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线上考试试题(合格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线上考试试题(合格考)(解析版)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线上考试试题(合格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Fe:56 Cu:64 Zn:65 ‎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苏轼的《格物粗谈》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 A. 甲烷 B. 新戊烷 C. 乙烯 D. 苯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文字记载可知,该气体可以催熟果实,而乙烯可以用作水果的催熟剂,因此这里的“气”指的就是乙烯,故C符合;‎ 故选C。‎ ‎2.‎2019年7月1日起,全国多地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属于白色垃圾,不能使溴水褪色 B. 汽车轮胎属于可回收垃圾,可以用煤和石油为原料通过分馏、干馏等化学变化制得 C. 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不能用填埋法处理 D. 2020 年抗击“新冠病毒”战役中护理人员使用过的口罩要消毒、包装后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口罩中的无纺布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聚乙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正确;‎ B.汽车轮胎的主要成份是橡胶,可以通过二烯烃发生加聚反应制得,故B错误;‎ C.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若用填埋法处理会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所以不能用填埋法处理,故C正确;‎ D.口罩中的无纺布主要成分聚丙烯的聚合度n值是不确定值,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3.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新冠肺炎战疫”中,用于消毒的“‎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只含离子键 B.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 75%,乙醇的官能团是-OH,1mol -OH 含 10mol 电子 C. 可用于杀菌消毒的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 ‎ D. 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标志的乙烯结构简式为 CH2C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用于消毒的“‎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它是由钠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构成,其中氧原子与氯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故A错误;‎ B.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乙醇的官能团是-OH,1mol -OH含8mol+1mol=9mol电子,故B错误;‎ C. 过氧化氢可用于杀菌消毒,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C正确;‎ D. 乙烯可作为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其结构简式为:CH2=CH2,故D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同分异构体 B. 分子式为 CH2Cl2 的物质共有 2 种结构 C. CH≡CH 和 CH2=CH-CH=CH2 互为同系物 D.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环上6个氢原子等效,因此属于同种物质,A选项错误;‎ B.分子式为CH2Cl2的物质为甲烷的二氯取代物,甲烷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四个氢原子等效,其二氯取代物CH2Cl2只有1种结构,B选项错误;‎ C.CH≡CH和CH2=CH-CH=CH2,前者为炔烃,后者为二烯烃,两者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C选项错误;‎ D.和的分子式均为C6H6,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5.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 物质燃烧可看作是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C. 氮气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化学键,故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两者通过得失电子能生成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的Na+和Cl-,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A选项正确;‎ B.物质燃烧把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即物质的燃烧过程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的过程,B选项正确;‎ C.氮分子内部存在很强的共价键,很难被破坏,所以化学性质很稳定,C选项错误;‎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碳燃烧等,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6.美国科学家发现,普通盐水在无线电波的照射下可以燃烧,这一发现将有望解决未来人类的能源危机。无线电频率可以降低盐水中所含原子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一旦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这种频率下持续燃烧。上述“结合力”的实质是( )‎ A 共价键 B. 离子键 C. 静电斥力 D. 静电引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水分子是由H原子和O原子构成的,H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释放出氢原子”必须破坏水分子内的O—H键,这是一种共价键,故答案选A。‎ ‎7.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风能、太阳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B. 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C. 如图是太阳能光伏电池原理图,图中 A 极为正极 D. 光伏电池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在短时间内能形成,属于可再生能源,A选项正确;‎ B.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持续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B选项正确;‎ C.在原电池的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由图中的电流方向可判断A为负极,C选项错误;‎ D.光伏电池发电是将太阳能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8.将纯锌和纯铜按如图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快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 甲中铜被氧化,乙中锌被氧化 D.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装置中锌片和铜片通过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乙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在锌片表面,锌直接与稀硫酸反应,在锌片表面生成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甲、乙两烧杯中反应的总方程式均为Zn+H2SO4=ZnSO4+H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故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快,故A正确;‎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不构成原电池,铜片不是电极,故B错误;‎ C. 甲乙两烧杯中反应的总方程式均为Zn+H2SO4=ZnSO4+H2‎ ‎↑,甲中铜不参与反应,乙中锌被氧化,故C错误;‎ D. 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所以甲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乙中不构成原电池,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则铜片表面无气泡产生,故D错误;‎ 故选A。‎ ‎9.将和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发生反应。测得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该反应在1~3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1~3min内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是,则1~3min内,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选D,故答案为:D。‎ ‎10.在实验或生活中为了控制反应速率,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可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以加快反应速率 B. 为加快制取氢气的速率可以用锌粒代替锌片 C. 为降低浓硫酸与 Cu 反应制备 SO2 的速率可以采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 D. 为了延长疫苗的保质期在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最好保持较低的温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可做催化剂,能够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A选项正确;‎ B.用锌粒代替锌片,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即制取氢气的速率加快,B选项正确;‎ C.稀硫酸与浓硫酸的性质不同,稀硫酸和铜不反应,而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C选项错误;‎ D.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高温下易变性,因此为了延长疫苗的保质期在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最好保持较低的温度,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11.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当消耗 n mol CO,同时生成 n mol CO2 时反应达到平衡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O 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当 CO 和 CO2 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消耗n mol CO,同时生成n mol CO2均为正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选项错误;‎ B.使用高效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都提高,B选项正确;‎ C.反应达到平衡后,体系各组分的反应速率都保持恒定,则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C选项正确;‎ D.当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时,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12.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78 g 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 3 NA B. 1mol 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 2 NA C. 标准状况下的 ‎22.4 L CH4 和足量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CCl4 分子数为 NA D. 在标准状况下,‎2.24 L 苯中所含分子数为 0.1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特殊的碳碳键,不含有碳碳双键,A选项错误;‎ B.甲烷和乙烯完全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且1个甲烷和乙烯分子中氢原子个数均为4,因此1mo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2NA,B选项正确;‎ 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的产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标准状况下的22.4LCH4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产物不全是CCl4,因此生成CCl4分子数小于NA,C选项错误;‎ D.标准状况下苯为液体,不能准确计算其物质的量,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破坏乙烯分子里 所需吸收的能量是破坏乙烷分子里 C—C 能量的两倍 B. 乙烯分子和苯分子都能使溴水褪色,两者褪色原理相同 C. 因为甲烷和苯都不能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所以两者都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 甲烷和苯都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但是两者发生反应时需要的条件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破坏乙烯分子里所需吸收的能量小于破坏乙烷分子里C—C能量的两倍,A选项错误;‎ B.乙烯可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苯能够萃取溴水中的溴使其褪色,两者褪色原理不相同,B选项错误;‎ C.甲烷和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两者的燃烧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选项错误;‎ 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苯和氯气在Fe3+催化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两者发生发应的条件不同,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 ‎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 发生加成反应,产物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 B 苯和溴水混合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 ‎ 苯和所有的物质都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 C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并得到干燥纯净的乙烷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溴和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能溶于四氯化碳,不溶于水,A选项正确;‎ B.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溴在苯中的溶解度比水大,因此苯和溴水混合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橙红色,而不是因为发生反应,B选项错误;‎ C.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会引入新的杂质气体二氧化碳,C选项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有CH3Cl和HCl,HCl是酸性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15.2020 年春季抗击新冠肺炎中 N95 口罩成为“明星”,丙烯 CH3-CH=CH2 是制造 N95 口罩的原料。下列有关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丙烯和乙烯互为同系物 B. 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D. 丙烯与氢气的加成产物是饱和烃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丙烯和乙烯均为单烯烃,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所以二者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 B.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 C.丙烯分子中含有甲基,甲基具有四面体结构,所以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共面,故C错误;‎ D.丙烯只含一个碳碳双键,与氢气加成后碳原子全部饱和,产物为饱和烃,故D正确;‎ 答案为C。‎ ‎16.天然气、石油和煤既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石油分馏实验中得到的各种分馏产物仍然是混合物 B. 分馏得到的汽油和裂化得到的汽油都可以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 C. 煤干馏、气化和液化都是通过化学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 D. 石油和煤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油分馏实验中得到的各种分馏产物仍然是多种烃的混合物,A选项正确;‎ B.裂化得到汽油中含有烯烃,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B选项错误;‎ C.煤干馏、气化和液化都是通过化学变化提高了煤的利用率,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能减少环境污染,C选项正确;‎ D.石油和煤属于化石能源,是古代生物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D选项正确;‎ 答案选B。‎ ‎17.下列各组中两个反应所属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 A. 光照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气体颜色变浅;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苯和液溴生成溴苯 C. 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苯能使溴水褪色 D. 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光照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取代反应,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甲烷中的H被Cl取代生成一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苯和液溴反应,苯中的H被Br取代生成溴苯,属于取代反应,B符合题意;‎ C.乙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而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苯能够萃取溴水中的溴使其褪色,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是加成反应,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是取代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8.如图是立方烷(cubane)的球棍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其分子式为 C8H8‎ B. 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 C. 立方烷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它与苯乙烯(C6H5-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立方烷的球棍模型可知,立方烷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分子式为C8H8,故A正确;‎ B.立方烷分子中只含有1种氢原子,一氯代物只有1种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立方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立方烷和苯乙烯的分子式相同,都为C8H8,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C。‎ ‎19.如图所示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甲与丙烷互为同系物 B. 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 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D. 丁(CH3CH2OH)可由乙烯与水发生取代反应制得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所给的比例模型可判断,甲为甲烷,乙为乙烯,丙为苯,丁为乙醇,结合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分析。‎ ‎【详解】A.甲为甲烷,与丙烷同属于烷烃,结构上相差2个“CH‎2”‎,属于同系物,故A正确;‎ B.乙为乙烯,含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B正确;‎ C.丙为苯,分子结构中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C正确;‎ D.丁(CH3CH2OH)可由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而不是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20.某有机物其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物质分子中含有氯原子,不属于烃类 B. 1 mol 该有机物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反应,消耗 1 mol Br2‎ C. 该物质与苯互为同系物 D. 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烃是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分子中含有氯原子,不属于烃类,故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则1 mol 该有机物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消耗1 mol Br2,故B正确;‎ C.苯及其同系物属于烃类,该物质分子中含有氯原子,不属于烃类,不是同类物质,与苯一定不互为同系物,故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故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21.如图所示,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正确关系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锌和铁均为二价金属,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大,相同质量的铁和锌,铁的物质的量更多。锌比铁活泼,相同条件下与酸反应的速度比铁快。‎ ‎【详解】A.相同质量时铁的物质的量大,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多,纵坐标变化情况正确;锌比铁活泼反应比铁快,所以耗时少,横坐标变化情况正确,A项正确;‎ B.将锌和铁调换一下即正确,B项错误;‎ C.横坐标变化情况正确,但纵坐标中应该铁在上,C项错误;‎ D.横坐标变化情况错误,锌耗时应较少,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择A项。‎ ‎22.用稀硫酸与过量锌块反应制取氢气,欲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产生氢气的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改用等质量的锌粉 C. 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 滴加少量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氢气的量不发生改变,A不符合题意;‎ B.改用等质量的锌粉,增大接触面积,能加快反应速率,锌完全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产生氢气的量不变,B不符合题意;‎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锌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增大,但氢气的量不发生改变,C不符合题意;‎ D.滴加少量稀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生成的氢气的量增大,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3.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恒温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 O2的同时生成 2nmol NO2‎ ‎②2v(NO) = v(O2)‎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态 ‎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全部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 O2的同时生成 2nmol NO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任何条件下都存在2v(NO) = v(O2),则2v(NO) = v(O2)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③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任何条件下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均为 2∶2∶1 的状态,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再发生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⑤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在体积固定的容器中,任何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均不会改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⑥‎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①④⑥正确,故选A。‎ ‎24.将 A、B 置于固定容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 10 s 末,测得 A 的物质的量为 1.8 mol,B 的物质的量为 0.6 mol,C 的物质的量为 0.8 mo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 C 表示 10 s 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8 mol•L-1•s-1‎ B. 反应前 A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3 mol•L-1‎ C. 10 s 末,生成物 D 的物质的量为 0.8 mol D.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设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为a mol、b mol,则根据题干信息建立三段式有:‎ 则a=1.2+1.8=3.0,b=0.4+0.6=1.0,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10s内C转化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A选项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的物质的量为3.0mol,则A的物质的量浓度,B选项正确;‎ C.根据分析,10s末,生成物D的物质的量为0.8 mol,C选项正确;‎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25.制取 CH3CH2Cl 最好的方法是( )‎ A. 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B. 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C. 乙烷与 HCl 发生取代反应 D. 乙烯与 HCl 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光照条件下,乙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是光敏反应,得到的氯代烃不是一氯代物,而是氯代物的混合物,故A错误;‎ B.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产物不是一氯乙烷,故B错误;‎ C.乙烷与HCl不能发生反应,故C错误;‎ D.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氯乙烷,生成物只有一氯乙烷,故D正确;‎ 故选D。‎ 三、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40分)。‎ ‎26.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 ‎ ‎(1)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是化学学科关注的方面之一。某同学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 400mL 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标况)‎ ‎100‎ ‎240‎ ‎464‎ ‎576‎ ‎620‎ ‎①哪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最大:____min(填“0~‎1”‎或“1~‎2”‎或“2~‎3”‎或“3~‎4”‎ 或“4~‎5”‎)。 ‎ ‎②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但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 A.KCl 溶液 B.浓盐酸 C.蒸馏水 D.CuSO4 溶液 ‎ ‎(2)如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 ‎①若 A 为铝,B 为镁,电解质为稀硫酸溶液,则负极材料是_______(填“铝片”或“镁片”)。 ‎ ‎②若A为Cu,B 为石墨,电解质为 FeCl3 溶液,工作时的总反应为 2FeCl3+Cu=2FeCl2+CuCl2。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 0.1mol FeCl3, 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_____。‎ ‎【答案】(1). 2~3 (2). AC (3). 镁片 (4). Cu-2e-=Cu2+ (5). 0.1NA ‎【解析】‎ ‎【分析】(1)①反应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氢气越多;‎ ‎②要降低反应速率,可以采用降低氢离子浓度的方法实现;‎ ‎(2)①将铝片和镁片用导线相连,电解质为稀硫酸溶液,镁比铝活泼,镁作负极;‎ ‎②若A为铜片,B为石墨,电解质为FeCl3溶液,Cu失电子作负极、石墨作正极,负极上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使金属Cu的质量减小,正极上铁离子得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结合电极反应式分析转移电子数目。‎ ‎【详解】(1)①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越大,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越多,0~1 min收集气体100 mL、1~2 min收集气体140 mL、2~3 min收集气体224 mL、3~4 min收集气体112 mL、4~5 min收集气体44 mL,由此可见在2~3 min收集气体体积最多,故2~3 min时间内反应速率最大;‎ ‎②A.加入KCl溶液,使溶液中c(H+)降低,反应速率降低,且氢离子总物质的量不变,生成氢气总量不变,A符合题意;‎ B.加入浓盐酸溶液,使溶液中c(H+)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且氢离子总物质的量增加,使生成氢气总量增大,B不符合题意;‎ C.加入蒸馏水,使溶液中c(H+)减小,反应速率降低,且氢离子总物质的量不变,生成氢气总量不变,C符合题意;‎ D.加入CuSO4溶液,Zn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Zn与置换产生的Cu及稀盐酸构成了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C;‎ ‎(2)①若 A 为铝,B 为镁,电解质为稀硫酸溶液,因镁比铝活泼,则负极材料是镁片;‎ ‎②若A为Cu,B 为石墨,电解质为 FeCl3 溶液,工作时的总反应为 2FeCl3+Cu=2FeCl2+CuCl2,根据方程式可知,Cu为负极,Cu失电子生成铜离子,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在正极上,溶液中的Fe3+得电子生成Fe2+,则正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根据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当该电池反应消耗了 0.1mol FeCl3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数目为0.1NA。‎ ‎27.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CO2可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在 ‎2 L 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CO2 和 6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 CO2 和 CH3‎ 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1)从 3 min 到 15min,υ(H2)=____mol•L-1•min-1;‎ ‎(2)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编号)。‎ A. 反应中 CO2 与 CH3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1∶1(即图中交叉点) ‎ B.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C. 单位时间内生成 1mol H2,同时生成 1mol CH3OH ‎ D.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3)平衡时 CO2 的转化率为 _____。 ‎ ‎(4)平衡混合气体中 CO2(g)和 H2(g)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 ‎ ‎(5)第 3 分钟时υ正(CH3OH)______第 15 分钟时υ逆(CH3OH)(填“>”、“<” “=”)。‎ ‎【答案】(1). 0.0625 (2). B (3). 75% (4). 1:3 (5). >‎ ‎【解析】‎ ‎【分析】(1)根据计算;‎ ‎(2)反应达到平衡时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含量等保持不变,据此判断;‎ ‎(3)根据计算;‎ ‎(4)根据加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及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判断平衡时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 ‎(5)根据平衡建立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判断。‎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从3 min到15 min,CO2的浓度从0.5 mol/L变为0.25 mol/L,∆c(CO2)=(0.5−0.25)mol/L=0.25mol/L,则∆c(H2)= 0.25mol/L×3=0.75 mol/L,故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2)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A. 反应中CO2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即图中交叉点),由于CO2与CH3‎ OH的浓度还在发生变化,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且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符合题意;‎ C.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H2,就会消耗mol CH3OH,同时生成1 mol CH3OH,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且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始终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3)根据图象可知:在反应开始时CO2浓度是1.00 mol/L,平衡时浓度为0.25 mol/L,所以CO2的平衡转化率=;‎ ‎(4)反应开始时加入2 mol CO2和6 mol H2,根据方程式CO2(g)+3H2(g)CH3OH(g)+H2O(g)可知:CO2和H2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因此平衡时CO2(g)和H2(g)的物质的量之比也是1:3;‎ ‎(5)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当到第15 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υ正(CH3OH)=υ逆(CH3OH),因此第3 分钟时υ正(CH3OH)>第15 分钟时υ逆(CH3OH)。‎ ‎28.以甲烷为原料合成部分化工产品流程如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A 和甲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A 是气态烃,甲是液态烃。A 是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75% 的B 溶液可用于杀死“新冠”病毒,D 是高分子化合物。 ‎ ‎(1)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B 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C 的名称为_____。‎ ‎(2)在反应②、③、⑥、⑧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 反应②:_____; ‎ 反应⑦:_____;‎ 反应⑧:_____。‎ ‎【答案】(1). CH2=CH2 (2). 羟基 (3). 1,2-二溴乙烷 (4). ②③ (5). ⑧ (6). CH2=CH2+H2OCH3CH2OH (7). n (8). +Br2 +HBr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A和甲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A是气态烃,甲是液态烃,A是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则A为乙烯(CH2=CH2),由转化关系,液态烃甲与液溴生成溴苯,则烃甲为苯,气态烃A与H2O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75%的B溶液可用于杀死“新冠”病毒,则B为CH3CH2OH,D是高分子化合物,则D为聚乙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2Br,A与甲发生反应生成,发生消去反应得到苯乙烯,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苯乙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2,B为CH3CH2OH,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C为BrCH2CH2Br,名称为1,2-二溴乙烷,故答案为:CH2=CH2;羟基;1,2-二溴乙烷;‎ ‎(2)反应②为CH2=CH2与H2O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反应③为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2Br,反应⑥为发生消去反应得到苯乙烯,反应⑦为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因此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②③,属于取代反应的为⑧,故答案为:②③;⑧;‎ ‎(3)反应②CH2=CH2与H2O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反应⑦为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苯乙烯,反应方程式为n ,反应⑧为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反应方程式为+Br2 +HBr,故答案为:CH2=CH2+H2O CH3CH2OH;n;+Br2+HBr。‎ ‎29.燃烧法是测定有机物分子式的一种重要方法。完全燃烧 0.1mol 某烃后,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为 ‎11.2 L(标准状况),生成的水为 ‎10.8g。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 ‎(1)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 ‎(2)写出它可能存在的全部物质的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 。‎ ‎【答案】(1). C5H12 (2). 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CH3)‎‎4C ‎【解析】‎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完全燃烧0.1mol某烃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1.2L(标准状况),则,生成的水为‎10.8g,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1mol该烃分子中含有5molC原子,12molH原子,则该烃的分子式为:C5H12;‎ ‎(2)由(1)可知,该烃的分子式为C5H12,分子的不饱和度为0,属于烷烃,分子中有5个C原子,为戊烷,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结构,其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CH3)‎4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