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指导课件(156张)(广西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指导课件(156张)(广西专用)

专题一 选择题专项指导 - 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化学与 STSE 一、化学与环保 例 1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PM 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 (2.5×10 -6 m) 的细小颗粒物 ,PM 2.5 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 实施绿化工程 , 可以有效地防治 PM 2.5 污染 C.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 , 是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D. 对于某些白酒中混有的少量塑化剂 , 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B 解析 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 1~100 nm 的分散系 ,A 项错误 ; 实施绿化工程 , 能够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 , 可以有效地防治 PM 2.5 污染 ,B 项正确 ;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 , 是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 ,C 项错误 ; 少量塑化剂可溶于白酒中 , 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D 项错误。 - 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是最有成效的科学 , 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都渗透着化学。要注意积累化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 并注意理解常见的化学概念 , 如石油的分馏与裂化、裂解、煤的干馏等。 - 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解答这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PM 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细颗粒物 , 而不是指空气中的胶体粒子 , 更不是指空气中的有毒物质。 2 . 误认为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一定是 CO 2 , 其实 CH 4 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3 . 误认为 pH<7 的雨水就是酸雨 ; 酸雨是指 pH<5.6 的雨水 , 正常雨水中由于溶解了 CO 2 而使 pH<7 。 4 .CO 2 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 但不能认为 CO 2 是大气污染物。 5 . 误认为 “ 绿色化学 ” 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 实际上 “ 绿色化学 ” 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 , 是 “ 防止污染 ” 而不是 “ 治理污染 ” 。 - 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石油液化气、汽油、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 铜盐有毒 , 主要是因为铜离子能与蛋白质反应 , 使蛋白质变性 C. 聚乙烯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 , 该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 D. 医用酒精和葡萄糖注射液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 B 解析 石油液化气、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 而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酯类 ,A 项错误 ; 铜盐为重金属盐 , 能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 , 故铜盐有毒 ,B 项正确 ; 聚乙烯塑料中不存在不饱和键 , 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 项错误 ; 医用酒精和葡萄糖注射液均属于溶液 , 无法用丁达尔效应区分 ,D 项错误。 - 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二、化学与能源 例 2 生物质资源是一种污染小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的主要转化途径及主要产物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生物质能 , 本质上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B. 由纤维素水解、发酵获得的乙醇所具有的能量属生物质能 C. 生物质裂化获得的汽油、柴油等属于纯净物 D. 由植物秸秆等发酵获得的沼气 , 主要成分是甲烷 解析 生物质能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 , 其能量本质上来源于太阳能 ,A 项正确 ; 生物质热裂化获得的汽油、柴油属于混合物 ,C 项错误 ,B 、 D 项均正确。 C - 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 , 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能量或能源问题的章节主要有 :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电化学、煤和石油等。对于能源问题 , 考生们必须注意以下转化关系 : - 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解关于能源问题的题目 , 要了解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1) 开源节流 ,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 调节和优化能源结构 , 降低燃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 节约油气资源 , 加大科技投入 , 提高管理水平 , 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 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 , 使燃料充分燃烧 , 提高能源利用率。 (2) 开发新能源 : 开发太阳能、燃料电池、风能和氢能等最有希望的新能源。这些新能源资源丰富 , 可以再生 , 在使用时对环境几乎没有污染。 - 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2 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燃料燃烧产物 CO 2 是温室气体之一 B.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 CO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B 解析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也会造成大气污染 , 如雾霾和 SO 2 导致的酸雨等 ,B 项错误。 - 1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三、化学与生产、生活 例 3 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B - 1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日趋密切 ,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高考化学试题对这方面知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包括无铅汽油、可降解饭盒、无磷洗衣粉、含氟牙膏的使用 , 旧电池的回收 , 食用含碘盐 , 明矾净水及各种消毒剂的使用 , 钢铁腐蚀 , 各种新型电池等。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化学原理的应用。 方法拓展 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问题的考查角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环境污染问题 ;(2) 能源问题 ;(3) 材料问题 ;(4) 食品安全问题。考生在考前要对这四类问题综合归纳整理。 - 1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3 (2019 全国 Ⅰ )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 , 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 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雨过天晴云破处 ” 所描述的瓷器青色 , 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 , 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 , 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 , 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A 解析 氧化铁为红棕色 , 因此瓷器的青色不是来自氧化铁 ,A 项错误 ; 陶瓷是以黏土 ( 主要成分为含水的铝硅酸盐 ) 为主要原料 , 经高温烧结而成的 , 其化学性质稳定 , 不与大多数酸、碱以及氧气等反应 ,B 、 C 、 D 三项正确。 - 1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N A 的计算与应用 一、 N A 与物质的聚集状态 例 1 设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 ,11.2 L 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0.5 N A B. 标准状况下 ,11.2 L CH 3 CH 2 OH 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0.5 N A C. 常温常压下 ,22.4 L 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 , 转移的电子数不是 2 N A D. 常温常压下 ,22.4 L NO 2 和 CO 2 的混合气体含有 2 N A 个氧原子 C 解析 标准状况下苯和 CH 3 CH 2 OH 均为液体 , 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A 、 B 项错误 ; 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 , 气体摩尔体积不是 22.4 L · mol -1 ,C 项正确 ,D 项错误。 - 1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首先分析物质的聚集状态和气体体积是否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然后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方法拓展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 1 .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所处状况有关 , 在标准状况下 , 溴、 H 2 O 、 HF 、苯、 CCl 4 、 CH 2 Cl 2 、 CHCl 3 、 CH 3 OH 、 CH 3 CH 2 OH, 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 4 的烃、 SO 3 等物质均不是气体 , 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2 . 气体的体积与所处的状况有关 ,22.4 L 某种气体 ( 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 在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而在非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 1 mol; 故在非标准状况下 , 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 - 1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1 设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 ,1.12 L O 2 所含原子数为 0.1 N A B. 常温常压下 ,15 g 甲基 (—CH 3 ) 所含的中子数为 6 N A C. 标准状况下 ,1 mol CHCl 3 约为 22.4 L D. 标准状况下 , 将 2 mol NO 和 1 mol O 2 混合后 , 体系中的分子总数为 3 N A B 解析 常温常压下 ,1.12 L O 2 不是 0.05 mol, 故所含原子数不是 0.1 N A ,A 项错误 ; 一个甲基中含 6 个中子 ,15 g 甲基 (1 mol) 含中子数为 6 N A ,B 项正确 ; 标准状况下 ,CHCl 3 是液体 ,C 项错误 ;NO 和 O 2 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 2NO+O 2 2NO 2 , 故标准状况下 , 将 2 mol NO 和 1 mol O 2 混合 , 体系中的分子总数小于 3 N A ,D 项错误。 - 1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二、 N A 与粒子的组成 例 2 设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6 g 由 O 2 和 O 3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目为 0.1 N A B.0.012 kg 14 C 所含的原子数为 N A C.78 g 苯含有 键的数目为 3 N A D. 常温下 ,16 g CH 4 含有 N A 个 C—H 共价键 A 解析 1.6 g O 2 和 O 3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为 0.1 mol, 即氧原子数为 0.1 N A ,A 项正确 ;0.012 kg 14 C 所含的原子数小于 N A ,B 项错误 ; 苯分子中不含 键 ,C 项错误 ;16 g CH 4 为 1 mol, 每个 CH 4 分子中含 4 个 C—H 共价键 , 故 1 mol CH 4 分子中含 4 N A 个 C—H 共价键 ,D 项错误。 - 1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物质的组成 , 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粒子数、分子中含化学键的数目等。 - 1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1 . 物质组成中分子数、原子数或离子数的准确判断是解答 A 选项这类问题的关键。高考常涉及的物质有 : ① 稀有气体、臭氧 (O 3 ) 、白磷 (P 4 ) 分子中的原子数 ; ② Na 2 O 2 、 KO 2 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 ; ③ 混合气体中原子数的判断。如混合烯烃、环烷烃中碳原子数或氢原子数的判断。 2 . 关注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及分子中所含的中子数、质子数是分析 B 选项这类问题的关键。如 D 2 O 、 T 2 O 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20 g · mol -1 、 22 g · mol -1 , 所含中子数分别为 10 、 12 。 3 . 准确判断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是避开 C 、 D 选项这类陷阱的有效方法。中学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为 : - 1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1 mol H 2 O 中含有 2 mol O—H 键 ,1 mol NH 3 中含有 3 mol N—H 键 , 1 mol CH 4 中含有 4 mol C—H 键 ,1 mol SiO 2 中含有 4 mol Si—O 键 , 1 mol P 4 中含有 6 mol P—P 键 ,1 mol 晶体硅中含有 2 mol Si—Si 键 , 1 mol 石墨中含有 1.5 N A C—C 键 ,1 mol C n H 2 n +2 中含有 (2 n +2) N A 个极性键、 ( n -1) N A 个非极性键 , 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 2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2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18 g 中所含的电子数为 10 N A B.5.6 g 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 0.3 N A C.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 若产生 2 g 氢气 , 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2 N A D.28 g C 3 H 6 与 C 2 H 4 的混合物完全燃烧可生成 CO 2 分子数为 2 N A B - 2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三、 N A 与化学反应 例 3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室温下 ,1 L pH=3 的 NH 4 Cl 溶液中 , 由水电离的 H + 数目为 10 -11 N A B.0.1 mol Na 2 O 2 与足量 CO 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 N A C. 标准状况下 ,6.0 g NO 和 2.24 L O 2 混合 , 所得气体的分子数目为 0.2 N A D.pH=2 的 NaHSO 4 溶液中 的数目为 0.01 N A B - 2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对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影响、可逆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等。 - 2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 - 2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3 . 特殊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的求算错误 , 是这类考题常设的陷阱。熟知中学化学中一些特殊反应 , 有助于避开陷阱。高考常涉及的化学反应有 : (1)Na 2 O 2 与水 ( 或 CO 2 ) 的反应 ,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即为参加反应的 Na 2 O 2 的物质的量 , 或生成 O 2 物质的量的 2 倍。 (2)Cl 2 与水 ( 或碱 ) 的反应 ,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即为参加反应的 Cl 2 的物质的量。 (3) 变价金属铁 ( 或铜 ) 与 Cl 2 、 S 的反应 ,Cl 2 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均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 , 而 S 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的是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4)MnO 2 与浓盐酸反应 ,Cu 与浓硫酸反应 ,Cu 与浓硝酸反应 , 均需要考虑浓度的降低对反应的影响及对转移电子数目的影响。 - 2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3 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 L 0.1 mol·L -1 的氨水中含有 0.1 N A 个 B. 标准状况下 ,22.4 L 盐酸中含有 N A 个 HCl 分子 C. 标准状况下 ,22.4 L Cl 2 完全溶于水时 , 转移电子数为 N A D. 常温下 ,1 L pH=1 的 H 2 SO 4 溶液中含有 H + 数目为 0.1 N A D 解析 NH 3 · H 2 O 是弱电解质 , 不能完全电离 ,A 项错误 ; 标准状况下 , 盐酸为 HCl 的水溶液 ,B 项错误 ; 标准状况下 ,1 mol Cl 2 完全溶于水 , 与水发生可逆反应 , 转移电子数小于 N A ,C 项错误 ;pH=1 的 H 2 SO 4 溶液中 c (H + )=0.1 mol · L -1 ,1 L 溶液中含 H + 数目为 0.1 N A ,D 项正确。 - 2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离子反应 一、离子共存问题 例 1 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2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判断离子共存的 “ 五大注意 ” (1) 注意判断离子共存的情况 :“ 能 ”“ 不能 ”“ 一定能 ”“ 可能 ”“ 一定不能 ” 。 (2) 注意溶液酸碱性 : 酸性溶液应考虑 H + 的存在 , 碱性溶液应考虑 OH - 的存在。 (3) 注意溶液颜色 : 溶液无色时 , 有色离子不能存在。 (4) 注意水的电离程度 : 当由水电离出的 c (H + ) 或 c (OH - ) 小于 1×10 -7 mol · L -1 时 , 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 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 ; 当由水电离出的 c (H + ) 或 c (OH - ) 大于 1×10 -7 mol · L -1 时 , 水的电离受到促进 , 溶液可能为弱酸盐溶液或弱碱盐溶液。 (5) 注意正确理解 “ 透明溶液 ”, 不能认为 “ 有色 ” 就不透明。如 NaCl 溶液、 KOH 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 ,CuSO 4 溶液、 FeCl 3 溶液是有色透明溶液。 - 2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C - 2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例 2 (2017 江苏化学 )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B 解析 A 项 , 不符合电荷守恒 , 错误 ;C 项 ,OH - 、 H + 和 H 2 O 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应为 2, 错误 ;D 项 , 漏写 与 OH - 的反应 , 错误。 - 3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要抓住四个 “ 两 ” - 3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酸式盐与碱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 少定多变 ” 法 (1)“ 少定 ” 就是把相对量较少的物质定为 “1 mol”, 若少量物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离子参加反应 , 则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物质组成比相符。 (2)“ 多变 ” 就是过量的反应物 , 其离子的化学计量数根据反应实际需求量来确定 , 不受化学式中的比例制约 , 是可变的。如少量 NaHCO 3 与足量 Ca(OH) 2 溶液的反应 : - 3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3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 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 , 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3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三、离子推断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气体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 沉淀丙一定属于纯净物 C. 沉淀丁是 Al(OH) 3 D. 原溶液 X 中可能含有 Na + 、 I - 和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3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离子推断题的解答在于掌握离子的特征反应及离子间的共存情况。 - 3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离子推断过程中的 “ 四原则 ” - 3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3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 例 1 在给定条件下 , 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 C 解析 A 项 ,Fe 与 Cl 2 反应生成 FeCl 3 , 错误 ;B 项 ,S 与 O 2 反应生成 SO 2 , 错误 ;C 项 ,CaCO 3 高温分解生成 CaO 和 CO 2 , 碱性氧化物 CaO 与酸性氧化物 SiO 2 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 CaSiO 3 , 正确 ;D 项 ,NO 与 H 2 O 不反应 , 错误。 - 3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物质间的转化类题的关键。 方法拓展 物质之间常见的转化关系 1 . 常见的连续变化 : - 4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 4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 4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 4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1 下列各组物质中 , 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示变化的是 (    ) B 解析 A 项 ,N 2 无法一步转化为 NO 2 ;C 项 ,SiO 2 无法一步转化为 H 2 SiO 3 ;D 项 ,NaAlO 2 无法一步转化为 Al,Al 无法一步转化为 Al(OH) 3 。 - 4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二、无机反应图像题 例 2 如图所示是向 MgCl 2 和 AlCl 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NaOH 溶液 , 紧接着再加入一定量稀盐酸 , 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 y 与加入溶液的体积 x 的关系图。根据图示判断 ,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N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Cl B. M 点之前加入的是 NaOH 溶液 , M 点之后加入的是盐酸 C. c (NaOH)= c (HCl) D. 原混合溶液中 c (MgCl 2 ) ∶ c (AlCl 3 )=1 ∶ 1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4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无机图像题的解题技能 - 4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抽象概括 —— 构建数形相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是指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 利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其关键是正确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 , 通过分析化学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 建立一定的数学关系 ( 等式、函数、图像关系、不等式、数列等 ), 主要包括数轴的应用、函数的思想、讨论的方法、空间想象的能力以及不等式的迁移等方面的知识。 (1) 解答 “ 以轴赋数 ” 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 析数轴 —— 分析数轴的含义 , 写出反应物按不同比例反应的方程式。 定数轴 —— 根据数轴上的界点 , 找出与之对应的相关知识或方程式。 做判断 —— 根据所学知识或相应的反应 , 与所给数轴进行比较 , 正确判断。 - 4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解答 “ 以形赋数 ” 型题目的解题步骤 : 析图形 , 明意义 : 分析图形的特点及变化趋势 , 明晰各种点 ( 起点、拐点、终点等 ) 的意义。 找数据 , 定反应 : 在图形中找出各线段中发生的反应及离子的变化情况。 用原理 , 做判断 : 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或方程式进行计算并判断正误。 (3) 解答 “ 数形相随 ” 型题目的解题步骤 : 看图形 , 写反应 : 根据图形、分析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 ,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找数据 , 定物质 : 找到对应的数据 , 确定对应的物质。 两结合 , 找关系 : 数形结合 ,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 运用化学原理 , 得出答案。 - 4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2 将 0.4 g NaOH 和 1.06 g Na 2 CO 3 混合并配成溶液 , 向溶液中滴加 0.1 mol·L -1 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 CO 2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4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三、无机物与性质有关的综合题 例 3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 有关现象和解释均正确的是 (    )v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利用强酸制弱酸原理知 :CO 2 与 Na 2 SiO 3 溶液反应生成 H 2 SiO 3 沉淀 , 而 CO 2 与 BaCl 2 溶液不反应 ,A 项正确 ;Cl 2 通入 Fe(SCN) 2 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 Cl 2 将 Fe 2+ 氧化为 Fe 3+ 生成 Fe(SCN) 3 而使溶液呈红色 ,B 项错误 ;SO 2 使 KMnO 4 溶液褪色是因为其还原性 ,C 项错误 ;NH 3 通入 AgNO 3 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NH 3 通入 AlCl 3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 现象不同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5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本题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关注物质性质的同时注意实验原理的运用以及不同物质性质上的差异性。 方法拓展 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的图表题类型 : ① 因果关系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性质与保存 ; ② 类比关系考查物质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 ③ 根据相关实验现象考查物质的性质 , 并进行解释 ; ④ 根据性质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中药品的选择 ; ⑤ 根据特性对物质 ( 或离子 ) 进行鉴别。 - 5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3 (2019 天津高考 )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    ) A. 将废铁屑加入 FeCl 2 溶液中 , 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 Cl 2 B. 铝中添加适量锂 , 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 , 可用于航空工业 C. 盐碱地 ( 含较多 Na 2 CO 3 等 ) 不利于作物生长 , 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 无水 CoCl 2 呈蓝色 , 吸水会变为粉红色 , 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5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例 1 现有短周期主族元素 A 、 B 、 C 、 D,A 、 B 、 C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表所示。 A 、 B 、 C 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 32,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元素 D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立体构型一定是正四面体 B.A 、 B 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均能与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 且反应类型相同 C. 在 DB 2 、 BC 6 、 DC 4 的分子中 , 每个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D. 四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 ,C 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设 A 的质子数为 n , 由 A 、 B 、 C 的位置关系可知 ,B 的质子数为 n +9,C 的质子数为 n+ 2, 即 n +( n +9)+( n +2)=32, 解得 n =7, 可知 A 、 B 、 C 分别是 N 、 S 、 F;D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 , 则 D 为碳元素 (C) 。碳元素的氢化物有多种 , 如 CH 4 、 C 2 H 6 、 C 2 H 4 , 不一定是正四面体 ,A 项错误 ; NH 3 与 HNO 3 发生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H 2 S 与浓硫酸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B 项错误 ;CS 2 、 CF 4 均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SF 6 中的硫 (S) 原子不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C 项错误 ; 由于氟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 其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5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 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周期只有 H 和 He 两种元素 ,H 所在的第 Ⅰ A 族为元素周期表的左侧边界 , 第 Ⅰ A 族左侧无元素分布 ; ② He 为 0 族元素 ,0 族元素为元素周期表的右侧边界 ,0 族元素右侧没有元素分布 ; ③ 第 Ⅱ A 族和第 Ⅲ A 族中间间隔 10 列 , 分别位于周期表的第 2 列和第 13 列。 - 5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 5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1 (2019 全国 Ⅱ ) 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150 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W 、 X 、 Y 、 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W 与 X 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原子半径 :WW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Y>Z D.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W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根据题目信息判断 ,W 、 X 、 Y 、 Z 分别为 S 、 Si 、 Na 、 Al 。 Al 2 O 3 是两性氧化物 ,A 项错误 ; r (Al 3+ )< r (S 2- ),B 项错误 ; 碱性 :NaOH>Al(OH) 3 ,C 项正确 ; 热稳定性 :SiH 4 P, 故 W 的氢化物比 R 的稳定 ,A 项正确 ;T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 Al(OH) 3 , 为两性氢氧化物 ,B 项错误 ; 短周期元素电子层数越多 , 原子半径越大 , 则 Q 的原子半径比 T 的小 ,C 项正确 ;W 和 Q 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16 、 6, 原子序数之差为 10,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6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三、元素周期律与化学键 例 3 X 、 Y 、 Z 、 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 2 倍 ,X 单质在 Y 单质中充分燃烧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 XY 2 ,Z + 与 Y 2-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W 与 Y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W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 Ⅳ A 族 B.X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Y 的强 C. 由 X 、 Y 、 Z 三种元素组成物质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D. 由 Y 、 Z 两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 其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不一定为 2 ∶ 1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 2 倍 , 符合题意的元素有 C 、 S, 但 S 充分燃烧不能得到最高价化合物 XY 2 , 故 X 为 C,Y 为 O,Z + 与 Y 2-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 故 Z 为 Na,W 与 Y 同主族 , 且为短周期元素 , 故 W 为 S 。 S 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ⅥA 族 ,A 项错误 ;CH 4 的热稳定性比 H 2 O 的弱 ,B 项错误 ;X 、 Y 、 Z 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为 Na 2 CO 3 , 水溶液呈碱性 ,C 项正确 ;Y 、 Z 两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为 Na 2 O 或 Na 2 O 2 , 其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 2 ∶ 1,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6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本题依据元素周期表 “ 位 ”“ 构 ”“ 性 ” 的关系推断元素 , 然后根据相关的规律作答。 方法拓展 1 .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 - 6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1)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 可能含有共价键 , 如 NaOH 、 Na 2 O 2 等 , 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 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2)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如 AlCl 3 为共价化合物。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为共价化合物 , 如 NH 4 Cl 为离子化合物。 2 . 失电子难的元素得电子能力不一定强 , 如稀有气体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不一定是 Ⅳ A 族元素 , 如 H 。绝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 8, 但 H 、 O 、 F 等例外。 - 6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3 现有 X 、 Y 、 Z 、 W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 原子半径 X>Y>Z>W,X 、 Y 、 Z 处于同一周期 ,Z 、 W 处于同一主族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40,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碱 B.Z 一定位于 ⅦA 族 C. 若 X 、 Y 、 W 形成的化合物为 XYW 2 , 则其水溶液显碱性 D.X 与足量的 W 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 X 2 W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6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电化学基础及其应用 一、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例 1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 电池总反应为 2Ag+Cl 2 2Ag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正极反应为 AgCl+e - Ag+Cl - B. 放电时 , 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 若用 NaCl 溶液代替盐酸 , 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 当电路中转移 0.01 mol e - 时 , 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 0.02 mol 离子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6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首先确定该电池的正负极 , 然后再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方法拓展 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 , 依据化合价变化情况确定氧化还原反应 , 进而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上例中 Ag 化合价升高 , 发生氧化反应 ,AgCl/Ag 极为负极。 (2) 外电路中 ,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 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 溶液和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 , 阴离子移向负极。如上例中 H + 移向右侧 ( 正极区 ) 。 (3) 书写或判断电极反应式时 , 先分析出负极上的氧化产物和正极上的还原产物 , 再考虑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发生反应。如上例中对 A 、 B 两项的判断和对燃料电池的判断。 (4) 有关电极产物的计算关键是找到电子转移的量与电极产物的量的关系。 - 6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B - 6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二、电解池原理及其应用 例 2 下面是利用电渗析法由海水获得淡水的原理图 , 已知海水中含 Na + 、 Cl - 、 Ca 2+ 、 Mg 2+ 、 等离子 , 电极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6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首先根据外加电源确定该电解池的阴阳极 , 然后再根据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作答。 方法拓展 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根据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判断阴、阳极 , 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是阴极 , 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阳极 ; 或者依据外加电源的正、负极确定阴、阳极 ,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为阳极 ,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阴极。 (2) 书写或判断电极反应式时 , 在考虑溶液中阴阳离子放电顺序的同时 , 也要注意电极本身发生的反应及电极反应产物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的反应。 (3) 溶液中离子浓度和 pH 的计算应注意溶液体积的变化。 - 7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2 厨房垃圾发酵液可通过电渗析法处理 , 同时得到乳酸的原理如图所示 ( 图中 HA 表示乳酸分子 ,A - 表示乳酸根离子 , 乳酸的摩尔质量为 90 g·mol -1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OH - -4e - 2H 2 O+O 2 ↑ B.H + 从阳极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移动 C.A -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从阴极进入浓缩室 D.400 mL 10 g·L -1 乳酸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 , 浓度上升为 145 g·L -1 (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阴极上产生的 H 2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4.48 L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7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三、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综合应用 例 3 已知 : 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 有关上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 A.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 ,Li + 向负极迁移 B. 锂硫电池充电时 , 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 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 D. 上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 解析 放电时为原电池 , 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A 项错误 ; 充电时 , 锂电极作阴极 , 发生还原反应 ,B 项正确 ; 两者同质量产生的电量不相同 ,C 项错误 ; 锂离子电池为电解池 , 锂硫电池为原电池 ,D 项错误。 B - 7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首先分析充、放电过程中 , 各电极的反应情况 , 再分析并确定 D 项中连接是否正确。 方法拓展 锂离子电池总反应中的 Li x C 其实不是化合物 , 可将其中的碳理解为载体。 - 7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3 (2019 全国 Ⅲ ) 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 , 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 Zn(3D-Zn) 可以高效沉积 ZnO 的特点 , 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 3D-Zn-NiOOH 二次电池 , 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 Zn(s)+2NiOOH(s)+H 2 O(l) ZnO(s)+2Ni(OH) 2 (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三维多孔海绵状 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 , 所沉积的 ZnO 分散度高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Ni(OH) 2 (s)+OH - (aq)-e - NiOOH(s)+H 2 O(l) 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Zn(s)+2OH - (aq)-2e - ZnO(s)+H 2 O(l) D. 放电过程中 OH - 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7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有关反应热的基本判断 例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用 FeCl 3 饱和溶液制 Fe(OH) 3 胶体属水解反应 ,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A 项错误 ;2 g H 2 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当热化学方程式中 H 2 的化学计量数为 2 时 , Δ H 应为 -285.8×2 kJ · mol -1 ,B 项错误 ; 热化学方程式中 CH 4 化学计量数为 1, 产物为 CO 2 (g) 和 H 2 O(l), 均满足燃烧热的定义 ,C 项正确 ; 强酸强碱稀溶液中和生成 1 mol H 2 O 时放出的热量为 57.3 kJ,CH 3 COOH 为弱酸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7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要会判断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理解中和热和燃烧热的含义 , 并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 如物质状态、化学计量数与 Δ H 的比例、 Δ H 的单位等。 - 7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解答这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 (1) 放热反应 : ① 可燃物的燃烧 ; ② 酸碱中和反应 ; ③ 大多数化合反应 ; ④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 ⑤ 物质的缓慢氧化。 (2) 吸热反应 : ① 大多数分解反应 ; ② 盐的水解 ; ③ Ba(OH) 2 · 8H 2 O 与 NH 4 Cl 反应 ; ④ C 和水蒸气、 C 和 CO 2 的反应。 反应是否需要加热 , 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 , 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并无直接关系。许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反应 , 也有部分吸热反应不需加热 , 在常温时就可以进行。 - 7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 热化学方程式常见易错点 : (1) 漏写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 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2) 将 Δ H 的正、负混淆 , 其关键是没有体会到 “+”“-” 分别表示吸收或放出热量后使体系本身的能量升高或降低了。 (3) 热化学方程式不用注明 “ 点燃 ”“ 加热 ” 等条件。 (4) 未注意到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数值的对应关系。 - 7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6) 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要注意生成 1 mol H 2 O, 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恒定为 57.3 kJ · mol -1 , 若弱酸或弱碱参加 , 则中和热小于 57.3 kJ · mol -1 。 - 7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A 解析 煤燃烧时放热、发光 ,A 项正确 ;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乙烯的燃烧热时 , 生成的水应为液态 ,B 项错误 ; 强酸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 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 项错误 ;N 2 与 H 2 无法反应完全 , 应该用可逆号 ,D 项错误。 - 8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二、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例 2 已知 C(s, 金刚石 ) 的燃烧热为 395 kJ·mol -1 , 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 x =794.5 B. x =1 142.5 C.1 mol C(s, 金刚石 ) 的能量一定比 1 mol CO 2 能量高 D. 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s, 金刚石 )+O 2 (g) 2CO(g)   Δ H =-790 kJ·mol -1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8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解答这一类题目需理清两个重要关系 : 1 . 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 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反应热的关系。 方法拓展 这一类题考查的是反应热比较和计算的问题 : 1 .Δ H = 生成物的总能量 - 反应物的总能量 , 具体对应关系为 : Δ H <0 → 反应放热 → 生成物的总能量 < 反应物的总能量 Δ H >0 → 反应吸热 → 生成物的总能量 > 反应物的总能量 2 .Δ H =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 -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计算物质中共价键的个数时要结合物质的结构 , 如 1 mol 晶体硅中含 2 mol Si—Si 键 ,1 mol SiO 2 中含 4 mol Si—O 键。 3 . 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 物质的键能越大越稳定。 - 8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2 已知反应 N 2 (g)+O 2 (g) 2NO(g) Δ H =+180.5 kJ·mol -1 若 1 mol N 2 (g) 、 1 mol O 2 (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 946 kJ 、 498 kJ 的能量 , 则 1 mol NO(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 (    ) A.485.5 kJ B.631.75 kJ C.713.75 kJ D.495.5 kJ B 解析 设 1 mol NO(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 x , 由反应可知 ,946 kJ+498 kJ-2 x =+180.5 kJ, 得 x =631.75 kJ, 即 1 mol NO(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 631.75 kJ,B 项正确。 - 8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三、盖斯定律的应用 例 3 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 (CH 3 OCH 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8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要明确 Δ H 的 “+”“-” 与反应热的关系 , 熟悉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 , 特别是熟练地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 8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在比较反应热和运用盖斯定律解题时 ,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 . 比较反应热大小 : (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 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2)Δ H 的符号 :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 , 不要只比较 Δ H 绝对值的大小 , 还要考虑其符号。 - 8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 运用盖斯定律 : (1) 当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 ,Δ H 也应乘以或除以相应的数。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 ,Δ H 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 (2) 反应逆向进行时 , 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绝对值相等 , 符号相反。 - 8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A 解析 通过观察已知反应的物质、状态、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 , 找出它们与所求方程式的关系 , 利用盖斯定律求解。 - 8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用数据信息进行有关计算和判断 例 1 将一定质量的固体 NH 4 I 置于密闭容器中 , 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 5 min 后达平衡时 , c (H 2 )=0.5 mol·L -1 , c (HI)=4 mol·L -1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用 NH 3 表示反应 ① 的速率为 1 mol·L -1 ·min -1 B. 体系中颜色不再变化时 , 可判断反应均已达平衡 C. 该温度下反应 ① 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20 D. 加压时反应 ② 的平衡不会移动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8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 , 需掌握几个基本知识点 : 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和比较、判断可逆反应平衡的标志、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分析平衡的移动等。此题应依据题中所给的平衡时的数据信息作答。 - 9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解决此类问题的各基本知识点时 , 应特别注意 : 1 .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是用某物质浓度的变化量而不是物质的量 , 当信息是以物质的量给出时 , 应注意容器的体积。 2 .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应注意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化成用同一物质比较 , 并且单位要统一。 3 . 不能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三个标志 : (1) 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 混合气体的压强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 2HI(g) I 2 (g)+H 2 (g) 。 (2)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 , 且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 , 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 2HI(g) I 2 (g)+H 2 (g) 。 (3) 全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 , 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 4 . 化学平衡常数会随着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计量数的改变发生相应变化 , 对于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 9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1 1 .(2017 天津理综 ) 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 :Ni(s)+4CO(g) Ni(CO) 4 (g) 。 230 ℃ 时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2×10 -5 。已知 : Ni(CO) 4 的沸点为 42.2 ℃ , 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 : 将粗镍与 CO 反应转化成气态 Ni(CO) 4 ; 第二阶段 : 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 , 加热至 230 ℃ 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增加 c (CO), 平衡向正向移动 , 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 第一阶段 , 在 30 ℃ 和 50 ℃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 , 选 50 ℃ C. 第二阶段 ,Ni(CO) 4 分解率较低 D.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 v 生成 [Ni(CO) 4 ]=4 v 生成 (CO)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9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 工业上制备合成气的工艺主要是水蒸气重整甲烷 : CH 4 (g)+H 2 O(g) CO(g)+3H 2 (g)   Δ H >0, 在一定条件下 , 向体积为 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H 4 (g) 和 1 mol H 2 O(g), 测得 H 2 O(g) 和 H 2 (g)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达平衡时 ,CH 4 (g) 的转化率为 75% B.0~10 min 内 , v (CO)=0.075 mol·L -1 ·min -1 C.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 =0.187 5 D. 当 CH 4 (g) 的消耗速率与 H 2 (g) 的消耗速率相等时 , 反应到达平衡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9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二、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例 2 已知 :2SO 2 (g)+O 2 (g) 2SO 3 (g)   Δ H <0 且压强 p 1

0,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 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 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① 表示随温度升高 , 平衡常数的变化 B. ② 表示加入催化剂 , 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C. ③ 表示恒压条件下 , 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充入惰性气体体积的变化 D. ④ 表示 CO 的体积分数随充入 Cl 2 的变化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 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 , K 值变大 , 故 A 项错误 ;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应瞬时增大 , 故 B 项错误 ; 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 , V 增大 , 浓度降低 , 平衡正向移动 , 故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 故 C 项错误 ; 通入氯气平衡逆向移动 ,CO 体积分数降低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9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溶液中的 “ 四大平衡常数 ” 的计算或应用 例 1 25 ℃ 时 , 将浓度均为 0.1 mol·L -1 、体积分别为 V (HA) 和 V (BOH) 的 HA 溶液与 BOH 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 , 保持 V (HA)+ V (BOH)=100 mL, V (HA) 、 V (BOH) 与混合液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K a (HA)=10 -6 mol·L -1 B. B 点时 , c (B + )= c (A - )+ c (HA) C. C 点时 ,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 A → C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9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根据图像纵、横坐标的含义 , 找出相关数据 , 结合常数表达式计算 ; 判断相应选项时 , 应结合平衡常数来判断正误。 - 9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溶液中 “ 四大平衡常数 ” 的有关计算及规律 (1) Q 与 K 的关系 : 两者表达式相同 , 若 QK , 平衡逆向移动。 (2)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 温度不变 , 平衡常数不变。升高温度 , K a 、 K b 、 K W 、 K h 均增大。 (4) 对二元酸的 K a1 、 K a2 与相应酸根离子的 K h1 、 K h2 的关系式为 K a1 ·K h2 = K W , K a2 ·K h1 = K W 。 - 9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5) Q 与 K sp 的关系 : 当 Q>K sp 时 , 溶液过饱和 , 有沉淀析出 , 直至溶液饱和 , 达到新的平衡 ; 当 Q=K sp 时 , 溶液饱和 , 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 当 Q7 时 , 该溶液 pH 一定为 14- a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0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水电离的 c (H + ) 或 c (OH - ) 的计算方法 (25 ℃ ): (1) 中性溶液 : c (H + )= c (OH - )=1.0×10 -7 mol · L -1 。 (2) 溶质为酸的溶液 : H + 来源于酸的电离和水的电离 , 而 OH - 只来源于水的电离。如计算 pH=2 的盐酸中水电离出的 c (H + ): 方法是先求出溶液中的 c (OH - ) =10 -12 mol · L -1 , 即水电离出的 c (H + )= c (OH - )=10 -12 mol · L -1 。 (3) 溶质为碱的溶液 : OH - 来源于碱的电离和水的电离 , 而 H + 只来源于水的电离。如 pH=12 的 NaOH 溶液中 , c (H + )=10 -12 mol · L -1 , 即水电离产生的 c (OH - ) = c (H + )=10 -12 mol · L -1 。 - 10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4) 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正盐溶液 : H + 和 OH - 均由水电离产生。 如 pH=2 的 NH 4 Cl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H + )=10 -2 mol · L -1 ; 如 pH=12 的 Na 2 CO 3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10 -2 mol · L -1 。 - 10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pH 之和等于 14 的酸碱混合问题的判断与计算 ( 酸、碱的元数相等 ): pH 之和等于 14 的意义 :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等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1) 已知酸、碱溶液的 pH 之和为 14, 则等体积混合时 : - 10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已知酸、碱溶液的 pH 之和为 14, 若混合后溶液的 pH 为 7, 则溶液呈中性。 强酸、强碱 → V 酸 ∶ V 碱 =1 ∶ 1 强酸、弱碱 → V 酸 ∶ V 碱 >1 ∶ 1 弱酸、强碱 → V 酸 ∶ V 碱 <1 ∶ 1 (3)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 - 10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2 常温下 ,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pH=3 的强酸溶液 1 mL, 加水稀释至 100 mL 后 , 溶液 pH 降低 2 个单位 B. 将 10 mL pH= a 的盐酸与 100 mL pH= b 的 Ba(OH) 2 溶液混合后恰好中和 , 则 a+b =13 C.pH=10 的 Ba(OH) 2 溶液和 pH=13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10.7( 已知 lg 2=0.3) D.pH=2 的盐酸与 pH=12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显中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0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三、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例 3 25 ℃ 时 ,0.1 mol Na 2 CO 3 与盐酸混合所得的一组体积为 1 L 的溶液 , 溶液中部分微粒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B - 10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 10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 11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判断 : (1) 两个理论依据 : ① 弱电解质电离理论 : 电离粒子的浓度大于电离生成离子的浓度。 ② 水解理论 : 水解粒子的浓度大于水解生成离子的浓度。 (2) 三个守恒关系 : ① 电荷守恒 :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② 物料守恒 :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 , 变化前后某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③ 质子守恒 : 由水电离出的 c (H + ) 等于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 。 - 11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的注意事项 : 1 . 两种形式 : (1) 等式 : 对于等式通常有两个 , 即电荷守恒、物料守恒 , 一些复杂的等式往往是对两个守恒关系式经过变形得到的 , 或综合某些所给已知条件得到的。 (2) 不等式 : 对于不等式 , 要具体分析溶液中的各种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溶液的酸碱性。 2 . 两个注意 : (1) 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该离子的影响。 (2) 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综合考虑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 - 11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1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化学实验基础 一、常见化学仪器使用方法及实验安全 例 1 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 , 其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 8.84 g 食盐 B. 用 220 mL 容量瓶配制所需的 220 mL 0.1 mol·L -1 NaOH 溶液 C. 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 并需要润洗以减小实验误差 D. 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 , 应先用大量水冲洗 , 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托盘天平是粗量仪器 , 只能精确到 0.1 g,A 项错误 ; 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溶液 , 规格有 100 mL 、 250 mL 、 500 mL 等 , 没有 220 mL 规格的容量瓶 ,B 项错误 ; 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 但容量瓶不需要润洗 , 否则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 ,C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1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了仪器的测量精确度、使用方法、实验操作安全 ,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化学仪器的使用及实验安全。 - 11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1 . 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 : - 11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 几种操作的 “ 第一步 ”: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2) 检查是否漏水 —— 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的使用。 (3) 调 “0” 点 —— 天平的使用。 (4) 验纯 —— 点燃可燃性气体。 (5) 分别取少量溶液 —— 未知溶液的鉴别。 (6) 润湿 —— 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 11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准确量取 24.00 mL 的液体可选用量筒或滴定管 B. 配制 0.100 0 mol·L -1 碳酸钠溶液时 , 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C. 用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 为 3.5 D.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 , 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 , 应在研钵中用力研磨 , 以得到细小晶体 , 有利于加快反应或溶解的速率 B 解析 量筒的最小读数为 0.1 mL, 无法量取 24.00 mL 的溶液 ,A 项错误 ; 配制溶液过程中 , 移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B 项正确 ; 广泛 pH 试纸 , 只能测得溶液的 pH 为整数 ,C 项错误 ; 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 , 不能用力研磨 , 否则容易发生爆炸 ,D 项错误。 - 11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例 2 下列装置能实现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是 (    ) A. 图 1 可用于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B. 图 2 可用于除去 NO 2 中的少量 NO C. 图 3 可用于除去 Cl 2 中的少量 HCl D. 图 4 可用于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由于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不相溶 , 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A 项正确 ;NO 不能与水反应 , 而 NO 2 却能够与水发生反应 ,B 项错误 ;Cl 2 、 HCl 均能与 AgNO 3 溶液反应 ,C 项错误 ; 可用蒸馏的方法将碘和四氯化碳分离 , 但该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放置错误 , 冷凝管自来水的流向也错误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1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分离与提纯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分离提纯物质的性质和状态来决定 , 混合物的状态主要有三类 : 气体型、液体型、固体型。 (1) 固 — 固混合分离型 : 灼烧、热分解、升华、结晶 ( 或重结晶 ) 。 (2) 固 — 液混合分离型 : 过滤、蒸发。 (3) 液 — 液混合分离型 : 萃取、分液、蒸馏。 (4) 气 — 气混合分离型 : 洗气。 - 12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1 . 分离、提纯要遵守的 4 条原则 : 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2 .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物理方法 :(1) 过滤 ;(2) 蒸发 ;(3) 萃取分液 ;(4) 蒸馏 ;(5) 升华。 化学方法 :(1) 热分解法 ;(2) 沉淀法 ;(3) 氧化还原法 ;(4) 电解法 ;(5) 调 pH 法 ;(6) 转化法。 - 12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3 .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装置。 - 12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2 (2019 北京高考 ) 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B 解析 A 项 , 发生反应 Fe+2FeCl 3 3FeCl 2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项 , 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Mg(OH) 2 沉淀 , 过滤后用盐酸中和过量的 NaOH 得到不含 MgCl 2 的 NaCl 溶液 ,B 符合题意 ;C 项 , 除去 Cl 2 中的 HCl,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 , 然后再用浓硫酸干燥 ;D 项 , 主要发生反应 3NO 2 +H 2 O 2HNO 3 +NO,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12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三、物质的检验 例 3 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2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 : 观察物质颜色 → 取少量样品 → 加入试剂进行实验 → 观察现象 → 得出结论 (1) 气体的检验方法 : 先观察气体颜色 , 再考虑其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 , 最后考虑气体的其他化学性质。 (2) 固体的检验 : 先观察固体颜色 , 再考虑其水溶性 , 最后考虑物质的特征性质。 (3) 无色溶液的检验 : 先用指示剂或 pH 试纸检验其酸碱性 , 然后根据离子的特征性质进行检验。 (4) 有机物的检验 : 先观察物质的官能团 , 然后根据这些官能团的性质 , 确定检验的方法。 - 12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物质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 1 . 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 : - 12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 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 : 气体检验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一般是先检验出一种可能具有干扰的气体 , 并除去该气体 , 而且要确认该气体已经除尽 , 再检验其余气体。如在 SO 2 存在的条件下检验 CO 2 , 可设计如下检验思路 : 品红溶液检验 SO 2 → 高锰酸钾溶液除去 SO 2 → 品红溶液检验是否除尽 → 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 CO 2 。类似的 , 还有检验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含有 SO 2 等。 - 12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3 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B. 将 Fe(NO 3 ) 2 样品溶于稀盐酸中 , 然后滴加 KSCN 溶液 , 溶液变红 , 说明 Fe(NO 3 ) 2 样品已氧化变质 C. 在食盐试样中加入盐酸和 KI 溶液 , 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 , 说明食盐试样中可能含有 KIO 3 D. 加入 AgNO 3 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 , 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时 , 可确定有 Cl - 存在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2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四、气体的制备 例 4 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 ,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12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A. 装置 ① 可制取少量蒸馏水 B. 装置 ② 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 , 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C. 装置 ③ 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 H 2 、 CO 2 、 Cl 2 、 HCl 、 NO 等气体 D. 装置 ④ 中 X 物质若为四氯化碳 , 则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答案 C   解析 C 项中 NO 与 O 2 易反应生成 NO 2 , 故应用排水法收集 NO 。 - 13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有关气体制备中涉及气体的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 要求对每一部分的装置都非常熟悉。 - 13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1 . 常见气体制备中的装置 : (1) 气体的发生装置 : - 13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气体的干燥 ( 及净化 ) 装置 : (3) 气体收集装置 : - 13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4) 尾气的处理装置 : - 13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 常用的气体干燥剂 : (1) 酸性干燥剂 , 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等 , 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气体 , 如能干燥 CO 2 、 SO 2 、 NO 2 、 HCl 、 H 2 、 Cl 2 、 O 2 、 CH 4 等 ; (2) 碱性干燥剂 , 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 NaOH 等 , 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或中性气体 , 如能干燥 NH 3 、 H 2 、 O 2 、 CH 4 等 ; (3) 中性干燥剂 , 如无水氯化钙等 , 中性干燥剂可以干燥中性、酸性或碱性气体 , 如能干燥 O 2 、 H 2 、 CH 4 等 , 注意 : 氯化钙不能干燥 NH 3 。 - 13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4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导气管应该 “ 长进短出 ”, 且石灰水浓度小 , 不易完全吸收 CO 2 ,A 项错误 ;Cl 2 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Cl 2 会直接进入 NaOH 溶液 , 收集不到纯的 Cl 2 ,B 项错误 ;Fe 绒丝作合成氨的催化剂 , 如有 NH 3 生成 ,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 项正确 ; 溶液倒吸导致得不到氯化氢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13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五、实验操作、现象与评价 例 5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 均冒气泡 , 说明均有 CO 2 生成 , 故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A 项正确 ; 向 AgNO 3 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 溶液澄清 , 是因为 Ag + 与 NH 3 · H 2 O 反应最终生成了可溶性的 Ag(NH 3 ) 2 OH, 而不是因为 Ag + 与 NH 3 · H 2 O 能大量共存 ,B 项错误 ; 铜与稀硝酸反应溶液变蓝 , 是因为 Cu 与稀硝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 Cu(NO 3 ) 2 , 并不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C 项错误 ; 将 KI 和 FeCl 3 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 , 加入 CCl 4 , 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 说明 Fe 3+ 把 I - 氧化成了 I 2 ,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 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 得出氧化性 :Fe 3+ >I 2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13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此类题综合考查了物质的性质、相关实验的操作、现象与结论的评价。 方法拓展 必记的 20 个特征实验现象 (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发出耀眼的白光 , 有白色粉末生成。 (2) 硫在空气中燃烧 : 淡蓝色火焰 ; 在氧气中燃烧 : 蓝紫色火焰。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剧烈燃烧 , 火星四射 , 放出热量 , 生成黑色固体。 (4)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 安静地燃烧 , 发出苍白色火焰 , 瓶口有大量白雾生成。 (5)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 放出热量。 (6) 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少量水 : 有棕黄色的烟生成 , 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 13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7) 新制氯水中加石蕊溶液 : 先变红色后褪色。 (8) 磷在氯气中燃烧 : 有白色烟雾生成。 (9) 湿润的淀粉 - KI 试纸遇氯气 : 试纸变蓝。 (10) 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 :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11) 溴 ( 碘 ) 水中加入四氯化碳 : 溶液分层 , 上层接近无色 , 下层接近橙 ( 紫 ) 色。 (12) 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 红色褪去 , 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13) 钠在空气中燃烧 : 火焰呈黄色 , 生成淡黄色物质。 (14) 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 , 放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复燃。 (1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 , 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3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16) 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 有大量白烟产生。 (17) 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 反应剧烈 ,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18)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 产生无色气体 , 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19) 向含 Fe 2+ 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立即转变为灰绿色 , 最终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20) 向含 Fe 3+ 的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14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制备 Fe(OH) 3 胶体应将饱和 FeCl 3 溶液加到沸水中并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 , 而将 NaOH 浓溶液加到饱和 FeCl 3 溶液中会得到 Fe(OH) 3 沉淀 ,A 项达不到实验目的 ; 由于 MgCl 2 水解及 HCl 的挥发性 , 蒸干 MgCl 2 溶液得不到无水 MgCl 2 ,B 项达不到实验目的 ;Cu 、 CuO 都可溶于稀硝酸 ,C 项达不到除杂目的 ;Na 与水反应剧烈 , 而 Na 与乙醇反应缓慢 , 借此对比实验可比较水、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D 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4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一、有机物的基本性质 例 1 (2019 全国 Ⅱ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 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 蜡炬成灰 ” 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 , 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 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 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A 、 B 两项正确 ;“ 蜡炬成灰 ” 过程中发生了燃烧反应 , 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 项正确 ; 古代的蜡烛多是由动物油脂制造 , 动物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酯 , 但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D 项错误。 D - 14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常见有机物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物质 , 在高考命题中基本营养物质中葡萄糖、油脂、氨基酸、蛋白质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 需要从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等多方面了解掌握。 - 14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解决此类题目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 . 准确判断高分子化合物 :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聚乙烯、聚酯纤维等是高分子化合物 ; 葡萄糖、蔗糖、植物油、动物脂肪、甘油、高级脂肪酸、氨基酸、肥皂等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 . 区分矿物油与植物油 : 矿物油的成分是混合烃 , 如汽油、煤油等。而植物油是从植物中提取的 , 如豆油、花生油、香油 ( 芝麻油 ) 、菜籽油等 , 它们属于油脂。 3 . 区分纤维与纤维素 : 纤维素属于多糖 , 如棉花、麻等植物纤维属于纤维素。纤维是细长可以弯曲的能纺织的物质 , 可分为 : 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蚕丝等 , 合成纤维如 “ 六大纶 ” 。此外还有光导纤维、碳纤维等无机非金属材料。 - 14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4 . 了解煤和石油有关知识 : 煤的干馏、液化、气化都是化学变化。煤干馏得到焦炭、苯、甲苯等物质。 石油及分馏产品如汽油、煤油都是混合物。分馏是物理变化 , 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裂化的原料是重油 , 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轻质燃料 ( 裂化汽油 , 其中含烯烃 ) 。 裂解是以石油分馏产品为原料 , 目的是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石油化工原料。 - 14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 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 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 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A 解析 乙烷与浓盐酸不反应 ,A 项错误 ; 利用乙烯可以制取聚乙烯 , 聚乙烯可用作食品包装材料 ,B 项正确 ; 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 溴乙烷不溶于水 ,C 项正确 ; 乙酸 (CH 3 COOH) 、甲酸甲酯 (HCOOCH 3 ) 分子式相同 , 而结构不同 , 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 项正确。 - 14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二、由结构分析性质 例 2 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 ,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汉黄芩素 A. 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 C 16 H 13 O 5 B. 该物质遇 FeCl 3 溶液显色 C.1 mol 该物质与溴水反应 , 最多消耗 1 mol Br 2 D. 与足量 H 2 发生加成反应后 , 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 1 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47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有机物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 我们要掌握对已知结构的有机物进行基本分析的能力 , 包括分子式、空间结构的分析、物质类别的分析及反应类型或特征反应的分析 , 需熟知各官能团的性质特点。 - 148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方法拓展 这类题目的解决需掌握 : 1 . 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反应 : - 149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4) 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 Cu(OH) 2 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有机物必含有 —CHO 。 (5) 能与钠反应放出 H 2 的有机物必含有 —OH 或 —COOH 。 (6) 能与 NaHCO 3 溶液反应放出 CO 2 或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有机物必含有 —COOH 。 (7)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等。 (8)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 ( 油脂 ) 、二糖、多糖或蛋白质等。 (9) 遇 FeCl 3 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10) 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或烯烃。 - 150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 有机反应中的几个数量关系 : (1) 在卤代反应中 1 mol 卤素单质取代 1 mol H, 同时生成 1 mol HX 。 (2)1 mol 完全加成需要 1 mol H 2 或 1 mol Br 2 ,1 mol 醛基或酮基完全加成消耗 1 mol H 2 。 (3)1 mol 苯完全加成需要 3 mol H 2 。 (4)1 mol 酚酯 ( 如 HCOOC 6 H 5 ) 水解时消耗 2 mol NaOH;1 mol 普通酯 ( 如 CH 3 COOC 2 H 5 ) 水解时消耗 1 mol NaOH 。 - 151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3 .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的共线和共面问题的判断方法 : (1) 甲烷、乙烯、乙炔、苯四种分子中的氢原子若被其他原子如 C 、 O 、 Cl 、 N 等取代 , 则取代后的分子立体构型基本不变。 (3) 苯分子中苯环可以以任一碳氢键为轴旋转 , 每个苯分子有三个对角线旋转轴 , 轴上有四个原子共线。 - 152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2 维生素 A 1 是一切健康上皮组织必需的物质 , 缺乏维生素 A 1 时会引起儿童发育不良 , 导致夜盲症、皮肤干燥等。已知维生素 A 1 的结构简式如下 : 下列有关维生素 A 1 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维生素 A 1 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B. 维生素 A 1 的分子式为 C 18 H 26 O C. 维生素 A 1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维生素 A 1 分子中含有苯环 ,1 mol 维生素 A 1 最多可与 7 mol H 2 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维生素 A 1 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 碳碳双键和羟基 , 分子式为 C 18 H 26 O,A 、 B 两项均正确 ; 维生素 A 1 中的碳碳双键和羟基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 从而使其褪色 ,C 项正确 ; 维生素 A 1 中没有苯环 , 含有 5 个碳碳双键 , 因此 1 mol 维生素 A 1 最多可与 5 mol H 2 发生加成反应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153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三、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 例 3 分子式为 C 4 H 8 Cl 2 的有机物有哪些 ?( 不含立体异构 ) 答案 CH 3 CH 2 CH 2 CHCl 2 、 CH 3 CH 2 CCl 2 CH 3 、 CH 3 CH 2 CHClCH 2 Cl 、 CH 3 CHClCHClCH 3 、 CH 3 CHClCH 2 CH 2 Cl 、 CH 2 ClCH 2 CH 2 CH 2 Cl 、 故 C 4 H 8 Cl 2 共有 9 种同分异构体。 - 154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解题指导 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需要注意考虑全面 , 不得重复或遗漏。根据题意 , 分类依次书写判断是最常用的方法。 方法拓展 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 : - 155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对点训练 3 1 .(2019 全国 Ⅱ ) 分子式为 C 4 H 8 BrCl 的有机物共有 ( 不含立体异构 ) (    ) A.8 种 B.10 种 C.12 种 D.14 种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 156 -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五 题型六 题型七 题型八 题型九 题型十 题型十一 2 . 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叙述中 , 正确的是 (    ) A. 戊烷有 2 种同分异构体 B.C 8 H 10 中只有 3 种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 C. 甲苯苯环上的 1 个氢原子被含 3 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 , 所得产物有 6 种 D.CH 3 CH 2 CH 2 CH 3 光照下与氯气反应 , 只生成 1 种一氯代烃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答案 解析 关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