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卷·2018届江苏省淮安市等四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卷·2018届江苏省淮安市等四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2018

江苏省淮安市等四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 数学试卷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4 页,均为非选择题(第 1 题~第 20 题,共 20 题)。本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 时间为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 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试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 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参考公式:1.柱体的体积公式:V Sh ,其中 S 是柱体的底面面积, h 是高. 2.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1 2S cl ,其中 c 是圆锥底面的周长, l 是母线长.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70 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已知集合 2{ 0}A x x x   , { 1,0}B   ,则 A B = ▲ . 2.已知复数 2 i 2 iz   ( i 为虚数单位),则 z 的模为 ▲ . 3.函数 1 2 logy x 的定义域为 ▲ . 4.如图是一个算法的伪代码,运行后输出 b 的值为 ▲ . 5.某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对该地区模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随机抽取了 150 分到 450 分 之间的 1 000 名学生的成绩,并根据这 1 000 名学生的成绩画出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 图),则成绩在[250,400)内的学生共有 ▲ 人.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2 0x y 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7.连续 2 次抛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 1,2,3,4,5,6 的正方体), 观察向上的点数,则事件“点数之积是 3 的倍数”的概率为 ▲ . 8.已知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 3cm ,侧面的对角线长是3 5cm ,则这个正四棱柱的体积是 ▲ 3cm . 9.若函数 ( ) sin( )( 0, 0)f x A x A      的图象与直线 y m 的三个相邻交点的横坐标分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成绩/分0.001 频率 组距 (第 5 题) (第 17 题) 0.003 0.004 0.005 a0 1 2 While 6 2 End While Pr int a b I I a a b b a b I I b               „ (第 4 题) 别是 6  , 3  , 2 3  ,则实数 的值为 ▲ .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 3C xy  上任意一点 P 到直线 : 3 0l x y  的距离 的最小值为 ▲ . 11.已知等差数列{ }na 满足 1 3 5 7 9+ 10a a a a a    , 2 2 8 2 36a a  ,则 11a 的值为 ▲ .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若圆 1C: 2 2 2( 1) ( 0)x y r r    上存在点 P ,且点 P 关于直 线 0x y  的对称点 Q 在圆 2C : 2 2( 2) ( 1) 1x y    上,则 r 的取值范围是 ▲ . 13.已知函数 2 2 1 1 ( ) ( 1) 1 x x f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函数 ( ) ( ) ( )g x f x f x   ,则不等式 ( ) 2g x ≤ 的解集 为 ▲ . 14.如图,在 ABC△ 中,已知 3 2 120AB AC BAC       , , , D 为边 BC 的中点.若 CE AD ,垂足为 E ,则 EB·EC 的值为 ▲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计 90 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 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计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 14 分) 在 ABC△ 中,角 A,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 ,且 3cos 5A  , 1tan( ) 3B A  . ⑴求 tan B 的值; ⑵若 13c  ,求 ABC△ 的面积. 16.(本小题满分 14 分) 如图,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90ABC   , 1=AB AA ,M ,N 分别是 AC , 1 1B C 的中点. 求证:⑴ //MN 平面 1 1ABB A ; ⑵ 1AN A B . 17.(本小题满分 14 分) 某艺术品公司欲生产一款迎新春工艺礼品,该礼品是由玻璃球面和该球的内接圆锥组 成,圆锥的侧面用于艺术装饰,如图 1.为了便于设计,可将该礼品看成是由圆 O 及其 内接等腰三角形 ABC 绕底边 BC 上的高所在直线 AO 旋转 180°而成,如图 2.已知圆 O 的半径为 10 cm,设∠BAO=θ, π0 2   ,圆锥的侧面积为 S cm2. ⑴求 S 关于θ的函数关系式; ⑵为了达到最佳观赏效果,要求圆锥的侧面积 S 最大.求 S 取得最大值时腰 AB 的长度. B (第 14 题) A D C E (第 16 题) 1A 1B N M 1C CB A A O A O θ 18.(本小题满分 16 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1 2 ,且过 点 31 2 ( , ). F 为椭圆的右焦点, ,A B 为椭圆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连接 ,AF BF 分别交 椭圆于 ,C D 两点. ⑴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⑵若 AF FC ,求 BF FD 的值; ⑶设直线 AB ,CD 的斜率分别为 1k , 2k ,是否存在实数 m ,使得 2 1k mk ,若存在, 求出 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本小题满分 16 分) 已知函数 2( ) 1 ( ) ln ( )f x x ax g x x a a        R, . ⑴当 1a  时,求函数 ( ) ( ) ( )h x f x g x  的极值; ⑵若存在与函数 ( )f x , ( )g x 的图象都相切的直线,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 16 分) 已知数列{ }na ,其前 n 项和为 nS ,满足 1 2a  , 1n n nS na a    ,其中 2n … ,n N , A C y D B O xF (第 18 题) A C y D B O xF (第 18 题)  ,  R . ⑴若 0  , 4  , 1 2n n nb a a+  ( n N ),求证:数列{ }nb 是等比数列; ⑵若数列{ }na 是等比数列,求  ,  的值; ⑶若 2 3a  ,且 3 2    ,求证:数列{ }na 是等差数列. 数学Ⅱ(附加题) 21.【选做题】本题包括 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 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 步骤. A.[选修 4 1:几何证明选讲](本小题满分 10 分) 如图, AB 是圆O 的直径,弦 BD ,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E ,EF 垂直 BA 的延长线于点 F . 求证: 2AB BE BD AE AC    B.[选修 4 2:矩阵与变换](本小题满分 10 分) 已知矩阵 1 0 0 1      A , 4 1 2 3      B ,若矩阵 M BA ,求矩阵 M 的逆矩阵 1M . C.[选修 4 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本小题满分 10 分)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建立 极坐标系,判断直线 1 2: 1 2 x tl y t      ( t 为参数)与圆 2: 2 cos 2 sin 0C        的位 置关系. D.[选修 4 5:不等式选讲](本小题满分 10 分) 已知 , , ,a b c d 都是正实数,且 1a b c d    ,求证: 2 2 2 2 1 1 1 1 1 5 a b c d a b c d       … . 【必做题】第22 题、第23 题,每题10 分,共计20 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 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2.(本小题满分 10 分) 在正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已知 1AB  , 1 2AA  , E , F ,G 分别是 1AA , AC 和 A B C D E F (第 21-A 题) O . A B C D E F (第 21-A 题) O .A B C D E F (第 21-A 题) O . A B C D E F O .A B C D E F O . A B C D E F (第 21-A 题) O . 1 1AC 的中点.以{ , , }FA FB FG   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F xyz . ⑴求异面直线 AC 与 BE 所成角的余弦值; ⑵求二面角 1F BC C  的余弦值. 23.(本小题满分 10 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平行于 x 轴的动直线 l 交抛物线 2: 4C y x 于点 P ,点 F 为C 的焦点.圆心不在 y 轴上的圆 M 与直线 l ,PF , x 轴都相切,设 M 的轨迹为曲线 E . ⑴求曲线 E 的方程; ⑵若直线 1l 与曲线 E 相切于点 ( , )Q s t ,过 Q 且垂直于 1l 的直线为 2l ,直线 1l , 2l 分别与 y 轴相交于点 A , B .当线段 AB 的长度最小时,求 s 的值. 数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70 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 1,0,1} 2.1 3. (0,1] 4.13 5.750 6. 5 2 7. 5 9 8.54 9. 4 10. 3 11.11 12.[ 2 1, 2 1]  13.[ 2,2] 14. 27 7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计 90 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 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计算步骤. 15.(1)在 ABC△ 中,由 3cos 5A  ,得 A为锐角,所以 2 4sin 1 cos 5A A   , 所以 sin 4tan cos 3 AA A   ,………………………………………………………………2 分 所以 tan( ) tantan tan[( ) ] 1 tan( ) tan B A AB B A A B A A         . ………………………………4 分 1 4 3 3 31 41 3 3      …………………………………………………………6 分 (2)在三角形 ABC 中,由 tan 3B  , 所以 3 10 10sin ,cos10 10B B  , ………………………………………………8 分 由 13 10sin sin( ) sin cos cos sin 50C A B A B A B     ,…………………………10 分 A B C 1A 1B 1C F E x y z G (第 22 题) 由正弦定理 sin sin b c B C  ,得 3 1013sin 10 =15sin 13 10 50 c Bb C    ,………………………12 分 所以 ABC△ 的面积 1 1 4sin 15 13 782 2 5S bc A      . …………………………14 分 16.(1)证明:取 AB 的中点 P ,连结 1, .PM PB 因为 ,M P 分别是 ,AB AC 的中点, 所以 // ,PM BC 且 1 .2PM BC 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 1 1//BC B C , 1 1BC B C , 又因为 N 是 1 1B C 的中点, 所以 1// ,PM B N 且 1PM B N . …………………………………………2 分 所以四边形 1PMNB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1/ /MN PB , ………………………………………………………………4 分 而 MN  平面 1 1ABB A , 1PB  平面 1 1ABB A , 所以 //MN 平面 1 1ABB A . ……………………………………………………6 分 (2)证明:因为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为直三棱柱,所以 1BB  面 1 1 1A B C , 又因为 1BB  面 1 1ABB A , 所以面 1 1ABB A  面 1 1 1A B C , …………………8 分 又因为 90ABC   ,所以 1 1 1 1B C B A , 面 1 1ABB A  面 1 1 1 1 1=A B C B A , 1 1 1 1 1B C A B C 平面 , 所以 1 1B C  面 1 1ABB A , ………………………10 分 又因为 1A B  面 1 1ABB A , 所以 1 1 1B C A B ,即 1 1NB A B , 连结 1AB ,因为在平行四边形 1 1ABB A 中, 1=AB AA , 所以 1 1AB A B , 又因为 1 1 1=NB AB B ,且 1AB , 1NB  面 1AB N , 所以 1A B  面 1AB N ,……………………………………………………………………12 分 而 AN  面 1AB N , 所以 1A B AN .……………………………………………………………………………14 分 17.(1)设 AO 交 BC 于点 D ,过 O 作OE AB ,垂足为 E , 在 AOE 中, 10cosAE  , 2 20cosAB AE   , …………………………………………………………2 分 在 ABD 中, sin 20cos sinBD AB       , …………………………………………………………4 分 所以 1 2 20sin cos 20cos2S       2400 sin cos   , (0 )2   ……………………6 分 (2)要使侧面积最大,由(1)得: 2 3400 sin cos 400 (sin sin )S         …………8 分 设 3( ) ,(0 1)f x x x x    则 2( ) 1 3f x x   ,由 2( ) 1 3 0f x x    得: 3 3x  D θ A B C O E (第 16 题) 1A 1B N M 1C CB A P 当 3(0, )3x 时, ( ) 0f x  ,当 3( ,1)3x 时, ( ) 0f x  所以 ( )f x 在区间 3(0, )3 上单调递增,在区间 3( ,1)3 上单调递减, 所以 ( )f x 在 3 3x  时取得极大值,也是最大值; 所以当 3sin 3   时,侧面积 S 取得最大值, …………………………11 分 此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2 23 20 620cos 20 1 sin 20 1 ( )3 3AB        答:侧面积 S 取得最大值时,等腰三角形的腰 AB 的长度为 20 6 cm3 .…………14 分 18.(1)设椭圆方程为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由题意知: 2 2 1 2 1 9 14 c a a b      ……………2 分 解之得: 2 3 a b   ,所以椭圆方程为: 2 2 14 3 x y  ……………………………4 分 (2)若 AF FC ,由椭圆对称性,知 3(1, )2 A ,所以 3( 1, )2 B   , 此时直线 BF 方程为 3 4 3 0x y   , ……………………………………………6 分 由 2 2 3 4 3 0, 1,4 3 x y x y      ,得 27 6 13 0x x   ,解得 13 7x  ( 1x   舍去),…………8 分 故 1 ( 1) 7 13 317 BF FD     .…………………………………………………………………10 分 (3)设 0 0, )A x y( ,则 0 0( , )B x y  , 直线 AF 的方程为 0 0 ( 1)1 yy xx   ,代入椭圆方程 2 2 14 3 x y  ,得 2 2 2 0 0 0 0(15 6 ) 8 15 24 0x x y x x     , 因为 0x x 是该方程的一个解,所以 C 点的横坐标 0 0 8 5 5 2C xx x   ,…………………12 分 又 ( , )c CC x y 在直线 0 0 ( 1)1 yy xx   上,所以 0 0 0 0 3( 1)1 5 2C c y yy xx x     , 同理, D 点坐标为 0 0 8 5(5 2 x x   , 0 0 3 )5 2 y x , ……………………………………………14 分 所以 0 0 00 0 2 1 0 0 0 0 0 3 3 5 55 2 5 2 8 5 8 5 3 3 5 2 5 2 y y yx xk kx x x x x       , 即存在 5 3m  ,使得 2 1 5 3k k . ………………………………………………………16 分 19.(1)函数 ( )h x 的定义域为 (0, ) 当 1a  时, 2( ) ( ) ( ) ln 2h x f x g x x x x      , 所以 1 (2 1)( 1)( ) 2 1 x xh x x x x       ………………………………………………2 分 所以当 10 2x  时, ( ) 0h x  ,当 1 2x  时, ( ) 0h x  , 所以函数 ( )h x 在区间 1(0, )2 单调递减,在区间 1( , )2  单调递增, 所以当 1 2x  时,函数 ( )h x 取得极小值为 11+ln 24 ,无极大值;…………………4 分 (2)设函数 ( )f x 上点 1 1( , ( ))x f x 与函数 ( )g x 上点 2 2( , ( ))x g x 处切线相同, 则 1 2 1 2 1 2 ( ) ( )( ) ( ) f x g xf x g x x x     所以 2 1 1 2 1 2 1 2 1 (ln )12 x ax x ax a x x x        ……………………………………6 分 所以 1 2 1 2 2 ax x   ,代入 21 2 1 1 2 2 1 (ln )x x x ax x ax       得: 2 22 2 2 1 ln 2 0(*)4 2 4 a ax ax x       ………………………………………………8 分 设 2 2 1( ) ln 24 2 4 a aF x x ax x       ,则 2 3 2 3 1 1 2 1( ) 2 2 2 a x axF x x x x x        不妨设 2 0 0 02 1 0( 0)x ax x    则当 00 x x  时, ( ) 0F x  ,当 0x x 时, ( ) 0F x  所以 ( )F x 在区间 0(0, )x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 0( , )x  上单调递增,……………10 分 代入 2 0 0 0 0 1 2 1= 2xa xx x    可得: 2 min 0 0 0 0 0 1( ) ( ) 2 ln 2F x F x x x xx       设 2 1( ) 2 ln 2G x x x xx      ,则 2 1 1( ) 2 2 0G x x x x       对 0x  恒成立, 所以 ( )G x 在区间 (0, ) 上单调递增,又 (1)=0G 所以当 0 1x ≤ 时 ( ) 0G x ≤ ,即当 00 1x ≤ 时 0( ) 0F x ≤ , ……………12 分 又当 2ax e  时 2 2 2 4 2 1( ) ln 24 2 4 a a a a aF x e ae e         2 2 1 1( ) 04 a ae   ≥ ……………………………………14 分 因此当 00 1x ≤ 时,函数 ( )F x 必有零点;即当 00 1x ≤ 时,必存在 2x 使得 (*) 成立; 即存在 1 2,x x 使得函数 ( )f x 上点 1 1( , ( ))x f x 与函数 ( )g x 上点 2 2( , ( ))x g x 处切线相同. 又由 1 2y xx   得: 2 1 2 0y x      所以 1 2 (0,1)y xx   在 单调递减,因此 2 0 0 0 0 1 2 1= 2 [ 1 + )xa xx x      , 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1, )  .…………………………………………………16 分 20.(1)证明:若 = 0, 4   ,则当 14n nS a  ( 2n≥ ), 所以 1 1 14( )n n n n na S S a a      , 即 1 12 2( 2 )n n n na a a a    , 所以 12n nb b  , ……………………………………………………………2 分 又由 1 2a  , 1 2 14a a a  , 得 2 13 6a a  , 2 12 2 0a a   ,即 0nb  , 所以 1 2n n b b   , 故数列{ }nb 是等比数列.……………………………………………………………4 分 (2)若{ }na 是等比数列,设其公比为 q ( 0q  ), 当 2n  时, 2 2 12S a a   ,即 1 2 2 12a a a a    ,得 1 2q q    , ① 当 3n  时, 3 3 23S a a   ,即 1 2 3 3 23a a a a a     ,得 2 21 3q q q q     , ② 当 4n  时, 4 4 34S a a   ,即 1 2 3 4 4 34a a a a a a      ,得 2 3 3 21 4+q q q q q     , ③ ②① q ,得 21 q  , ③② q ,得 31 q  , 解得 1, 1 q   . 代入①式,得 0 .…………………………………………………………………8 分 此时 n nS na ( 2n≥ ), 所以 1 2na a  ,{ }na 是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故 1 0  ,  . ……………………………………………………………………10 分 (3)证明:若 2 3a  ,由 1 2 2 12a a a a    ,得 5 6 2   , 又 3 2    ,解得 1 12  ,  .…………………………………………………12 分 由 1 2a  , 2 3a  , 1 2   , 1  ,代入 1n n nS na a    得 3 4a  , 所以 1a , 2a , 3a 成等差数列, 由 12n n n nS a a   ,得 1 1 1 2n n n nS a a    , 两式相减得: 1 1 1 1 2 2n n n n n n na a a a a       即 1 1( 1) ( 2) 2 0n n nn a n a a      所以 2 1( 1) 2 0n n nna n a a     相减得: 2 1 12( 1) ( 2) 2 2 0n n n n nna n a n a a a         所以 2 1 1 1( 2 ) 2( 2 ) 0n n n n n nn a a a a a a         所以 2 2 1 1 1 1 -2 2 2( 2 ) ( 2 ) ( 2 )( 1)n n n n n n n n na a a a a a a a an n n             1 3 2 1 ( 2) ( 2 )( 1) 2 n a a an n      , ……………………………………14 分 因为 1 2 32 0a a a   ,所以 2 12 0n n na a a    , 即数列{ }na 是等差数列.………………………………………………………………16 分 数学Ⅱ(附加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1.A.证明:连接 AD ,因为 AB 为圆的直径,所以 AD BD , 又 EF AB ,则 , , ,A D E F 四点共圆, 所以 BD BE BA BF   . …………………………………………………………5 分 又△ ABC ∽△ AEF , 所以 AB AC AE AF  ,即 AB AF AE AC   , ∴ 2( )BE BD AE AC BA BF AB AF AB BF AF AB           . …………10 分 B.因为 4 1 1 0 4 1 2 3 0 1 2 3M BA                    , ………………………………………5 分 所以 1 3 1 10 10 1 2 5 5 M            . ………………………………………………………10 分 C.把直线方程 1 2: 1 2 x tl y t      化为普通方程为 2x y  . ……………………………3 分 将圆 :C 2 2 cos 2 sin 0       化为普通方程为 2 22 2 0x x y y    , 即 2 2( 1) ( 1) 2x y    . ………………………………………………………………6 分 圆心 C 到直线l 的距离 2 2 2 d   , 所以直线 l 与圆 C 相切.…………………………………………………………………10 分 D.证明:因为 2 2 2 2 [(1 ) (1 ) (1 ) (1 )]( )1 1 1 1 a b c da b c d a b c d              2( 1 1 1 1 ) 1 1 1 1 a b c da b c d a b c d                ≥ 2( ) 1a b c d     , …………………………………………5 分 又 (1 ) (1 ) (1 ) (1 ) 5a b c d        , 所以 2 2 2 2 1 1 1 1 1 5 a b c d a b c d        .…………………………………………10 分 22.(1)因为 11, 2AB AA  ,则 1 1 3 1(0,0,0), ( ,0,0), ( ,0,0), (0, ,0), ( ,0,1)2 2 2 2F A C B E , 所以 ( 1,0,0)  AC , 1 3( , ,1)2 2   BE , ………………………………………2 分 记直线 AC 和 BE 所成角为 , 则 2 2 11 22cos | cos , | | | 41 3( ) ( ) 12 2              AC BE , 所以直线 AC 和 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 4 . ………………………………………4 分 (2)设平面 1BFC 的法向量为 1 1 1( , , )x y zm , 因为 3(0, ,0)2FB  , 1 1( ,0,2)2FC   , 则 1 1 1 1 3 02 1 2 02 FB y FC x z             m m ,取 1 4x  得: (4,0,1)m ……………………………6 分 设平面 1BCC 的一个法向量为 2 2 2( , , )x y zn , 因为 1 3( , ,0)2 2CB  , 1 (0,0,2)CC  , 则 2 2 1 2 1 3 02 2 2 0 CB x y CC z            n n ,取 2 3x  得: ( 3, 1,0) n ………………………8 分 2 2 2 2 2 2 4 3 ( 1) 0 1 0 2 51cos , 17( 3) ( 1) 0 4 0 1                 m n 根据图形可知二面角 1F BC C  为锐二面角, 所以二面角 1F BC C  的余弦值为 2 51 17 ; ……………………………………10 分 23.(1)因为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2 4y x ,所以 F 的坐标为 (1,0) , 设 ( , )M m n ,因为圆 M 与 x 轴、直线 l 都相切, l 平行于 x 轴, 所以圆 M 的半径为 n ,点 P 2( ,2 )n n , 则直线 PF 的方程为 2 1 2 1 y x n n   ,即 22 ( 1) ( 1) 0n x y n    ,………………………2 分 所以 2 2 2 2 2 ( 1) ( 1) (2 ) ( 1) n m n n n n n       ,又 , 0m n  , 所以 2 22 1 1m n n    ,即 2 1 0n m   , 所以 E 的方程为 2 = 1y x  ( 0)y  ………………………………………………4 分 (2)设 2( 1, )Q t t , 1(0, )A y , 2(0, )B y , 由(1)知,点 Q 处的切线 1l 的斜率存在,由对称性不妨设 0t , 由 1 2 1   y x ,所以 1 2 2 1 1 2 1 1AQ t yk t t     , 22 2 2 1 11BQ t yk tt      , 所以 1 1 2 2  ty t , 3 2 2 3 y t t , ……………………………………………………6 分 所以 3 31 5 1| 2 3 | 2 ( 0)2 2 2 2 tAB t t t t tt t         .……………………………………8 分 令 3 5 1( ) 2 2 2f t t t t    , 0t  , 则 4 2 2 2 2 5 1 12 5 1( ) 6 2 2 2 t tf t t t t       , 由 ( ) 0f t  得 5 73 24t   ,由 ( ) 0f t  得 5 730 24t    , 所以 ( )f t 在区间 5 73(0, )24   单调递减,在 5 73( , )24    单调递增, 所以当 5 73 24t   时, ( )f t 取得极小值也是最小值,即 AB 取得最小值 此时 2 19 731 24s t    .……………………………………………………………10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