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 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设集合  2= 4A x y x  ,   ln 1B x y x   ,则 A B =( ) A.  2,2 B.  2 2 , C.  1,2 D.  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计算  2 2A x x    ,  1B x x   ,再计算交集得到答案. 【详解】    2= 4 2 2A x y x x x      ,     ln 1 1B x y x x x      , 故  1,2A B 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交集运算,函数定义域,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 2. 设 M 为不等式 1 0 1 0 x y x y       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则位于 M 内的点是( ) A. (0,2) B.  2,0 C.  0, 2 D. (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每个点代入不等式组,验证得到答案. 【详解】当 0, 2x y  时, 1 0x y   ,不满足,排除 A; 当 2, 0x y   时, 1 0x y   ,不满足,排除 B; 当 0, 2x y   时, 1 0 1 0 x y x y        满足,C 正确; 当 2, 0x y  时, 1 0x y   ,不满足,排除 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表示的区域,逐一验证可以快速得到答案,是解题的关键. - 2 - 3. 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7 6 B. 5 4 C. 4 3 D. 5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如图所示,几何体为三棱锥和三棱柱的组合体,计算体积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所示:几何体为三棱锥和三棱柱的组合体, 则 1 2 1 1 1 71 1 2 1 1 12 3 2 6V V V            . 故选:A. - 3 -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三视图求体积,还原几何体是解题的关键,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 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 “ 3a  ”是“函数    1f x x x a x R     的最小值等于 2”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 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得到充分性,取 1a   时也满足得到不必要,得到答案. 【详解】当 3a  时,      1 3 1 3 2f x x x x x         ,当1 3x  时等号成立, 充分性; 当 1a   时,      1 1 1 1 2f x x x x x         ,当 1 1x   时等号成立,不必 要;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充分不必要条件,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推断能力. 5.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中,记载着如图所示的一张数表,表中除 1 以外的 每一个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之和,如:6=3+3 则这个表格中第 8 行第 6 个数是( ) - 4 - A. 21 B. 28 C. 35 D. 56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写出第 7 行和第 8 行,得到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第 7 行为 1,6,15,20,15,6,1;第 8 行为 1,7,21,35,35,21, 7,1. 故第 8 行第 6 个数是 21.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数列的项,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6. 函数 1 4 1xy e x    (其中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 1x  时, 1 04 1y e    ,排除 AB;当 x   时, 0y  ,排除 C,得到答案. 【详解】当 1x  时, 1 04 1y e    ,排除 AB;当 x   时, 0y  ,排除 C. 故选:D. - 5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像的识别,取特殊值排除是解题的关键. 7.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若出现正面朝上则停止抛掷,至多抛掷 in 次,设抛掷次数为随 机变量 i , 1,2i  .若 1 23, 5n n  ,则( ) A.    1 2E E  ,    1 2D D  B.    1 2E E  ,    1 2D D  C.    1 2E E  ,    1 2D D  D.    1 2E E  ,    1 2D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1 的可能取值为 1,2,3, 2 的可能取值为 1,2,3,4,5,计算概率得到分布列,计算数学 期望和方差,比较大小得到答案. 【详解】 1 的可能取值为 1,2,3,则  1 11 2p    ,  1 12 4p    ,  1 13 4p    , 分布列为: 1 1 2 3 p 1 2 1 4 1 4  1 1 1 1 71 2 32 4 4 4E         ,   2 2 2 1 7 1 7 1 7 1 111 2 34 2 4 4 4 4 16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的可能取值为 1,2,3,4,5, 则  1 11 2p    ,  1 12 4p    ,  1 13 8p    ,  1 14 16p    ,  1 15 16p    , 分布列为: 1 1 2 3 4 5 p 1 2 1 4 1 8 1 16 1 16 - 6 -  2 1 1 1 1 1 311 2 3 4 52 4 8 16 16 16E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31 1 31 1 31 1 31 1 31 11 2 3 4 516 2 16 4 16 8 16 16 16 16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7 256  , 故    1 2E E  ,    1 2D D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学期望和方差的大小比较,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8. 已知函数   sin( )( 0) cos( ),( 0) x a xf x x b x      是偶函数,则 ,a b 的值可能是( ) A. 3a  , 3b  B. 2 3a  , 6b  C. 3a  , 6b  D. 2 3a  , 5 6b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当 0x  时,   sin 2f x x b        ,    sinf x x a    ,得到 22a b k    ,得 到答案. 【 详 解 】 当 0x  时 ,    cos sin 2f x x b x b          ,      sin sinf x x a x a       , 函数为偶函数,故    f x f x  ,即 22b a k     ,即 22a b k    , k Z , 对比选项知 C 满足.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的奇偶性求参数,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于函数性质的 灵活运用. 9. 设 a  ,b  , c  为非零不共线向量,若    1a tc t b a c t R          则( ) - 7 - A.    a b a c      B.    a b b c      C.    b c a b      D.    a c b c      【答案】D 【解析】 【分析】       1 1a tc t b a c t c b a c                  ,化简得到     2 04 c b a c          , 故    0c b a c       ,得到答案. 【 详 解 】       1 1a tc t b a c t c b a c                  , 故      2 2 1a c t c b a c           , 化 简 整 理 得 到 :         221 2 1 0t c b t c b a c             , 即              2 2 22 2 2 0c b t c b c b a c t c b c b a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4 c b a c          ,故    0c b a c       ,故   a c b c     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向量模求向量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10. 数列 na 满足  * 1 1 3 4 4n n a a Nn     .若存在实数 c .使不等式 2 2 1n na c a   对任意 *n N 恒成立,当 1 1a  时, c =( ) A. 1 6 B. 1 4 C. 1 3 D. 1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计算 2 1 7a  , 3 7 25a  , 4 25 103a  ,根据 25 7 103 25c  ,排除 ACD,再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 2 1 1 4n na a   成立得到答案. 【详解】 1 1 3 4 4n n a a    ,故 1 1 4 3n n a a   , 1 1a  , 2 1 7a  , 3 7 25a  , 4 25 103a  , - 8 - 取 2n  得到 4 3a c a  ,即 25 7 103 25c  ,故排除 ACD, 现证明 2 2 1 1 4n na a   成立, 当 1n  时, 2 1 1 7 4a   成立, 假设 n k 时成立,即 2 1 4ka  , 当 1n k  时,   2 2 2 2 1 2 2 2 4 31 1 1 4 14 3 12 13 3 3 12 134 34 3 k k k k k k aa a a a a           , 易知函数   1 4 3 3 12 13y x    在 0,  上单调递增, 故  2 2 2 1 4 1 1 1 3 3 12 13 3 12 4k k a a      ,即 2 2 1 4ka   成立, 故 2 1 4na  恒成立,同理可证 2 1 1 4 na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判断数列性质,数学归纳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 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填空题 11. 已知 ,a bR ,复数 z a i  且 11 z bii   (i 为虚数单位),则 ab  __________, z  _________. 【答案】 (1). 6ab   (2). 10z  【解析】 ∵复数 z a i  且 11 z bii   ∴ ( )(1 ) ( 1) ( 1) 11 2 2 a i a i i a a i bii          ∴ 1 12{ 1 2 a a b     - 9 - ∴ 3{ 2 a b    ∴ 6ab   , 2 23 ( 1) 10z     故答案为 6 , 10 12. 61x x     的展开式的所有二次项系数和为______常数项为______ 【答案】 (1). 64 (2). 20 【解析】 【分析】 展开式的二次项系数为 62 64 ,再利用二项式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61x x     展开式的二次项系数为 62 64 , 展开式的通项为: 6 6 2 1 6 6 1 r r r r r rT C x C xx          ,取 3r  得到常数项为 3 6 20C  . 故答案为:64;20.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项式定理,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13. 设双曲线 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为 1F , 2F , P 为该双曲线上一点且 212 3PF PF ,若 1 2 60F PF 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渐近线方程为______ 【答案】 (1). 7 (2). 6y x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 212 3PF PF , 1 2 2PF PF a  得到 1 6PF a , 2 4PF a ,利用余弦定理计算 得到答案. 【详解】 212 3PF PF , 1 2 2PF PF a  ,故 1 6PF a , 2 4PF a , 在 1 2PF F△ 中,利用余弦定理得到: 2 2 24 36 16 2 6 4 cos60c a a a a      , 化简整理得到: 7c a ,故 7e  , - 10 - 6b a ,故渐近线方程为: 6y x  . 故答案为: 7 ; 6y x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双曲线的离心率和渐近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14. 在 ABC 中,若 22sin 3sin2 A A ,  sin 2cos sinB C B C  .则 A =______, AC AB =______ 【答案】 (1). 2 3  (2). 1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得到 22sin 2 3sin cos2 2 2 A A A , tan 32 A  , B C ,得到答案. 【详解】 22sin 3sin 2 3sin cos2 2 2 A A AA  ,  0,A  ,故 tan 32 A  ,故 2 3A  .  sin sin cos cos sin 2cos sinB C B C B C B C    , 即  sin cos cos sin sin 0B C B C B C    ,故 B C ,故 1AC AB  . 故答案为: 2 3  ;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15. 已知 nS 是等差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若 2 4S … , 4 16S „ ,则 3a 的最大值是______ 【答案】 5 【解析】 【分析】 计算得到    3 1 1 1 3 12 4 6 28 4a a d a d a d      ,代入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2 12 4S a d   , 4 14 6 16S a d   , 故    3 1 1 1 3 1 3 12 4 6 2 16 4 58 4 8 4a a d a d a d           .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项的最值,确定    3 1 1 3 14 6 28 4a a d a d    是解题的关键. 16. 安排 ABCDEF 共 6 名志愿者照顾甲、乙、丙三位老人,每两位志愿者照顾一位老人,考 虑到志愿者与老人住址距离问题,志愿者 A 安排照顾老人甲,志愿者 B 不安排照顾老人乙, - 11 - 则安排方法共有______种 【答案】18 【解析】 【分析】 先从 CDEF 中安排两位志愿者照顾乙,再从剩余的除去 A 的三位志愿者中选择两位照顾丙,计 算得到答案. 【详解】先从 CDEF 中安排两位志愿者照顾乙,有 2 4C 种选择, 再从剩余的除去 A 的三位志愿者中选择两位照顾丙,有 2 3C 种选择,剩余一位和 A 照顾甲, 故共有 2 2 4 3 18C C  种安排方法. 故答案为:18. 【点睛】本题考查了组合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17. 已知函数    3 3 ,f x x a x b a Rb     .当  0,2x ,  f x 的最大值为  ,M a b , 则  ,M a b 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7 【解析】 【分析】    3 3 33 max 3 , 3f x x a x b x x a b x x a b           ,设函数,根据单调性得 到  3 max 3 max , 14x x a b a b a b        ,  3 max 3 max 2 , 2x x a b a b a b         ,分别计算最值得到答案. 【详解】    3 3 33 max 3 , 3f x x a x b x x a b x x a b           , 设   3 1 3x a bf x x   ,则   2 1 ' 3 03xf x   恒成立,函数单调递增, 故  3 max 3 max , 14x x a b a b a b        ; 设   3 2 3f x x x a b    ,则     2 2 ' 3 3 3 1 1f x x x x     , 函数在 0,1 上单调递减,在 1,2 上单调递增,    3 max 3 max , 2 , 2 max 2 , 2x x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 12 - 故    , max , 14 , 2 , 2M a b a b a b a b a b          , 则  2 , 14 14M a b a b a b      ,故  , 7M a b  ,当 7a b  时等号成立; 且  2 , 2 2 4M a b a b a b       ,故  , 2M a b  ,当 a b 时等号成立. 综上所述:  , 7M a b  . 故答案为:7.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函数的最值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解答题 18. 已知函数   21 332 2 2f x sin x co xs    , 0 (1)若 1  .求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 13f      .求  f x 的最小正周期T 的最大值 【答案】(1)单调递增区间是 52 ,26 6k k       , k Z (2) 4 【解析】 【分析】 (1)化简得到   sin 3f x x      ,取 2 22 3 2k x k        ,解得答案. (2)   sin 3f x x      , 13f      得到 16 2n   ,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1)当 1  时,   21 3 1 3sin 3cos sin cos sin2 2 2 2 2 3 xf x x x x x           . 令 2 22 3 2k x k        , k Z ,解得 52 26 6k x k      , k Z . 所以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52 ,26 6k k       , k Z . (2)由   21 3sin 3cos cos sin2 2 2 3 xf x x x x           . - 13 - 因为 13f      ,所以sin 13 3       ,则 23 3 2n     , n Z . 解得 16 2n   ,又因为函数  f x 的最小正周期 2T   ,且 0 , 所以当 1 2   时,T 的最大值为 4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周期,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9. 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已知 PC  底面 ABCD ,AB AD , / /AB CD , 2AB  , 1AD CD  , E 是 PB 上一点. (1)求证:平面 EAC  平面 PBC ; (2)若 E 是 PB 的中点,且二面角 P AC E  的余弦值是 6 3 ,求直线 PA 与平面 EAC 所 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2 3 【解析】 【分析】 (1)先证明 AC  平面 PBC ,然后可得平面 EAC  平面 PBC ; (2)建立坐标系,根据二面角 P AC E  的余弦值是 6 3 可得 PC 的长度,然后可求直线 PA 与平面 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1) PC  平面 ABCD , AC  平面 ABCD ,得 AC PC . 又 1AD CD  ,在 Rt ADC 中,得 2AC  , 设 AB 中点为G ,连接 CG , - 14 - 则四边形 ADCG 为边长为 1 的正方形,所以CG AB ,且 2BC  , 因为 2 2 2AC BC AB  ,所以 AC BC , 又因为 BC PC C  ,所以 AC  平面 PBC , 又 AC  平面 EAC ,所以平面 EAC  平面 PBC . (2)以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 CD 、射线 CP 为 y 轴和 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空间直角 坐标系, 则  0,0,0C ,  1,1,0A ,  1, 1,0B  . 又设   0,0, 0P a a  ,则 1 1, ,2 2 2 aE     ,  1,1,0CA  ,  0,0,CP a , 1 1, ,2 2 2 aCE       ,  1,1,PA a  . 由 BC AC 且 BC PC 知,  1, 1,0m CB    为平面 PAC 的一个法向量. - 15 - 设  , ,n x y z 为平面 EAC 的一个法向量,则 0n CA n CE       , 即 0 0 x y x y az       ,取 x a , y a  ,则  , , 2n a a   ,有 2 6cos , 32 m n am n m n a             ,得 2a  ,从而  2, 2, 2n    ,  1,1, 2PA   . 设直线 PA 与平面 EAC 所成的角为 ,则sin cos , n PA n PA n PA            2 2 4 2 36 12     . 即直线 PA 与平面 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3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平面与平面垂直及线面角的求解,平面与平面垂直一般转化为线 面垂直来处理,空间中的角的问题一般是利用空间向量来求解. 20. 已知数列{ }na 的各项均为正数, 1 1 4a  , 1 n n b a  ,{ }nb 是等差数列,其前 n 项和为 nS , 62 81b S  . (1)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2)     1 21 1 1n na a ac      , 31 2 1 2 3 n n n a aa aT c c c c     ,若对任意的正整数 n ,都 有 4 n naT c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 2 1 1na n   (2) 1 8a ≤ 【解析】 【分析】 (1)设 nb 的公差为 d ,计算得到 1d  ,故 1nb n  ,得到答案. (2)计算  2 2 2 1n nc n   , 1 12 1 2 n n a c n n       ,根据裂项相消法计算 2n nT n   ,得 到 2 3 18 1a n n n     ,根据数列的单调性得到答案. 【详解】(1)设 nb 的公差为 d , 1 2b  ,由 62 81b S  ,得  2 12 15 81d d   . - 16 - 即 25 14 19 0d d   ,解得 1d  或 19 5d   . 因为数列 na 为各项均为正数, 1 1 1 2b a   ,所以 0d ≥ ,所以 1d  . 所以 1nb n  ,所以  2 1 1na n   . (2)        2 22 2 2 2 21 1 1 1 3 2 4 21 1 12 3 2 3 2 11 1n n n nc n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       2 2 11 2 1 122 1 2 1 21 n n na c n n n n nn              , 所以 1 1 1 1 1 12 2 3 3 4 1 2 2n nT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不等式 4 n naT c ,化为   24 2 2 1 n na n n    , 即     2 2 2 3 18 11 na n n n n n      恒成立,而   2 3 11g n n n n     单调递减, 所以8 1a  ,即 1 8a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数列通项公式,裂项求和,数列恒成立问题,确定数列的单调性是解 题的关键. 21. 如图,已知  1,2M 为抛物线  2: 2 0C y px p  上一点,过点  2, 2D  的直线与抛物 线C 交于 AB 两点( AB 两点异于 M ),记直线 AM , BM 的料率分别为 1k , 2k (1)求 1 2k k 的值 - 17 - (2)记 AMD , BMD 的面积分别为 1S , 2S ,当  1 1,2k  ,求 1 2 S S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1 2 4k k   (2) 1,4 【解析】 【分析】 (1)将点代入抛物线得到 2 4y x ,设直线 AB 方程为  2 2x m y   ,联立方程得到 1 2 4y y m  ,  1 2 8 8y y m   ,计算得到答案. (2)  1 2 2,4y   ,  2 1 11 2 2 2 1 2 4 AD y ys s BD y     ,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1)将  1,2M 代入抛物线 2: 2C y px 方程,得 2p 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 2 4y x , 设直线 AB 方程为  2 2x m y  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2 4 8 8 0y my m    , 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则 1 2 4y y m  ,  1 2 8 8y y m   ,      1 2 1 2 1 2 2 2 1 21 2 1 2 1 2 1 2 2 2 2 2 16 16 41 1 2 2 2 41 14 4 y y y yk k y yx x y y y y y y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1 2 4k k   . (2)由(1)知  1 1 4 1,22k y   ,所以  1 2 2,4y   , 2 2 4 2k y   ,即 1 2 4 4 42 2y y     ,所以     2 1 11 2 2 2 1 1,42 4 AD y ys s BD y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中的斜率定值问题,面积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转化 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22. 已知函数    lnx af x e x a   , 0x… .其中 0a  , (1)若 1a  .求证:   0f x  . (2)若不等式   2 1 1 ln2f x x a   … 对 0x  恒成立,试求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0 1a  【解析】 - 18 - 【分析】 (1)求导得到   1 1 1 xf x e x     ,存在  0 0,1x  ,使  0 0f x  , 0 1 0 1 01 xe x    ,故  0 0ln 1 1x x   ,代入      0 1 0 0min ln 1xf x f x e x    ,计算得到证明. (2)将 1x  代入不等式,得到   1ln 1 3 1 ln 2 0aa a e        ,根据函数     1g ln 1 3 1 ln 2aa a a e        的单调性得到 0 1a  ;再设     1ln 1 2 2 xh x x x e      ,求导得到单调性,计算    1 1 ln 2h x h   得到答案. 【详解】(1)由 1a  ,得    1 ln 1xf x e x   , 0x  ,所以有   1 1 1 xf x e x     , 所以  f x 在 0, 上单调递增,且   10 1 0f e     ,   11 02f    , 所以存在  0 0,1x  ,使  0 0f x  , 所以当  00,x x 时,   0f x  ,当  0 ,x x  时,   0f x  , 所以      0 1 0 0min ln 1xf x f x e x    ,(*) 且 0 1 0 1 01 xe x    ,即 0 1 0 1 1 xe x    ,两边取对数,得  0 0ln 1 1x x   , 代入(*),有     2 0 0 0min 0 0 1 1 01 1 xf x f x xx x        ,得证. (2)由题意得  ln 2 1 1 ln 2x ae x a x a        对 0x  成立, (ⅰ)必要性,将 1x  代入上述不等式,得  1 ln 1 3 1 ln 2ae a a       , 即   1ln 1 3 1 ln 2 0aa a e        , 令     1g ln 1 3 1 ln 2aa a a e        , 易知  g a 在 0,  上单调递增,且  1 0g  ,所以 0 1a  . (ⅱ)下证当 0 1a  时,  ln 2 1 1 ln 2x ae x a x a        对 0x  成立. 即证  ln 2 1 1 ln 2x ax a x a e        , 因为 0 1a  ,所以     1ln 2 1 ln 1 2 2x a xx a x a e x x e           , - 19 - 设     1ln 1 2 2 xh x x x e      ,则   11 1 1 2 2 xh x ex x      , 显然  h x 在 0, 上单调递减,且  1 0h  , 所以  h x 在 0,1 上单调递增,在 1, 上单调递减, 故    1 1 ln 2h x h   ,不等式得证. 由(ⅰ)和(ⅱ)可知 0 1a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先通过必要性得到范围再证 明是解题的关键.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