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数学总复习学案47
第九章 解析几何 学案47 直线及其方程 导学目标: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自主梳理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________与直线l________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________. ②倾斜角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________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________,倾斜角是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经过两点P1(x1,y1),P2(x2,y2) (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线的方向向量 经过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其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当斜率k存在时,方向向量的坐标可记为(1,k). 3.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 已知二元一次方程Ax+By+C=0 (A2+B2≠0)和坐标平面上的直线l,如果直线l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____________的解,并且以方程Ax+By+C=0的任意一个解作为点的坐标都在__________,就称直线l是方程Ax+By+C=0的直线,称方程Ax+By+C=0是直线l的方程. 4.直线方程的五种基本形式 名称 方程 适用范围 点斜式 不含直线x=x0 斜截式 不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 两点式 不含直线x=x1 (x1≠x2)和直线y=y1(y1≠y2) 截距式 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 5.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若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且线段P1P2的中点M的坐标为(x,y),则此公式为线段P1P2的中点坐标公式. 自我检测 1.(2011·银川调研)若A(-2,3),B(3,-2),C三点共线,则m的值为( ) A. B.- C.-2 D.2 2.直线l与两条直线x-y-7=0,y=1分别交于P、Q两点,线段PQ的中点为(1,-1),则直线l的斜率为( ) A.- B. C. D.- 3.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 A.经过定点P(x0,y0)的直线不一定都可以用方程y-y0=k(x-x0)表示 B.经过两个不同的点P1(x1,y1)、P2(x2,y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1)(x2-x1)=(x-x1)(y2-y1)来表示 C.与两条坐标轴都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可以用方程+=1表示 D.经过点Q(0,b)的直线都可以表示为y=kx+b 4.(2011·商丘期末)如果A·C<0,且B·C<0,那么直线Ax+By+C=0不通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已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与向量a=(1,2)垂直,且直线l过点A(1,1),则直线l的方程为( ) A.x-2y-1=0 B.2x+y-3=0 C.x+2y+1=0 D.x+2y-3=0 探究点一 倾斜角与斜率 例1 已知两点A(-1,-5)、B(3,-2),直线l的倾斜角是直线AB倾斜角的一半,求l的斜率. 变式迁移1 直线xsin α-y+1=0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 ) A. B.(0,π) C. D.∪ 探究点二 直线的方程 例2 (2011·武汉模拟)过点M(0,1)作直线,使它被两直线l1:x-3y+10=0,l2:2x+y-8=0所截得的线段恰好被M所平分,求此直线方程. 变式迁移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P(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2)经过点A(-1,-3),倾斜角等于直线y=3x的倾斜角的2倍. 探究点三 直线方程的应用 例3 过点P(2,1)的直线l交x轴、y轴正半轴于A、B两点,求使: (1)△AOB面积最小时l的方程; (2)|PA|·|PB|最小时l的方程. 变式迁移3 为了绿化城市,拟在矩形区域ABCD内建一个矩形草坪(如图),另外△EFA内部有一文物保护区不能占用,经测量|AB|=100 m,|BC|=80 m,|AE|=30 m,|AF|=20 m,应如何设计才能使草坪面积最大? 探究点四 数形结合思想 例4 已知实数x,y满足y=x2-2x+2(-1≤x≤1). 试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变式迁移4 直线l过点M(-1,2)且与以点P(-2,-3)、Q(4,0)为端点的线段恒相交,则l的斜率范围是( ) A.[-,5] B.[-,0)∪(0,5] C.(-∞,-]∪[5,+∞) D.[-,)∪(,5] 1.要正确理解倾斜角的定义,明确倾斜角的范围为0°≤α<180°,熟记斜率公式k=,该公式与两点顺序无关.已知两点坐标(x1≠x2),根据该公式可以求出经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而x1=x2,y1≠y2时,直线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 2.当直线没有斜率(x1=x2)或斜率为0(y1=y2)时,不能用两点式=求直线方程,但都可以写成(x2-x1)(y-y1)=(y2-y1)(x-x1)的形式.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但是有些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不能化成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或截距式. 3.使用直线方程时,一定要注意限制条件以免解题过程中丢解,如点斜式的使用条件是直线必须有斜率,截距式的使用条件是截距存在且不为零,两点式的使用条件是直线不与坐标轴垂直.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1·临沂月考)已知直线l经过A(2,1)、B(1,m2) (m∈R)两点,那么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0,π) B.∪ C. D.∪ 2.若直线l:y=kx-与直线2x+3y-6=0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点P(x,y)在经过A(3,0),B(1,1)两点的直线上,那么2x+4y的最小值是( ) A.2 B.4 C.16 D.不存在 4.(2011·宜昌调研)点A(a+b,ab)在第一象限内,则直线bx+ay-ab=0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2011·包头期末)经过点P(2,-1),且在y轴上的截距等于它在x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l的方程为( ) A.2x+y=2 B.2x+y=4 C.2x+y=3 D.2x+y=3或x+2y=0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6.过两点A(m2+2,m2-3),B(3-m-m2,2m)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45°,则m=________. 7.直线x+(a2+1)y+1=0(a∈R)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设A、B是x轴上的两点,点P的横坐标为2,且|PA|=|PB|,若直线PA的方程为x-y+1=0,则直线PB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8分) 9.(12分)已知两点A(-1,2),B(m,3),求: (1)直线AB的斜率k; (2)求直线AB的方程; (3)已知实数m∈,求直线AB的倾斜角α的范围. 10.(12分)(2011·秦皇岛模拟)已知线段PQ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1,1)、(2,2),若直线l:x+my+m=0与线段PQ有交点,求m的范围. 11.(14分)已知直线l:kx-y+1+2k=0 (k∈R). (1)证明:直线l过定点; (2)若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求k的取值范围; (3)若直线l交x轴负半轴于A,交y轴正半轴于B,△AOB的面积为S,求S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直线l的方程. 学案47 直线及其方程 自主梳理 1.(1)①正向 向上 0° ②0°≤α<180° (2)①正切值 tan α ② 2.(x2-x1,y2-y1) 3.Ax+By+C=0 直线l上 4.y-y0=k(x-x0) y=kx+b = +=1(a≠0,b≠0) Ax+By+C=0(A、B不同时为0) 5. 自我检测 1.A 2.D 3.D 4.C 5.D 课堂活动区 例1 解题导引 斜率与倾斜角常与三角函数联系,本题需要挖掘隐含条件,判断角的范围.关键是熟练掌握好根据三角函数值确定角的范围这一类题型. 解 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α,则直线AB的倾斜角为2α, 由题意可知:tan 2α==,∴=. 整理得3tan2α+8tan α-3=0. 解得tan α=或tan α=-3,∵tan 2α=>0, ∴0°<2α<90°,∴0°<α<45°,∴tan α>0, 故直线l的斜率为. 变式迁移1 D [直线xsin α-y+1=0的斜率是k=sin α, 又∵-1≤sin α≤1,∴-1≤k≤1. 当0≤k≤1时,倾斜角的范围是, 当-1≤k<0时,倾斜角的范围是.] 例2 解题导引 (1)对直线问题,要特别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2)求直线方程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就是根据所求的具体直线设出方程,然后按照它们满足的条件求出参数. 解 过点M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是y轴,它和两已知直线的交点分别是和(0,8), 显然不满足中点是点M(0,1)的条件. 故可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kx+1,与两已知直线l1、l2分别交于A、B两点,联立方程组① ② 由①解得xA=,由②解得xB=. ∵点M平分线段AB,∴xA+xB=2xM, 即+=0,解得k=-.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4y-4=0. 变式迁移2 解 (1)设直线l在x,y轴上的截距均为a, 若a=0,即l过点(0,0)和(3,2), ∴l的方程为y=x,即2x-3y=0. 若a≠0,则设l的方程为+=1, ∵l过点(3,2),∴+=1, ∴a=5,∴l的方程为x+y-5=0, 综上可知,直线l的方程为2x-3y=0或x+y-5=0. (2)由已知:设直线y=3x的倾斜角为α, 则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为2α. ∵tan α=3,∴tan 2α==-. 又直线经过点A(-1,-3), 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y+3=-(x+1), 即3x+4y+15=0. 例3 解题导引 先设出A、B所在的直线方程,再求出A、B两点的坐标,表示出△ABO的面积,然后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求最值. 确定直线方程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根据题目条件确定点和斜率或确定两点,进而套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写出方程,此法称直接法;二是利用直线在题目中具有的某些性质,先设出方程(含参数或待定系数),再确定参数值,然后写出方程,这种方法称为间接法. 解 设直线的方程为+=1 (a>2,b>1), 由已知可得+=1. (1)∵2 ≤+=1,∴ab≥8. ∴S△AOB=ab≥4. 当且仅当==, 即a=4,b=2时,S△AOB取最小值4, 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1, 即x+2y-4=0. (2)由+=1,得ab-a-2b=0,变形得(a-2)(b-1)=2, |PA|·|PB| =· = ≥. 当且仅当a-2=1,b-1=2, 即a=3,b=3时,|PA|·|PB|取最小值4. 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x+y-3=0. 变式迁移3 解 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则E(30,0),F(0,20), ∴线段EF的方程为+=1(0≤x≤30). 在线段EF上取点P(m,n), 作PQ⊥BC于点Q, PR⊥CD于点R,设矩形PQCR的面积为S, 则S=|PQ||PR|=(100-m)(80-n). 又+=1(0≤m≤30), ∴n=20(1-). ∴S=(100-m)(80-20+m) =-(m-5)2+(0≤m≤30). ∴当m=5时,S有最大值,这时==5. 所以当矩形草坪的两边在BC、CD上,一个顶点在线段EF上,且这个顶点分EF成5∶1时,草坪面积最大. 例4 解题导引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所求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借助数形结合,将求最值问题转化为求斜率取值范围问题,简化了运算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 由的几何意义可知,它表示经过定点P(-2,-3)与曲线段AB上任一点(x,y)的直线的斜率k,由图可知: kPA≤k≤kPB,由已知可得: A(1,1),B(-1,5), ∴≤k≤8, 故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 变式迁移4 C [如图,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与线段PQ相交于点N. kMP=5,kMQ=-. 当直线l从MP开始绕M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MN时,倾斜角在增大,斜率也在增大,这时,k≥5.当直线l从MN开始逆时针旋转到MQ时, ∵正切函数在(,π)上仍为增函数, ∴斜率从-∞开始增加,增大到kMQ=-, 故直线l的斜率范围是(-∞,-]∪[5,+∞).] 课后练习区 1.B 2.B 3.B 4.C 5.D 6.-2 7.[π,π) 8.x+y-5=0 9.解 (1)当m=-1时, 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1分) 当m≠-1时,k=.(3分) (2)当m=-1时,AB的方程为x=-1,(5分) 当m≠-1时,AB的方程为y-2=(x+1), 即y=+.(7分) ∴直线AB的方程为x=-1或y=+. (8分) (3)①当m=-1时,α=; ②当m≠-1时, ∵k=∈(-∞,-]∪, ∴α∈∪.(10分) 综合①②,知直线AB的倾斜角 α∈.(12分) 10. 解 直线x+my+m=0恒过A(0,-1)点.(2分) kAP==-2, kAQ==,(5分) 则-≥或-≤-2, ∴-≤m≤且m≠0.(9分) 又m=0时直线x+my+m=0与线段PQ有交点, ∴所求m的范围是-≤m≤.(12分) 11.(1)证明 直线l的方程是:k(x+2)+(1-y)=0, 令,解之得, ∴无论k取何值,直线总经过定点(-2,1).(4分) (2)解 由方程知,当k≠0时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1+2k,要使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则必须有,解之得k>0;(7分) 当k=0时,直线为y=1,符合题意,故k≥0.(9分) (3)解 由l的方程,得A, B(0,1+2k).依题意得 解得k>0.(11分) ∵S=·|OA|·|OB| =··|1+2k| =·=≥×(2×2+4)=4, “=”成立的条件是k>0且4k=, 即k=, ∴Smin=4,此时l:x-2y+4=0.(1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