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与圆交于、两点.若存在,使得,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 ‎2.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其中为的导函数),若,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 ‎3.设实数,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则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 ‎4.已知抛物线()与双曲线(,)有相同的焦点,点是两条曲线的一个交点,且轴,则该双曲线经过一、三象限的渐近线的倾斜角所在的区间是( )‎ A. B. C. D. ‎ ‎5.‎ 我国南北朝时间著名数学家祖暅提出了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行平面的任何平面所载,若截得的两个截面面积总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为计算球的体积,构造一个底面半径和高都与球半径相等的圆柱,然后再圆柱内挖去一个以圆柱下底面圆心为顶点,圆柱上底面为底面的圆锥,运用祖暅原理可证明此几何体与半球体积相等(任何一个平面所载的两个截面面积都相等).将椭圆 绕轴旋转一周后得一橄榄状的几何体,类比上述方法,运用祖暅原理可求得其体积等于( )‎ A. B. C. D. ‎ ‎6.已知抛物线,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交轴于点,若,,则实数的取值是( )‎ A. B. C. D. 与有关 ‎7.若函数有两个极值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 ‎8.在三棱锥中,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 ‎9.己知函数,关于的方程恰好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 ‎10.若函数在区间有一个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 ‎11.如图,在中,、分别是、的中点,若(,),且点落在四边形内(含边界),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 ‎12.已知,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上存在一点使得,则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 二、填空题 ‎13.若直线是曲线的切线,也是曲线的切线,则_____.‎ ‎14.已知是双曲线(,)的右焦点,是双曲线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点,,直线的方程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 ‎15.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数列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 ‎16.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1,公比为3,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为1,把中的各项按如下规则依次插入到的每相邻两项之间,构成新数列:,,,,,,,,,,…,即在和两项之间依次插入中个项,则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 ‎(1)若,求函数的极值点; ‎ ‎(2)若,函数有两个极值点,,且,‎ 求证: .‎ ‎18.已知抛物线,且,,三点中恰有两点在抛物线上,另一点是抛物线的焦点.‎ ‎(1)求证:、、三点共线;‎ ‎(2)若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抛物线交于、两点,点到轴的距离为,点到轴的距离为,求的最小值.‎ ‎19.已知函数,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1)求,的值;‎ ‎(2)证明:. ‎ 参考答案 CDDDC BBABA ‎ ‎11.C ‎12.C ‎13.或 ‎14.‎ ‎15.‎ ‎16.‎ ‎17.(1)见解析;(2)见解析 ‎(1)的定义域为,, ‎ ‎①若,则,‎ 所以当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无极值点.‎ ‎②若,则,‎ 由得,.‎ 当的值变化时,,的值的变化情况如下:‎ ‎+‎ ‎0‎ ‎-‎ ‎0‎ ‎+‎ 极大值 极小值 所以有极大值点,极小值点 ‎ ‎(2)由(1)及条件可知 ‎ , ‎ 且,,即,,‎ 所以 ,‎ 记,,‎ 因为当时, ,‎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 ‎ 因为,所以,即.‎ ‎18.(1)见解析;(2)8.‎ ‎(1)由条件,可知,在抛物线上,是抛物线的焦点.‎ 所以 解得 ‎ 所以,,,‎ 所以,,所以,‎ 所以、、三点共线. ‎ ‎(2)由条件可知,可设,‎ 代入,得, ‎ ‎,解得.‎ 设,,则,‎ 所以 , ‎ 当且仅当,即或时,‎ ‎19.(1)(2)见解析 ‎(1)解:由已知得,‎ 因为,所以.‎ ‎(2)证明:由(1)知,‎ 所以.‎ 设,,要证,即要证在恒成立.‎ 因为,所以在上为增函数,在上为减函数,‎ 所以.①‎ 又,所以在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 所以.②‎ 由于不等式①,②不能同时取等号,故,‎ 所以,成立.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