3 降低氧化效果 (3). 2Ag+ClO−+Cl−+H2O=2AgCl+2OH− (4). A (5). 产生氮氧化物,污 染环境 (6). AgCl+2NH3⋅ H2O=[Ag(NH3)2]++Cl−+2H2O (7). 4:1 【解析】 【分析】 (1)“粉碎”的目的为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后续银的浸出速率; (2)保持体系为碱性环境,为防止 NaClO 分解成 NaClO3 降低氧化效果; (3)“浸出”时需要氧化剂,所加 NaClO 可用 HNO3 代替,但产生氮氧化物; - 19 - (4)“溶解”时,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判断可得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5)“还原”时,N2H4∙H2O 对应的产物为 N2,转移电子数为 4,氧化剂为+1 价的银,转移电子数 为 1。 【详解】(1)“粉碎”的目的为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后续银的浸出速率; (2)“浸出”时,需加人适量 NaClO 并保持体系为碱性环境,其中需保持体系为碱性环境的原 因为防止 NaClO 分解成 NaClO3 降低氧化效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g+ClO−+Cl−+H2O=2AgCl+2OH−; (3)“浸出”时需要氧化剂,所加 NaClO 可用 HNO3 代替,但此法的缺点是产生氮氧化物,污染 环境; (4)“溶解”时,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判断可得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gCl+2NH3⋅ H2O=[Ag(NH3)2]++Cl−+2H2O; (5)“还原”时,N2H4⋅ H2O 对应的产物为 N2,转移电子数为 4,氧化剂为+1 价的银,转移电子 数为 1,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1。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