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卷·2018届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文科) (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12*5=60分) 1.如图所示四个几何体中,几何体只有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 B.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 C.直线a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D.α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成90°角 3.下列条件中,能判定直线l⊥平面α的有( ) A.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B.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 C.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 D.l与平面α内的某一条直线垂直 4.在△ABC中,若∠A=60°,∠B=45°,BC=3,则AC=( ) A. B. C. D. 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a2>b2,则a>b B.若>,则a<b C.若ac>bc,则a>b D.若<,则a<b 6.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和α的位置关系是( ) A.l⊂α B.l∥α C.l⊂α或l∥α D.l和α相交 7.在等差数列{an}中,S10=120,那么a1+a10的值是( ) A.12 B.24 C.36 D.48 8.等比数列{an}中,a5=4,则a2•a8=( ) A.4 B.8 C.16 D.32 9.将图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斜边BC的中线折起得到四面体ABCD(如图2),则在四面体ABCD中,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且垂直 B.相交但不垂直 C.异面且垂直 D.异面但不垂直 10.若直线x﹣y+1=0与圆(x﹣a)2+y2=2有公共点,则实数a取值范围是( ) A.[﹣3,﹣1] B.[﹣1,3] C.[﹣3,1] D.(﹣∞,﹣3]∪[1,+∞) 11.过点(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 ) A.x+2y﹣5=0 B.2x+y﹣4=0 C.x+3y﹣7=0 D.3x+y﹣5=0 12.PA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连接PB,PC,PD,AC,BD,则下列垂直关系正确的是( ) ①面PAB⊥面PBC ②面PAB⊥面PAD ③面PAB⊥面PCD ④面PAB⊥面PAC.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填空题:(4*5=20分) 13.直线y=x被圆x2+(y﹣2)2=4截得的弦长为 . 14.已知x>,则函数y=4x+的最小值为 . 15.过三棱柱ABC﹣A1B1C1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1A1 平行的直线共有 条. 16.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α,n⊥β,m⊥n,则α⊥β; ②若m∥α,n∥β,m⊥n,则α∥β; ③若m⊥α,n∥β,m⊥n,则α∥β; ④若m⊥α,n∥β,α∥β,则m⊥n.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 三.解答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70分) 17.已知,一圆经过坐标原点和点P(1,1),并且圆心在直线2x+3y+1=0上,求圆的方程. 18.已知如图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矩形,E、F分别是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CE. 19.如图所示在四棱锥A﹣BCDM中,BD⊥平面ABC,AC=BC,N是棱AB的中点. 求证:CN⊥AD. 20.已知{an}是首项为1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Sn为{an}的前n项和. (1)求通项an及Sn; (2)设{bn﹣an}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求数列{bn} 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Tn. 21.在锐角△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2asinB=b. (Ⅰ)求角A的大小; (Ⅱ)若a=6,b+c=8,求△ABC的面积. 2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CD、A1D1中点 (1)求证:AE⊥BF; (2)求证:AB1⊥BF; (3)棱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BF⊥平面AEP,若存在,确定点P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16-2017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2*5=60分) 1.如图所示四个几何体中,几何体只有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 【分析】分别根据四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进行判断. 【解答】解:①正方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都是正方形,不满足条件. ②圆锥的正视图为三角形,侧视图为三角形,俯视图为圆,满足条件. ③三棱台的正视图为等腰梯形,侧视图为梯形,但正视图和侧视图不相同,不满足条件. ④正四棱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为相同的三角形,俯视图为正方形,满足条件. 故选:D. 2.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 B.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 C.直线a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D.α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成90°角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利用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求解. 【解答】解:∵直线a平行于平面α, ∴a与平面α内的直线平行或异面,故A错误;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a平行,故B正确; 直线a上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故C正确; α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成90°角,故D正确. 故选:A. 3.下列条件中,能判定直线l⊥平面α的有( ) A.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B.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 C.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 D.l与平面α内的某一条直线垂直 【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分析】利用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注意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解答】解: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如果平面中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则无法判定直线l⊥平面α,故A不正确; 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如果平面中的无数条直线是平行线, 则无法判定直线l⊥平面α,故B不正确; 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 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直线l⊥平面α,故C正确; l与平面α内的某一条直线垂直, 则l与平面相交、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故D不正确. 故选:C. 4.在△ABC中,若∠A=60°,∠B=45°,BC=3,则AC=( ) A. B. C. D. 【考点】正弦定理. 【分析】结合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可求AC 【解答】解:根据正弦定理,, 则 故选B 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a2>b2,则a>b B.若>,则a<b C.若ac>bc,则a>b D.若<,则a<b 【考点】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分析】本题利用排除法.对于A,若a<0,b>0时不成立;对于B,若a>0,b<0时不成立;对于C,若c<0时不成立; 【解答】解:对于选项A,考虑a、b为负值或一正一负的情况时,不能得到a>b,故错; 对于选项B,同样考虑a、b一正一负的情况,不能得到a<b,故错; 对于选项C,要考虑c取正、负值的两种情况,当c取负值时,不能得到a>b,故错; ∴选项A、B、C均有不成立的情况.故A、B、C错; 对于C,隐含a≥0,b≥0,平方后即可得a<b.故对. 故选D. 6.若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和α的位置关系是( ) A.l⊂α B.l∥α C.l⊂α或l∥α D.l和α相交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由题设条件知:直线l在平面α内,则l⊂α,若直线l不在平面α内,则l∥α,由此能求出结果. 【解答】解:一条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m平行, 若直线l在平面α内,则l⊂α, 若直线l不在平面α内,则l∥α, ∴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为l⊂α,或l∥α. 故选:C. 7.在等差数列{an}中,S10=120,那么a1+a10的值是( ) A.12 B.24 C.36 D.48 【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求出a1+a10的值. 【解答】解:S10=×10(a1+a10)=120, 所以a1+a10=24 故选B 8.等比数列{an}中,a5=4,则a2•a8=( ) A.4 B.8 C.16 D.32 【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分析】在等比数列中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在等比数列{an}中,若m+n=k+p,则am⋅an=ak⋅ap. ∵a5=4, ∴a2•a8=. 故选:C. 9.将图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斜边BC的中线折起得到四面体ABCD(如图2),则在四面体ABCD中,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 ) A.相交且垂直 B.相交但不垂直 C.异面且垂直 D.异面但不垂直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对于原图:由于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斜边BC上的中线,可得AD⊥BC.在四面体ABCD中,由于AD⊥BD,AD⊥DC,AD∩ DC=D,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D⊥平面BCD.进而得到AD⊥BC.利用异面直线的定义即可判断:AD与BC是异面直线. 【解答】解:在四面体ABCD中,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异面垂直. 对于原图:∵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斜边BC上的中线, ∴AD⊥BC. 在四面体ABCD中, ∵AD⊥BD,AD⊥DC,AD∩DC=D, ∴AD⊥平面BCD. ∴AD⊥BC. 又AD与BC是异面直线. 综上可知:在四面体ABCD中,AD与BC的位置关系是异面垂直. 故选C. 10.若直线x﹣y+1=0与圆(x﹣a)2+y2=2有公共点,则实数a取值范围是( ) A.[﹣3,﹣1] B.[﹣1,3] C.[﹣3,1] D.(﹣∞,﹣3]∪[1,+∞)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直线x﹣y+1=0与圆(x﹣a)2+y2=2有公共点,可得圆心到直线x﹣y+1=0的距离不大于半径,从而可得不等式,即可求得实数a取值范围. 【解答】解:∵直线x﹣y+1=0与圆(x﹣a)2+y2=2有公共点 ∴圆心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 ∴|a+1|≤2 ∴﹣3≤a≤1 故选C. 11.过点(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 ) A.x+2y﹣5=0 B.2x+y﹣4=0 C.x+3y﹣7=0 D.3x+y﹣5=0 【考点】两条直线垂直与倾斜角、斜率的关系. 【分析】先根据垂直关系求出所求直线的斜率,由点斜式求直线方程,并化为一般式. 【解答】解:设A(1,2),则OA的斜率等于2,故所求直线的斜率等于﹣,由点斜式求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y﹣2=﹣(x﹣1),化简可得x+2y﹣5=0,故选A. 12.PA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连接PB,PC,PD,AC,BD,则下列垂直关系正确的是( ) ①面PAB⊥面PBC ②面PAB⊥面PAD ③面PAB⊥面PCD ④面PAB⊥面PAC.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分析】由于PA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所以PA所在的平面与底面垂直, 又ABCD为正方形,故又存在一些线线垂直关系,从而可以得到线面垂直, 进而可以判定面面垂直. 【解答】证明:由于BC⊥AB,由PA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所以BC⊥PA, 易证BC⊥平面PAB,则平面PAB⊥平面PBC;又AD∥BC,故AD⊥平面PAB, 则平面PAD⊥平面PAB. 故选A. 二.填空题:(4*5=20分) 13.直线y=x被圆x2+(y﹣2)2=4截得的弦长为 . 【考点】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 【分析】 确定圆的圆心坐标与半径,求得圆心到直线y=x的距离,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弦长. 【解答】解:圆x2+(y﹣2)2=4的圆心坐标为(0,2),半径为2 ∵圆心到直线y=x的距离为 ∴直线y=x被圆x2+(y﹣2)2=4截得的弦长为2= 故答案为: 14.已知x>,则函数y=4x+的最小值为 7 . 【考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分析】先把函数整理成基本不等式的形式,进而求得函数的最小值. 【解答】解:y=4x+=4x﹣5++5≥2+5=7 ∴函数y=4x+的最小值为7 故答案为7 15.过三棱柱ABC﹣A1B1C1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1A1平行的直线共有 6 条.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要判断过三棱柱ABC﹣A1B1C1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1A1平行的直线,我们可以利用数型结合的思想,画出满足条件的三棱柱ABC﹣A1B1C1,结合图象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如下图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过三棱柱ABC﹣A1B1C1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 其中与平面ABB1A1平行的直线有: DE、DG、DF、EG、EF、FG共有6条. 故答案为:6 16.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α,n⊥β,m⊥n,则α⊥β; ②若m∥α,n∥β,m⊥n,则α∥β; ③若m⊥α,n∥β,m⊥n,则α∥β; ④若m⊥α,n∥β,α∥β,则m⊥n.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①④ . 【考点】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①∵若m⊥α,m⊥n,∴n⊂α或n∥α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结论.②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判断.③若m⊥α,m⊥n,则n⊂α或n∥α,再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判断.④若m⊥α,α∥β,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m⊥β,再由n∥β得到结论. 【解答】解:①∵若m⊥α,m⊥n, ∴n⊂α或n∥α 又∵n⊥β, ∴α⊥β;故正确. ②若m∥α,n∥β,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若m与n相交才平行,故不正确. ③若m⊥α,m⊥n,则n⊂α或n∥α,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只有n∥β,两平面不一定平行,故不正确. ④若m⊥α,α∥β,则m⊥β,又∵n∥β,则m⊥n.故正确. 故答案为:①④ 三.解答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70分) 17.已知,一圆经过坐标原点和点P(1,1),并且圆心在直线2x+3y+1=0上,求圆的方程. 【考点】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由直线和圆相交的性质可得,圆心在点O(0,0)和点P(1,1)的中垂线上,再根据圆心在直线2x+3y+1=0上,可得圆心C的坐标和半径r=|OC|的值,从而得到所求的圆的方程. 【解答】解:由直线和圆相交的性质可得,圆心在点O(0,0)和点P(1,1)的中垂线x+y﹣1=0上, 再根据圆心在直线2x+3y+1=0上,可得圆心C的坐标为(4,﹣3),故半径r=|OC|=5, 故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4)2+(y+3)2=25. 18.已知如图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矩形,E、F分别是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CE. 【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分析】取PC的中点M,连接ME、MF,推导出四边形AFME是平行四边形.从而AF∥ME,由此能证明AF∥平面PCE. 【解答】证明:取PC的中点M,连接ME、MF, 则FM∥CD,且FM=CD. 又∵AE∥CD,且AE=CD, ∴FM∥AE,且FM=AE, 即四边形AFME是平行四边形. ∴AF∥ME,又∵AF⊄平面PCE,EM⊂平面PCE, ∴AF∥平面PCE. 19.如图所示在四棱锥A﹣BCDM中,BD⊥平面ABC,AC=BC,N是棱AB的中点. 求证:CN⊥AD. 【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分析】证明BD⊥CN,CN⊥AB,可得CN⊥平面ABD,即可证明CN⊥AD. 【解答】证明:∵BD⊥平面ABC,CN⊆平面ABC, ∴BD⊥CN. 又∵AC=BC,N是AB的中点. ∴CN⊥AB. 又∵BD∩AB=B, ∴CN⊥平面ABD. 而AD⊂平面ABD, ∴CN⊥AD. 20.已知{an}是首项为1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Sn为{an}的前n项和. (1)求通项an及Sn; (2)设{bn﹣an}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Tn. 【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的求和. 【分析】(1)直接代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可求an及Sn (2))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bn﹣an,结合(1)中的an代入可求bn,利用分组求和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求 【解答】解:(1)因为an是首项为a1=19,公差d=﹣2的等差数列, 所以an=19﹣2(n﹣1)=﹣2n+21, . (2)由题意bn﹣an=3n﹣1,所以bn=an+3n﹣1,=21﹣2n+3n﹣1 Tn=Sn+(1+3+32+…+3n﹣1) =. 21.在锐角△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2asinB=b. (Ⅰ)求角A的大小; (Ⅱ)若a=6,b+c=8,求△ABC的面积.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分析】(Ⅰ)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已知等式,求出sinA的值,由A为锐角,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A的度数; (Ⅱ)由余弦定理列出关系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将a,b+c及cosA的值代入求出bc的值,再由sinA的值,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 【解答】解:(Ⅰ)由2asinB=b,利用正弦定理得:2sinAsinB=sinB, ∵sinB≠0,∴sinA=, 又A为锐角, 则A=; (Ⅱ)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A,即36=b2+c2﹣bc=(b+c)2﹣3bc=64﹣3bc, ∴bc=,又sinA=, 则S△ABC=bcsinA=. 2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CD、A1D1中点 (1)求证:AE⊥BF; (2)求证:AB1⊥BF; (3)棱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BF⊥平面AEP,若存在,确定点P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分析】(1)取AD中点G,连接FG、BG,通过证明FG⊥AE,AE⊥BG,BG∩FG=G,证明AE⊥平面BFG,说明AE⊥BF. (2)连A1B,证明AB1⊥A1B,AB1⊥BF,AE∩AB1=A,证明BF⊥平面AB1E. (3)存在,取CC1中点P,连接EP、C1D说明AP⊂平面AB1E,由(2)知BF⊥平面AB1E,推出AP⊥BF. 方法2:(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正方体棱长为2a,证明+0=0,,得到AE⊥BF. (2)利用=0,,∴BF⊥AB1,且AB1∩AE=A,说明BF⊥平面AB1E. (3)设点P(2a,2a,z),0≤z≤2a,则=(2a,2a,z),若AP⊥BF, +2az=0, 求出z得到P(2a,2a,c),即点P在CC1中点处. 【解答】(1)证明:取AD中点G,连接FG、BG, 则FG⊥AE, 又∵△BAG≌△ADE,∴∠ABG=∠DAE, ∴AE⊥BG,又∵BG∩FG=G, ∴AE⊥平面BFG, ∴AE⊥BF. (2)证明:连A1B,则AB1⊥A1B, 又AB1⊥A1F,∴AB1⊥平面A1BF, ∴AB1⊥BF, 又AE∩AB1=A, ∴BF⊥平面AB1E. ∴AB1⊥BF (3)存在,取CC1中点P,即为所求, 连接EP、C1D ∵EP∥C1D,C1D∥AB1, ∴EP∥AB1,∴AP⊂平面AB1E, 由(2)知BF⊥平面AB1E,∴AP⊥BF. CC1中点P. 方法2: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正方体棱长为2a,则 A(0,0,0),B(2a,0,0),B1(2a,0,2a),E(a,2a,0), F(0,a,2a), ∴, ∴, ∴,∴AE⊥BF. (2)∵=﹣4a2+0+4a2=0, ∴,∴BF⊥AB1,且AB1∩AE=A, ∴BF⊥平面AB1E. ∴AB1⊥BF (3)设点P(2a,2a,z),0≤z≤2a,则, 若, ∴z=a,∴P(2a,2a,c),即点P在CC1中点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