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Zn-65 Fe-56 S-32 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填在答题卡上。)‎ ‎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2C和‎14C互为同位素 B. 甲烷的燃烧热很高,是较清洁的燃料,但它是温室气体 C. 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IIIB族 D. 碱金属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熔沸点依次升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 ‎12C和‎14C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 甲烷的燃烧热高,是较清洁的燃料,是温室气体,故B正确;‎ C. IIIB族包含镧系和锕系元素,含元素种类最多,故C正确 D. 碱金属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熔沸点依次降低,故D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H2O2的电子式:H+[]2-H+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188O2— D. HClO的结构式H-Cl-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两个氧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每个O原子又分别与一个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故电子式为,故A项错误;‎ ‎ B. 氯离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项错误;‎ 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的质量数为18,表示为: ,故C项正确;‎ D. HClO中O原子分别与H原子和Cl原子形成共价键,故其结构式为H-O-Cl,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③Al与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反应 ④固体NaOH溶于水 ⑤ H2 在 Cl2 中燃烧 ⑥食物腐败 A. ②⑤⑥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放热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详解】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属于吸热过程,但不是吸热反应,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铝与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故③符合题意;‎ ‎④固体NaOH溶于水是放热过程,但不是放热反应,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⑤符合题意;‎ ‎⑥食物腐败,食物被氧化,属于放热反应,故⑥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4.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离O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 B. 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 C. N点代表的是图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 M、N点代表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中虚线,代表的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在同一主族中原子序数越大的元素,离0点越远,半径越大。但整个图中,原子半径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B正确;‎ C、N为Na,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C正确;‎ D、M为O,M、N点代表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2中有非极性共价键,D正确;‎ 答案选A。‎ ‎5.硒(Se)是人体健康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已知S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 B. 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 酸性:H2SO4>H2SeO4‎ D. 该原子的质量数为34‎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有4个电子层,得出该元素处于第四周期,最外层有6个电子,得出是第ⅥA族,故A正确;‎ B.SeO2中Se化合价是+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减弱,因此酸性:H2SO4‎ ‎>H2SeO4,故C正确;‎ D.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34,故D错误;‎ 故选D。‎ ‎6.下列关于碱金属或卤族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碱金属单质都可保存在煤油中 B. Rb比Na活泼,故Rb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 C. 砹(At)是第六周期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还原性:HAt>HI D. 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通式为X2+H2O= HX+HX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锂的密度比煤油小,浮在煤油上,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达不到液封的效果,不能保存在煤油里,A项错误; ‎ B. Rb能与水反应生成RbOH和H2,所以不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B项错误;‎ C. 单质的氧化性越弱,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则同族中,砹在碘的下方,非金属性弱,单质的氧化性弱,HAt的还原性比HI强,C项正确;‎ D. F2的氧化性很强,F2与水反应生成HF和氧气,不符合通式,D项错误;‎ 答案选C。‎ ‎7.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④⑥⑦ D. ⑥⑦⑧‎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原电池中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①该装置只有一个电极材料,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错误.‎ ‎②该装置只有一个电极材料,且石墨和电解质溶液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错误.‎ ‎③两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错误.‎ ‎④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正确.‎ ‎⑤酒精不是电解质,铁和酒精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错误.‎ ‎⑥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正确.‎ ‎⑦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正确.‎ ‎⑧该装置两电极间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错误。‎ 综上,符合条件的有④⑥⑦。‎ 答案选C。‎ ‎8.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能力是CO2的120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如表所示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化学键 N≡N F—F N—F 键能/kJ·mol-1‎ ‎946‎ ‎154.8‎ ‎283.0‎ A. 过程N2(g)→2N(g)放出能量 B. 过程N(g) + ‎3F(g)→NF3(g)放出能量 C. 反应N2(g) + ‎3F2(g)→2NF3(g)为吸热反应 D. 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2(g)→2N(g)为化学键断裂的过程,吸收能量,故A项错误;‎ B. N(g) + ‎3F(g)→NF3(g)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故B项正确;‎ C.反应N2(g) + ‎3F2(g)→2NF3(g)的△H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则△H= 946 kJ/mol + 3×l54.8 kJ/mol-6×283.0 kJ/mol=-287.6 kJ/mol,因此△‎ H<0,为放热反应,故C项错误;‎ D. 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则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之间的转化 B. 因为H2O的沸点高于H2S,所以O原子得电子能力大于S原子 C. 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 16O2与18O2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同位素之间的转化需通过核变化才能实现,故A错误;‎ B.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H2O的沸点高于H2S,与O、S的得电子能力无关,故B错误;‎ C.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一定含离子键,故C正确;‎ D.16O2与18O2均表示氧气分子,二者不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答案为C。‎ ‎10.如图为发光二极管连接柠檬电池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正极 B. 电子由发光二极管经导线流向Fe环 C. 负极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 D. 可将柠檬替换成盛装酒精溶液的装置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 B.‎ ‎ 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电子由Fe环经导线流向发光二极管,故B错误;‎ C. 铁的活泼性大于铜,铁环作为柠檬电池的负极,负极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C正确;‎ D. 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不能将柠檬替换成盛装酒精溶液的装置,故D错误;‎ 选C。‎ ‎11.将10 mol H2和5 mol N2放入‎10 L真空密闭容器内,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3H2(g)+N2(g) 2NH3(g),在最初的0.2 s内,消耗H2的平均速率为0.06 mol·L−1·s−1,则在0.2 s末,容器中NH3的物质的量是( )‎ A. 0.12‎‎ mol B. 0.08 mol C. 0.04 mol D. 0.8 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v==可知,△n=v×△t×V,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消耗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 mol·L−1·s−1,因此生成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 mol·L−1·s−1=0.04 mol·L−1·s−1,则△c(NH3)=v×△t=0.04 mol·L−1·s−1×0.2 s=0.008 mol·L−1,容器中NH3的物质的量=0.008 mol·L−1×‎10 L=0.08 mol,故选B。‎ ‎12.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的氧化物能与碱反应 B. 元素的非金属性:Q强于W C. W的单质共热时,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反应 D. 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所示是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因为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族序数相等,所以T是Al,Q是C,R是N,W是S,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T为Al,Q是C,R是N,W是S,则 A. T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氧化铝,能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A正确;‎ B. 元素的非金属性:碳元素弱于硫元素,B错误;‎ C. 在加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硫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C正确;‎ D. 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是氧元素,其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即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D正确;‎ 答案选B。‎ ‎13.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 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13溶液 B. 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C. 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 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2Fe3++Fe=3Fe2+知,铁易失电子而作负极,不如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铁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铁盐。‎ ‎【详解】A.铁作负极,铜作正极,可溶性的氯化铁溶液作电解质,能实现题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铁作负极,碳作正极,可溶性的硝酸铁溶液作电解质,能实现题中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铁作负极,银作正极,可溶性的硫酸铁溶液作电解质,能实现题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锌比铁活泼,锌作负极,铁作正极,可溶性的硫酸铁溶液作电解质,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Zn=2Fe2++Zn2+,故D符合题意。本题选D。‎ ‎14.下列实验现象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选项 A B C D 反应装置或图像 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 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反应开始后,甲侧液面低于乙侧液面 温度计的水银柱上升 反应开始后,气球慢慢胀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A.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可使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B.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可知瓶内空气受热温度升高;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C.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则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D.根据气体热胀冷缩原理分析作答。‎ ‎【详解】A. 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可使针筒活塞向右移动,则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项错误;‎ B. 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可知瓶内空气受热温度升高,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项正确;‎ C.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则中和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项正确;‎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后,由于反应放热,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气球会胀大,则间接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项正确,‎ 答案选A。‎ ‎15.肼(N2H4)是火箭常用的高能燃料,常温下为液体,其球棍模型如图所示。肼能与双氧水发生反应N2H4+2H2O2=N2+4H2O,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 L N2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5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N2H4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 C. 标准状况下,‎3.2 g N2H4中含有共价键的总数为0.6NA D. 若生成‎3.6 g H2O,则上述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11.2 L N2是0.5mol,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应为7mol,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22.4 L N2H4不是1mol,含有的原子总数不是6NA,B错误;‎ C. 标准状况下,‎3.2 g N2H4的物质的量是0.1mol,含有的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0.5mol,C错误。‎ D. 氮元素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得到2个电子,生成‎3.6 g H2O即0.2mol水,消耗0.05molN2H4,则上述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D正确;‎ 答案选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填在答题卡上。)‎ ‎16.对于反应4NH3+5O2=4NO+6H2O,下列为4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中,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 A. v(NH3)=0.2 mol/(L·s) B. v(O2)=1.4 mol/(L·min)‎ C. v(H2O)=0.25 mol/(L·s) D. v(NO)=9 mol/(L·min)‎ ‎【答案】A ‎【解析】‎ ‎【详解】如果都用氧气表示其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结合方程式可知选项A~D分别是[mol/(L·min)]15、1.4、12.5、11.25,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A。答案选A。‎ ‎17.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离子半径: X>Y>Z B. 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R>W D. 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这几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根据元素化合价知,X只有-2价,X是O元素、Y只有+1价,Y是Na元素、Z是+3价,Z是Al元素、W有+6价,-2价,W是S元素、R是Cl元素。‎ ‎【详解】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X、Y、Z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X<Y<Z,则离子半径X>Y>Z,故A正确;‎ B.SO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H2SO4,硫酸分子中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Cl,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Cl>S,故C正确;‎ D.Y、Z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NaOH、Al(OH)3,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强碱溶液,NaOH是强碱,所以Y、Z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7 g OH- 含有的质子数为9NA B. ‎2 L 0.5 mol·L-1 CH3COOH溶液中,CH3COO- 的数目为NA C. 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共价键数为NA D. ‎2.0 g 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0.1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个OH- 离子含9个质子, ‎17 g OH- 含有的质子数为9NA,故A正确;‎ B.CH3COOH是弱电解质,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 ‎2 L 0.5 mol·L-1 CH3COOH溶液中,CH3COO- 的数目少于NA,故B错误;‎ C. 标准状况下, HF不是气态,无法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C错误;‎ D. H218O中含10个中子,相对分子质量为20,D2‎ O中含10个中子,且相对分子质量为20,故可以当作一种物质进行计算。‎2.0 g H218O 的物质的量为‎2.0g/‎20g·mol-1=0.1mol,1molH218O 有10mol中子,故0.1molH218O 含中子数为NA,故D错误;‎ 故选A。‎ ‎19.LED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一种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外通入氧气,b处通氢气 B. 通入H2的电极发生反应:H2−2e−===2H+‎ C. 通入O2的电极发生反应:O2+4e−+2H2O===4OH−‎ D. 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电子移动方向知,a处通入的气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处通入气体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燃料电池中,燃烧失电子、氧化剂得电子,所以a处通入的气体是氢气、b处通入的气体是氧气,再结合能量转化方式分析解答。‎ ‎【详解】A.通过以上分析知,a处通入的气体是氢气,b处通入的气体是氧气,A错误;‎ B.a处通入的气体是氢气,为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B错误;‎ C.b处通入的气体是氧气,为原电池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C正确;‎ D.该装置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方式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D错误;‎ 答案选C。‎ ‎20.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 A与C的能量差为E4‎ C. 三种化合物中的稳定性B﹤A﹤C D. A→B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 A与C的能量差为E4-E3-E1+E2,故B错误;‎ C.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三种化合物中的稳定性B﹤A﹤C,故C正确;‎ D. A→B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故D错误;‎ 答案:C ‎21.在一定温度下,向a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下列说法中:‎ ‎①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②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③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④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Z,能判断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据此判断。‎ ‎【详解】①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即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变化的,因此压强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②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组分的浓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③没有转化率无法计算,因此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④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判断达到平衡,要求反应方向一正一逆,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消耗X和生成Z反应都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所以能判断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①②。答案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计38分,每小题做出答案后,请写在答题卡上。)‎ ‎22.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柱之一。‎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①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Ba(OH)2·8H2O与NH4Cl混合搅拌 b.高温煅烧石灰石 c.铝与盐酸反应 ‎②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测量稀盐酸与烧碱溶液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升高;由此判断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负极是____,正极上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若消耗锌‎6.5 g,则放出气体_______g。‎ ‎【答案】(1). c (2). 放热 (3). H++OH-=H2O (4). Zn (5). 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 (6). 2H++2e-=H2↑ (7). 0.2‎ ‎【解析】‎ ‎【分析】(1)①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等;‎ ‎②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2)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和原电池原理分析,锌做负极被氧化,铜做正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根据消耗的金属的量和方程式计算。‎ ‎【详解】(1)①a、Ba(OH)2·8H2O与NH4Cl混合搅拌属于常见的吸热反应,a错误;‎ b、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错误;‎ c、铝与盐酸反应,发生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放热,c正确;‎ 答案选c。‎ ‎②中和反应放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2)因为锌比铜活泼,所以锌作负极,消耗的金属为锌,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若消耗锌‎6.5g,物质的量n(Zn)=‎6.5g÷‎65g/mol=0.1mol,根据反应Zn+2H+=H2↑+Zn2+可知放出的氢气为0.1mol,氢气的质量为‎0.2g。‎ ‎23.A、B、C、D、E均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B同周期,A和D同主族,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二倍,B元素族序数是周期数的三倍,B的阴离子与C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C的单质与B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2B或C2B2,E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请回答:‎ ‎(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C2B2的电子式是________。‎ ‎(3)B、C、E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离子符号回答);A、D、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为_________(用化学式回答,下同),B的气态氢化物与H2S相比沸点高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的氧化物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mol C2B2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 ‎【答案】(1). 第三周期第IVA族 (2). (3). Cl->O2->Na+ (4). HClO4>H2CO3>H2SiO3 (5). H2O (6).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硫化氢不存在氢键 (7). SiO2+4HF=SiF4↑+2H2O (8). 1mol ‎【解析】‎ ‎【分析】A、B、C、D、E均是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二倍,则A为碳元素,A和D同族,则D为硅元素,A和B同周期,B元素族序数是周期数的三倍,则B为氧元素,B的阴离子与C的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C的单质与B的单质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2B或C2B2,则C为钠元素,E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E为氯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C,B为O,C为Na,D为Si,E为Cl,则 ‎(1)D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ⅣA族;‎ ‎(2)C2B2是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其电子式是;‎ ‎(3)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所以B、C、E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N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非金属性Cl>C>Si,所以酸性HClO4>H2CO3>H2SiO3;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水的沸点高于H2S;‎ ‎(4)D的氧化物SiO2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SiF4↑+2H2O;‎ ‎(5)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其中氧元素化合价部分从-1价降低到-2价,部分升高到0价,则1mol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 ‎24.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如下:3H2+N22NH3。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N2和2.0 mol 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s ‎0‎ ‎50‎ ‎150‎ ‎250‎ ‎350‎ n(NH3)/mol ‎0‎ ‎0.24‎ ‎0.36‎ ‎0.40‎ ‎0.40‎ ‎(1)0~50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 (N2)=_______________。‎ ‎(2)250 s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N≡N的键能为946 kJ·mol-1,H-H的键能为436 kJ·mol-1,N-H的键能为391 kJ·mol-1,则生成1 mol NH3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为_______kJ。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 B ‎(4)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恒容时充入He气 d.恒压时充入He气 e.及时分离出NH3‎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上述条件下,N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 c.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d.250~350 s时,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反应停止 ‎【答案】(1). 1.2×10-3 mol·L-1·s-1 (2). 30% (3). 46 (4). A (5). b (6). d ‎【解析】‎ ‎【详解】(1)0~50s内生成氨气0.24mol,浓度是0.24mol÷‎2L=0.12mol/L,则平均反应速率υ(NH3)=0.12mol/L÷50s=2.4×10-3mol/(L·s),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υ(N2)=1.2×10-3mol/(L·s);‎ ‎(2)250s时,生成了氨气0.4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6mol,所以H2的转化率为×100%=30%;‎ ‎(3)∆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则根据反应方程式N2+3H22NH3可知△H=(946kJ/mol+3×436kJ/mol)-6×391kJ/mol=-92 kJ/mol,因此生成1molNH3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为0.5×92 kJ=46 kJ,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答案选A;‎ ‎(4)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a不选;‎ b.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b选;‎ c.恒容时充入He气,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不选;‎ d.恒压时充入He气,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d不选;‎ e.及时分离NH3,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e不选;‎ 答案选b;‎ ‎(5)a.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提高了生产效率,a正确;‎ b.反应为可逆反应,N2不可能100%转化为NH3,b正确;‎ c.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有一定的限度,c正确;‎ d.250~350s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但反应未停止,d错误;‎ 答案选d。‎ 四、实验题(本题每空2分,共计14分,每小题做出答案后,请写在答题卡上)。‎ ‎25.请根据信息填空:‎ ‎(1)FeCl3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铜板,发生反应2FeCl3 +Cu ===2FeCl2 +CuCl2,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所用的电极材料为____;当线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则被腐蚀的铜的质量为____。‎ ‎(2)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中,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实验推知,MgCl2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g和HCl的总能量。‎ ‎【答案】(1). Cu (2). 6.4 (3). 镁片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从而析出 (4). Mg +2H+ =Mg2+ +H2↑ (5). 小于 ‎【解析】‎ ‎【分析】(1)该电池反应中,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正极是三价铁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e2+,结合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 ‎(2)①镁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②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③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 ‎【详解】(1)该电池反应中,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正极是三价铁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Fe3++2e-=2Fe2+,当线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反应的Cu为0.1mol,其质量为0.1mol×‎64g/mol=‎6.4g; ‎ ‎(2)①镁与盐酸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析出的氢氧化钙使溶液呈浑浊状;‎ ‎②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H+ =Mg2+ +H2↑;‎ ‎③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小于镁片的盐酸的总能量。‎ ‎26.在1×105Pa和298K时,将1mol气态AB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已知氨分子中有三个等价的氮氢共价键)‎ 共价键 H2分子 N2分子 NH3分子 键能(kJ·mol-1)‎ ‎436‎ ‎945‎ ‎391‎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298K时,取1molN2和3molH2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生成2molNH3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则Q为___。‎ ‎【答案】(1). 放热 (2). 93kJ ‎【解析】‎ ‎【分析】(1)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根据方程式以及反应物、生成物的键能分别计算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以此计算判断吸热还是放热; (2)根据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生成2molNH3时的能量变化。‎ ‎【详解】(1)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1mol NN键、3mol H-H键共吸收的能量为945kJ+3×436kJ=2253kJ,生成2mol NH3,共形成6mol N-H键,放出的能量为6×391kJ=2346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N2+3H22NH3 ,即理论上生成2molNH3时放出的热量Q为93kJ。‎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