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1.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液态氧 ②空气 ③Mg ④二氧化碳⑤H2SO4 ⑥Ca(OH)2 ⑦CuSO4·5H2O ⑧ 牛奶 ‎⑨C2H5OH⑩NaHCO3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⑦⑧ B. 属于盐的是⑥⑩‎ C. 属于电解质的是⑤⑥⑦⑩ D. 属于分散系的是②⑦⑧⑨‎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液态氧属于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空气属于气态混合物;③Mg属于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⑤H2SO4属于酸,属于电解质;⑥Ca(OH)2属于碱,属于电解质;⑦CuSO4·5H2O属于盐,属于电解质;⑧牛奶属于混合物,属于分散系中的胶体;⑨C2H5OH属于醇,属于非电解质;⑩NaHCO3属于酸式盐,属于电解质。‎ ‎【详解】A、属于混合物是②⑧,错误;‎ B、属于盐的是⑦⑩,错误;‎ C、属于电解质的是⑤⑥⑦⑩,正确;‎ D、属于分散系的是⑧,错误;‎ 答案选C。‎ ‎2.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部分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C+O2CO2,另一部分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CO2+H2O=H2CO3,A错误;‎ B、一部分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2H2O2H2↑+O2‎ ‎↑,另一部分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H2CO3H2O+CO2↑,B错误;‎ C、复分解反应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其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置换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其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D。‎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 ‎。‎ ‎3.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正确的是 ‎ ‎ X Y Z A 水 单质 纯净物 B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 C 电解质 化合物 纯净物 D 化合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B、氧化物根据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根据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C、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 D、化学反应按基本反应类型分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按化合价是否变化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水不属于单质,故A错误; B、非金属氧化物有些不是酸性氧化物,如CO等气体,故B错误; C、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两种,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化合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Na+H2O=Na++OH-+H2↑‎ B. 铜与浓硫酸:Cu+2H+=Cu2++H2↑‎ C.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Cl2+OH-=Cl-+H2O D.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SiO2+2OH-=SiO32-+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2OH-+H2↑,A错误;‎ B. 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不能置换出氢气,B错误;‎ C.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Cl2+2OH-=ClO-+Cl-+H2O,C错误;‎ D.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SiO2+2OH-=SiO32-+H2O,D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A. ①④ B. ①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BaSO4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虽然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只要溶解就完全电离,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故①错误; ②氨气只存在分子,不能导电;NH3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致导电,不是氨气自身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故②错误; ③共价化合物在固态和液态都以分子存在,不含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所以共价化合物在固态或液态时都不导电,故错误; ④离子化合物熔融态电离出离子,能导电,故④错误;‎ ‎⑤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无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⑤错误;‎ 错误的有①②③④⑤,故答案为D。‎ ‎6.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A. Ba2+,Fe3+,Br-,NO3- B. Na+,Ca2+,HCO3-,NO3-‎ C. Al3+,NH4+,SO42-,Na+ D. Na+,K+,NO3-,SO42-‎ ‎【答案】D ‎【解析】‎ 分析:离子间如果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结合溶液的酸碱性、离子的性质以及发生的化学反应解答。‎ 详解:A. 在碱性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在酸性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在碱性溶液中Ca2+和HCO3-均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在碱性溶液中Al3+和NH4+均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Na+、K+、NO3-、SO42-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相互之间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答案选D。‎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 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 氯气可以使鲜花褪色,说明 Cl2 有漂白性 D. 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氯气是单质,故A错误;‎ B、漂白粉是利用强氧化性消毒,而明矾净水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吸附杂质,二者的作用原理是不相同,故B错误;‎ C、氯气可以使鲜花褪色,是因为Cl2+H2OHClO+HCl,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氯气无漂白性,故C错误;‎ D、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Cl2+H2OHClO+HCl,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故D正确。‎ 答案选D。‎ ‎8.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盛有KNO3和KOH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铝粉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试纸变为蓝色 NO3-被还原为NH3‎ B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Fe3+‎ C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 Ksp(Ag2S)>Ksp(Ag2CO3)‎ D 向KI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加入FeCl3溶液 有机层呈橙红色 还原性Fe2+>I-‎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试纸变蓝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说明NO3-被还原为NH3;B.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酸性条件下,氢离子与硝酸根结合成硝酸,硝酸能把亚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三价铁离子;C.浓度均为0.1mol/L的碳酸钠和硫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产生黑色沉淀,说明Ksp(Ag2S) NH3•H2O,所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将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产生NaCl、NH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OH=NaCl+NH3•H2O,由于NH4Cl、NaOH、NaCl都是易溶的、易电离的物质,而NH3•H2O是难电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实际存在形式,去掉未反应的离子,可改写得到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②由于酸性CH3COOH>H2CO3,所以所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将醋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发生反应产生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 ‎ NaHCO3=CH3COONa+H2O+CO2↑,由于醋酸是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形式存在,NaHCO3和CH3COONa都是易溶的、易电离的物质,电离产生离子,H2O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CO2分子存在,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HCO3 -=CH3COO-+ H2O+CO2↑。‎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胶体的性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结合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分析判断,明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区别。‎ ‎28.甲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乙元素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丙是元素周期表第ⅠA族中金属性最弱的碱金属元素。由此推断:‎ ‎(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周期;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族;丙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 ‎(2)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单质与丙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四 (2). ⅥA (3). 锂 (4). 2K+2H2O=2K++2OH-+H2↑ (5). 4Li+O22Li2O (6). (7). ‎ ‎【解析】‎ ‎【分析】‎ 甲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则甲为K;乙元素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则以为O元素;丙是元素周期表中第ⅠA族中金属性最弱的碱金属元素,则丙为Li。‎ ‎【详解】(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IA族;乙元素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ⅥA族;丙为Li,丙元素的名称为锂。‎ ‎(2)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K+2H2O=2K++2OH-+H2↑;乙单质与丙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Li+O22Li2O。甲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的电子式为:,。‎ ‎29.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现取‎2.3 g A与‎2.8 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2.7 g,碱石灰增重‎2.2 g。回答下列问题:‎ ‎(1)‎2.3 g 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n(H)=______mol;n(C)=_______mol ‎(2)该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H)=0.3mol (2). n(C)=0.1mol (3). C2H6O (4). CH3CH2OH或CH3OCH3‎ ‎【解析】‎ n(O2)==0.125mol,m(O2)=0.125mol×‎32g/mol=‎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m(有机物)+m(O2)=m(CO)+m(CO2)+m(H2O),则:m(CO)=‎2.3g+‎4g-2.7g-2.2g=‎1.4g,根据氧元素质量守恒可得2.3gA中O的质量等于产物中氧元素的总质量-氧气的质量=×‎16g/mol+×‎32g/mol+×‎16g/mol‎-4g=‎0.8g。‎ ‎(1)2.3gA中:n(C)=+=0.1mol, n(H)=2n(H2O)=2×=0.3mol,答:‎2.3g 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0.3mol、0.1mol;‎ ‎(2)2.3gA中:n(C)=0.1mol,n(H)=0.3mol,n(O)==0.05mol,所以2.3gA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0.1mol∶0.3mol∶0.05mol=2∶6∶1,则实验式为C2H6O,达到饱和,则分子式为C2H6O,对应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2OH、CH3OCH3,答: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可能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CH3OCH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