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理·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数试题+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理·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数试题+Word版含解析

广西陆川县中学 2017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月考 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为 R ,集合    , 1A x x B x x        ,则  RA C B  ( ) A .  1,2 B .  2, 1  C .  2, 1  D. 2,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 | 1 4}RC B x x x   或 ,   ( 2, 1]RA C B    ,故选 B. 考点:集合的运算. 2.已知集合  1,A i  ,i 为虚数单位,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1 Ai  B . 4i A C . 1 1 i Ai   D. i A  【答案】C 考点:复数的运算. 3.若函数  f x 定义域为 R ,则“函数  f x 是奇函数”是“  0 0f  ”的( )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 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当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 R 时,“函数  f x 是奇函数”  “  0 0f  ”成立, 而“  0 0f  ”时,函数  f x 不一定是奇函数,所示“函数  f x 是奇函数”是“  0 0f  ”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充分必要条件. 【方法点睛】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判断的一般方法: ①充分不必要条件:如果 p q ,且 p q ,则说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必要不充分条件: 如果 p q ,且 p q ,则说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如果 p q , 且 p q ,则说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变量 x 与 y 负相关,且由观测数据算得样本平均数 3, 2.7x y  ,则由该观测数据算 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可能是( ) A.  0.2 3.3y x   B.  0.4 1.5y x  C.  2 3.2y x  D.  2 8.6y x   【答案】A 考点:线性回归方程. 5.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12 B.15 C. 24 D.36 8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圆锥,底面半径为 4 ,母线长为5,底面积为16 ,侧 面积为 20 ,所以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36 . 考点:三视图求表面积. 【方法点睛】三视图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由几何体的直观图求三视图.注意正视 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观察方向,注意看到的部分用实线表示,不能看到的部分用虚线表示.(2) 由几何体的部分视图画出剩余的部分视图.先根据已知的一部分三视图,还原、推测直观图 的可能形式,然后再找其剩下部分三视图的可能形式.当然作为选择题,也可将选项逐项代 入,再看看给出的部分三视图是否符合.(3)由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状.要熟悉柱、 锥、台、球的三视图,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结合空间想象将三视图还原为实物图. 6.二项式    51 0ax a  的展开式的第四项的系数为-40,则 1 a x dx  的值为( ) A . 3 B . 7 3 C. 7 D.9 【答案】A 考点:定积分,二项式定理. 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当输入的  1,13x 时,输出的结果不小于 95 的概率为( ) A. 1 3 B. 11 12 C. 2 3 D. 1 6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程序框图可知,当输入 x 时,输出结果为   4 3 22 2 2 2 1 16 15f x x x       , 所 以 当  1,13x ,    31,223f x  , 所 以 输 出 结 果 不 小 于 95 的 概 率 223 95 128 2 223 31 192 3P    . 考点:流程图. 8.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里有一段叙述:今有良马与驽马发长安至齐,齐 去长安一千一百二十五里,良马初日行一百零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 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驽马,二马相逢,问:几日相逢? ( ) A.12 日 B.16 日 C. 8 日 D.9 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良马每日所行里数构成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为  103 13 1 13 90na n n     , 驽马每日所行走里数也构成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为  1 1 19597 12 2 2nb n n      ,二马 相 逢 时 所 走 路 程 之 和 为 2 1250 2250  , 所 以   1 19597103 13 90 2 2 22502 2 n nn n         ,解之得 9n  ,故选 D. 考点:等差数列通项及前 n 项和. 9.已知在三棱锥 P ABC 中, PA  面 ABC , PC AB ,若三棱锥 P ABC 的外接球的 半径是 3, ABC ABP ACPS S S S     ,则 S 的最大值是( ) A.36 B.28 C. 26 D.18 【答案】A 考点:外接球,基本不等式. 【思想点睛】空间几何体与球接、切问题的求解方法:(1)求解球与棱柱、棱锥的接、切问题 时,一般过球心及接、切点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与圆的接、切问题,再利用 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中元素间的关系求解.(2)若球面上四点 CBAP ,,, 构成的三条线段 PCPBPA ,, 两两互相垂直,且 cPCbPBaPA  ,, ,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 球内接长方体,利用 22224 cbaR  求解. 10.已知函数   sin cosf x a x b x  ( ,a b 为常数, 0,a x R  )在 4x  处取得最大值, 则函数 4y f x      是( ) A.奇函数且它的图象关于点 ,0 对称 B.偶函数且它的图象关于点 3 ,02      对 称 C. 奇函数且它的图象关于点 3 ,02      对称 D.偶函数且它的图象关于点  ,0 对 称 【答案】B 考点: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1.过抛物线  2 2 0y px p  的焦点 F 的直线与双曲线 2 2 13 yx   的一条渐近线平行,并交 抛物线于 ,A B 两点,若 AF BF ,且 AF  ,则抛物线的方程为( ) A. 2 2y x B. 2 3y x C. 2 4y x D. 2y x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抛物线 2 2y px 的焦点 F 的坐标为 ,02 p     ,准线方程 2 px   ,与双曲线 2 2 13 yx   的渐近线方程为 3y x  ,由于过抛物线 2 2y px 的焦点 F 的直线与双曲线 2 2 13 yx   的一条渐近线平行,并交抛物线于 ,A B 两点,且 AF BF ,所以可设直线 AB 方程为: 3 2 py x     ,设  0 0 0, 2 pA x y x    ,则 0 02, 22 2 p pAF x x     ,由 0 2 px  可得 2p   ,所以  0 3 2y p  ,则  23 2 2 2 2 pp p      得 1p  或 3p  (舍去),所以抛物线方程为 2 2y x . 考点: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12.函数    2 3 xf x x e  ,当 m 在 R 上变化时,设关于 x 的方程    2 2 12 0f x mf x e    的 不同实数解的个数为 n ,则 n 的所有可能的值为( ) A.3 B.1 或 3 C. 3 或 5 D.1 或 3 或 5 【答案】A 考点:函数与方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 13.已知点O 是边长为 1 的正三角形 ABC 的中心,则OB OC   . 【答案】 1 6  【解析】 试题分析: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2 3, ,3 3OB OC OB OC      ,所以 3 3 2 1cos3 3 3 6OB OC        . 考点:向量的数量积. 【思路点晴】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计算问题,往往有两种形式,一是利用数量积的定义式,二 是利用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涉及几何图形的问题,先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可起 到化繁为简的妙用. 利用向量夹角公式、模公式及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可将有关角度问题、 线段长问题及垂直问题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来解决.列出方程组求解未知数. 14.若实数 ,x y 满足不等式组 2 2 4 0 x y x y x y         ,则  22 1x y 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9 ,412      考点:简单的线性规划. 【方法点晴】求  22 1x y  的最值,利用其几何意义,可以看作距离的平方,通过求    , , 0, 1M x y P  ,距离平方的最值求出  22 1x y  的最值,转化为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 即可,但要注意垂足必须落在可行域内,本题属于易错题型,  22 1x y  代表的是距离的平 方,学生们往往直接求距离就写得数,忘记平方!最值往往是在区域的边界处取到. 15.六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 0,1,2,3,4,5,从中任取四张排成一排,可以组成不同的四 位奇数的个数为 . 【答案】144 【解析】 试题分析:当所取四位数字不含 0 时,不同的四位奇数的个数为 1 3 3 4 72C A  ,当所取四位数 字含 0 时,不同的四位奇数的个数为 1 1 2 3 2 4 72C C A  ,所以不同的四位奇数共有144 个. 考点:排列组合. 16.已知数列 na 的首项 1 1a  ,且对任意 *n N , 1,n na a  是方程 2 3 0nx nx b   的两实 根,则 2 1nb   . 【答案】   3 1 3 2n n  考点:利用递推关系求数列通项公式.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在 ABC 中,AD BC ,垂足为 D ,且 : : 2:3:6BD DC AD  . (1)求 BAC 的大小; (2)若 E 在 AC 上,且 3AC AE ,已知 ABC 的面积为 15,求 BE 的长. 【答案】(1) 4BAC   ;(2) 5BE  . 【解析】 试 题 分 析 :( 1 ) 由 所 给 的 比 例 关 系 : : 2:3:6BD DC AD  , 可 得 1 1tan ,tan3 2BAD CAD    再利 用两角和 的正 切公式求 BAC 的正 切值即可 求出 BAC 的大小;(2)设  0BD t t  ,用表示 ,DC AD ,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可求出t 的值, 从而求出三角形 ABC 的各边长,在 ABE 中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 BE . 考点: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方法点睛】本题考查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中档题;正余弦定 理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两个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使三角形与几何 产生联系,为求三角形有关的量(如面积,外接圆,内切圆半径和面积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是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有关等式的重要依据,其主要方法:化角法,化边法, 面积法运用初等几何法.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从 A 地到 B 地共有两条路径 1L 和 2L ,据统计,经过两条路径所 用的时间互不影响,且经过 1L 和 2L 所用时间落在各时间段内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别为下图(1) 和(2). 现甲、乙两人分别有 40 分钟和 50 分钟时间用于从 A 地到 B 地. (1)为了尽最大可能在各自允许的时间内赶到 B 地,甲和乙应如何选择各自的路径? (2)用 X 表示甲、乙两人中在允许的时间内能赶到 B 地的人数,针对(1)的选择方案,求 X 的 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答案】(1)甲应选择 1L ,乙应选择 2L ;(2)分布列见解析,1.5. (2)用 ,M N 分别表示针对(1)的选择方案,甲、乙在各自允许的时间内赶到 B 地,由(1)知   0.6P M  ,   0.9P N  ,又由题意知, ,M N 相互独立. ∴        0 0.4 0.1 0.04P X P M N P M P N        ,            1 0.4 0.9 0.6 0.1 0.42P X P M N M N P M P N P M P N          ,        2 0.6 0.9 0.54P X P MN P M P N     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 0.04 0.42 0.54 ∴ 0 0.04 1 0.42 2 0.54 1.5EX        . 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PD  面 ABCD , / / ,AB DC AB AD , 6DC  , 8, 10, 45AD BC PAD    , E 为 PA 的中点. (1)求证: DE ∥面 PBC ; (2)线段 AB 上是否存在一点 F ,满足CF DB ?若存在,试求出二面角 F PC D  的余 弦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8 17 . 试题解析:(1)取 PB 的中点 M ,连 EM 和CM ,过点C 作 CN AB ,垂足为 N ∵ ,CN AB DA AB  ,∴ / /CN DA,又 / /AB CD ,∴四边形CDAN 为平行四边形, ∴ 8, 6CN AD DC AN    , 在 直 角 三 角 形 BNC 中 , 2 2 2 210 8 6BN BC CN     ∴ 12AB  ,而 ,E M 分别为 ,PA PB 的中点,∴且 / /EM AB 且 6EM  ,又 / /DC AB ∴ / /EM CD 且 EM CD ,四边形CDEM 为平行四边形,∴ / /DE CM CM  平面 PBC , DE  平面 PBC ,∴ / /DE 平面 PBC 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空间向量的应用.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椭圆 2 2 2: 1xC ya   (常数 1a  )的离心率为 2 2 , ,M N 是椭 圆C 上的两个不同动点, O 为坐标原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 (2)已知    ,1 , ,1A a B a ,满足 OM ON OA OBk k k k   ( OMk 表示直线OM 的斜率),求 MN 取值的范围. 【答案】(1) 2 2 12 x y  ;(2) 2 2MN  . 【解析】 试题分析:(1)由离心率即可求出 a 的值,从而求出椭圆方程;(2)先讨论斜率不存在时,不 妨设 1 1( , )M x y , 2 2( , )N x y ,由 2 1 2 1 1 2OM ON OA OB yk k k kx        及点 M 在椭圆上求出点 ,M N 的坐标,可求得 | | 2MN  ,当 MN 由斜率时,设直线 MN 的方程为 y kx t  , 1 1( , )M x y , 2 2( , )N x y , 将 直 线 方 程 代 入 椭 圆 方 程 消 去 y , 得    2 2 21 2 4 2 1 0k x ktx t     , 由 1 2 1 2 1 2OM ON OA OB y yk k k kx x       , 用 t 表 示 2 2 2 1 2 tk  , 2 1 2t  ,由 2 1 2 2 11 2MN k x x t      ,可得 2 2MN  ,综上可 得结果. ②当直线 MN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MN 的方程为 y kx t  ,    1 1 1 1, , ,M x y N x y 由     2 2 2 2 21 1 2 4 2 1 02 x y k x ktx t y kx t             则        2 2 2 2 24 4 1 2 2 1 8 2 1 0kt k t k t          ,即  2 22 1 0 *k t    2 1 2 1 22 2 2 14 ,1 2 1 2 tktx x x xk k     ,     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2 2+ 1 2 t ky y kx t kx t k x x kt x x x t k         又 1 2 1 2 1 2OM ON OA OB y yk k k kx x       ,得 1 2 1 22 0x x y y  ,即  2 2 2 2 2 2 1 22 01 2 1 2 t t k k k     解得 2 22 2 1t k  ,代入 * 得 2 0t  ,且 2 22 2 1 1t k   ,故 2 1 2t  ,且 2 2 2 1 2 tk  ∴    2 2 2 2 1 2 2 2 2 2 1 11 2 1 2 2,21 2 k t MN k x x k k t            综上所述, 2 2MN  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集合意义,中档题,高考解析几何解答题大多考查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主要由求值,求方程,最值,求参数取值范围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考查较多的圆锥曲线是椭圆与抛物线,解决这类问题要重视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及化归 思想的应用.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已知函数     22ln ,f x x ax g x x   . (1)若函数  f x 在   2, 2f 处的切线与函数  g x 在   2, 2g 处的切线互相平行,求 a 的值; (2)设函数      H x f x g x  . (ⅰ)当实数 0a  时,试判断函数  y H x 在 1, 上的单调性; (ⅱ)如果  1 2 1 2,x x x x 是  H x 的两个零点,  H x 为函数  H x 的导函数,证明: 1 2 02 x x     . 【答案】(1) 3a   ;(2)(ⅰ)函数  y H x 在 1, 上单调递减;(ⅱ)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分别求出函数 ( ), ( )f x g x 的导数 ' '2( ) , ( ) 2f x a g x xx    ,由 ' '(2) (2)f g 求出 a 即可;(2)(ⅰ)由   2 2H x x ax     及 0a  可得 ' ( ) 0H x  在[1, ) 上单调递减; ( ⅱ ) 由 1 2 1 2, ( )x x x x 是 ( )H x 的 两 个 零 点 , 可 得   2 1 1 1 12ln 0H x x x ax    ,   2 2 2 2 22ln 0H x x x ax    , 从 而 有    2 22 2 1 2 1 1 2ln 0x x x a x xx      ,   2 1 2 1 2 1 2ln x xa x xx x    ,所以 2 11 2 2 22 1 1 1 1 2 ln 22 1 x xx x xH x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构造函数 1( ) ln 2 1 th t t t    , 讨论其单调性可得    1 0h e h  ,从而结论成立. (2)因为  1 2 1 2,x x x x 是  H x 的两个零点,故   2 1 1 1 12ln 0H x x x ax    ①   2 2 2 2 22ln 0H x x x ax    ② 由②-①得:    2 22 2 1 2 1 1 2ln 0x x x a x xx      , 解得   2 1 2 1 2 1 2ln x xa x xx x    因为   1 2 1 2 1 2 2 42 , 22 2 x x x xH x x a H ax x x                  ,将   2 1 2 1 2 1 2ln x xa x xx x    代入得       22 2 2 1 11 2 1 1 2 2 1 2 2 1 21 2 2 1 2 1 1 2 2 1 1 1 2 2 1 1 1 12ln 2ln 24 4 2 2ln ln 22 1 xx x x x xx x x x x xH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 2 1 1xt x   ,构造 1( ) ln 2 1 th t t t            2 ' 2 2 11 4 1 1 th t t t t t      ,∵ 2 11,t x x  ,∴       2 2 1 0 1 th t t t    ∴  h e 在 1, 单调增且 1e  ,∴    1 0h e h  ,又 2 1 2 0x x   ∴ 2 11 2 2 22 1 1 1 1 2 ln 2 02 1 x xx x xH x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请考生在第 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解答时请写清 题号. 22.(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 1C 的参数方程是 2 2cos 2sin x y        (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 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2C 的极坐标方程是 4sin  . (1)求曲线 1C 与 2C 交点的坐标; (2) ,A B 两点分别在曲线 1C 与 2C 上,当 AB 最大时,求 OAB 的面积(O 为坐标原点). 【答案】(1)   0,0 , 2,2 ;(2) 2 2 2 . (2)如图,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当 1 2, , ,A C C B 依次排列且共线时, AB 最 大 , 此 时 2 2 4AB   , O 到 AB 的 距 离 为 2 , ∴ OAB 的 面 积 为  1 2 2 4 2 2 2 22s      . 考点: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圆的性质与应用. 23.(本小题满分 10 分)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  2 6f x x  . (1)求不等式  f x x 的解集; (2)若存在 x 使不等式   2 1f x x a   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6x x  ;(2) 4a   . 【解析】 试题分析:(1)由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解不等式组即可;(2)令     2 1g x f x x   2 6 2 1x x    ,去掉绝对值符号写成分段函数形式,求出函数最小值即可. 考点: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分段函数的表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