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省岳阳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湖南省岳阳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2017 年湖南省岳阳市高考一模数学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集合 A={-2,0,2}, 2 23{}1| 2xxBx ,则 A∩B=( ) A.{0} B.{2} C.{0,2} D.{-2,0} 解析:∵集合 A={-2,0,2}, B= 2 232|}1{ xxx  ={x|-1<x<3}, ∴A∩B={0,2}. 答案:C. 2.已知复数 z 满足 2z i i   (i 为虚数单位),则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析:由 , 得   2 22 12iiiziii     = = , 则 12zi= , 则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1,2),位于第二象限. 答案:B. 3.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 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m⊥β”是“α⊥β”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若 m⊥β则α⊥β成立,即充分性成立, 若α⊥β则 m⊥β不一定成立,即必要性不成立, 故 m⊥β是α⊥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A 4.函数 f(x)=xa 满足 f(2)=4,那么函数 g(x)=|loga(x+1)|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解析:∵f(2)=4, ∴2a=4,解得 a=2. ∴         2 2 2 log 1 0 log 1 log 1 1 0 || xx g x x xx       , , < < ∴当 x≥0 时,函数 g(x)单调递增,且 g(0)=0;当-1<x<0 时,函数 g(x)单调递减. 答案:C. 5.若变量 x,y 满足不等式组 2 1 y xy x y a       ,且 z=3x-y 的最大值为 7,则实数 a 的值为( ) A.1 B.7 C.-1 D.-7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 所对应可行域,如图, 变形目标函数 z=3x-y 可得 y=3x-z,平移直线 y=3x 可知: 当直线经过点 A 时,直线截距最小值,z 取最大值,由 2y x y a    = = 解得 A(a+2,2) 代值可得 3a+6-2=7,解得 a=1, 答案:A. 6.已知函数 f(x)=sin(2ωx- 6  )(ω>0)的最小正周期为 4π,则( ) A.函数 f(x)的图象关于点( 6  ,0)对称 B.函数 f(x)的图象关于直线 x= 6  对称 C.函数 f(x)的图象在( 2  ,π)上单调递减 D.函数 f(x)的图象在( 2  ,π)上单调递增 解析:∵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4π, ∴ 2 42T  ,即 1 4  , 则函数   11sin 2 sin4 6 2 6f x x x              , 则 1sin sin 06 2 6 6 12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且 16f  , 则函数 f(x)的图象关于点( 6  ,0)不对称,且关于直线 x= 6  不对称, 当 2 x < < 时, 1 4 2 2x< < , 1 12 2 6 3x  < < ,此时函数 f(x)为增函数. 答案:D. 7.将参加数学竞赛决赛的 500 名同学编号为:001,002,…,500,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 取一个容量为 50 的样本,且随机抽的号码为 003,这 500 名学生分别在三个考点考试,从 001 到 200 在第一考点,从 201 到 355 在第二考点,从 356 到 500 在第三考点,则第二考点 被抽中的人数为( ) A.14 B.15 C.16 D.17 解析:系统抽样的分段间隔为 500 1050  , 在随机抽样中,首次抽到 003 号,以后每隔 10 个号抽到一个人, 则被抽中的人数构成以 3 为首项,10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故可分别求出在 001 到 200 中有 20 人,在 201 至 355 号中共有 16 人. 答案:C. 8.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正视图、俯视图都是腰长为 2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侧视图是 边长为 2 的正方形,则此四面体的外接球的体积是( ) A.12π B.48π C. 43 D.32 3 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棱锥 S-ABD,其中 SC⊥平面 ABCD,此四面体的外接球为正方 体的外接球,正方体的对角线长为 23,外接球的半径为 3 所以四面体的外接球的体积  34 3 4 33    . 答案:C. 9.某一算法框图如图,输出的 S 值为( ) A. 3 2 B. 3 2 C. 3 D.0 解析:由已知中的程序框图可知: 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 2 2016sin sin sin sin3 3 3S       的值, 由于 sin 3 ny  的周期为 6,且同一周期内各函数值的累加和为 0, 由于 2016÷6=336, 故 2 2016sin sin sin sin3 3 3S       =336×0=0, 答案:D. 10.已知圆 C:(x-3)2+(y-4)2=1 和两点 A(-m,0),B(m,0)(m>0).若圆上存在点 P 使得 PA PB =0,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A.(-∞,4] B.(6,+∞) C.(4,6) D.[4,6] 解析:∵圆 C:(x-3)2+(y-4)2=1, ∴圆心 C(3,4),半径 r=1; 设点 P(a,b)在圆 C 上,则 AP =(a+m,b), BP =(a-m,b); ∵ =0 ∴(a+m)(a-m)+b2=0; 即 m2=a2+b2; ∴ 22OP a b, ∴|OP|的最大值是|OC|+r=5+1=6,最小值是|OC|-r=5-1=4; ∴m 的取值范围是[4,6]. 答案:D.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双曲线 C1: 22 221xy ab = (a>0,b>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 C2: y2=2px(p>0)交于点 O,A,B,若△OAB 的垂心为 C2 的焦点,则 C1 的离心率为( ) A. 3 2 B. 5 C. 35 5 D. 5 2 解析:双曲线 C1: (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 byxa , 与抛物线 C2:x2=2py 联立,可得 x=0 或 2pbx a , 取 2 2 22pb pbA aa   , ,设垂心 H( 2 p ,0), 则 2 2 4 4AH bk ab a  , ∵△OAB 的垂心为 C2 的焦点, ∴ 2 2 4 14 bb ab a a      , ∴ 35 5 ce a . 答案:C. 12.定义:如果函数 f(x)在[a,b]上存在 x1,x2(a<x1<x2<b)满足       1 f b f afx ba   = ,       2 f b f afx ba   = 则 称 函 数 f(x) 是 [a , b] 上 的 “ 中 值 函 数 ” . 已 知 函 数   3211 32f x x x m= 是[0,m]上的“中值函数”,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4 ,1) B. 33 42   , C.(1, 3 2 ) D.( 3 2 ,+∞) 解析:由题意可知, 在区间[0,m]存在 x1,x2(0<x1<x2<a), 满足         2 21 0 11 32 f m ff x f x m mm     = , ∵ , ∴f′(x)=x2-x, ∴方程 2211 32x x m m   在区间(0,m)有两个解. 令   2211 32g x x x m m    ,(0<x<m) 则     2 2 22 111 4 032 110032 11032 0 mm g m m g m m m m m m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得 33 42m< < , ∴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33 42   , . 答案: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A=60°,b=4,S△ABC= 23,则 a=____. 解析:∵A=60°,b=4, 1 1 32 3 sin 42 2 2ABCS bc A c    = , ∴解得:c=2, ∴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 2 2 12 cos 4 2 2 4 2 2 32a b c bc A          . 答案: 23. 14.若二项式 1 n x x    的展开式中只有第 4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____. 解析:由二项式 1 n x x    展开式中只有第 4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即展开式有 7 项,∴n=6; ∴展开式中的通项公式为   36 2 161 rrr rT C x       ; 令 36 2 r =0,求得 r=4, 故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4 4 61 15C   . 答案:15. 15.矩形 OABC 的四个顶点坐标依次为 O(0,0),A( 2  ,0),B( 2  ,1),C(0,1),线段 OA,OC 及 y=cosx(0<x≤ 2  )的图象围成的区域为Ω,若矩形 OABC 内任投一点 M,则点 M 落在区 域内Ω的概率为____. 解析:由 题 意 : 线 段 OA , OC 及 y = cosx(0 < x ≤ 2  ) 的图象围成的区域面积 22 00c |os sin 1dx x        , 矩形 OABC 的面积 122S = . 点 M 落在区域内Ω的概率为: 21 2   = . 答案: 2  . 16.定义在[0,+∞)上的函数 f(x)满足:①当 x∈[1,2)时,   13 22f x x= ;② x∈[0, +∞)都有 f(2x)=2f(x).设关于 x 的函数 F(x)=f(x)-a 的零点从小到大依次为 x1,x2,x3,… xn,…, 若 a∈( 1 2 ,1),则 x1+x2+…+x2n=____. 解析:∵①当 x∈[1,2)时, ;② x∈[0,+∞)都有 f(2x)=2f(x). 当 x∈[2,4)时, 1 2 x∈[1,2),   1 1 1 32 2 1 32 2 2 2f x f x x x       ,x∈[4,8)时, 1 2 x∈[2,4),   112 2 1 3 2 622f x f x x x       , 同理,则 a∈( 1 2 ,1),F(x)=f(x)-a 在区间(2,3)和(3,4)上各有 1 个零点,分别为 x1,x2,且 满足 x1+x2=2×3=6, 依此类推:x3+x4=2×6=12,x5+x6=2×12=24…,x2n-1+x2n=2×3×2n-1. ∴当 a∈( 1 2 ,1)时,x1+x2+…+x2n-1+x2n=6×(1+2+22+…+2n-1)=    1 1 2 6 6 2 112 n n     , 答案:6×(2n-1).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推理、验算过程. 17.已知数列{an}前 n 项和 Sn 满足:2Sn+an=1.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 3 3 1 2 log logn nn b aa = ,数列{bn}的前 n 项和为 Tn,求证:Tn<2. 解析:(1)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和对数的运算性质即可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利用裂项求和即可求出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再放缩证明即可. 答案:(1)2Sn+an=1,2Sn+1+an+1=1, ∴2an+1+an+1=an, ∴3an+1=an, 又 2S1+a1=1, ∴ 1 1 3a  , ∴{an}是以 1 3 为首项,以 1 3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n=( 1 3 )n; (2)      3 3 1 2 2 2 1 12log log 1 11n nn b a a n n n nnn         = ∴ 1 1 1 1 1 12 1 2 1 22 2 3 1 1[]nT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根据国家环保部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居民区 PM2.5 的年平均浓度不得 超过 35 微克/立方米,PM2.5 的 24 小时平均浓度不得超过 75 微克/立方米.我市环保局随机 抽取了一居民区 2016 年 20 天 PM2.5 的 24 小时平均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的监测数据, 数据统计如表: 组别 PM2.5 浓度(微克 /立方米) 频数(天) 频率 第一组 (0,25] 3 0.15 第二组 (25,50] 12 0.6 第三组 (50,75] 3 0.15 第四组 (75,100] 2 0.1 (1)将这 20 天的测量结果按上表中分组方法绘制成的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①求图 4 中 a 的值; ②求样本平均数,并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从 PM2.5 的年平均浓度考虑,判断该居民区 的环境质量是否需要改善?并说明理由. (2)将频率视为概率,对于 2016 年的某 3 天,记这 3 天中该居民区 PM2.5 的 24 小时平均浓 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天数为 X,求 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析:(1)①a=0.004.②2016 年该居民区 PM2.5 的年平均浓度=12.5×0.15+37.5×0.6+62.5× 0.15+87.5×0.1,与 35 比较即可判断出结论. (2)由题意可得:PM2.5 的 24 小时平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概率为 0.9,X 的可能取 值为 0,1,2,3.P(X=k)=    3 3 0.1 0.9kkkC  . 答案:(1)①a=0.004.②2016 年该居民区 PM2.5 的年平均浓度=12.5×0.15+37.5×0.6+62.5× 0.15+87.5×0.1=42.5(微克/立方米),∵42.5>35,∴2016 年该居民区 PM2.5 的年平均浓度不 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故该居民取的环境需要改进. (2)由题意可得:PM2.5 的 24 小时平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概率为 0.9,X 的可能取 值为 0,1,2,3.P(X=k)=    3 3 0.1 0.9kkkC  ,可得 P(X=0)=0.001,P(X=1)=0.027,P(X=2)=0.243, P(X=3)=0.729. 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0.001 0.027 0.243 0.729 E(X)=0×0.001+1×0.027+2×0.243+3×0.729=2.7,或 E(X)=3×0.9=2.7. 19.如图,已知长方形 ABCD 中,AB= 22,AD= 2 ,M 为 DC 的中点,将△ADM 沿 AM 折 起,使得平面 ADM⊥平面 ABCM (Ⅰ)求证:AD⊥BM (Ⅱ)若点 E 是线段 DB 上的一动点,问点 E 在何位置时,二面角 E-AM-D 的余弦值为 5 5 . 解析:(Ⅰ)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 BM⊥平面 ADM 即可证明 AD⊥BM (Ⅱ)建立空间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建立二面角的夹角关系,解方程即可. 答案:(1)∵长方形 ABCD 中,AB= 22,AD= 2 ,M 为 DC 的中点, ∴AM=BM=2,∴BM⊥AM. ∵平面 ADM⊥平面 ABCM,平面 ADM∩平面 ABCM=AM,BM 平面 ABCM ∴BM⊥平面 ADM ∵AD平面 ADM∴AD⊥BM; (2)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 DE DB= , 则平面 AMD 的一个法向量 n =(0,1,0),ME MD DB =(1-λ,2λ,1-λ),AM =(-2, 0,0),设平面 AME 的一个法向量为 m =(x,y,z),则     20 1 2 1 0 m AM x m ME x y z          = = = = , 取 y=1,得 x=0, 2 1z    , 则 2011m     ,, , ∵ 5cos 5 mnmn mn < ,> ,∴求得λ= 1 2 , 故 E 为 BD 的中点. 20.已知椭圆 C: 22 221xy ab = (a>b>0)的两个焦点为 F1,F2,离心率为 6 3 ,点 A,B 在椭圆 上,F1 在线段 AB 上,且△ABF2 的周长等于 43. (1)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2)过圆 O:x2+y2=4 上任意一点 P 作椭圆 C 的两条切线 PM 和 PN 与圆 O 交于点 M,N,求△ PMN 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通过椭圆定义及△ABF2 的周长等于 43,可知 a= 3 ,利用 6 3 ce a = ,可知 2c  ,通过 22b a c可知 b=1,进而可得结论; (2)通过设 P(x0,y0)及过 P 点的直线为 y-y0=k(x-x0),并与椭圆方程联立,通过令根的判别式为 0,计算可知过圆 O:x2+y2=4 上任意一点 P 作椭圆 C 的两条切线均垂直,进而计算可得结论. 答案:(1)∵△ABF2 的周长等于 ,且 F1 在边 AB 上, ∴(BF1+BF2)+(AF1+AF2)= , ∴2a+2a= ,即 a= , 又∵ ,∴ , ∴ =1, ∴椭圆 C 的标准方程为: 2 2 13 x y = ; (2)依题意,设 P(x0,y0),设过 P 点的直线为 y-y0=k(x-x0), 记 b=-kx0+y0,整理得:y=kx+b,并代入椭圆方程,得: x2+3k2x2+6kbx+3b2-3=0, 令△=0,得 9k2b2-3b2-9k2b2+9k2+3=0, ∴9k2-3b2+3=0,即 3k2-b2+1=0, 又∵b=-kx0+y0, ∴3k2-k2x02+2kx0y0-y02+1=0, ∵△=3y02+x02-3>0, ∴ 2 0 12 2 0 1 3 ykk x  , 又∵x02+y02=4,即 y02=4-x02, ∴  2 0 12 2 0 41 13 x kk x        , ∴过圆 O:x2+y2=4 上任意一点 P 作椭圆 C 的两条切线均垂直, ∴MN 为圆 O 的直径, ∴当 P 点为(0,±2)时,△PMN 面积的最大,最大值为 1 2 ×4×2=4. 21.已知函数       2 2ln 1 1 ax xf x x x     . (1)当 a=1 时,求函数 f(x)在 x=e-1 处的切线方程; (2)当 2 3 <a≤2 时,讨论函数 f(x)的单调性; (3)若 x>0,求函数    1111 x xg x xx    的最大值. 解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计算 f′(e-1),f(e-1)的值,求出切线方程即可; (2)求出函数的导数,根据 a 的范围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即可; (3)令φ(x)=lng(x),根据φ(x)在(0,+∞)上的最大值等于其在(0,1)上的最大值,求出φ(x)的最 大值,从而求出 g(x)的最大值即可. 答案:(1)a=1 时,函数    ln 1 1 xf x x x    ,      22 11 1 11 xfx x xx      ,   2 11 efe e    , 又 f(e-1)= 1 e , ∴a=1 时,函数 f(x)在 x=e-1 处的切线方程是:  2 11 1ey x eee     ; (2)由题意得:函数 f(x)的定义域是(-1,+∞), 且      3 23 1 x x afx x   , 3 2 <a≤2 时,则 2a-3>0, 若-1<x<0 或 x>2a-3,则 f′(x)>0,若 0<x<2a-3,则 f′(x)<0, ∴f(x)在区间(-1,0)(2a-3,+∞)递增,在(0,2a-3)递减; (3)显然 g(x)=g( 1 x ),令φ(x)=lng(x), 因此φ(x)在(0,+∞)上的最大值等于其在(0,1)上的最大值,    2 1 1 11 ln 1 ln 11x x x x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设    2 1 1 11 ln 1 ln 11h x x x x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3 22 1 ln 1 1 1 xxxx xhx xx         , 由(2)得,当 a=2 时,f(x)在区间(0,1]递减, 则           2 2 2ln 1 0 0 0 1 xxf x x f h x x       < , < , 故函数 h(x)在区间(0,1]递减,于是 h(x)≥h(1)=0, 从而函数φ(x)在区间(0,1]递增, 进而φ(x)≤φ(1)=2ln2, ∵φ(x)=lng(x), ∴函数 g(x)的最大值是 4. 请考生在第 22、23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给分;作答 时,请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涂黑.[选修 4-4: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系] 22.已知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6sinθ,以极点 O 为原点,极轴为 x 轴的非负半轴建立直 角坐标系,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1 1 x at yt    = = (t 为参数). (1)求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及直线 l 的普通方程; (2)直线 l 与曲线 C 交于 B,D 两点,当|BD|取到最小值时,求 a 的值. 解析:(1)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6sinθ,即ρ2=6ρsinθ,利用互化公式可得直角坐标方 程.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1 1 x at yt    = = (t 为参数),消去参数 t 可得普通方程. (2)由直线 l 经过定点 P(-1,1),此点在圆的内部,因此当 CP⊥l 时,|BD|取到最小值,利用 kCP·kl=-1,解得 kl,即可得出. 答案:(1)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6sinθ,即ρ2=6ρsin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x2+y2=6y, 配方为:x2+(y-3)2=9,圆心 C(0,3),半径 r=3. 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t 为参数),消去参数 t 可得:x-ay+a+1=0. (2)由直线 l 经过定点 P(-1,1),此点在圆的内部, 因此当 CP⊥l 时,|BD|取到最小值,则 13· 110CP l lk k k    ,解得 1 2lk  . ∴ 11 2a  ,解得 a=-2. 23.已知函数 f(x)=|2x-a|+a. (1)若不等式 f(x)≤6 的解集为{x|-2≤x≤3},求实数 a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若存在实数 n 使 f(n)≤m-f(-n)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解析:(1)通过讨论 x 的范围,求得 a-3≤x≤3.再根据不等式的解集为{x|-2≤x≤3},可得 a- 3=-2,从而求得实数 a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f(n)=|2n-1|+1,即 f(n)+f(-n)≤m,即 |2n-1|+|2n+1|+2≤m.求得|2n-1|+|2n+1| 的最小值为 2,可得 m 的范围. 答案:(1)∵函数 f(x)=|2x-a|+a, 故不等式 f(x)≤6, 即 60 6 2 6 a a x a a        , 求得 a-3≤x≤3. 再根据不等式的解集为{x|-2≤x≤3}, 可得 a-3=-2, ∴实数 a=1. (2)在(1)的条件下,f(x)=|2x-1|+1, ∴f(n)=|2n-1|+1,存在实数 n 使 f(n)≤m-f(-n)成立, 即 f(n)+f(-n)≤m,即|2n-1|+|2n+1|+2≤m. 由于|2n-1|+|2n+1|≥|(2n-1)-(2n+1)|=2, ∴|2n-1|+|2n+1|的最小值为 2, ∴m≥4, 故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