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填空题 ‎1.已知集合 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可利用此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出交点个数即为交集中元素的个数.‎ ‎【详解】‎ 的圆心为(0,0)圆心在直线上,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0,所以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交点,所以 中元素有2个,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交集的元素个数问题,通过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即可,是基础题.‎ ‎2.已知是等差数列,是其前项和,若=10,,则的值是___________.‎ ‎【答案】-4‎ ‎【解析】‎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及通项性质得出,又由可得出公差d,借助于和d即可得出的值.‎ ‎【详解】‎ 因为是等差数列,所以 又,所以 可得.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性质和前n项和的公式,由前n 项和可以求得某一项,由项之间可以求得公差及首项,是基础题.‎ ‎3.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 由不等式与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p的值;‎ ‎【详解】‎ ‎∵不等式x2+px+2<0的解集是{x|1<x<2},∴1和2是一元二次方程x2+px+2=0的两个实数根,∴1+2=-p, ∴p=-3,故答案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参数,属于基础题.‎ ‎4.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写出斜截式方程)‎ ‎【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切线的斜率是函数在切点处导数,求出切线斜率,再利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求出切线方程.‎ ‎【详解】‎ ‎∵y=lnx,∴y′=,∴函数y=lnx在x=1处的切线斜率为1,又∵切点坐标为(1,0),∴切线方程为y=x-1,故答案为:y=x-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正确求导是关键,属于基础题.‎ ‎5.已知向量a,b满足,,则a·b = ____________‎ ‎【答案】-1‎ ‎【解析】‎ ‎【分析】‎ 利用数量积的运算性质可得,因为 代入即可得出的值.‎ ‎【详解】‎ 由 可得 ∵∴2-=3∴=-1,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及向量数量积的基本运算,属于基础题.‎ ‎6.若,则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故答案为.‎ ‎7.已知实数,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可行域为一个三角形ABC及其内部,其中,所以直线过点C时取最大值8.‎ 考点:线性规划 ‎【名师点睛】线性规划问题,首先明确可行域对应的是封闭区域还是开放区域、分界线是实线还是虚线,其次确定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求直线的截距、两点间距离的平方、直线的斜率、还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等,最后结合图形确定目标函数最值取法、值域范围.‎ ‎8.已知椭圆的焦点轴上,且焦距为4,则m =_______.‎ ‎【答案】13‎ ‎【解析】‎ ‎【分析】‎ 利用椭圆的简单性质直接求解.‎ ‎【详解】‎ ‎∵椭圆的长轴在x轴上,∴ 解得11<m<20,∵焦距为4,∴c2=m-2-20+m=4,解得m=13.故答案为13.‎ ‎【点睛】‎ 本题考查椭圆中参数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熟练掌握椭圆的简单性质,看清焦点位置是关键.‎ ‎9.在数列中,,,是其前项和,则的值是__________.‎ ‎【答案】126‎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数列{an}是首项为2,公比q=2的等比数列,运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求出 的值.‎ ‎【详解】‎ 数列{an}中a1=2,an+1=2an,可得数列{an}是首项为2,公比q=2的等比数列,可得 ,故答案为126‎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求和公式的运用,考查方程思想和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10.平面上三条直线x–2y+1=0,x–1=0,x+ky=0,如果这三条直线将平面划分为六个部分,则实数k的取值组成的集合A=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略 ‎11.若直线过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19‎ ‎【解析】‎ ‎【分析】‎ 直线过点可得再利用“乘1法”与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 ‎【详解】‎ ‎∵直线过点可得,∴=(=10+ 当且仅当a=3,b=6时取等号.的最小值为19.故答案为19.‎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截距式的方程、“乘1法”与基本不等式的性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注意求最值时等号成立的条件要写上.‎ ‎12.已知P在椭圆上,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且的三条边长成等差数列,则椭圆的离心率e =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椭圆的性质化简条件,得到△F1PF2所满足的条件,再根据已知三条边长成等差数列,列等式求解离心率.‎ ‎【详解】‎ 由椭圆的性质,可知O为F1F2的中点,所以,由及得所以∠F1PF2=90°.设|PF1|=m<|PF2|,则由椭圆的定义,可得|PF2|=2a-|PF1|=2a-m,而|F1F2|=2c.因为△F1PF2的三条边长成等差数列,所以2|PF2|=|PF1|+|F1F2|,即m+2c=2(2a-m),解得m=(4a-2c),即|PF1|=(4a-2c).所以|PF2|=2a-(4a-2c)= (2a+2c).又∠F1PF2=90°,所以|F1F2|2=|PF1|2+|PF2|2,即 ‎=(2c)2.整理,得5a2-2ac-7c2=0,解得a=c或a=-c(舍去).则e=.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利用向量式子得出焦点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边成等差数列得出|PF1|,|PF2|的长,再结合勾股定理得出a,c的等量关系即可求出e.‎ ‎13.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M,则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 直线可化为y-1=k(x-2)过定点P(2,1), 直线可化为x-2+k(y-3)=0过定点Q(2,3),且满足k•1-1•k=0,∴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足为M,其交点M在以PQ为直径的圆上,即M落在以T(2,2)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所以|OM|的最小值为|OT|-1=,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的方程、圆的性质、相互垂直的直线斜率之间的关系、动点的轨迹问题,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发现两条直线垂直是关键点.‎ ‎14.定义:点到直线的有向距离为已知点,,直线m过点,若圆上存在一点,使得三点到直线m的有向距离之和为0,则直线m斜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直线m过定点(4,0)可设直线m为kx-y-4k=0,由三点到直线m 的有向距离之和为,化简得kx-y-12k=0即求出了点C的轨迹,又C在圆上,所以转化为直线与圆有交点,即即可解得斜率范围.‎ ‎【详解】‎ 设直线m的方程为y=k(x-4),即kx-y-4k=0,设C(x,y)则三点到直线m的有向距离之和为,化简得kx-y-12k=0,又C在圆上,所以kx-y-12k=0与36有交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解得,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新定义“有向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根据题意求出点C的轨迹是关键,点C即为直线与圆的交点,即可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问题.‎ 评卷人 得分 二、解答题 ‎15.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正方形, 平面,且,点为线段的中点.‎ ‎ ‎ ‎(1)求证:平面; ‎ ‎(2)求证:平面.‎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连结交于点,连结,通过中位线的性质得到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结果;(2)通过线面垂直得到 ,通过等腰三角形得到 ,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可得 面,再结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得即可得结果.‎ 试题解析:(1)证明:连结交于点,连结,∵四边形为正方形,∴‎ 为的中点,又∵为中点,∴为的中位线 ‎∴ ,又∵ 面.‎ ‎(2)∵四边形为正方形,∴ ,,∴ 面 ‎∴ ,又∵,为中点 ‎∴ ,∴ 面,又∵面,∴面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平行的判定,属于基础题;主要通过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常见的形式有: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或相似三角形);2、构造平行四边形;3、利用面面平行等;垂直关系中应始终抓住线线垂直这一主线..‎ ‎16.如图,是单位圆O上的点,C,D分别是圆O与x轴的两交点,为正三角形. ‎ ‎(1)若点坐标为,求的值;‎ ‎(2)若,四边形CABD的周长为y,试将y表示成x的函数,并求出y的最大值.‎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A点的坐标为,根据正弦、余弦定义可得 ‎,‎ 所以 ‎(2)由题意知,在中,,由正弦定理得,即,同理有,‎ 所以,‎ 又因为,,,所以当时,.‎ 试题解析:(1)A点的坐标为,所以,‎ ‎(5分)‎ ‎(2)由题意知,(8分)‎ 因为,,,(10分)‎ 故当时,. (12分)‎ 考点:1.三角函数定义;2.正弦定理;3.恒等变换公式.‎ ‎17.已知函数,其中R.‎ ‎(1)当时,求函数在上的值域; ‎ ‎(2)若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3,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 ‎【解析】‎ 试题分析:(1)求导,再利用导数工具即可求得正解;(2)求导得 ‎ ‎,再分 和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 试题解析:(1)解: 时,‎ ‎ 则 ‎ 令得列表 ‎ ‎ ‎+‎ ‎ ‎ ‎ -‎ ‎+‎ 单调递增 ‎ ‎ 单调递减 ‎ ‎ 单调递增 ‎ 21‎ ‎ 由上表知函数的值域为 ‎ ‎ (2)方法一:‎ ‎ ①当时,,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增 所以 ‎ 即(舍) ‎ ‎ ②当时,,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减 ‎ 所以 ‎ 符合题意 ‎ ‎ ③当时,‎ 当时, 区间在单调递减 当时, 区间在单调递增 ‎ 所以 ‎ 化简得:‎ ‎ 即 ‎ 所以或(舍)‎ ‎ 注:也可令 ‎ 则 ‎ 对 在单调递减 ‎ 所以不符合题意 ‎ 综上所述:实数取值范围为 ‎ ‎ 方法二:‎ ‎ ①当时,,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减 ‎ 所以 ‎ 符合题意 …………8分 ‎②当时,,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增 所以 不符合题意 ‎ ‎ ③当时,‎ 当时, 区间在单调递减 当时, 区间在单调递增 ‎ 所以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实数取值范围为 ‎18.某海警基地码头O的正东方向40海里处有海礁界碑M,过点M且与OM成(即北偏西)的直线l在在此处的一段为领海与公海的分界线(如图所示),在码头O北偏东方向领海海面上的A处发现有一艘疑似走私船(可疑船)停留. 基地指挥部决定在测定可疑船的行驶方向后,海警巡逻艇从O处即刻出发,按计算确定方向以可疑船速度的2倍航速前去拦截,假定巡逻艇和可疑船在拦截过程中均未改变航向航速,将在P处恰好截获可疑船.‎ ‎(1)如果O和A相距6海里,求可疑船被截获处的点P的轨迹;‎ ‎(2)若要确保在领海内捕获可疑船(即P不能在公海上).则、‎ 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海里? ‎ ‎【答案】(1)轨迹是以(4,4)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2) 15(-1)‎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知点A坐标,设点P(x,y),利用|OP|=2|AP|列方程求得点P的轨迹方程;(2)求得直线l的方程,设|OA|=t、点P(x,y),利用|OP|=2|AP|求得点P的轨迹方程,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列不等式求出O、A间的最远距离.‎ ‎【详解】‎ 解:(1)设可疑船能被截获的点为P(x,y),由题意得OP=2AP,OA=6 (海里),∠ AOx=,点A的坐标(3,3),则有 ‎ 化简得(x-4)2+(y-4)2=16,轨迹是以(4,4)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 ‎(2)设点A的坐标(t,t),t>0,可疑船被截获处的点为P(x,y),‎ 由题意得OP=2AP,即有,化简得 因为M(40,0),l的倾斜角,因此直线方程为l:x+y-40=0.由题意,点A在领海内,因此t+t-40<0.即0<t< .P的轨迹与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轨迹圆心到分界线距离 ,即 |t-5|>,解之得t> (不合,舍去)或0<t<.又因为OA=2t,因此OA的最大距离为15(-1)(海里).‎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轨迹方程的求解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用问题,是中档题,求轨迹问题常用的方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消参法,交轨法.‎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 的离心率为,且过点,过椭圆的左顶点A作直线轴,点M为直线上的动点,点B为椭圆右顶点,直线BM交椭圆C于P.‎ ‎(1)求椭圆C的方程;‎ ‎(2)求证: ;‎ ‎(3)试问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 ‎【答案】(1)(2)详见解析(3)4.‎ ‎【解析】试题分析:(1)两个独立条件可解得两个未知数:由离心率为得,由椭圆C过点得,即得, ,则椭圆C的方程.(2)证明,一般从坐标表示出发:先设,则,又由B,P,M三点关系可得,从而,也可设直线斜率表示点的坐标(3)同(2) ‎ 试题解析:(1)∵椭圆C: 的离心率为,‎ ‎∴,则,又椭圆C过点,∴. 2分 ‎∴, ,‎ 则椭圆C的方程. 4分 ‎(2)设直线BM的斜率为k,则直线BM的方程为,设,‎ 将代入椭圆C的方程中并化简得:‎ ‎, 6分 解之得, ,‎ ‎∴,从而. 8分 令,得,∴, . 9分 又=, 11分 ‎∴,‎ ‎∴. 13分 ‎(3)=.‎ ‎∴为定值4. 16分 考点: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椭圆方程 ‎20.已知常数,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I)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II)若对一切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I)(II)‎ ‎【解析】‎ 试题分析:(I)时,,变形得,即数列为一个等差数列,从而,再根据得;也可变形为,即,从而有(II)同(I)可得,再利用叠加法得到,利用得,因为对一切恒成立,可化简为对一切恒成立,变量分离得对一切恒成立,下面只需求出最大值即可,利用求数列单调性方法得是一切中的最大项,因此 试题解析:解:(I)时,.‎ 又,.‎ ‎,..‎ ‎,.‎ ‎(II),,.‎ 则,,,().‎ 相加,得.‎ 则().‎ 上式对也成立,‎ ‎(). ①‎ ‎(). ②‎ ②①,得,即 ‎.‎ ‎,,.‎ 对一切恒成立,‎ 对一切恒成立.即对一切恒成立.‎ 记,则.‎ 当时,;‎ 当时,;‎ 是一切中的最大项.‎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由和项求通项,叠加法求和,数列单调性 ‎【方法点睛】给出Sn与an的递推关系求an,常用思路是:一是利用Sn-Sn-1=an(n≥2)转化为an的递推关系,再求其通项公式;二是转化为Sn的递推关系,先求出Sn与n之间的关系,再求an. 应用关系式an=时,一定要注意分n=1,n≥2两种情况,在求出结果后,看看这两种情况能否整合在一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