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暑假前第二次周测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暑假前第二次周测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暑假前第二次周测试卷www.ks5u.com 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1.已知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为( )‎ A. B. ‎ C. D. ‎ ‎2.直线l过点,且与以为端点的线段总有公共点,则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 C. D. ‎ ‎3.已知直线l过点(1,2),且在纵坐标轴上的截距为横坐标轴上的截距的两倍,则直线l的方程为( )‎ A. B. ‎ C. 或 D. 或 ‎4.直线和直线平行,则a=‎ A.-7或-1 B.-7 C.7或1 D.-1‎ ‎5.已知直线和,若,则实数m的值为( )‎ A. 1或-3 B. 或 ‎ C. 2或-6 D. 或 ‎6.若两直线的倾斜角分别为,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则两直线的斜率: ‎ B. 若,则两直线的斜率:‎ C. 若两直线的斜率:,则 ‎ D. 若两直线的斜率:,则 ‎7.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则的值是( ).‎ A. B. C. D. ‎ ‎8.已知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实数a=(  )‎ A. 1 B. -1 C. -2或1 D. 2或1‎ ‎9.已知经过两点和的直线的斜率大于1,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5,8) B. (8,+∞) C. D. ‎ ‎10.直线l过点,且、到l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的方程是( )‎ A. ‎ B. ‎ C. 或 ‎ D. 或 ‎11.直线过点,且与x,y轴正半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6的直线方程是( )‎ A. B. ‎ C. D. ‎ ‎12.圆,那么与圆C有相同的圆心,且经过点(-2,2)的圆的方程是( ).‎ A. B. ‎ C. D. ‎ ‎13.已知, , O为坐标原点,则的外接圆方程是( )‎ A. B. ‎ C. D. ‎ ‎14.当点P在圆上变动时,它与定点Q (3,0)相连,线段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  ‎ A. B. ‎ C. D. ‎ ‎15.若是一个圆的方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 C. D. ‎ ‎16.如果圆上总存在点到原点的距离为3,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A. B. ‎ C. D. ‎ ‎17.已知点在圆外,则k的取值范围( )‎ A. B. 或 ‎ C. D. ‎ ‎18.设为圆上任一点,,则AP的最小值是 ( )‎ A. B. 4 C. 6 D. 3‎ ‎19.已知方程,则的最大值是( ) ‎ A.14- B.14+ C.9 D.14‎ ‎20.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 C. D. ‎ ‎2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n}中存在两项am,an,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 ‎22.已知数列{an}中,,,且,则的值为( )‎ A. 2 B. 1 C. D. ‎ ‎23.△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角B的值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24.下列说法的错误的是(  )‎ A. 经过定点的倾斜角不为90°的直线的方程都可以表示为 B. 经过定点的倾斜角不为90°的直线的方程都可以表示为 C. 不经过原点的直线的方程都可以表示为 D. 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直线的方程都可以表示为 ‎25.已知,若直线与直线垂直,则的 最小值为_____‎ A.8 B.3 C. D 二、解答题(本题共3道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6.已知直线与平行.‎ ‎(1)求实数m的值:‎ ‎(2)设直线l过点(1,2),它被直线,所截的线段的中点在直线上,求l的方程.‎ ‎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 ‎(1)求点C的坐标所满足的关系式;‎ ‎(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3)若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8.已知数列{an}满足,且.‎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参考答案】‎ ‎1.D ‎【解析】直线y=(3﹣2k)x﹣6不经过第一象限,‎ 可得3﹣2k=0或3﹣2k<0,解得k,‎ 则k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D.‎ ‎2.C ‎【解析】,当斜率不存在时满足题意,即 ‎3.D ‎【解析】根据题意,直线l分2种情况讨论:‎ ‎①当直线过原点时,又由直线经过点(1,2),所求直线方程为,整理为,‎ ‎②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代入点(1,2)的坐标得,解得,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整理为.‎ 故直线l的方程为或.‎ 故选:D.‎ ‎4.B ‎【解析】直线和直线平行,‎ ‎,解得.‎ 故选:B.‎ ‎5.C ‎【解析】∵直线和,若,‎ ‎∴,得 ,解得或,‎ ‎∴实数的值为2或-6.故选:C.‎ ‎6.D ‎【解析】当,,满足,但是两直线的斜率,选项A说法错误;‎ 当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无法满足,选项B说法错误;‎ 若直线的斜率,,满足,但是,,不满足,选项C说法错误;‎ 若两直线的斜率,结合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可知,选项D说法正确.‎ 本题选择D选项.‎ ‎7.C ‎【解析】,选C.‎ ‎8.D ‎【解析】由题意,当,即时,直线化为,‎ 此时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为0,满足题意;‎ 当,即时,直线化为,‎ 由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可得,解得;‎ 综上所述,实数或.‎ 故选:D.‎ ‎9.D ‎【解析】由题意得,即,解得.故选D.‎ ‎10.C ‎【解析】设所求直线为由条件可知直线平行于直线或过线段的中点,‎ ‎(1)的斜率为,当直线时,的方程是,‎ 即;‎ ‎(2)当直线经过线段的中点时,的斜率为,‎ 的方程是,即,‎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或,故选C.‎ ‎11.A ‎【解析】设y=kx+b,由题意得k<0,b>0,且解得 ‎12.B ‎【解析】圆的标准方程为,圆心,故排除、,‎ 代入点,只有项经过此点,也可以设出要求的圆的方程:,再代入点,可以求得圆的半径,为 .‎ 故选.‎ ‎13.A ‎【解析】由于直角对的弦是直径,故是圆的直径,所以圆心坐标为,半径为 ‎,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 化简得,故选A.‎ ‎14.B ‎【解析】设,,因为M是线段PQ中点,所以有 ‎,点P在圆上,所以有,‎ 故本题选B.‎ ‎15.C ‎【解析】据题意,得,所以.‎ ‎16.B ‎【解析】,圆心为 半径为1‎ 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 ‎ 如果圆上总存在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即圆心到原点的距离 ‎ 即 故答案选B ‎17.A ‎【解析】∵圆,‎ 圆的标准方程为,‎ ‎∴圆心坐标,半径,‎ 若在圆外,‎ 则满足 ,且,‎ 即且,即 故选:A. ‎ ‎18.B ‎【解析】点与圆的圆心的距离等于:‎ ‎,则点在圆外,‎ 所以的最小值是5减去圆的半径1,等于4.‎ 故选B.‎ ‎19. B ‎【解析】由圆的方程,得,‎ 表示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 如图所示,连接,并延长交圆于点,此时取得最大值,‎ 又,‎ 所以,即的最大值为,故选B.‎ ‎20.A ‎【解析】x,y满足的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为三角形表示的区域,‎ A,C坐标为,而,设点N,表示斜率,‎ 由图可知位置斜率最小为,位置斜率最小为,‎ 所以,故选:A ‎21.D ‎【解析】,‎ 当时,,当时,,‎ 当时,,当时,,‎ 当时,,当时,,‎ 最小值为.‎ 故选:D.‎ ‎22.A ‎【解析】因为,由,,得;‎ 由,,得;‎ 由,,得;‎ 由,,得;‎ 由,,得;‎ 由,,得 由此推理可得数列{an}是一个周期为6的周期数列,所以,‎ 故选A.‎ ‎23.C ‎【解析】由题意得:,‎ 由余弦定理得:‎ ‎ ‎ 故选:C ‎24.C ‎【解析】经过定点P(x0,y0)的倾斜角不为90°的直线的方程都可以表示为y-y0=k(x-x0),故A正确;‎ 经过定点A(0,b)的倾斜角不为90°的直线的方程都可以表示为y=kx+b,故B正确;‎ 不经过原点的直线的方程不一定都可以表示为,比如x=a或y=b,故C错误;‎ 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1(x1,y1)、P2(x2,y2)直线的方程都可以表示为:‎ ‎(y-y1)(x2-x1)=(x-x1)(y2-y1),故D正确.‎ 故选:C.‎ ‎25.A ‎【解析】设直线的斜率为,,‎ 直线的斜率为,,‎ 两条直线垂直,,整理得:,‎ ‎,‎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的最小值为.‎ ‎26. 【解】(1)∵直线与平行,∴且,‎ 即且,解得.‎ ‎(2)∵,直线:,:‎ 故可设到平行线与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为,‎ 则,解得:,‎ 所以到平行线与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为,‎ 即直线被直线,所截的线段的中点在上,‎ 联立,解得,∴过点 ‎∴,的方程为:,化简得:.‎ ‎27.【解】(1)设的坐标是,由,得,‎ 化简得.‎ ‎(2)由(1)得,点在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设是曲线上任一点,则,‎ 又,故的最大值为:.‎ ‎(3)由(1)得:圆的方程是 若恒成立,则恒成立.‎ 设,当它与圆相切时,取得最大和最小值,‎ 由得:,,‎ 故当时,原不等式恒成立.‎ ‎28.【解】(1)因为,‎ 所以,‎ 所以,‎ ‎,‎ ‎…‎ ‎,‎ 所以.‎ 又,所以,所以.‎ 又,也符合上式,‎ 所以对任意正整数,.‎ ‎(2)结合(1)得,所以 ‎,①‎ ‎,②‎ ‎,得,‎ ‎,‎ 所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