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试-神经内科主治医师-3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医学考试-神经内科主治医师-32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32 (总分:10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总题数:20,score:100 分) 1.头皮的主要解剖结构是什么?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额顶枕部:颅顶部前起眶上缘,后抵 上项线和枕外隆凸,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自外 向里结构如下。 1)皮肤:此区皮肤厚而致密,内含大量毛囊、汗腺和 皮脂腺,血管和淋巴管也极为丰富。 2)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结缔 组织形成许多垂直的小梁并将脂肪组织分成小格,小 格内有血管和神经等。 3)帽状腱膜与枕额肌:腱膜坚韧致密,前续额腹,后 连枕腹。两侧逐渐变薄续于颞筋膜浅层。 4)腱膜下疏松组织:是帽状腱膜与颅骨膜之间的疏松 组织层,又称腱膜下间隙。此间隙在颅顶部范围很 广,向前达眶部,后达上顶线。间隙内有若干导管与 颅内静脉窦相通。 5)颅骨外膜:薄而致密,与各块骨间借结缔组织相 连,但在骨缝处与缝间韧带愈合紧密。 (2)颞部:上界为上颞线,下界为颧弓下缘。颞部可 分为 6 层:皮肤、皮下组织、颞浅筋膜、颞深筋膜、 颞肌和骨膜。) 本题思路: 2.头皮的主要血管、神经、淋巴的结构是怎样的?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血管:头皮的血液供应丰富。动脉、 静脉伴行,动脉之间、静脉之间都有多个吻合支。供 应头皮的血管来自颈内、颈外动脉系统。有额动脉、 眶上动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以及枕动脉。与动脉 伴行的静脉,其血液都回流至颅内静脉窦,仅有枕部 和颞部,部分回流至颈外静脉。头皮的静脉借血管与 板障静脉、静脉窦相交通。 (2)神经:除面神经分布于颞肌、枕肌和耳周围肌 外,颅顶部头皮的神经都是感觉神经。额部皮肤主要 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的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分 布。颞部皮肤主要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耳颞 神经分布。耳郭后面的皮肤由颈丛的分支耳大神经分 布。枕部皮肤由第二颈神经的枕大神经和颈丛的枕小 神经分布。 (3)淋巴:颅顶没有淋巴结,因此头部浅淋巴管均注 入头颈交界处的淋巴结。如额、颞、顶部的淋巴注入 颌下和耳前的淋巴结,颅顶后半部的淋巴结注入耳后 淋巴结,枕部的淋巴注入枕淋巴结。经上述各淋巴结 最后注入颈浅、颈深淋巴结。) 本题思路: 3.颅骨的结构是怎样的?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颅骨共 23 块。脑颅:8 块,构成颅 腔;面颅:15 块,构成面部支架。另外有 3 对听小 骨位于颞骨内。脑颅位后上方,略呈卵圆形,内为颅 腔,容纳脑。面颅位于前下方,形成面部的基本轮 廓,并参与构成眼眶、鼻腔和口腔。 (2)脑颅骨:①成对的:顶骨、颞骨;②不成对的: 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3)面颅骨:①成对的:上颌骨、腭骨、颧骨、泪 骨、下鼻甲、鼻骨;②不成对:犁骨、下颌骨和舌 骨。 (4)颅骨整体观: 1)颅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2)颅后面观:乳突、枕外隆突、上项线。 3)颅底内面观:①颅前窝:鸡冠、筛孔、筛板;②颅 中窝:垂体窝、视神经管、颈动脉沟、破裂孔、眶上 裂、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③颅后 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口、枕内隆突、横窦 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内耳门。 4)颅底外面观:由前向后:骨腭、牙槽弓、鼻后孔、 犁骨、切牙孔、腭大孔、卵圆、棘孔、下颌窝、关节 结节、破裂、颈静脉窝及孔、枕骨大孔、枕髁、茎 突、乳突、枕外隆突、茎乳孔。 5)颅侧面观:外耳门、颧弓、颞窝(颧弓上方)、颞下 窝(颧弓下方)、翼区、翼上颌裂、翼腭窝(上颌骨 体、蝶骨翼突、腭骨间) 6)颅前面观:眶:眶上孔(眶上切迹)、眶下孔、眶下 裂、视神经管、泪囊窝、泪腺窝、骨性鼻腔;前:梨 状孔;后:鼻后孔;中:骨性鼻中隔;外侧壁:上、 中、下鼻甲及鼻道、鼻旁、额窦位于额骨眉弓深面、 开口于中鼻道前部(筛漏斗)。) 本题思路: 4.脑膜的构成是怎样的?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脑的表面均有 3 层被膜包裹,由外向 内,依次是硬膜、蛛网膜和软膜。脑借这些被膜受到 支持和保护,并通过被膜的血管得到营养。 (1)硬脑膜坚韧而有光泽,由两层构成,硬脑膜外层 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在颅盖,硬脑膜 与颅骨结合疏松,而与颅底结合紧密。硬脑膜不仅呈 套状包被脑,而且形成若干板状突起,伸入各脑部之 间,使脑不致移位而得到更好地保护。由硬脑膜形成 的特殊结构如下。 1)大脑镰:呈镰刀形,伸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前端 附于鸡冠,后端连于小脑幕上面的正中线上,下缘游 离于胼胝体上方。 2)小脑幕:形似幕帐,作为颅后窝的顶,伸入大脑与 小脑之间。小脑幕附于枕骨横沟和颞骨岩部上缘,上 面中线处连于大脑镰。幕的前内侧缘形成幕切迹。切 迹与鞍背形成一环形孔,内有中脑通过。小脑幕将颅 腔不完全地分隔成上、下两部。 3)小脑镰:位于枕骨大孔后方,自小脑幕下面正中伸 入两小脑半球之间,为一短小的膜壁。 4)鞍膈:位于蝶鞍上方,张于鞍背上缘和鞍结节之 间,封闭垂体窝,中部有一小孔,容漏斗通过,鞍膈 下面为脑垂体。 (2)硬脑膜窦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 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出血难止, 易形成颅内血肿。主要的硬脑膜窦有以下几种。 上矢状窦:位于矢状沟内大脑镰的上缘,前方起自盲 孔,向后流入窦汇。窦汇是上矢状窦后端的扩大,位 于枕内隆凸附近,向两侧与横窦相通。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其走向与上矢状窦一 致,向后开口于直窦。 直窦:在小脑幕与大脑镰相接处,由大脑大静脉和下 矢状窦汇合而成,向后通窦汇。 横窦:成对,位于小脑幕后外侧缘附着处的枕骨横沟 内,连于窦汇与乙状窦之间。 乙状窦:成对,位于乙状窦沟处,为横窦的延续,向 前内于颈静脉孔处延续为颈内静脉。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 隙,形似海绵,故为海绵窦。两侧海绵窦借横支相 连。颈内动脉和展神经在窦内穿过。在窦的外侧壁 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 冲经通过。海绵窦前端借眼静脉与面部浅静脉交通, 向下借卵圆孔与翼静脉丛相通,故面部感染可蔓延至 海绵窦。蝶窦与海绵窦之间仅借薄骨板相隔,故蝶窦 炎可致海绵窦炎或血栓形成。海绵窦向后与斜坡上的 基底静脉丛相通,基底丛向下与椎内静脉丛相通,而 椎内静脉丛又与腔静脉系交通,故腹部、盆腔的感染 (如直肠的血吸虫卵)可经此途径进入颅内。 岩上窦和岩下窦分别位于颞骨岩部的上缘和后缘处, 将海绵窦的血液分别引向横窦和颈内静脉。 (3)脑蛛网膜薄而透明,无血管和神经,与硬脑膜间 有硬膜下隙;与软脑膜间有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 和较大血管。蛛网膜下隙的大小不一,较扩大处称蛛 网膜下池。在小脑与延髓间有小脑延髓池,在两大脑 脚之间有脚间池,视交叉前方有交叉池,中脑周围有 环池,脑桥腹侧有桥池。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 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菜花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 内,称蛛网膜颗粒。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 窦内,回流入静脉。 (4)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脑的表面并深入其沟 裂中,对脑的营养起重要作用。在脑室的一定部位, 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位脑室壁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 成脉络组织。在某些部位,脉络组织中的血管反复分 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突入脑 室,形成脉络丛。) 本题思路: 5.大脑半球的分叶及其解剖构成有哪些特点?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在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有大脑纵裂将其分 开,纵裂的底为胼胝体。在大脑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 裂隔开。由于大脑半球皮质的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 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 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每侧 半球以 3 条恒定的沟分为 5 叶:外侧沟起于半球下 面,行向后上方,至上外侧面;中央沟起于半球上绿 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与外侧沟隔一脑回, 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顶枕沟位于半球内侧面后 部,自下向上。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为 额叶;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为颞叶;枕叶位于半球后 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 自顶枕沟至枕前切迹(在枕叶后端前方约 4cm 处)的连 线;顶叶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 分;岛叶呈三角形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叶、 顶叶、颞叶所掩盖。) 本题思路: 6.大脑皮质功能的主要分区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根据细胞构筑和神经纤维的配布对大脑 皮质进行分区,较常用的是 Brodmann 的 52 区,按此 分区法,第Ⅰ运动区为 4 区,第Ⅰ感觉区为 3,1,2 区,视区为 17 区,听区为 42 区。 (1)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 部,包括 Brodmann 第 4 区和第 6 区。身体各部在此 区的投影特点为:①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中央 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运动有关,中部 与躯干和上肢的运动有关,下部与面、舌、咽、喉的 运动有关。②左右交叉,即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 的运动。但一些与联合运动有关的肌则受两侧运动区 的支配,如面上部肌、眼球外肌、咽喉肌、咀嚼肌、 呼吸肌和躯干、会阴肌,故在一侧运动区受损后这些 肌不出现瘫痪。③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各部形体 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2)第Ⅰ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 部,包括 3、1、2 区。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 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身体各 部在此区的投射特点是:①上下颠倒,但头部也是正 的。中央旁小叶的后部与小腿和会阴部的感觉有关, 中央后回的最下方与咽、舌的感觉有关。②左右交 叉,一侧躯体感觉区管理对侧半身的感觉。③身体各 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也与形体的大小无关,而取 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 (3)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 区)。一侧视区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半和对侧视网膜 鼻侧半的纤维经外侧膝状体传来的视觉信息。损伤一 侧视区,可引起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 (4)听区:位于大脑外侧沟下壁的颞横回上(42 区)。 每侧听区接受自内侧膝状体传来的两耳听觉冲动。因 此,一侧听区受损,不致引起全聋。 (5)平衡觉区:在中央后回下端头面部代表区附近。 (6)味觉区:可能位于中央后回下方的岛盖部。 (7)嗅觉区:位于海马旁回的钩附近。 (8)语言区:人类大脑皮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能进 行思维、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因此,人的大脑皮质还存在特有的语言中枢。一般认 为,语言中枢在一侧半球发展起来,即善用右手(右 利)者在左侧半球,善用左手(左利)者其语言中枢也 在左侧半球,只有一部分人在右侧半球。故左半球被 认为是语言区的“优势半球”。临床观察证明,90% 以上的失语症都是左侧大脑半球受损伤的结果。语言 区包括说话、听话、书写和阅读四个区。 1)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的后部(45 区),又 称 Broca 区。此区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即丧失 说话能力,但仍能发音。 2)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22 区)。此区 受损,患者虽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 也不能理解自己讲话的意义,称为感觉性失语症。 3)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 区),靠近中央前回 的上肢代表区。此区受损,虽然手的运动正常,但不 能写出正确的文字,称为失写症。 4)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39 区),靠近视区。 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 义,称失读,也属于感觉性失语症。) 本题思路: 7.大脑半球的白质包括哪几类,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大脑半球的髓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 可分三类,即连合系、联络系和投射系。 (1)连合系: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包 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隆连合。 1)胼胝体:为强大的白质纤维板,连接两侧半球广大 区域的相应部位,纤维向前、后和两侧放射,联系两 半球的额叶、枕叶、顶叶、颞叶。 2)前连合:位于穹隆的前方,呈“X”形,连接左嗅 球、右嗅球和颞叶。 3)穹隆连合:穹隆是由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 维束,两侧穹隆经胼胝体的下方前行并互相靠近,其 中一部分纤维越至对边,连接对侧的海马,称为穹隆 连合。 (2)联络系: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 其中短纤维联系相邻脑回称弓状纤维。长纤维联系本 侧半球各叶,其中主要的有:①钩束,呈钩状绕过外 侧裂,连接额、颞两叶的前部;②上纵束,在豆状核 与岛叶的上方,连接额、顶、枕、颞四个叶;③下纵 束,沿侧脑室下角和后角的外侧壁行走,连接枕叶和 颞叶;④扣带,位于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的深部,连接 边缘叶的各部。 (3)投射系: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包括基底 核、间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的上行纤维和下行纤 维,这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内囊。 1)内囊:由宽厚的白质纤维板构成,位于尾状核、背 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 放的“V”形,可分为三部:①内囊前肢,位于豆状 核和尾状核之间,内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②内囊 后肢,位于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有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丘脑上辐射、顶枕颞桥束、视辐射和听 辐射通过;③内囊膝,位于前肢、后肢会合处,有皮 质核束通过。内囊损伤可导致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 脑上辐射受损)、对侧偏瘫(皮质脊髓束损伤)和偏盲 (视辐射受损),即所谓“三偏综合征”。 2)穹隆:是由海马的投射纤维和少量的联合纤维构 成。海马发出纤维,在其内侧结成海马伞,行向背后 方逐渐与海马分离,称为穹隆。) 本题思路: 8.基底神经节的解剖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基底神经节又称基底节,位于大脑白质 深部,其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 成,另外红核、黑质及丘脑底核也参与基底节系统的 组成。 (1)尾状核:呈“C”形弯曲的蝌蚪状,分头、体、尾 三部,围绕豆状核和丘脑,伸延于侧脑室前角、中央 部和下角的壁旁。 (2)豆状核:位于岛叶深部,在水平切面和额状切面 上均呈尖向内侧的楔形,并被两个白质薄板分为三 部:外侧部最大,称壳;内侧的 2 部合称苍白球。 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为纹状体,豆状核又分为壳核和 苍白球两部分。尾状核和壳核种系发育较晚,称为新 纹状体;苍白球出现较早,称为旧纹状体;杏仁核是 基底神经节中发育最古老的部分,称为古纹状体。 (3)屏状核:为岛叶与豆状核之间的一薄层灰质,其 范围与壳相当。此核的内侧借外囊与壳相隔,外侧借 最外囊与岛叶皮质相隔。此核与大脑皮质之间可能有 往返联系,其功能尚不明确。 (4)杏仁体: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深面,与尾状核尾 相连,属边缘系。接受来自嗅脑、间脑和新皮质的纤 维,发出纤维至间脑、额叶皮质和脑干,其功能与行 为、内分泌和内脏活动有关。 基底节是锥体外系统的中继站,各核之间有密切的纤 维联系,其经丘脑将信息传至大脑皮质,又经丘脑将 冲动下传至苍白球,再通过红核、黑质、网状结构等 影响脊髓运动神经元。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质及小脑 协同随意运动、肌张力和姿势反射,也参与复杂行为 的调节。) 本题思路: 9.边缘系统包括哪些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是什么?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和有关的皮质及皮质 下结构(如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 和中脑被盖等)组成。在种系发生中出现较早,其神 经联系十分复杂,较重要的有丘脑内侧束、穹隆、乳 头丘脑束、终纹(杏仁体→隔区)、丘脑髓纹(隔区→ 缰核)等。 边缘系统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密切关系,并参与个体 生存和种族繁衍功能(如觅食、防御、攻击、情绪反 应和生殖行为等),海马还与高级神经活动记忆有 关。) 本题思路: 10.丘脑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是什么?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丘脑又称背侧丘脑,位于下丘脑的背侧 和上方,两者间以第三脑室侧壁上的下丘脑沟为界。 背侧丘脑由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借丘脑间黏合(中 间块)连接而成,其前端的突出部为丘脑前结节,后 端膨大称丘脑枕。 在背侧丘脑灰质的内部有一自外上斜向内下的“Y” 形纤维板——内髓板将背侧丘脑分为三部分。在内髓 板的前方,两分又部之间的区域为前核;在内髓板内 侧者为内侧核;在内髓板外侧者为外侧核。在上述三 部分内含有多个核团。其中,外侧核分为背、腹两 层:腹层由前向后分为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 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此外,在内 髓板内有板内核,在第三脑室室周灰质内有正中核, 在背侧丘脑外面尚有薄层的丘脑网状核。 背侧丘脑核团可归纳为三类:①非特异性投射核团, 包括正中核和板内核等,在进化上比较古老,接受来 自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传出纤维主要至皮质下结 构,如下丘脑和纹状体。②联络性核团,包括内侧 核、外侧核的背层及前核,接受多方面的传入纤维, 与大脑皮质的联络区有往返纤维联系。③特异性中继 核团,包括外侧核腹层的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外侧 核)和腹后核。其中,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自 孤束核发出的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 脊髓丘系的纤维。上述传入纤维在腹后核中有严格的 定位关系,即传导头部感觉的纤维投射至腹后内侧 核;传导上肢、躯干和下肢感觉的纤维由内向外依次 投射至腹后外侧核。腹后核发出的纤维投射至大脑皮 质中央后回的感觉区。腹中间核和腹前核主要接受小 脑上脚、纹状体和黑质的纤维,发出纤维投射至大脑 皮质的躯体运动区。 背侧丘脑的功能一方面是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 并可能感知粗略的痛党。在背侧丘脑受到损伤时将导 致感觉功能的障碍以及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等症 状。另一方面,背侧丘脑的腹中间核和腹前核作为大 脑皮质与小脑、纹状体、黑质之间相互联系的枢纽, 实现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本题思路: 11.脑干的主要解剖结构是怎样的?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位于脊髓和间脑 之间的一个较小部分,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 三部分组成。 (1)延髓:形似倒置的锥体,长约 3cm,前靠枕骨基 底部,后上方为小脑,下在枕骨大孔处,相当第一颈 神经根部位与脊髓相接,二者外形分界不明显。延髓 上端与脑桥在腹面以横行的延髓脑桥沟分界,在背面 则以第四脑室底上横行的髓纹为界线。在延髓腹面, 前正中裂两侧有隆起的锥体,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纤维 聚成。在延髓和脊髓交界处,组成锥体的纤维束大部 交叉,在外形上可以看到锥体交叉阻塞前正中裂。锥 体的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的橄榄,内含下橄榄核。橄榄 和锥体之间的前外侧沟中有舌下神经根丝出颅。在橄 榄的背方,则由上而下可见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 神经的根丝入颅或出颅。在背面,延髓下部形似脊 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 部。在延髓背面下部,脊髓的薄束、楔束向上延伸, 分别扩展为膨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 束核和楔束核,它们是薄束、楔束终止的核团。 (2)脑桥:脑桥以其腹面宽阔膨隆的基底部为特征, 下缘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 出入颅,自内向外分别为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 经。脑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长度约 2.5cm。 基底部正中有纵行的基底沟,容纳基底动脉。基底部 向外逐渐变窄,移行为小脑中脚,两者的分界可以三 叉神经根(包括粗大的感觉根和位于其前内侧细小的 运动根)为标志。延髓、脑桥和小脑的交角处,临床 上称为脑桥小脑三角,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恰好位 于此处。因此,该部位的肿瘤能引起涉及这些脑神经 和小脑的多方面的症状。 脑桥的背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此处室底的外侧 壁为左右小脑上脚,两个上脚间夹有薄层的白质层, 称为上髓帆,参与构成第四脑室顶。上髓帆上有滑车 神经根出颅,是唯一自脑干背面出颅的脑神经。 (3)中脑:中脑长约 1.5cm,其腹面上界是属于间脑 的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中脑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 隆起,称大脑脚底,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 所组成。大脑脚底之间为深陷的脚间窝。此处有许多 血管穿入,故此区域又称后穿质。大脑脚底的内侧有 动眼神经根出颅。中脑背面有两对圆形隆起,即一对 上丘和一对下丘。下丘与间脑的内侧膝状体之间的条 状隆起叫下丘臂;联系上丘与间脑的外侧膝状体的为 上丘臂。由于上丘、下丘的覆盖,胚胎时期的神经管 腔在中脑成为中脑水管,向下与第四脑室相通。) 本题思路: 12.第四脑室是怎样构成的?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前部由小脑上 脚及上髓帆组成,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形成。下髓帆也是一薄片白质,它与上髓帆都伸入小 脑,以锐角相会合。附于下髓帆和菱形窝下角之间的 部分,朝向室腔的是一层上皮性室管膜,其表层有软 膜和血管被覆,它们共同形成第四脑室脉络组织。脉 络组织上的一部分血管分支反复缠绕成丛,夹带着软 膜和室管膜上皮突入室腔,成为第四脑室脉络丛,是 生成脑脊液的地方。第四脑室借脉络组织上的三个孔 与蛛网膜下隙相通。第四脑室正中孔不成对,位于菱 形窝下角尖部的正上方;第四脑室外侧孔成对,开口 于第四脑室的外侧尖端。) 本题思路: 13.脑干网状结构的构成及功能是什么?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在脑干中,除脑神经核、境界明确的一 些非脑神经核团和长的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以 外,还能看到有分布相当宽广、胞体和纤维交错排列 成“网状”的区域,称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内神经 元的特点是其树突分支多而且很长,说明这些神经元 可以接收和加工从很多方面来的传入信息。网状结构 接受来自所有感觉系统的信息,而网状结构的传出联 系则直接或间接地可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各个地方。网 状结构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它涉及觉醒和睡眠的周 期、脑和脊髓的运动控制以及各种内脏活动的调节。 网状结构内的纤维和细胞排列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 们也是根据形态、纤维联系和生理功能组合成核团或 纤维束的,其境界很不易区分。 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网状结构的核团主要包括向小 脑投射的核团、中缝核团、中央群和外侧群核团以及 儿茶酚胺核团。 (1)上行网状激动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向网状结构的 感觉传入、自网状结构向间脑某些核团的上行投射以 及从这些核团向大脑皮质广泛地区的投射。与前面提 到的各种感觉如视、听、躯体感觉不同,上行网状激 动系统携带的冲动是“非特异性”的,其主要作用是 保持皮质的意识水平,使皮质对各种传入信息有良好 的感知能力,在维系人的觉醒和睡眠周期中起重要作 用。一些麻醉药物也是通过上行网状激动系统起作用 的,此系统受损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 深度昏迷。 (2)与运动和内脏活动相关的部分:网状脊髓束主要 与运动控制有关。此束从延髓和脑桥部的网状神经元 发出,止于脊髓灰质Ⅶ层,转而影响Ⅸ层的运动神经 元。发出网状脊髓束的网状结构神经元又受到来自大 脑运动皮质、小脑和基底神经节等与运动控制有关的 高级中枢的影响。网状结构某些部位与各自主神经传 出核团存在纤维联系。生理学实验发现网状结构内有 些区域与呼吸和心血管活动有关,如果损伤脑干网状 结构,会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3)五羟色胺能中缝核团:中脑和脑桥部的中缝核主 要接受来自边缘系统各部包括嗅觉系统和下丘脑的纤 维,导水管周围灰质则与延髓部的中缝核相联系。中 缝核的五羟色胺能神经元则投射到极广泛的地区,包 括端脑、间脑、脑干和脊髓。) 本题思路: 14.小脑的位置及构成是怎样的?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小脑位于颅后窝,腹侧为脑桥与延髓, 上为小脑天幕,与大脑枕叶分开,下方为小脑延髓 池,其间为第四脑室,由上、中、下三脚分别与中 脑、脑桥、延髓发生联系。小脑中间狭窄部分形状似 虫为蚓部,两边各有小脑半球,蚓部垂向两旁延伸成 扁桃体,彼此间无明显界限。小脑表面有许多狭长的 回,又有许多较深的沟将其划分为许多小叶。) 本题思路: 15.小脑的内部结构有哪些?主要功能是什么?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小脑总体积约占整个头颅的 10%,然而 其所含的神经元数量却超过全脑神经元总数的一半以 上。小脑表面是灰质,深部是白质,白质呈树枝状分 叉。灰质从外向内分为分子层、梨状细胞层及颗粒细 胞层。白质中由外侧向中线有四对神经核,即齿状 核、栓状核、球状核、顶核。蚓部通过顶核、中间部 通过中间核、外侧部通过齿状核与大脑皮质和脑干的 不同区域发生功能联系。小脑的功能具体如下。 (1)前庭小脑(原小脑):此部主要接受来自同侧前庭 神经节和前庭神经核发来的纤维,经小脑下脚进入小 脑。其传出纤维主要是回到同侧的前庭核,通过前庭 脊髓束和内侧纵束影响支配躯干肌的运动神经元。借 此途经,前庭小脑可调整由于各种前庭刺激引起的肌 紧张变化,维持身体的平衡。 (2)脊髓小脑(旧小脑):这部分小脑主要接受脊髓小 脑束(包括脊髓小脑前束、后束,脊髓小脑吻侧束和 楔小脑束)的纤维,即将运动过程中身体内外各种变 化着的信息传入小脑。这些信息也经网状结构及其他 一些核团(如与三叉神经有关的脑神经核)传入小脑。 身体各不同部位在脊髓小脑皮质中有不同的代表部 位,即存在有一定的躯体定位关系。脊髓小脑的传出 纤维经顶核和中间核(球状核和栓状核)离开小脑。其 中,发自蚓部皮质的纤维经顶核接替后投射到前庭神 经核和网状结构,通过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及网状 脊髓束支配同侧前角 α 和 γ 运动神经元,控制运动 中的躯干肌和肢体近端肌肉的张力和协调。发自半球 中间部皮质的纤维在中间核接替后经小脑上脚投射到 对侧红核。一部分纤维越过红核止于对侧丘脑腹外侧 核,由此厚投射到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这样,红核 和大脑皮质运动区分别经过红核脊髓束和皮质脊髓束 影响同侧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控制运动中的肢体 远端肌肉的张力和协调。 (3)大脑小脑(新小脑):此部皮质接受来自对侧脑桥 核经小脑中脚发来的纤维,即接受来自对侧大脑皮质 广泛区域(特别是额叶和顶叶)的信息。新小脑的传出 纤维经齿状核接替后,组成小脑上脚的主体,绕过红 核投射到对侧丘脑腹外侧核(VL),再由此投射到大脑 皮质运动区。大脑皮质运动区发出皮质脊髓束经锥体 交叉返回同侧脊髓前角,控制运动神经元的活动。通 过这一环路,大脑小脑的功能主要是影响运动的起 始、计划和协调,包括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 围。) 本题思路: 16.脊髓的位置及外形有哪些特点?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脊髓位于椎管内,其表面有若干层被膜 及脑脊液包围。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长度 42~45cm,最宽处的直径仅为 1cm;重量为 35g 左 右。脊髓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末端变 细,称为脊髓圆锥。于第 1 腰椎体下缘处续为无神经 组织的细丝,即终丝,在第 2 骶椎水平为硬脊膜包 裹,止于尾骨的背面。 脊髓表面借前后两条位于正中的纵沟分为左右对称的 两半。前面的裂隙称前正中裂,后面的裂隙称后正中 沟。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 前外侧沟是前根从脊髓发出的裂隙,后外侧沟是后根 进入脊髓的裂隙。脊髓保留有明显的节段性。这种节 段性可由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出入脊髓时所 占据脊髓的宽度反映出来。根据脊神经的数目,脊髓 可分为 31 节:8 个颈节(C)、12 个胸节(T)、5 个腰 节(L)、5 个骶节(S)和 1 个尾节(Co)。脊髓全长粗细 不等,有两个膨大部:颈膨大自 C5 至 T1,腰骶膨大 自 L2 到 S3。这两个膨大的形成是由于此处的脊髓节 段的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多,是分别发出支配上肢和下 肢各对脊神经的部位。 由于在胚胎 3 个月后,人体脊柱的生长速度比脊髓要 快,因此在成人脊髓与脊柱的长度是不相等的。粗略 的推算方法是:上颈髓(C1~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 应;下颈髓(C5~8)和上胸髓(T1~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一 节椎体平对;中胸部的脊髓约与同序数椎骨上方第 2 节椎体平对;下胸部脊髓约与同序数上方第 3 节椎体 平对;腰髓约平对第 11 及第 12 胸椎范围;骶髓和尾 髓约平对第 1 腰椎。因此,腰部、骶部、尾部的脊神 经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离开脊柱以前,在椎管 内向下行走一段较长距离,这就形成马尾。也就是 说,成人椎管内在相当第 1 腰椎以下已无脊髓而只有 马尾。为安全起见,临床上常选择第 3、4 或第 4、5 腰椎棘突之间用针刺入蛛网膜下隙以引流脑脊液或注 射麻醉药物。) 本题思路: 17.脊髓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从横切面观察脊髓,可见正中央有中央 管,围绕中央管可见 H 形或蝶形的灰质。每一侧灰质 可见分别向前后方向伸出的前角和后角,在胸髓和上 部腰髓(L1~3)还可见向外伸出细小的侧角。前角、后 角之间的宽阔区域为中间带。位于中央管周围、连接 双侧的灰质称灰质连合。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三个 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前索,前外侧沟、后 外侧沟之间为外侧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为后 索。在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间有纤维横越,称白质 前连合。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白质之间,灰 质、白质混合交织,此处称为网状结构。不同节段脊 髓的灰、白质构成形态是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节段 脊髓因其所支配的身体部位不同而含有的神经元数量 不同所致。 (1)灰质:脊髓灰质由大量大小形态不同的多级神经 元所组成。从横切面看,各种相同类型的神经元往往 聚集成簇。这些细胞群在有些地方则形成界线较分明 的神经核。这些细胞群往往还沿脊髓的纵轴排列,因 此从立体角度看,它们多是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 的神经元柱。全部脊髓灰质可以分成 10 个板层,这 些板层从后向前分别用罗马数字 I 到 X 命名。 1)前角(前柱):前角含有大、中、小型神经元,占脊 髓全长,各型细胞混合存在,其中大中型细胞多为 α 和 γ 运动神经元,α 运动神经元占 2/3,γ 运动 神经元占 1/3,发出轴突经前根至骨骼肌。小型细胞 为中间神经元,其中包括 Renshaw 细胞。 2)侧角(柱): ①中间内侧核:为一群小型及中型细胞,呈三角型, 位于中间带内侧部,中央管的外侧,占脊髓全长,此 可能接受内脏传入纤维,并传递至内脏神经元。 ②中间外侧核:位于中间带外侧的尖端,占据侧角 (柱),为中等大多极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此核自 起 C8,下抵 L2~3 属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经前 根、白交通支,终于交感神经节。在 S2~4 前角基部的 外侧面也有类似但较为分散的细胞,发出轴突经前根 至盆腔的副交感神经节,称为骶副交感核。 3)后角(后柱):在横切面上后角自后向前分为尖部、 胶状质部、头部、颈部和基部。后角内的神经细胞属 感觉性,接受经后根传入脊髓的体表、体内和本体的 各种感觉纤维。 (2)白质:在脊髓白质内,上、下纵行的纤维束各占 一特定的区域,分为脑与脊髓之间长距离的上行(感 觉性)、下行(运动性)传导束和脊髓内短距离联络性 的固有束。各束之间无明显的分界,脊髓白质由神经 纤维和神经胶质网组成,形成三个白质柱。 1)前索:位于前正中裂和前外侧沟之间,前索内下降 的纤维,包括:①皮质脊髓前束,为非交叉的锥体 束,位于前正中裂的两侧,来自大脑皮质运动区,其 纤维终止前陆续在白质前联合处交叉,终止于对侧前 角细胞,主要支配上肢和颈肌。②前庭脊髓内侧束, 起自前庭内侧核,纤维交叉伴随内侧纵束下行,止于 颈节和上胸节。③顶盖脊髓束,起自上丘的深层,在 内侧纵束的前方,两侧纤维交叉,交叉后的纤维下行 于内侧纵束的前方,在脊髓内位于前索,近前正中 裂,大部分纤维至上四个颈节,少量纤维至下四个颈 节。④网状脊髓内侧束(脑桥网状脊髓束),起自脑桥 被盖内侧部的细胞,此束几乎全部不交叉,下行于脊 髓前索内侧部。⑤内侧纵束,此束起自脑干的许多核 团,下行于脊髓前索的内侧部,靠近前正中裂。终止 于前角及部分中间带,此束只见于上颈节。⑥脊髓丘 脑前束,位于前索边缘部,起自对侧后角中央细胞 柱,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上行,止于丘脑。 2)侧索:位于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之间。 在侧索内下行的纤维:①皮质脊髓侧束,即锥体束, 位于脊髓小脑束和固有束之间。起自对侧火腑皮质中 央前回的大锥体细胞,在延髓交叉。交叉后下行终止 于前角,占脊髓全长。它支配四肢肌肉的随意运动, 特别是肢端的运动,尤其是手的精细动作。②网状脊 髓外侧束(延髓网状脊髓束),起自延髓网状结构的内 侧 2/3,下行于脊髓侧索的前部,占脊髓全长。网状 脊髓束对脊髓 α 和 γ 运动神经元有易化和抑制性作 用。③红核脊髓束,起自对侧的红核,在中线交叉后 下行,在脊髓内位于皮质脊髓侧束的前方,终止于前 角。④前庭脊髓外侧索,起自前庭外侧核,纤维不交 叉,下行于同侧脊髓侧索的前部,纵贯脊髓全长,此 束可增强同侧肢体的伸肌紧张。⑤下行自主性通路, 此通路直接和间接与下丘脑相关联,下丘脑是调节内 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除接受低级脑部的影响外,也 接受大脑皮质某些区域的影响,下行自主通路是多突 触的,弥散分布于脊髓的侧索和前索,与侧固有束和 网状脊髓束密切关联,终止于中间外侧核。 侧索内上行的纤维:①脊髓小脑后束,由 Clarke 核 发出纤维向外至同侧侧索后部周缘上行,经小脑下脚 止于小脑的下肢代表区(蚓部)。②脊髓小脑前束,在 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主要为交叉纤维,起自对侧与 同侧后角中央细胞,此束上行至延髓即与脊髓小脑后 束分离,经小脑上脚(结合臂)的背侧面进入小脑蚓 部。③脊髓丘脑侧束,位于脊髓小脑前束之内侧前 方,起于对侧后角边缘核、后角颈部、中间带和部分 前角,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上行终止于丘 脑。纤维排列自外内依次为骶、腰、胸、颈各部。④ 脊髓顶盖束,传导躯体感觉到与视、听有关的中脑顶 盖区,此束甚少,其起始细胞与脊髓丘脑束相似,与 脊髓丘脑束伴行。⑤脊髓前庭束,此束中一部分纤维 是脊髓小脑后束的侧支。另一部分起自其他后角神经 元。在同侧脊髓上行,止于前庭外侧核的尾侧部。⑥ 脊髓网状束,属于脊髓-网状-丘脑系统,占脊髓全 长,起始于脊髓后角的神经元,于脊髓前外侧索上 行,止于延髓网状结构的纤维主要是不交叉的,至脑 桥的纤维分布于两侧,多数终于脑桥尾部网状核,少 数至中脑网状结构,此束对保持意识和觉醒起重要作 用,故属上行网状激活系统。⑦内脏感觉传导束,其 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支起自胸腹腔 内脏的痛觉和牵张感觉的感受器,第二级神经元在脊 髓灰质内的部位及其纤维的走向尚未明确,传导内脏 感觉的纤维可能靠近脊髓丘脑束上行。 3)后索:在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在后索下降的 纤维束有束间束与隔缘束,上行纤维束有:①薄束, 位于后正中沟的两侧,系由来自下肢及下胸段的本体 感觉精细触觉的纤维所组成,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 ②楔束,在薄束的外侧。系来自上胸、上肢与颈部的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纤维,终止于延髓的楔束核。 4)固有束:为联系脊髓不同节段短距离的纤维束,对 脊髓的反射活动起重要作用,是脊髓固有反射的基 础。) 本题思路: 18.脊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传导功能:脊髓是感觉神经和运动神 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其结构基础即脊髓内的上行 纤维束、下行纤维束。除头部、面部外,全身的深感 觉、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动,都经脊髓白质的 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到脑。由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 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才能调节躯干、四肢骨骼肌以 及部分内脏的活动。 (2)反射功能:脊髓可执行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包 括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脊髓各种反射都是通过脊髓 节内和节间的反射弧完成的。 1)躯体反射:即引起骨骼肌运动的反射,由于感受器 部位不同,又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黏膜的感受器,引起骨骼肌收 缩的反射,如腹壁反射。浅反射的反射弧中任何一部 分受到破坏,出现反射减弱或消失。 深反射:是刺激肌、腱感受器,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 射。因为这一刺激,使肌、腱受到突然的牵拉而引起 被牵拉肌的反射性收缩,所以又称牵张反射。 2)内脏反射:脊髓的中间带内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的低级中枢。这些中枢执行的内脏反射活动,也是 通过脊髓反射弧完成的,并受到大脑皮质的控制。如 排尿反射,当排尿反射弧任一部分被中断时,可出现 尿潴留;当颈段脊髓、胸段脊髓横贯性损伤后,可引 起反射性排尿亢进,出现尿失禁。) 本题思路: 19.脑脊液的循环机制是怎样的?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脑脊液是充满于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 和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无机离子、葡 萄糖和少量蛋白,细胞很少,主要为单核细胞和淋巴 细胞,其功能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对中枢神经 系统起缓冲、保护、营养、运输代谢产物以及维持正 常颅内压的作用。脑脊液总量在成人约 150ml,它处 于不断地产生、循行和回流的平衡状态,其途径为脑 脊液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 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通道,经中脑水管流 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 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使脑、脊 髓和脑神经、脊神经很均被脑脊液浸泡。然后,脑脊 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透 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回流入血液中。如 在脑脊液循环途径中发生阻塞,可导致脑积水和颅内 压升高,进而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形成脑疝。) 本题思路: 20.脑神经主要包括哪些,其纤维构成是怎样的? 【score: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Ⅰ嗅神经: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 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黏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 成 20 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 球,传导嗅觉。 (2)Ⅱ视神经: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 冲动。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 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向 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 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隙也随 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3)Ⅲ动眼神经: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 运动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支配 上直肌、上睑提肌及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由下 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称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 动纤维(副交感)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 和调节反射。 (4)Ⅳ滑车神经:为运动性神经。起于滑车神经核, 支配上斜肌。 (5)Ⅴ三叉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感觉和特 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始于三叉神 经运动核,组成三叉冲经运动根,分布于咀嚼肌等。 运动根内尚含有三叉神经中脑核发出的纤维,传导咀 嚼肌和眼外肌的本体感觉。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位于 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内。其中枢突聚集成粗大的 三叉神经感觉根,由脑桥与脑桥臂交界处入颅,止于 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突组成三 叉神经三条大的分支,称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 神经,分布于面部的皮肤,眼、口腔、鼻腔、鼻旁窦 的黏膜、牙齿、脑膜等,传导痛、温、触等多种感 觉。 (6)Ⅵ展神经:属躯体运动性神经,起于展神经核。 展神经损伤可引起外直肌瘫痪,产生内斜视。 (7)Ⅶ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三种主要纤维成 分,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面神经核,主要支配面肌 的运动。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上泌涎核,属副交感 节前纤维,节后纤维分布于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 及鼻、腭的黏膜腺,是这些腺体的分泌神经。特殊内 脏感觉纤维,即味觉纤维,其胞体位于膝神经节,周 围突分布于舌前 2/3 味蕾,中枢突止于孤束核。此 外,面神经可能含有少量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 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 (8)Ⅷ前庭蜗神经: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属特 殊躯体感觉性神经。前庭神经传导平衡觉,蜗神经传 导听觉。 (9)Ⅸ舌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四种纤维成分: ①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疑核,支配茎突咽肌;② 副交感纤维,在耳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腮腺, 司腺体分泌;③一般内脏感觉纤维,胞体位于颈静脉 孔处的下神经节,中枢突终于脑干孤束核,周围突分 布于舌后 1/3 的味蕾;④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胞体也 位于下神经节,中枢突终于孤束核,周围突分布于 咽、舌后 1/3、咽鼓管、鼓室等处的黏膜以及颈动脉 窦和颈动脉小球;⑤躯体感觉纤维,胞体位于上神经 节内,分布于耳后皮肤。 (10)Ⅹ迷走神经:为混合性神经,是行程最长、分布 范围最广的脑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①副交感纤 维,起于迷走神经背核,主要分布到颈、胸和腹部的 多种器官,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②一般 内脏感觉纤维,其胞体位于下神经节(结状神经节) 内,中枢突终于孤束核,周围突分布于颈、胸和腹部 的器官;③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其胞体位于上神经节 内,其中枢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周围突主要分布 于耳郭、外耳道的皮肤和硬脑膜;④特殊内脏运动纤 维,起于疑核,支配咽喉肌。 (11)Ⅺ副神经:由颅根和脊髓根组成。颅根的纤维为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疑核,支配咽喉肌。脊髓根 的纤维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脊髓颈部的副神经 脊髓核,脊髓根与颅根汇合一起出颅后,又与颅根分 开,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12)Ⅻ舌下神经:主要由躯体运动纤维组成,由舌下 神经核发出,支配全部舌内肌和舌外肌。) 本题思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