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数学第7章(第10课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
课 题:7.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五) 教学目的: 1. 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应用 教学难点: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转化与两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授课类型:练习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汇总: 1.特殊情况下的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没有斜率时: (1)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也不存在时,两直线的倾斜角都为90°,互相平行; (2)当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90°,另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0°,两直线互相垂直 2.斜率存在时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即=且 已知直线、的方程为:, : ∥的充要条件是 ⑵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形: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是和,则这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已知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 :,则. 3.直线到的角的定义及公式: 直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到的角. 到的角:0°<<180°, 如果如果, 4.直线与的夹角定义及公式: 到的角是, 到的角是π-,当与相交但不垂直时, 和π-仅有一个角是锐角,我们把其中的锐角叫两条直线的夹角.当直线⊥时,直线与的夹角是.夹角:0°<≤90° 如果如果, 5.两条直线是否相交的判断 两条直线是否有交点,就要看这两条直线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 是否有惟一解 6.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7.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 :,则与的距离为 二、直线系方程 8.直线系方程 若两条直线:,: 有交点,则过与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或+ (λ为常数) 三、讲解范例: 例1 两条直线和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 ) A.(-6,2) B.(-,0) C.(-,-)D.(,+∞) 解法一:解方程组得交点为(-) ∵此点在第四象限 ∴ ∴-,故选C. 解法二:如图,直线与x轴的交点是A(4,0),方程表示的是过定点P(-2,1)的一组直线,其中PB为过点P且与平行的直线 由于直线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因此满足条件的直线的位置应介于直线PB与PA之间,其余率<< 而=-,=-,所以-<<- 故选C. 评述:有关直线的交点问题,可以通过方程用代数的方法解决,也可结合图形用几何的方法解决,让学生予以体会 例2 求证:不论为什么实数,直线都通过一定点 证法一:取=1,得直线方程=-4;再取=,得直线方程为x=9. 从而得两条直线的交点为(9,-4),又当=9,=-4时,有 即点(9,-4)在直线上, 故直线都通过定点(9,-4) 证法二:∵,∴(x+2-1)-(x+-5)=0, 则直线都通过直线+2-1=0与+-5=0的交点. 由方程组,解得=9,=-4,即过点(9,-4) 所以直线经过定点(9,-4). 证法三:∵(, ∴(+2-1)=+-5 由为任意实数,知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2-1)=+-5的解集为R, ∴,解得=9,=-4 所以直线都通过定点(9,-4) 例3 若,求证直线必经过一个定点. 证明:由,且不同时为0,设≠0,则 代入直线方程,得(-)+(-1)=0. 此方程可视为过直线-=0与-1=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 解方程组得=1,=1 即两直线交点为(1,1),故直线过定点(1,1). 点评:以上例题是直线系的应用问题 例4已知点A的坐标为(-4,4),直线的方程为3+-2=0,求: (1)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的坐标; (2)直线关于点A的对称直线的方程. 解:(1)设点A′的坐标为(′,′). 因为点A与A′关于直线对称,所以AA′⊥,且AA′的中点在上,而直线的斜率是-3,所以′=. 又因为= 再因为直线的方程为3+-2=0,AA′的中点坐标是(),所以3·-2=0 由①和②,解得′=2,′=6.所以A′点的坐标为(2,6) (2)关于点A对称的两直线与互相平行,于是可设的方程为3++c=0.在直线上任取一点M(0,2),其关于点A对称的点为M′(′,′),于是M′点在上,且MM′的中点为点A,由此得 ,即:′=-8,′=6. 于是有M′(-8,6).因为M′点在上, 所以3(-8)+6+=0,∴=18 故直线的方程为3++18=0 例5光线由点射出,遇到直线:后被反射,已知其,求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设点A关于的对称点为,则 即 所求直线方程为,即 点评:以上例题是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直线关于点的对称直线的求解问题. 例6 求直线:2+-5=0,: +3-4=0的夹角,到的角,到的角 解:由两条直线的斜率=-2,=-,得 tan=,tan=1,=,=π-=. 点评:夹角是指两条直线所夹的锐角,不用考虑顺序.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简称为“到角”)有直线的先后顺序问题,其范围应大于0且小于π. 例7 已知点A(-1,1),B(1,1),点P是直线=-2上的一点,满足∠APB最大,求点P的坐标及∠APB的最大值. 解:设P(,-2),则kAP=, 当=3时,∠APB=0; 当<3时, tanAPB=≤1 当且仅当3-=,即=1时等号成立, ∴P是(1,-1)时,∠APB有最大值; 当>3时,同法可求∠APB的最大值是arctan 结论:当P点的坐标是(-1,1)时,∠APB有最大值 说明:P点在直线y=-2上,将点P坐标可设成(,-2),而AB∥轴,所以需分P在直线AB上、在直线AP的上方、下方三种情况讨论. 例8 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直角边BC在直线2+3y-6=0上,顶点A的坐标是(5,4),求边AB和AC所在的直线方程. 解:直线BC的斜率kBC=-, ∵直线AC与直线BC垂直, ∴直线AC的方程为y-4=(-5) 即3-2y-7=0 ∵∠ABC=45°, ∴ kAB=-5或kAB=. ∴AB边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4=(-5)或y-4=-5(-5) 即-5y+15=0或5+y-29=0 说明:此题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45°,再利用夹角公式,求得直线AB的斜率,进而求得了直线AB的方程. 例9 求经过点(2,3)且经过以下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的方程: :+3y-4=0, :5+2y+6=0. 解法一:解方程组 ,所以与的交点是(-2,2),由两点式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即-4y+10=0. 解法二: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3y-4+λ(5+2y+6)=0(λ∈R), ∵点(2,3)在直线上. ∴2+3×3-4+λ(5×2+2×3+6)=0,λ=-. ∴所求直线方程为+3y-4+(-)(5+2y+6)=0.即-4y+10=0. 例10 k为何值时,直线:y=k+3k-2与直线:+4y-4=0的交点在第一象限. 解:由 ∵两直线的交点在第一象限∴<k<1. 即当<k<1时,两直线的交点在第一象限 说明:k为何值时,两直线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可以解两直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让横坐标大于0,纵坐标大于0,而后解不等式组即得k的范围. 例11 求点P(3,-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y=;(2)y=6;(3)y轴. 解:(1)把方程y=写成3-4y+1=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2)因为直线y=6平行于轴,所以d=|6-(-2)|=8. (3)d=|3|=3. 说明: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般先把直线的方程写成一般式,对于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a或y=b,求点到它们的距离,既可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也可以直接写成d=|x0-a|或d=|y0-b|. 例12 求与直线:5-12y+6=0平行且到的距离为2的直线的方程. 解: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5-12y+c=0.在直线5-12y+6=0上取一点P0(0, ),点P0到直线5-12y+c=0的距离为 d=,由题意得=2.所以c=32或c=-20. 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5-12y+32=0和5-12y-20=0. 说明:求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其中的一条直线上取一点,求这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即把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13 已知正方形的中心为G(-1,0),一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3y-5=0,求其他三边所在直线方程. 解:正方形中心G(-1,0)到四边距离均为. 设正方形与已知直线平行的一边所在直线方程为+3y-c1=0. 则,即|c1+1|=6.解得c1=5或c1=7. 故与已知边平行的直线方程为+3y+7=0. 设正方形另一组对边所在直线方程为3-y+c2=0 则,即|c2-3|=6.解得c2=9或c2=-3. 所以正方形另两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3-y+9=0和3-y-3=0 综上所述,正方形其他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3y+7=0、3-y+9=0、3-y-3=0 说明:本例解法抓住正方形的几何性质,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了正方形其他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四、课堂练习: 1..到直线2x+y+1=0的距离为的点的集合是( ) A.直线2x+y-2=0 B.直线2x+y=0 C.直线2x+y=0或直线2x+y-2=0 D.直线2x+y=0或直线2x+2y+2=0 2.点P(m-n,-m)到直线=1的距离等于( ) A. B. C. D. 3.若A(sinθ,cosθ)、B(cosθ,sinθ)到直线xcosθ+ysinθ+p=0(p<-1)的距离分别为m、n,则m、n的大小关系是( ) A.m≥n B.m≤n C.m>n D.m<n 4.已知点(3,m)到直线x+y-4=0的距离等于1,则m等于( ) A. B.- C.- D. 或- 5.直线l过点P(1,2),且M(2,3),N(4,-5)到的距离相等,则直线的方程是( ) A.4x+y-6=0 B.x+4y-6=0 C.3x+2y-7=0或4x+y-6=0 D.2x+3y-7=0或x+4y-6=0 6.点P(x,y)到直线5x-12y+13=0和直线3x-4y+5=0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应满足的是( ) A.32x-56y+65=0或7x+4y=0 B.x-4y+4=0或4x-8y+9=0 C.7x+4y=0 D.x-4y+4=0 7.已知直线:y=x与:y=-x,在两直线的上方有一点P,过P分别作、的垂线,垂足为A、B.已知|PA|=2,|PB|=2. 求(1)P点坐标;(2)|AB|的值 8.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4,1)、B(7,5)、C(-4,7),求角A的平分线方程 9.已知一直线被两直线:3x+4y-7=0和:3x+4y+8=0截得的线段长为且过点P(2,3),求直线的方程 参考答案:1.D 2.A 3.A 4.D 5.C 6.A 7.(1)(0,4) (2) 8.7x+y-29=0 9.x=2或7x-24y+58=0 四、小结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夹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系方程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 1.已知直线:A1x+B1y+C1=0与直线:A2x+B2y+C2=0相交,则方程λ1(A1x+B1y+C1)+λ2(A2x+B2y+C2)=0,(≠0)表示( ) A.过与交点的一切直线 B.过与的交点,但不包括可包括的一切直线 C.过与的交点,但包括不包括的一切直线 D.过与的交点,但既不包括又不包括的一切直线 2.方程(a-1)x-y+2a+1=0(a∈R)所表示的直线( ) A.恒过定点(-2,3) B.恒过定点(2,3) C.恒过点(-2,3)和点(2,3) D.都是平行直线 3.点(3,9)关于直线x+3y-10=0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1,-3) B.(17,-9) C.(-1,3) D.(-17,9) 4.下列直线中与直线y+1=x平行的直线是( ) A.2x-3y+m=0(m≠-3) B.2x-3y+m=0(m≠1) C.2x+3y+m=0(m≠-3) D.2x+3y+m=0(m≠1) 5.已知M(1,0)、N(-1,0),直线2x+y=b与线段MN相交,则b的取值范围是 A.[-2,2] B.[-1,1] C.[-,] D.[0,2] 6.直线y=k(x-1)(k∈R)表示经过点到 且不与 垂直的直线. 7.若方程(6a2-a-2)x+(3a2-5a+2)y+(a-1)=0表示平行于y轴的直线,则a的值 . 8.两平行线、分别过点P1(1,0)与P2(0,5), (1)若与距离为5,求两直线方程; (2)设与之间距离是d,求d的取值范围. 9.直线y=2x是△ABC中∠C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若A、B坐标分别为A(-4,2)、B(3,1),求点C的坐标,并判断△ABC的形状 10.(1)求证直线(2+m)x+(1-2m)y+4-3m=0,不论m为何实数,此直线必过定点. (2)过这定点引一直线,使它夹在两坐标轴间的线段被这点平分,求这条直线的方程 参考答案: 1.A 2.A 3.A 4.A 5.A 6.(1,0);x轴 7.不存在 8.(1) 的方程为y=0或5x-12y-5=0. 的方程为y=5或5x-12y+60=0. (2)(0,] 9.C(2,4);直角三角形 10.(1)略 (2)2x+y+4=0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后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