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学案(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学案(全国通用)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 ‎(一)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1. 定义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 ‎ 2. 直译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是否合乎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难以判断,但点P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则可以先表示出点P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点P的坐标(x,y)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 3. 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P运动的某个几何量t,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P点坐标x,y与该参数t的函数关系x=f(t),‎ y=g(t),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F(x,y)=0。‎ ‎ 4. 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x,y),用(x,y)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 ‎5: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 一: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1:已知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 求点C的轨迹。‎ ‎【变式】:已知圆的圆心为M1,圆的圆心为M2,一动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二: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 此类问题重在寻找数量关系。‎ 例2:一条线段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且BM=a,AM=b,求AB中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 动点P(x,y)到两定点A(-3,0)和B(3,0)的距离的比等于2(即 ‎),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三: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 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合适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3.过点P(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点,l2交y轴于B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 ‎ 四: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 例4. ‎ 轨迹方程。‎ ‎ ‎ ‎【变式】如图所示,已知P(4,0)是圆x2+y2=36内的一点,A、B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90°,求矩形APBQ的顶点Q的轨迹方程 ‎ 五、用交轨法求轨迹方程 例5.已知椭圆(a>b>o)的两个顶点为,,与y轴平行的直线交椭圆于P1、P2,求A1P1与A2P2交点M的轨迹方程.‎ 六、用点差法求轨迹方程 例6. 已知椭圆,‎ ‎(1)求过点且被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3)过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练习 ‎1.在中,B,C 坐标分别为(-3,0),(3,0),且三角形周长为16,则点A的轨迹方 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条直线与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__________ .‎ ‎3.已知圆的方程为(x-1)2+y2=1,过原点O作圆的弦‎0A,则弦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 _____‎ ‎4.当参数m随意变化时,则抛物线的顶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 ‎5:点M到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的距离小1,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6:求与两定点距离的比为1: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 ‎7.抛物线的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动点C在抛物线上,求△ABC重心P的轨迹方程。‎ ‎8.已知动点P到定点F(1,0)和直线x=3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点P的轨迹方程。‎ ‎9.过原点作直线l和抛物线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参考答案 例1:已知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求点C的轨迹。‎ ‎【解析】由可知,即,满足椭圆的定义。令椭圆方程为,则,则轨迹方程为 ‎(,图形为椭圆(不含左,右顶点)。‎ ‎【变式1】: 1:已知圆的圆心为M1,圆的圆心为M2,一动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圆的半径为R,由两圆外切的条件可得:,。‎ ‎。‎ ‎∴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以M1、M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c=4,a=2,b2=12。‎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 ‎2:一动圆与圆O:外切,而与圆C: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M的轨迹是:‎ A:抛物线B:圆 C:椭圆 D:双曲线一支 ‎【解答】令动圆半径为R,则有,则|MO|-|MC|=2,满足双曲线定义。故选D。‎ 二:用直译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此类问题重在寻找数量关系。‎ 例2: 一条线段AB的长等于‎2a,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求AB中点P的轨迹方程?‎ 解 设M点的坐标为 由平几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OB中,OM=‎ M点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周.‎ ‎【变式2】: 动点P(x,y)到两定点A(-3,0)和B(3,0)的距离的比等于2(即),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解答】∵|PA|=‎ 代入得 化简得(x-5)2+y2=16,轨迹是以(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 三:用参数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合适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3.过点P(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点,l2交y轴于B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 分析1: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发现,点M的运动是由直线l1引发的,可设出l1的斜率k作为参数,建立动点M坐标(x,y)满足的参数方程。‎ 解法1:设M(x,y),设直线l1的方程为y-4=k(x-2),(k≠0)‎ ‎ ‎ ‎ ‎ ‎ ‎ ‎ ∵M为AB的中点,‎ ‎ ‎ ‎ 消去k,得x+2y-5=0。‎ ‎ 另外,当k=0时,AB中点为M(1,2),满足上述轨迹方程;‎ ‎ 当k不存在时,AB中点为M(1,2),也满足上述轨迹方程。‎ ‎ 综上所述,M的轨迹方程为x+2y-5=0。‎ ‎ 分析2:解法1中在利用k1k2=-1时,需注意k1、k2是否存在,故而分情形讨论,能否避开讨论呢?只需利用△PAB为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性:‎ ‎ ‎ ‎ 解法2:设M(x,y),连结MP,则A(2x,0),B(0,2y),‎ ‎ ∵l1⊥l2,∴△PAB为直角三角形 ‎ ‎ ‎ ‎ 化简,得x+2y-5=0,此即M的轨迹方程。‎ 分析3::设M(x,y),由已知l1⊥l2,联想到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k1k2=-1,即可列出轨迹方程,关键是如何用M点坐标表示A、B两点坐标。事实上,由M为AB的中点,易找出它们的坐标之间的联系。‎ 解法3:设M(x,y),∵M为AB中点,∴A(2x,0),B(0,2y)。‎ ‎ 又l1,l2过点P(2,4),且l1⊥l2‎ ‎ ∴PA⊥PB,从而kPA·kPB=-1,‎ ‎ ‎ ‎ ‎ ‎ 注意到l1⊥x轴时,l2⊥y轴,此时A(2,0),B(0,4)‎ ‎ 中点M(1,2),经检验,它也满足方程x+2y-5=0‎ ‎ 综上可知,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5=0。‎ ‎【变式3】过圆O:x2 +y2= 4 外一点A(4,0),作圆的割线,求割线被圆截得的弦BC的中点M的轨迹。‎ ‎ ‎ 解法一:“几何法”‎ ‎ 设点M的坐标为(x,y),因为点M 是弦BC的中点,所以OM⊥BC,‎ ‎ 所以|OM | 2+|MA|2 =|OA| 2 , 即(x2 +y2)+(x -4)2 +y2 =16‎ ‎ 化简得:(x-2)2+ y2 =4................................①‎ ‎ 由方程 ① 与方程x2 +y2= 4得两圆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 ‎ (x-2)2+ y2 =4 (0≤x<1)。所以M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 ‎2为半径的圆在圆O内的部分。‎ 解法二:“参数法”‎ ‎ 设点M的坐标为(x,y),B(x1,y1),C(x2,y2)直线AB的方程为y=k(x-4),‎ 由直线与圆的方程得(1+k2)x2 -8k2x +16k2-4=0...........(*),‎ 由点M为BC的中点,所以x=...............(1) , 又OM⊥BC,所以 k=.................(2)由方程(1)(2)‎ 消去k得(x-2)2+ y2 =4,又由方程(*)的△≥0得k2 ≤,所以x<1.‎ 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x-2)2+ y2 =4 (0≤x<1)所以M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 ‎2为半径的圆在圆O内的部分。‎ 四:用代入法等其它方法求轨迹方程 ‎ 例4. ‎ 轨迹方程。‎ ‎ 分析:题中涉及了三个点A、B、M,其中A为定点,而B、M为动点,且点B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显然M的运动是由B的运动而引发的,可见M、B为相关点,故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 【解析】设动点M的坐标为(x,y),而设B点坐标为(x0,y0)‎ ‎ 则由M为线段AB中点,可得 ‎ 即点B坐标可表为(2x-‎2a,2y)‎ ‎ ‎ ‎ ‎ ‎ ‎ ‎【变式4】如图所示,已知P(4,0)是圆x2+y2=36内的一点,A、B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90°,求矩形APBQ的顶点Q的轨迹方程 ‎ ‎【解析】: 设AB的中点为R,坐标为(x,y),则在Rt△ABP中,|AR|=|PR| 又因为R是弦AB的中点,依垂径定理 在Rt△OAR中,|AR|2=|AO|2-|OR|2=36-(x2+y2)‎ 又|AR|=|PR|=‎ 所以有(x-4)2+y2=36-(x2+y2),即x2+y2-4x-10=0‎ 因此点R在一个圆上,而当R在此圆上运动时,Q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 设Q(x,y),R(x1,y1),因为R是PQ的中点,所以x1=,‎ 代入方程x2+y2-4x-10=0,得 ‎-10=0‎ 整理得 x2+y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 五、用交轨法求轨迹方程 六、用点差法求轨迹方程 ‎ ‎ 分析:此题中四问都跟弦中点有关,因此可考虑设弦端坐标的方法.‎ 解:设弦两端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则 ‎①-②得.‎ 由题意知,则上式两端同除以,有,‎ 将③④代入得.⑤‎ ‎(1)将,代入⑤,得,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 ⑥‎ 将⑥代入椭圆方程得,符合题意,为所求.‎ ‎(2)将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椭圆内部分)‎ ‎(3)将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椭圆内部分)‎ 练习1【正确解答】ABC为三角形,故A,B,C不能三点共线。轨迹方程里应除去点,即轨迹方程为 ‎2.两条直线与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 ‎【解答】:直接消去参数即得(交轨法):‎ ‎3:已知圆的方程为(x-1)2+y2=1,过原点O作圆的弦‎0A,则弦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 .‎ ‎【解答】:令M点的坐标为(,则A的坐标为(2,代入圆的方程里面得:‎ ‎4:当参数m随意变化时,则抛物线的顶点的轨迹方程为 ‎【分析】:把所求轨迹上的动点坐标x,y分别用已有的参数m来表示,然后消去参数m,便可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解答】:抛物线方程可化为 它的顶点坐标为 消去参数m得:‎ 故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5:点M到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的距离小1,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分析】:点M到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的距离小1,意味着点M到点F(4,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由抛物线标准方程可写出点M的轨迹方程。‎ ‎【解答】:依题意,点M到点F(4,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的距离相等。则点M的轨迹是以F(4,0)为焦点、为准线的抛物线。故所求轨迹方程为。‎ ‎6:求与两定点距离的比为1: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 ‎【分析】:设动点为P,由题意,则依照点P在运动中所遵循的条件,可列出等量关系式。‎ ‎【解答】:设是所求轨迹上一点,依题意得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化简得:‎ ‎7抛物线的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动点C在抛物线上,求△ABC重心P的轨迹方程。‎ ‎【分析】:抛物线的焦点为。设△ABC重心P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其中 ‎【解答】:因点是重心,则由分点坐标公式得:‎ 即 由点在抛物线上,得:‎ 将代入并化简,得:(‎ ‎9.已知动点P到定点F(1,0)和直线x=3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答】:设点P的坐标为(x,y),则由题意可得。‎ ‎(1)当x≤3时,方程变为,化简得。‎ ‎(2)当x>3时,方程变为,化简得。‎ 故所求的点P的轨迹方程是或 ‎10.过原点作直线l和抛物线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答】:由题意分析知直线l的斜率一定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y=kx。把它代入抛物线方程,得。因为直线和抛物线相交,所以△>0,解得。‎ 设A(),B(),M(x,y),由韦达定理得。‎ 由消去k得。‎ 又,所以。‎ ‎∴点M的轨迹方程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