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4-5教案:2-1比较法x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4-5教案:2-1比较法x

‎2.1 比较法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依据.‎ ‎2.掌握利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3.通过学习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培养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利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四、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培养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已知a≥b>0,求证:2a3-b3≥2ab2-a2b.‎ ‎【证明】 2a3-b3-(2ab2-a2b)=2a(a2-b2)+b(a2-b2)‎ ‎=(a2-b2)(2a+b)=(a-b)(a+b)(2a+b).‎ 因为a≥b>0,所以a-b≥0,a+b>0,2a+b>0,‎ 从而(a-b)(a+b)(2a+b)≥0,‎ 即2a3-b3≥2ab2-a2b.‎ ‎(二)讲授新课 教材整理1 作差比较法 ‎1.理论依据:①a>b⇔ ;②a=b⇔a-b=0;③a<b⇔ .‎ ‎2.定义:要证明a>b,转化为证明 ,这种方法称为作差比较法.‎ ‎3.步骤:① ;②变形;③ ;④下结论.‎ 教材整理2 作商比较法 ‎1.理论依据:当b>0时,①a>b⇔ ;②a<b⇔<1;③a=b⇔=1.‎ ‎2.定义:证明a>b(b>0),只要转化为证明 ,这种方法称为作商比较法.‎ ‎3.步骤:①作商;②变形;③判断商与1大小;④下结论.‎ ‎(三)重难点精讲 题型一、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例1已知a>0,b>0且a≠b,求证:aabb>(ab).‎ ‎【精彩点拨】‎ →→→ ‎【自主解答】 ∵a>0,b>0,∴aabb>0,(ab)>0,‎ 作商=aa·b=.‎ ‎∵a≠b,∴当a>b>0时,‎ >1且>0,∴>1,‎ 而(ab)>0,∴aabb>(ab).‎ 当b>a>0时,0<<1且<0,∴>1,‎ 而(ab)>0,∴aabb>(ab).‎ 综上可知a>0,b>0且a≠b时,有aabb>(ab).‎ 规律总结:‎ ‎1.当不等式的两端为指数式时,可作商证明不等式.‎ ‎2.运用a>b⇔>1证明不等式时,一定注意b>0是前提条件.若符号不能确定,应注意分类讨论.‎ ‎[再练一题]‎ ‎1.已知m,n∈R+,求证:≥.‎ ‎【证明】 因为m,n∈R+,‎ 所以≥=,‎ 令ω==m·n=,‎ 则:①当m>n>0时,>1,m-n>0,则ω>1.‎ ‎②当m=n时,ω=1.‎ ‎③当n>m>0时,0<<1,m-n<0,则ω>1.‎ 故对任意的m,n∈R+都有ω≥1.‎ 即≥,‎ 所以≥.‎ 题型二、比较法的实际应用 例2 甲、乙二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行走;乙有一半路程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行走.如果m≠n,问甲、乙二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 ‎【精彩点拨】 设从出发地点至指定地点的路程是s,甲、乙二人走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 t2,要回答题目中的问题,只要比较t1,t2的大小就可以了.‎ ‎【自主解答】 设从出发地点至指定地点的路程为s,甲、乙二人走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 t2,依题意有:m+n=s,+=t2.‎ ‎∴t1=,t2=,‎ ‎∴t1-t2=-=‎ ‎=-.‎ 其中s,m,n都是正数,且m≠n,‎ ‎∴t1-t2<0,即t1<t2,‎ 从而知甲比乙先到达指定地点.‎ 规律总结:‎ ‎1.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关键是如何把等量关系、不等量关系转化为不等式的问题来解决,也即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2.在实际应用不等式问题时,常用比较法来判断数的大小关系.若是选择题或填空题,则可用特殊值加以判断.‎ ‎[再练一题]‎ ‎2.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同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试问:截面为圆的水管流量大还是截面为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解】 设截面的周长为l,依题意知,截面是圆的水管的截面面积为π·2,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的截面面积为.‎ ‎∵π·-==.‎ 由于l>0,0<π<4,∴>0,‎ ‎∴π·>.‎ 因此,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同时,如果水管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是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题型三、作差比较法 例3已知a,b∈R,求证:a2+b2+1≥ab+a+b.‎ ‎【精彩点拨】 此不等式作差后是含有两个字母的二次式,既可配成平方和的形式,也可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判别式确定符号.‎ ‎【自主解答】 法一 ∵a2+b2-ab-a-b+1‎ ‎=[(a-b)2+(a-1)2+(b-1)2]≥0,‎ ‎∴a2+b2+1≥ab+a+b.‎ 法二 a2+b2-ab-a-b+1=a2-(b+1)a+b2-b+1,‎ 对于a的二次三项式,‎ Δ=(b+1)2-4(b2-b+1)=-3(b-1)2≤0.‎ ‎∴a2-(b+1)a+b2-b+1≥0,‎ 故a2+b2+1≥ab+a+b.‎ 规律总结:‎ ‎1‎ ‎.作差比较法中,变形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变形的目的在于判断差的符号,而不用考虑差值的多少.‎ ‎2.因式分解是常用的变形手段,为了便于判断“差式”的符号,常将“差式”变形为一个常数,或几个因式积的形式,当所得的“差式”是某字母的二次三项式时,可利用“Δ”判定符号.‎ ‎[再练一题]‎ ‎3.已知a>b>c,证明:a2b+b2c+c2a>ab2+bc2+ca2.‎ ‎【证明】 ∵a2b+b2c+c2a-ab2-bc2-ca2=(a2b-bc2)+(b2c-ab2)+(c2a-ca2)‎ ‎=b(a2-c2)+b2(c-a)+ac(c-a)‎ ‎=(a-c)(ba+bc-b2-ac)=(a-c)(a-b)(b-c).‎ ‎∵a>b>c,∴a-c>0,a-b>0,b-c>0,‎ ‎∴(a-c)(a-b)(b-c)>0,‎ 即a2b+b2c+c2a>ab2+bc2+ca2.‎ ‎(四)归纳小结 比较法— ‎(五)随堂检测 ‎1.设t=a+2b,s=a+b2+1,则下列t与s的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 A.t>s B.t≥s C.t<s D.t≤s ‎【解析】 s-t=(a+b2+1)-(a+2b)=(b-1)2≥0,‎ ‎∴s≥t.‎ ‎【答案】 D ‎2.已知a>0且a≠1,P=loga(a3+1),Q=loga(a2+1),则P,Q的大小关系是(  )‎ A.P>Q B.P<Q C.P=Q D.大小不确定 ‎【解析】 P-Q=loga(a3+1)-loga(a2+1)=loga.‎ 当0<a<1时,0<a3+1<a2+1,则0<<1,‎ ‎∴loga>0,即P-Q>0,∴P>Q.‎ 当a>1时,a3+1>a2+1>0,>1,‎ ‎∴loga>0,即P-Q>0,∴P>Q.‎ 综上总有P>Q,故选A.‎ ‎【答案】 A ‎3.设a,b,m均为正数,且<,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0.‎ 又a,b,m为正数,‎ ‎∴a(a+m)>0,m>0,因此a-b>0.‎ 即a>b.‎ ‎【答案】 a>b 六、板书设计 ‎2.1 比较法 教材整理1 作差比较法 教材整理2 作商比较法 例1:‎ 例2:‎ 例3:‎ 学生板演练习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2.1比较法 八、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