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钢一中、集安一中、梅河口五中等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数学(理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通钢一中、集安一中、梅河口五中等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数学(理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吉林省通钢一中、集安一中、梅河口五中等省示范高中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科)(5 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 2z i  ,则 z z z z   ( ) A. 8 5i B. 2 4 5 5 i C. 8 5 i D. 2 4 5 5 i 【答案】A 【解析】 【分析】 求出共轭复数 2z i  ,根据复数运算法则    2 2 2 2 22 2 2 2 4 i iz z i i z z i i i          即可得 解. 【详解】 2z i  , 2z i  ,    2 2 2 2 22 2 8 2 2 4 5 i iz z i i iz z i i i           .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复数的概念辨析和基本运算,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复数的运算法则,根据法 则求解. 2. 已知集合   2lg 1 0A x x x    ,  0 3B x x   ,则 A B  ( ) A.  0 1x x  B.    1 0x x x x    C.  2 3x x  D.    0 1 2 3x x x x   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对数不等式解法求出解集得到 A,根据交集运算即可得解. 【详解】     2 2lg 1 0 1 1A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2 1 0 , 1 2,x x x        ,  0 3B x x   - 2 - 所以 A B   2 3x x  .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关键在于准确求解对数型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3. 设非零向量 a  ,b  满足 3a b  , 1cos , 3a b   ,   16a a b     ,则 b  ( ) A. 2 B. 3 C. 2 D. 5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   16a a b     可得 ( ) 0     a a b ,利用数量积的运算性质结合条件可得答案. 【详解】 | | 3| |a b   , 1cos , 3a b    . 2 2 2 2( ) 9 | | | | 8| | 16a a b a a b b b b                  , | | 2b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向量垂直其数量积为零求向量的模长,属于中档题. 4. 如图,在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E 为 1DD 的中点,几何体 1ABCDEC 的侧视图与 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 A. B. C. D. - 3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侧视图和俯视图特征判定几何体,找出正投影,即可得解. 【详解】结合俯视图和侧视图,根据几何体特征,该几何体为图中 1AED BCC , 正投影为 1EDCC , ABE 与 1EBC 不在同一平面, 所以正视图为 A 选项的图形.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三视图的识别,关键在于根据俯视图侧视图结合几何体辨析正视图,易错 点在于对几何体的棱 BE 考虑不准确. 5. 设双曲线 2 2 13 yx   , 2 2 12 5 x y  , 2 2 12 7 y x  的离心率分别为 1e , 2e , 3e ,则( ) A. 3 2 1e e e  B. 3 1 2e e e  C. 1 2 3e e e  D. 2 1 3e e e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已知双曲线标准方程,根据离心率的公式,直接分别算出 1e , 2e , 3e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对于双曲线 2 2 13 yx   , 可得 2 2 2 2 21, 3, 4a b c a b     ,则 2 2 1 2 4ce a   , 对于双曲线 2 2 12 5 x y  , 得 2 2 2 2 22, 5, 7a b c a b     ,则 2 2 2 2 7 2 ce a   , 对于双曲线 2 2 2 7 1x y  , - 4 - 得 2 2 2 2 22, 7, 9a b c a b     ,则 2 2 3 2 9 2 ce a   , 可得出, 2 2 1 3 2 2e e e  , 所以 2 1 3e e e 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离心率,属于基础题. 6. 若 2 4log log 1x y  ,则 2x y 的最小值为( ) A. 2 B. 2 3 C. 4 D. 2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条件有 2 4( 0, 0)x y x y   ,利用均值不等式有 2 22 4x y x y … 可得到答案. 【详解】因为  2 2 2 4 444log log log log log 1    x y x y x y , 所以 2 4( 0, 0)x y x y   , 则 2 22 4x y x y … ,当且仅当 2 2x y  时,等号成立, 故 2x y 的最小值为 4.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属于中档题. 7.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一个“引葭赴岸”问题:“今 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其意思 为“今有水池 1 丈见方(即 10CD  尺),芦苇生长在水的中央,长出水面的部分为 1 尺.将 芦苇向池岸牵引,恰巧与水岸齐接(如图所示).试问水深、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假设 BAC   ,现有下述四个结论: ①水深为 12 尺;②芦苇长为 15 尺;③ 2tan 2 3   ;④ 17tan 4 7       .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 - 5 -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BC 的值,可得 tan BC AB   ,再利用二倍角的正切公式求得 tan 2  ,利用 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得 tan 4     的值. 【详解】设 BC x ,则 1AC x  , ∵ 5AB  ,∴ 2 2 25 ( 1)x x   ,∴ 12x  . 即水深为 12 尺,芦苇长为 12 尺; ∴ 12tan 5 BC AB    ,由 2 θ2tan 2tan θ θ1 tan 2 = - ,解得 2tan 2 3   (负根舍去). ∵ 12tan 5   , ∴ 1 tan 17tan 4 1 tan 7            . 故正确结论的编号为①③④.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的正切公式、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属于基础题. 8. 在外国人学唱中文歌曲的大赛中,有白皮肤选手 6 人,黑皮肤选手 6 人,黄皮肤选手 8 人, 一等奖规定至少 2 个至多 3 个名额,且要求一等奖获奖选手不能全是同种肤色,则一等奖人 选的所有可能的种数为( ) A. 420 B. 766 C. 1080 D. 1176 【答案】D 【解析】 - 6 - 【分析】 分别计算一等奖两个名额和三个名额的情况即可得解. 【详解】一等奖两个名额,一共 2 2 2 2 20 6 6 8 132C C C C    种, 一等奖三个名额,一共 3 3 3 3 20 6 6 8 1044C C C C    种, 所以一等奖人选的所有可能的种数为 1176.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需要熟练掌握利用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分 类,结合对立事件求解. 9. 已知函数   sin 2 sin 2 3f x x x       ,则( ) A.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2  B. 曲线  y f x 关于 ,03      对称 C.  f x 的最大值为 2 D. 曲线  y f x 关于 6x  对称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可得   3sin 2 6f x x     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逐一判断. 【详解】   1 3sin 2 sin 2 cos2 3sin 22 2 6f x x x x x         ,则T  .  f x 的最大值为 3 , 当 6x  时, 3sin 26 6 36f               ,故曲线  y f x 关于 6x  对称, 当 3x  时, 3sin 23 3 06f               ,故曲线  y f x 不关于 ,03      对称.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其中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可代入判断,是基础题. 10. 函数   2 2lg 2 | |f x x x x   的零点的个数为( ) - 7 - A. 2 B. 3 C. 4 D. 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原题转化为求方程 2 2lg 2 | |x x x   的根的个数,根据函数奇偶性,考虑当 0x  时方程 的根的个数,根据对称性即可得解. 【详解】函数   2 2lg 2 | |f x x x x   的零点个数,即方程 2 2lg 2 | |x x x   的根的个数, 考虑    2 2lg , 2 | |g x x h x x x    ,定义在    ,0 0,  的偶函数, 当 0x  时,     22lg , 2g x x h x x x    ,作出函数图象: 两个函数一共两个交点,即当 0x  时 2 2lg 2 | |x x x   有两根, 根据对称性可得:当 0x  时 2 2lg 2 | |x x x   有两根, 所以 2 2lg 2 | |x x x   一共 4 个根, 即函数   2 2lg 2 | |f x x x x   的零点的个数为 4.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函数零点问题,转化为方程的根的问题,根据奇偶性数形结合求解. 11. 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 为棱 A1B1 上一点,且 AB=2,若二面角 B1﹣BC1﹣E 为 45°, 则四面体 BB1C1E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17 2 π B. 12π C. 9π D. 10π 【答案】D 【解析】 【分析】 - 8 - 连接 1B C 交 1BC 于O ,可得 1 1B O BC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 1BC  平面 1B OE , 于是 1BC EO ,可得而 1B OE 为二面角 1 1B BC E  的平面角,再求出四面体 1 1BB C E 的 外接球半径 R ,进而利用球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得出结论. 【详解】 连接 1B C 交 1BC 于O ,则 1 1B O BC , 易知 1 1 1A B BC ,则 1BC  平面 1B OE , 所以 1BC EO , 从而 1B OE 为二面角 1 1B BC E  的平面角, 则 1 45B OE   . 因为 2AB  ,所以 1 1 2B E B O  , 所以四面体 1 1BB C E 的外接球半径 2 4 4 10 2 2R    . 故四面体 BB1C1E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22 4 44 ( ) 102    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二面角的平面角、球的表 面积计算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2. 若曲线  11 x my xe xx     存在两条垂直于 y 轴的切线,则 m 的取值范围为( ) A. 4 27 ,0e     B. 4 27 ,0e     C. 4 27 ,e      D. 4 271, e      - 9 - 【答案】A 【解析】 【分析】 曲线  11 x my xe xx     存在两条垂直于 y 轴的切线⇔函数  11 x my xe xx     存 在两个极值点⇔     ' 21 0 1 x my x e x      在  , 1  上有两个解,即  31 xm x e  在  , 1  上有两异根,令      31 1xf x x e x    ,利用导数法可求得  f x 的值域,从 而可得 m 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曲线  11 x my xe xx     存在两条垂直于 y 轴的切线, ∴函数  11 x my xe xx     的导函数存在两个不同的零点, 又     ' 21 0 1 x my x e x      , 即  31 xm x e  在 , 1  上有两个不同的解, 设      31 1xf x x e x    ,      2' 1 4xf x x e x   , 当 4x   时,  ' 0f x  ;当 4 1x    时,  ' 0f x  , 所以     4min 274f x f e     , 又当 x   时,   0f x  ,当 1x   时,   0f x  , 故 4 27 ,0m e    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考查等价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 的综合运用,考查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难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 若 x , y 满足约束条件 2 1 2 x y x y y        ,则 3z x y  的最大值为__. 【答案】0. - 10 - 【解析】 【分析】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进行求最值即可. 【详解】由 3z x y  得 1 3 3 zy x  ,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 平移直线 1 3 3 zy x  ,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 1 3 3 zy x  经过点 A 时,直线 1 3 3 zy x  的截距最小, 此时 z 最大, 由 2 1 x y x y      ,解得 3(2A , 1)2 . 代入目标函数 3z x y  , 得 3 13 02 2z     , 故答案为:0.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基本应用,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14. 某工厂共有 50 位工人组装某种零件.下面的散点图反映了工人们组装每个零件所用的工 时(单位:分钟)与人数的分布情况.由散点图可得,这 50 位工人组装每个零件所用工时的 中位数为___________.若将 500 个要组装的零件分给每个工人,让他们同时开始组装,则至 少要过_________分钟后,所有工人都完成组装任务.(本题第一空 2 分,第二空 3 分) - 11 - 【答案】 (1). 3.3; (2). 33.14 【解析】 【分析】 ①根据工时从小到大依次分析得出工时 3.4 人数 16,工时 3.5 人数 8,工时 3.3 人数 12,即 可得到中位数; ②计算出工时平均数即可得解. 【详解】①根据散点图:工时 3.0 人数 3,工时 3.1 人数 5,工时 3.2 人数 6,工时 3.3 人数 12,工时 3.4 人数 16,工时 3.5 人数 8,所以工时的中位数为 3.3; ②将 500 个要组装的零件分给每个工人,让他们同时开始组装, 至少需要时间: 3 5 6 12 16 810 3.0 3.1 3.2 3.3 3.4 3.5 33.1450 50 50 50 50 50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①3.3;②33.14 【点睛】此题考查求平均数和中位数,关键在于准确读懂题意,根据公式计算求解. 15. 设 , ,a b c 分别为 ABC 内角 , ,A B C 的对边.已知 3A  , 1b  且 2 2 2 2 2(sin 4sin ) 8(sin sin sin )A B c B C A    ,则 a  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正弦定理的角化边得到 2 2 2 2 2( 4 ) 8( )a b c b c a    ,再根据余弦定理即可得到 2 24 42 a b  ,解方程即可. 【详解】因为 2 2 2 2 2(sin 4sin ) 8(sin sin sin )A B c B C A    所以 2 2 2 2 2( 4 ) 8( )a b c b c a    - 12 - 又因为 1b  ,所以 2 2 2 2 2( 4 ) 8( )a b bc b c a    2 2 2 2 24 8 8cos 42 2 a b b c a Abc       即 2 24 42 a b  ,解得 2a  故答案为: 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求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6. 设    2,0 2,0A B , ,若直线  0y ax a  上存在一点 P 满足| | | | 6PA PB  ,且 PAB△ 的内心到 x 轴的距离为 3 30 20 ,则 a ___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点 P 为直线 ( 0)y ax a  与椭圆 2 2 19 5 x y  的交点,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可 得 2 2 2 45 9 5 ay a   ,由 PAB△ 的内心到 x 轴的距离为 3 30 20 ,即 PAB△ 的内切圆的半径 3 30 20r  ,由等面积法可求出参数 a 的值. 【详解】点 P 满足| | | | 6PA PB  ,则点 P 在椭圆 2 2 19 5 x y  上. 由题意可得点 P 为直线 ( 0)y ax a  与椭圆 2 2 19 5 x y  的交点. 联立 y ax 与 2 2 19 5 x y  ,消去 y 得 2 2 45 9 5x a   ,则 2 2 2 45 9 5 ay a   . 因为 APB△ 的内心到 x 轴的距离为 3 30 20 ,所以 PAB△ 的内切圆的半径 3 30 20r  . 所以 APB△ 的面积为 1 1| | | | (| | | | | |)2 2AB y r AB PA PB       , - 13 - 即 2 2 2 2 5 45 5 25 27| | ,2 9 5 4 4 40 ay r y ra      ,解得 2 3a  ,又 0a  ,则 3a  . 【点睛】本题考查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根据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求参数, 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步骤.17~ 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 设等差数列 n na b 的公差为 2,等比数列 n na b 的公比为 2,且 1 2a  , 1 1b  . (1)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 2 2n na  的前 n 项和 nS . 【答案】(1) 12 1 3 2 2 n n na    (2) nS  25 2 5n n 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可得 2 1n na b n- = - , 13 2n n na b    ,联立解方程可得数列 na 的通项公 式; (2)通过分组求和法可得数列 2 2n na  的前 n 项和 nS . 【详解】解:(1)因为 1 2a  , 1 1b  ,所以 1 1 1a b  , 1 1 3a b  , 依题意可得,  1 2 1 2 1n na b n n      , 13 2n n na b    , 故 12 1 3 2 2 n n na    ; (2)由(1)可知, 12 2 2 1 5 2n n na n      , 故    11 3 2 1 5 1 2 2n nS n                21 2 1 5 2 1 5 2 52 n nn n n          . - 14 -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分组法求和,是基础题. 18. 如图,四棱锥 E ABCD 的侧棱 DE 与四棱锥 F ABCD 的侧棱 BF 都与底面 ABCD 垂 直, AD CD , AB ∥CD , 3AB  , 4AD CD= = , 5AE  , 3 2AF  . (1)证明: DF ∥平面 BCE . (2)求平面 ABF 平面 CDF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3 5 . 【解析】 【分析】 (1)证明 DF // BE ,即可由线线平行推证线面平行; (2)以 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向量法求解二面角. 【详解】(1)证明:∵ DE  平面 ABCD ,∴ DE AD . ∵ 4AD , 5AE  ,∴ 3DE  . 同理可得 3BF  . 又 DE  平面 ABCD , BF  平面 ABCD , ∴ BF // DE . ∵ BF DE ,∴四边形 BEDF 为平行四边形,∴ DF // BE . ∵ BE  平面 BCE , DF  平面 BCE ,∴ DF //平面 BCE . (2)解:以 D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 xyz , 则 (0,0,0)D , (4,0,0)A , (0,4,0)C , (4,3, 3)F  , - 15 - 则 (0,4,0)DC  , (4,3, 3)DF   . 设平面CDF 的法向量为 ( , , )n x y z , 则 0n DC n DF       ,即 4 0, 4 3 3 0, y x y z      令 3x  ,则 4z  ,得 (3,0,4)n  . 易知平面 ABF 的一个法向量为 (1,0,0)m  , ∴ 3cos , 5| || | m nm n m n          , 故所求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3 5 . 【点睛】本题考查由线线平行推证线面平行,以及用向量法求二面角,属综合中档题. 19. 某厂加工的零件按箱出厂,每箱有 10 个零件,在出厂之前需要对每箱的零件作检验,人 工检验方法如下:先从每箱的零件中随机抽取 4 个零件,若抽取的零件都是正品或都是次品, 则停止检验;若抽取的零件至少有 1 个至多有 3 个次品,则对剩下的 6 个零件逐一检验.已知 每个零件检验合格的概率为 0.8,每个零件是否检验合格相互独立,且每个零件的人工检验费 为 2 元. (1)设 1 箱零件人工检验总费用为 X 元,求 X 的分布列; (2)除了人工检验方法外还有机器检验方法,机器检验需要对每箱的每个零件作检验,每个 零件的检验费为 1.6 元.现有 1000 箱零件需要检验,以检验总费用的数学期望为依据,在人 工检验与机器检验中,应该选择哪一个?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详见解析(2)应该选择人工检验,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工人抽查的 4 个零件中,分别计算出 4 个都是正品或者都是次品,4 个不全 是次品的人工费用,得出 X 的可能值,利用二项分布分别求出概率,即可列出 X 的分布列; (2)由(1)求出 X 的数学期望 EX ,根据条件分别算出 1000 箱零件的人工检验和机器检验 总费用的数学期望,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1)由题可知,工人抽查的 4 个零件中, - 16 - 当 4 个都是正品或者都是次品,则人工检验总费用为: 2 4 8  元, 当 4 个不全是次品时,人工检验总费用都为: 4 2 6 2 20    元, 所以 X 的可能取值为 8,20, 4 4( 8) 0.8 0.2 0.4112P X     , ( 20) 1 0.4112 0.5888P X     , 则 X 的分布列为 X 8 20 P 0.4112 0.5888 (2)由(1)知, 8 0.4112 20 0.5888 15.0656EX      , 所以 1000 箱零件的人工检验总费用的数学期望为1000 15065.6EX  元, 因为 1000 箱零件的机器检验总费用的数学期望为1.6 10 1000 16000   元, 且16000 15065.6 , 所以应该选择人工检验. 【点睛】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实际应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属于基础题. 20. 已知函数 3( )f x x ax  . (1)讨论  f x 在 ,a  上的单调性; (2)若 3a   ,求不等式    262 4 22 4 3 6 12 8 2f x x x x x a x        的解集. 【答案】(1)当 0a  时, ( ) 0f x … ,则  f x 在 ,a  上单调递增; 当 1 3a   时,  f x 的 单调递减区间为 1 1,3 3     ,单调递增区间为 1 ,3      ;当 1 3a   时 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3 3 a a       ,单调递增区间为 , 3 aa       , ,3 a      ;当 1 03   a 时 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3 aa      ,单调递增区间为 ,3 a      ;(2) (2 3,2 3)  . 【解析】 - 17 - 【分析】 (1) 2( ) 3f x x a   ,分 0a  和 0a  讨论得出函数  f x 的单调性. (2) 原 不 等 式 等 价 于    2 22 4 3 2f x x f x    , 又 2 22 4 3 2( 1) 1 1x x x      , 2 2 1x   ,当 3a   时, 2 2( ) 3 3 3f x x a x     ,所以  f x 在 1, 上单调递增,从 而可得出答案. 【详解】(1) 2( ) 3f x x a   . 当 0a  时, ( ) 0f x … ,则  f x 在 ,a  上单调递增. 当 0a  时,令   0f x  ,得 3 ax    . (i)当 1 3a   时, 3 a a   , 令   0f x  ,得 1 1 3 3x   ;令   0f x  ,得 1 3x  . 所以 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1 1,3 3     ,单调递增区间为 1 ,3      . (ii)当 1 3a   时, 3 a a   , 令   0f x  ,得 3 3 a ax- - < < - ; 令   0f x  ,得 3 aa x    或 3 ax > - . 所以 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3 3 a a       ,单调递增区间为 , 3 aa       , ,3 a      . (iii)当 1 03   a 时, 3 a a   , 令   0f x  ,得 3 aa x   ;令   0f x  ,得 3 ax > - . - 18 - 所以 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 3 aa      ,单调递增区间为 ,3 a      . (2)因为 3a   ,所以 2 2( ) 3 3 3f x x a x     ,当 1x 时,   0f x  ,所以  f x 在  1, 上单调递增. 因为        36 4 2 2 2 2 26 12 8 2 2 2 2x x x a x x a x f x           , 所以原不等式等价于    2 22 4 3 2f x x f x    . 因为 2 22 4 3 2( 1) 1 1x x x      , 2 2 1x   , 所以 2 22 4 3 2x x x    , 解得 2 3 2 3x    ,故所求不等式的解集为 (2 3,2 3)  . 【点睛】本题考查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和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属于中档题. 21. 已知抛物线 2: 2 ( 0)C x py p  的焦点为 F ,直线 l 与抛物线C 交于 P Q, 两点. (1)若 l 过点 F ,抛物线C 在点 P 处的切线与在点Q 处的切线交于点G .证明:点G 在定直 线上. (2)若 2p  ,点 M 在曲线 21y x   上,MP MQ, 的中点均在抛物线C 上,求 MPQ 面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3 2 ,6 24       . 【解析】 【分析】 (1) 设 2 1 1, 2 xP x p      , 2 2 2 , 2 xQ x p     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2 py kx 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可得 2 1 2x x p  ,求出抛物线在点 P 处的切线方程,和在Q 点处的切线方程,联立可得答案. (2) 设  0 0,M x y , ,MP MQ 的中点分别为 2 1 0 1 0 4,2 2 x yx x         , 2 2 0 2 0 4,2 2 x yx x         ,可得 1 2 02x x x  , 2 1 2 0 08x x y x  , MN x 轴,| |MN  2 0 0 3 34 x y  , - 19 -  2 1 2 0 02 2 4x x x y   , MPQ 的面积  3 2 2 1 2 0 0 1 3 2| | 42 4S MN x x x y     ,从而 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的范围. 【详解】(1)证明:易知 0, 2 pF      ,设 2 1 1, 2 xP x p      , 2 2 2 , 2 xQ x p      . 由题意可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故设其方程为 2 py kx  . 由 2 2 2 py kx x py      ,得 2 22 0x pkx p   ,所以 2 1 2x x p  . 由 2 2x py ,得 2 2 xy p  , xy p   ,则 1 PG xk p  , 直线 PG 的方程为   2 1 1 12y x xp x x p    ,即 2 1 1 02 x xx yp p    ,① 同理可得直线 QG 的方程为 2 2 2 02 x xx yp p    ,② 联立①②,可得   1 2 1 2 1 2 2 x x x xx x y p   . 因为 1 2x x ,所以 1 2 2 2 x x py p    ,故点G 在定直线 2 py   上. (2)解:设  0 0,M x y , ,MP MQ 的中点分别为 2 1 0 1 0 4,2 2 x yx x         , 2 2 0 2 0 4,2 2 x yx x         . 因为 , MP MQ 得中点均在抛物线C 上,所以 1 2,x x 为方程 2 2 0 0 442 2 x yx x       的解, 即方程 2 2 0 0 02 8 0x x x y x    的两个不同的实根, 则 1 2 02x x x  , 2 1 2 0 08x x y x  ,    2 2 0 0 02 4 8 0x y x     , 即 2 0 04x y , - 20 - 所以 PQ 的中点 N 的横坐标为 0x ,则 MN x 轴. 则    22 2 1 2 0 1 2 1 2 0 1 1| | 28 8MN x x y x x x x y         2 0 0 3 34 x y  ,    2 2 1 2 1 2 1 2 0 04 2 2 4x x x x x x x y      , 所以 MPQ 的面积  3 2 2 1 2 0 0 1 3 2| | 42 4S MN x x x y     . 由 2 0 01y x   ,得  2 2 0 0 01 1 0x y y   „ „ , 所以  22 2 0 0 0 0 04 4 1 2 5x y y y y         , 因为 01 0y „ „ ,所以  2 01 2 5 4y  „ „ , 所以 MPQ 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3 2 ,6 24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抛物线的切线的相关问题,抛物线中三角形的 面积的范围问题,属于难题.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题计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曲线 C 的参数方程为 2 5 cos 1 5 sin x y         ( 为参数),以坐标原 点 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 (2)若点 P 的极坐标为 1, ,过 P 的直线与曲线 C 交于 A,B 两点,求 1 1 PA PB  的最大 值. 【答案】(1) 4cos 2sin    (2) 2 10 5 【解析】 - 21 - 【分析】 (1)先将 2 5 cos 1 5 sin x y         中的 消去得普通方程,再利用 cos sinx y    , 可得 极坐标方程; (2)先求出 AB 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 C 的普通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及三角函数的性质可得 1 1 PA PB  的最大值. 【详解】解:(1)由 2 5 cos 1 5 sin x y         ,得   2 22 1 5x y    , 即 2 2 4 2x y x y   ,所以 2 4 cos 2 sin      , 即 4cos 2sin    ,故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4cos 2sin    . (2)因为 P 的极坐标为 1, ,所以 P 的直角坐标为 1,0 , 故可设 AB 的参数方程为 1 cos sin x t y t        (t 为参数). 将 1 cos sin x t y t        代入   2 22 1 5x y    ,得  2 2sin 6cos 5 0t t    , 设点 ,A B 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1 2,t t , 则 1 2 2sin 6cost t      , 1 2 5 0t t   , 所以  1 1 1 2 1 2 2 10 sin2sin 6cos1 1 1 1 5 5 t t PA PB t t t t           , 故 1 1 PA PB  的最大值为 2 10 5 . 【点睛】本题考查普通方程,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之间的互化,考查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 几何意义的应用,是中档题.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 已知函数   3 2f x x kx   . (1)若 1k  ,求不等式   3 1f x x  的解集; - 22 - (2)设函数  f x 的图象与 x 轴围成的封闭区域为  ,证明:当 2 3k  时, 的面积大于 16 15 . 【答案】(1) 1x x  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对不等式进行零点分段讨论求解; (2)求出函数与 x 轴交点坐标,表示出三角形面积,根据 2 3k  求得面积即可得证. 【详解】(1)若 1k  ,不等式   3 1f x x  即: 3 2 3 1x x x    3 2 3 1 0x x x   , 当 2 3x  时, 2 3 3 3 0, 1x x x x       ,得 21 3x   , 当 2 13 x  时,3 2 3 3 0, 1x x x x      ,得 2 13 x  , 当 1x  时,3 2 3 3 0, 1x x x x      ,得 1x  , 综上所述: 1x   即:不等式   3 1f x x  的解集为 1x x   ; (2)       23 2, 33 2 23 2, 3 k x x f x x kx k x x              , 该函数图象与 x 轴围成的封闭区域为三角形, 其三个顶点为 2 2 2 2, , ,0 , ,03 3 3 3 kA B Ck k                  , 2 3k  , 24 9k  该三角形面积: 1 2 2 2 2 3 3 3 kS k k        2 2 4 3 9 k k    - 23 - 2 2 4 9 9 3 9 k k     2 4 9 4 9 161 13 9 3 9 4 15k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原命题得证. 【点睛】此题考查求解绝对值不等式,利用零点分段讨论,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证明不等式, 关键在于准确求解顶点坐标,利用不等关系证明.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