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士基础知识-试卷33-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试卷33-1

初级药士基础知识-试卷 33-1 (总分:68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30,score:60 分) 1.下面关于细胞膜的叙述, 不正确 的是 【score:2 分】 【A】膜的基架为脂质双层,其间镶嵌不同结构和 功能的蛋白质 【B】其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 【C】水溶性高的物质可自由通过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D】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 【E】膜上脂质分子的亲水端朝向膜的内外表面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 能。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认为,膜是以液态的脂质 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 能的蛋白质。大部分物质的跨膜转运都与镶嵌在膜上 的这些特殊蛋白质有关。膜的两侧面均为水环境,膜 上脂质分子的亲水端朝向膜的内外表面。一般来讲, 由于膜的基架为脂质双层,所以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 通过,而脂溶性物质则可自由通过。 2.单纯扩散和经载体易化扩散的共同特点是 【score:2 分】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需要膜蛋白介导 【D】只转运脂溶性物质 【E】顺电位梯度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 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单纯扩 散;②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又分为通道介导的跨 膜转运、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后者包括经载体易化 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③出胞和 入胞作用三种。单纯扩散和经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不 需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流动,单纯 扩散转运的主要是小分子的脂溶性物质,如 O 2 、CO 2 、尿素、乙醇等;而易化扩散转运的主要是一些营 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3.葡萄糖进入细胞属于 【score:2 分】 【A】单纯扩散 【B】主动运转 【C】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胞吞作用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包括两种 形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 散。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具有特异性高和饱和现象。 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的跨膜转运属于此种类型。 主动运转指由离子泵和转运体蛋白介导的消耗能量、 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分原发性主动运 转和继发性主动运转。 4.通过 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信号物质 【score:2 分】 【A】甲状腺激素、气味分子、光量子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B】肾上腺素、组胺、醛固酮 【C】性激素、催产素、光量子 【D】降钙素、组胺、醛固酮 【E】性激素、醛固酮、甲状腺激素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 分子。现已知的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分子有 100 多种,包括生物胺类激素,肽类激素和气味分 子、光量子等。甲状腺激素、组胺等均为此类激素。 性激素和醛固酮不属此列。 5.酪氨酸激酶受体作用过程是 【score:2 分】 【A】通过受体分子本身的酶活性起作用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B】通过蛋白激酶改变第二信使的量起作用 【C】通过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起作用 【D】通过 G-蛋白受体起作用 【E】通过激活 PLC 途径起作用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酶耦联受体作用过程。酪氨酸 激酶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当激素与受 体结合后,可使位于膜内区段上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激 活,使自身肽链和膜内蛋白底物中的酪氨酸残基磷酸 化最终导致基因转录过程改变以及细胞内相应的生物 学效应。大部分生长因子类激素、胰岛素和部分肽类 激素都是通过酪氨酸激酶受体进行信号转导。 6.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不包括 【score:2 分】 【A】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B】离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C】膜受体一 G 蛋白一 Ac 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D】膜受体一 G 蛋白一 PL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E】膜糖链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细胞的 跨膜信号转导包括:①G 蛋白耦联受体的信号转导, 其中又分为膜受体-G 蛋白一 Ac 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和膜受体-G 蛋白一 PL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②离 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③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 号转导。 7.安静时细胞膜两侧保持内负外正的电位分布称为 【score:2 分】 【A】静息电位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去极化电位 【C】超极化电位 【D】复极化电位 【E】反极化电位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静息电位和极化。细胞未受刺 激时膜两侧保持内负外正的电位分布状态称为静息电 位。 8.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score:2 分】 【A】K + 平衡电位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Na + 平衡电位 【C】Ca 2+ 平衡电位 【D】Na + 平衡电位与 K + 平衡电位之差 【E】Na + 平衡电位与 K + 平衡电位之和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静息 状态下细胞膜主要是 K+通道开放,K + 受浓度梯度驱 动向膜外扩散,当达到平衡时,电位差形成的驱动力 与浓度差驱动力相等,方向相反。此时膜电位称为 K + 平衡电位。安静状态下的膜只对 K + 有通透性,因 此静息电位相当于 K + 的平衡电位。 9.峰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 【score:2 分】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复极化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反极化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钠通 道激活后很快失活,随后 K + 通道开放,K + 顺梯度 快速外流,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恢复到刺激前的静 息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称为复极化。 10.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表现“全或无”特性 【B】具有局部兴奋特征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C】有不应期 【D】是由 Ca 2+ 内流产生的 【E】幅度与乙酰胆碱释放量无关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终板电位。终板电位是局部电 位,可通过电紧张活动使邻近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 而暴发动作电位,表现为肌细胞的兴奋。 11.红细胞 不具有 【score:2 分】 【A】可塑变形性 【B】悬浮稳定性 【C】渗透脆性 【D】运输 CO 2 和 O 2 【E】清除异物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红细胞的功能和特性。可塑变 形性是指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能力; 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 特性;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 破裂的特性。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CO 2 和 O 2 12.与红细胞沉降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score:2 分】 【A】渗透脆性 【B】叠连现象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氧合作用 【D】黏滞性 【E】温度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红细胞的功能和特性。悬浮稳 定性是指红细胞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的特性。评价 悬浮稳定性的指标是红细胞沉降率(ESR)。正常成年 男性 ESR:0~15mm/h;成年女性 ESR:0~20mm/ h。ESR 愈快,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愈小。在某 些疾病,红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为红细 胞叠连。发生叠连后,红细胞团块的总表面积与总体 积之比减小,摩擦力相对减小而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决定红细胞叠连的快慢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 于血浆成分的变化。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 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 ESR; 血浆中清蛋白和卵磷脂的含量增加时则可抑制叠连, 使 ESR 减慢。 13.血小板释放的物质不包括 【score:2 分】 【A】ADP 和 ATP 【B】凝血酶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5-羟色胺 【D】内皮素 【E】血栓素 A 2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血小板生理特性。血小板的生 理性止血作用取决于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它包括:① 黏附;②释放;③聚集;④收缩;⑤吸附。其中释放 的物质主要包括 ADP 和 ATP、5-羟色胺、内皮素、血 栓素 A 2 。 14.在 0.4%NaCl 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 【score:2 分】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皱缩 【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 【D】溶血现象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无明显变化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渗透脆性 指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红细胞在等 渗的 0.85%NaCl 溶液中可保持其正常形态和大小。 15.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 【score:2 分】 【A】维生素 B 12 【B】叶酸 【C】蛋白质和铁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维生素 B 12 和铁 【E】叶酸和铁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红细胞的生成。蛋白质和铁是 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 B 12 是 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在维生素 B 12 存在下, 叶酸经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参与红 细胞内 DNA 合成。 16.能产生组织胺白细胞是 【score:2 分】 【A】中型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嗜酸性粒细胞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嗜碱性 粒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可 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支气管平 滑肌收缩,从而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另外 嗜碱性粒细胞还可释放出肝素,有利于保持血管的通 畅,使吞噬细胞到达抗原入侵处将其破坏。 17.生理性止血过程,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损伤性刺激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 【B】血管壁损伤引起局部肌源性收缩 【C】红细胞凝集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损伤处血小板释放 5-羟色胺、rxA 2 等缩血 管物质 【E】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生理 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包括:①血管收缩;②血小板血栓 形成;③血液凝固三个步骤。 18.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叫做动作电位的 0 期 【B】心室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包括动作电位的 1、2 和 3 期 【C】心室肌细胞去极化达到顶峰时,K + 通道关 闭,开始复极化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复极 4 期,也叫静息期 【E】心室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缓慢,历时 200~300ms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室 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包括 5 个期:0 期指心室肌细胞的 去极化过程;1、2 和 3 期指心室肌细胞的复极化过 程,以及静息期或叫做复极 4 期。 19.普肯耶细胞动作电位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相 比,最大不同之处是 【score:2 分】 【A】0 期形态和离子基础 【B】1 期形态和离子基础 【C】2 期形态和离子基础 【D】3 期形态和离子基础 【E】4 期形态和离子基础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普肯耶细胞动作电位。普肯耶 细胞动作电位 4 期存在缓慢自动去极化过程,这是其 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最大不同,其余各期二者相 似。 2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score:2 分】 【A】动作电位 0 期去极化的速度慢 【B】阈电位水平高 【C】动作电位 2 期较长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动作电位复极 4 期较长 【E】钠一钾泵功能活动能力弱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通常将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 0、1、2、3 和 4 期五个过 程。①去极化过程又称动作电位的 O 期,在适宜刺激 下,心室肌细胞发生兴奋,膜内静息电位由静息时的 一 90mV,迅速上升到+30mV 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上 升支。该期去极化的离子机制与骨骼肌相似;②复极 化过程包括动作电位的 l、2 和 3 期。复极化过程比 较缓慢,历时 200~300ms。1 期又称快速复极初期, 膜内电位由+30mV 迅速下降到 0mV 左右。2 期又称平 台期,复极化的过程非常缓慢,动作电位比较平坦。 这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也是区别于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 征。3 期又称快速复极期,膜内电位快速下降到- 90mV,完成整个复极过程;③静息期又称复极 4 期。 21.窦房结动作电位特征是 【score:2 分】 【A】最大复极电位是-90mV 【B】4 期去极化速度快于普肯耶细胞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C】有明显的复极 1、2、3 期 【D】其细胞存在 T 型 K + 通道 【E】去极化速度较快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形成机 制和特点。作为心肌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 位具有以下特点: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阈电位一 40mV;②0 期去极化幅度较小,时程较长,去极化速 率慢;③无明显的复极 1、2 期,只有 3 期;④4 期 去极化速度快于普肯耶细胞,这也是窦房结细胞能够 成为心脏起搏点的主要原因。 2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score:2 分】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时室内压下降的抽吸作用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液回心 【D】骨骼肌收缩促进静脉血液回心 【E】心室舒张时房内压下降的增压作用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当心室舒张 时,首先经过等容舒张期,而后进入心室充盈期。在 心室充盈期中,由于心室肌进一步舒张,室内压低于 房内压时,血液冲开房室瓣,快速进入心室,心室容 积迅速增大,此时称为快速充盈期。 23.下列关于心输出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指两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B】指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C】常用作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D】剧烈运动时比平时稍有增加 【E】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少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心输出量。用来评定心脏泵血 功能的心输出量有每搏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前者 指一次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正常成人安 静状态下约为 70ml,后者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 血量,其值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积。每分心输出 量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最基本指标。 24.引起心交感神经活动减弱的情况是 【score:2 分】 【A】动脉血压降低时 【B】肌肉运动时 【C】血容量减少时 【D】情绪激动时 【E】由直立变为平卧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由直立变 为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 弱,会导致心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25.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适宜刺激是 【score:2 分】 【A】高于 180mmHg 的动脉血压 【B】低于 60mmHg 的动脉血压 【C】生理范围内搏动的动脉血压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D】血液中 O 2 分压的变化 【E】血液中 CO 2 分压的变化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 受性反射作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性反 射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感受血压变化的范 围为 60~180mmHg,对 100mmHg 动脉血压的快速变化 最敏感。本反射的生理意义是对动脉血压快速变化进 行精细调节,维持人体正常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26.在下列器官中,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密度最大的 是 【score:2 分】 【A】皮肤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骨骼肌 【C】心脏 【D】脑 【E】肝脏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血管平 滑肌的神经纤维称为血管运动神经纤维,可分为缩血 管神经纤维和舒血管神经纤维两类。缩血管神经纤维 都是交感神经纤维,又称为交感缩血管神经,其节后 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与 α-受体结合,可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与 β-受 体结合,则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去甲肾上腺素与 α-受体结合能力较与 β-受体结合能力强,故缩血 管纤维兴奋时引起缩血管效应。皮肤血管缩血管纤维 分布最密,骨骼肌和内脏次之,冠状血管和脑血管分 布较少。在同一器官中,动脉的缩血管纤维的密度高 于静脉,微动脉中密度最高。 27.心血管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的生理意义是 【score:2 分】 【A】使搏动性压力变化改变为非搏动性 【B】使心血管中枢紧张性减弱 【C】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D】动脉血压的自身调节 【E】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心血管压力感受性反射。该反 射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理意义是维持 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 被牵张的程度增高,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受刺激加强,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孤束 核、腹外侧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神经紧张性活动加 强,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导致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 力下降,故动脉血压回降至正常水平。反之,当动脉 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 减弱,交感紧张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 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回升。 28.评价肺通气功能,最常用的是 【score:2 分】 【A】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 【D】补吸气量 【E】用力呼气量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肺通气功能的指标。用力肺活 量是指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 体量。用力呼气量过去称为时间肺活量,是指最大吸 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呼气初第 1 秒、第 2 秒、 第 3 秒末所呼出的气体量分别占肺活量的百分比。正 常人第 1 秒、第 2 秒、第 3 秒的用力肺活量分别约为 83%、96%和 99%。其中第 1 秒用力肺活量最有意 义。由于时间肺活量既能反映肺活量的大小,又能反 映通气速度和通气阻力的大小,且测定方法简单,因 此,临床上常用作评价慢性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程 度和鉴别限制性与阻塞性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29.决定肺泡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score:2 分】 【A】气体的分压差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气体的分子量 【C】气体的溶解度 【D】呼吸膜的厚度 【E】血液与肺组织的温度差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肺换气的概念。肺换气指肺泡 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单纯扩散的 方式进行,气体交换的方向由两个区域间每种气体分 子的分压差决定。混合静脉血 PO 2 低于肺泡,PCO 2 高于肺泡,因而可进行交换。 30.肺通气是指 【score:2 分】 【A】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C】外界环境与气道之间的气体交换 【D】外界氧进入肺的过程 【E】肺内二氧化碳出肺的过程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肺通气的概念。肺通气是指肺 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这是实现 肺通气的原动力。 二、 B1 型题(总题数:2,score:8 分)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出胞作用【D】原 发性主动转运【E】继发性主动转运【score:4 分】 (1).水分子的跨膜转运【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氨基酸的跨膜转运【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物质的跨膜转运。水分子、乙 醇、O 2 等小分子的跨膜转运属于单纯扩散,而葡萄 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的跨膜转运属于易化扩散。 【A】每搏输出量【B】心输出量【C】心指数【D】射 血分数【E】心力储备【score:4 分】 (1).心率与每搏输出量的乘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本题要点是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也叫心排 出量,指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排出的血量,所以又称每 分输出量,其值等于心率与每搏输出量的乘积。心输 出量随着机体代谢和活动情况而变化。在肌肉运动、 情绪激动、怀孕等情况下,心输出量增加。心输出量 与体表面积有关,而单位体表面积(m 2 )下的心输出 量称为心指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