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理科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 设全集U={3,4,5,6},A={3,5},则∁UA=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 由集合补集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全集U={3,4,5,6},A={3,5},所以∁U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列举法和补集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2. 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 只需函数中的分母不为0,根号下的数大于等于0即可.‎ 详解:‎ 由函数,可得,解得且.‎ 所以定义域为:.‎ 故答案为;.‎ 点睛:常见基本初等函数定义域的基本要求 ‎(1)分式函数中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根式函数的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0.‎ ‎(3)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均为R.‎ ‎(4)y=x0的定义域是{x|x≠0}.‎ ‎(5)y=ax(a>0且a≠1),y=sin x,y=cos x的定义域均为R.‎ ‎(6)y=logax(a>0且a≠1)的定义域为(0,+∞).‎ ‎3. ‎ 若p:(x-3)(x-4)=0,q:x-3=0,则p是q的__________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一个)‎ ‎【答案】必要不充分条件 ‎【解析】分析:‎ 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若:(x−3)(x−4)=0,则x=3或x=4,此时x−3=0不一定成立,充分性不成立.‎ 若x−3=0,则x=3,此时(x−3)(x−4)=0成立,必要性成立,‎ 即p是q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必要不充分条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属于基础题.判断充要条件应注意:首先弄清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然后直接依据定义、定理、性质尝试.对于带有否定性的命题或比较难判断的命题,除借助集合思想化抽象为直观外,还可利用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的等价性,转化为判断它的等价命题;对于范围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包含关系来处理.‎ ‎4. 已知函数,则=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 结合自变量的范围,对于在分段函数中取值即可.‎ 详解:‎ 由,可得.‎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和复合函数的取值,属于基础题.‎ ‎5. 口袋中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红球2个,白球3个,黄球1个,甲从中不放回的逐一取球,已知第一次 取得红球,则第二次取得白球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袋中有2个红球,3个白球,1个黄球,在第一次取出红球的条件下,还剩下1个红球,3个白球,1个黄球,故第二次取出的情况共有5种其中第二次取出的是白球有3种 ‎ 故第一次取得红球,则第二次取得白球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6. 曲线在(0,1)处的切线的方程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 求出导数,求得切线的斜率,由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即可得到所求切线方程.‎ 详解:‎ 的导数为,‎ 可得在点(0,1)处的切线斜率为−3,‎ 即有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为y=−3x+1.‎ 故答案为:.‎ 点睛: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是导数的重要应用之一,用导数求切线方程的关键在于求出切点及斜率,其求法为:设是曲线上的一点,则以的切点的切线方程为:.若曲线在点的切线平行于轴(即导数不存在)时,由切线定义知,切线方程为.‎ ‎7. 已知随机变量X~B(5,),则P(X≥4)=________.‎ ‎【答案】‎ ‎【解析】.‎ ‎8. 函数f(x)满足f(x)·f(x+2)=13,若f(1)=2,则f(99)等于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 由已知f(x)•f(x+2)=13得f(x+4)=f(x),根据周期函数的定义判断出函数的周期,可得f(99)=f(-1),再利用已知条件求出即可.‎ 详解:‎ 由f(x)⋅f(x+2)=13得,f(x+2)f(x+4)=13,‎ 即f(x)=f(x+4),‎ 所以函数f(x)是周期为4的周期函数。‎ 所以f(99)=f(25×4−1)=f(−1).‎ 由f(−1)⋅f(1)=13,f(1)=2,得f(−1)=,‎ 所以f(99)=132,‎ 故答案为:.‎ 点睛:抽象函数的周期性:(1)若,则函数周期为T;‎ ‎(2)若,则函数周期为 ‎(3)若,则函数的周期为;‎ ‎(4)若,则函数的周期为.‎ ‎9. 设函数的导数为,且,则__________.‎ ‎【答案】0‎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所以,令,得,解得,则,所以.‎ 考点:导数的运算;函数值的求解.‎ ‎1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或 ‎【解析】试题分析: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函数与图像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函数图像如下:‎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或.‎ 考点:函数图像的应用.‎ ‎11. 某学生在上学路上要经过4个路口,假设在各路口是否遇到红灯是相互独立的,遇到红灯的概率都是,那么该生在上学路上到第3个路口首次遇到红灯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前两个不是红灯,第三个是红灯,所以概率为 ‎ ‎12. 由命题“”是假命题,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则实数的值是_____.‎ ‎【答案】1‎ ‎【解析】分析:‎ ‎“”是假命题,其否命题为真命题,即是说“∀x∈R,都有”,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讨论,可知△=4-4m<0,所以m>1,则a=1.‎ 详解:‎ 存在是假命题,‎ ‎∴其否命题为真命题,即是说“∀x∈R,都有”,‎ ‎∴△=4−4m<0,‎ ‎∴m>1,m的取值范围为(1,+∞).‎ 则a=1‎ 点睛:(1)原命题为真则,命题的否定为真;‎ ‎(2)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定有一定的区别,否定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时,一是要改写量词,全称量词改写为存在量词、存在量词改写为全称量词;二是要否定结论,而一般命题的否定只需直接否定结论即可.‎ ‎13. 恩来中学的一个文学兴趣小组中,三位同学张源、高铭和刘恒分别从莎士比亚、雨果和曹雪芹三位名家中选择了一位进行性格研究,并且他们选择的名家各不相同。三位同学一起来找图书管理员刘老师,让刘老师猜猜他们三人各自的研究对象.刘老师猜了三句话:“①张源研究的是莎士比亚;②刘恒研究的肯定不是曹雪芹;③高铭自然不会研究莎士比亚.”很可惜,刘老师的这种猜法,只猜对了一句.据此可以推知张源、高铭和刘恒分别研究的是__________.(A莎士比亚、B雨果、C曹雪芹,按顺序填写字母即可.)‎ ‎【答案】‎ ‎【解析】解:若刘老师猜对的是①,则:‎ ‎①张博源研究的是莎士比亚;‎ ‎②刘雨恒研究的不一定是曹雪芹;‎ ‎③高家铭研究的是莎士比亚.‎ ‎①③矛盾,假设错误;‎ 若刘老师猜对的是②,则:‎ ‎①张博源研究的不是莎士比亚;‎ ‎②刘雨恒研究的肯定不是曹雪芹;‎ ‎③高家铭研究的是莎士比亚.‎ 则张博源研究的不是曹雪芹,刘雨恒研究的是雨果,高家铭研究的是莎士比亚.‎ 符合题意;‎ 若刘老师猜对的是③,则:‎ ‎①张博源研究的不是莎士比亚;‎ ‎②刘雨恒研究的不一定是曹雪芹;‎ ‎③高家铭自然不会研究莎士比亚.‎ 据此可知,刘雨恒研究的是莎士比亚,其余两人研究的是谁无法确定,‎ 排除这种可能.‎ 据此可以推知张博源、高家铭和刘雨恒分别研究的是.‎ ‎14. 已知函数f(x)=x-1-(e-1)lnx,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则满足f(ex)<0的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求函数的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求出不等式f(x)<0的解,即可得到结论.‎ 解:∵f(x)=x﹣1﹣(e﹣1)lnx,‎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函数的导数为f′(x)=1﹣=,‎ 由f′(x)>0得x>e﹣1,此时函数单调递增,‎ 由f′(x)<0得0<x<e﹣1,此时函数单调递减,‎ 在x=e﹣1时,函数取得极小值,‎ ‎∵f(1)=0,f(e)=0,‎ ‎∴不等式f(x)<0的解为1<x<e,‎ 则f(ex)<0等价为1<ex<e,‎ 即0<x<1,‎ 故答案为:(0,1)‎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已知命题p:“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命题p是真命题。‎ ‎(1)求实数m的取值集合M; ‎ ‎(2)设不等式的解集为N,若x∈N是x∈M的充分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 ‎【答案】(1);(2)或 ‎【解析】分析:‎ ‎(1)由二次方程有解可得,从而可得解;‎ ‎(2)由x∈N是x∈M的充分条件,可得,从而可得解.‎ 详解:‎ ‎(1) 命题: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解得,或.‎ M={m|,或}.‎ ‎(2) 因为x∈N是x∈M的充分条件,所以 N=‎ ‎ ‎ 综上,或 点睛:根据充要条件求解参数的范围时,可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由此得到不等式(组)后再求范围.解题时要注意,在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 ‎16. 学校文娱队的每位队员唱歌、跳舞至少会一项,已知会唱歌的有2人,会跳舞的有5人,现从中选2人.设ξ为选出的人中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人数,且P(ξ>0)=.‎ ‎(1)求文娱队的队员人数;‎ ‎(2)写出ξ的概率分布列并计算E(ξ).‎ ‎【答案】(1)5;(2)分布列见解析,‎ ‎【解析】设既会唱歌又会跳舞的有x人,则文娱队中共有(7-x)人,只会一项的人数是(7-2x)人.‎ ‎(1)∵P(ξ>0)=P(ξ≥1)=1-P(ξ=0)=,∴P(ξ=0)=,即=.‎ ‎∴=,解得x=2)( 故文娱队共有5人.‎ ‎(2)P(ξ=1)==,P(ξ=2)==,‎ ξ的概率分布列为 ξ ‎ ‎0 ‎ ‎1 ‎ ‎2 ‎ P ‎ ‎ ‎ ‎ ‎ ‎ ‎ ‎∴E(ξ)=0×+1×+2×=‎ ‎17. 已知函数f(x)= x3-2ax2-3x(a∈R),若函数f(x)的图像上点P(1,m)处的切线方程为3x-y+b=0‎ ‎(1)求的值;‎ ‎(2)求点P处的切线方程。‎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由导数几何意义得 ,解得 ;再根据 得 ,(2)根据点斜式可得点P处的切线方程 试题解析:(1)∵f(x)=x3-2ax2-3x,∴f′(x)=2x2-4ax-3,∴过点P(1,m)的切线斜率 k=f′(1)=-1-4a.又点P(1,m)处的切线方程为3x-y+b=0,‎ ‎∴-1-4a=3,∴a=-1,‎ ‎∴f(x)=x3+2x2-3x.又点P在函数f(x)的图像上,∴m=f(1)=-.‎ ‎(2)‎ ‎18. 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实践证明, 声音强度(分贝)由公式(为非零常数)给出,其中为声音能量.‎ ‎(1)当声音强度满足时,求对应的声音能量满足的等量关系式;‎ ‎(2)当人们低声说话,声音能量为时,声音强度为30分贝;当人们正常说话,声音能量为时,声音强度为40分贝.当声音能量大于60分贝时属于噪音,一般人在100分贝~120分贝的空间内,一分钟就会暂时性失聪.问声音能量在什么范围时,人会暂时性失聪.‎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分析:(1)将对应的声音能量I1,I2,I3代入公式D=algI+b,根据满足D1+2D2=3D3建立等量关系,最后根据指数的运算性质可求出所求; (2)根据声音能量为10-13W/cm2时,声音强度为30分贝,声音能量为10-12W/cm2时,声音强度为40分贝,建立关于a,b的方程组,解之即可求出公式D=algI+b的解析式,最后根据一般人在100分贝~120分贝的空间内建立不等式,解之即可.‎ 详解:‎ ‎(1) ‎ ‎, ‎ ‎(2)由题意得 .解得: ‎ ‎ , ‎ 答:当声音能量时,人会暂时性失聪.‎ 点睛:该题属于应用函数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在做题的过程中,找准关键点,从而得知往哪个方向思考,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题中的解析式建立关系.‎ ‎19. 已知函数,‎ ‎(1)若是常数,问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函数有最大值,并求出取最大值时的值;‎ ‎(2)是否存在实数对同时满足条件:①取最大值时的值与取最小值的值相同,②?‎ ‎【答案】(1)见解析;(2)存在实数对满足条件 ‎【解析】分析:‎ ‎(1)由题意函数F(x)有最大值,应满足,即二次函数有最大值,解得k、m、x的取值; (2)由函数F(x)有最大值,G(x)有最小值;得m、k的值,求出满足条件的实数对(m,k).‎ 详解:‎ ‎(1)当时,解得且; ‎ 当时有最大值. ‎ ‎(2)函数,当时,‎ 时有最大值.‎ 函数,时有最小值.‎ 由得,‎ 所以,其中为负整数,‎ 当时,或者,‎ 所以存在实数对满足条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当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上时,在对称轴处取得最小值,当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下时,在对称轴处取得最大值.‎ ‎20. 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f (x)有一个零点为1, f (x)的导函数 ‎,其中.‎ ‎(1)求函数f (x)的解析式;‎ ‎(2)求的单调区间;‎ ‎(3)若在上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分析:‎ ‎(1)由导函数可设,结合条件可得;‎ ‎(2)由,讨论,和导数的正负,从而得函数的单调性;‎ ‎(3)结合(2)中函数的单调性,考虑极值点和端点处的函数值讨论最值即可.‎ 详解:‎ ‎(1)因为f (x)的导函数,所以,‎ 又函数f (x)有一个零点为1,所以,‎ ‎(2)由(1)知:‎ ‎①时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②时的单调递增区间单调递减区间 ‎③时的单调递增区间,单调递减区间 ‎(3)①由(2)时不符合题意 ‎②时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则当 ‎ 当时,, 故 ‎ 则解得 ‎③时在上递增,在上递减 则且时 则解得 ‎ 综上:或.‎ 点睛:(1)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时要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运用,由单调性得到函数的极值,然后再求最值.对于含有参数的问题,要结合条件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时要做到合理、不重不漏.‎ ‎(2)对于已知函数的最值求参数或其范围的问题,在解题仍要注意单调性的应用,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求解、判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