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简答题解析汇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简答题解析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简答题解析汇总 ‎1.简答题:简述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屡次出现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 解析:(读本P119~120,教材P141)。 (1)八七会议之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近乎拼命地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面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2.简述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意义。 解析:(读本P121,教材P143)。 (1)主要问题: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2)意义: 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简答题:简述长征精神的内涵。 解析:(读本P121,教材P143)。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论述题:试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 解析:(读本P119,教P141)。 (1)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将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暂时退出革命阵营,在“九一八”后要求抗日与民主的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2)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3)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张。 (4)在反“围剿”的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方针。 (5)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 ‎5.论述题:试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122,教材P145)。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即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6.简答题:简述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解析:(读本P127,教材P151~152)。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7.简答题: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解析:(读本P129,教材P154)。 (1)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2)意义:一二·九运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8.简答题:简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解析:(读本P131,教材P155)。 (1)1936年 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2)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解决。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9.简答题:简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解析:(读本P140,教材P166)。 (1)发展进步势力。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阶级。 (2)争取中间势力。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3)孤立顽固势力。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10.简答题: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解析:(读本P146,教材P178)。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3)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4)世界上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11.简答题: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解析:(读本P146,教材P178)。 (1)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2)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在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 ‎12.论述题:试述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是如何论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 解析:(读本P136,教材P162)。 (1)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2)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是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3)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 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4)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因此,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13.论述题: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解析:(读本P145,教材P176)。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军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盟军完成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中国为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的和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4.论述题: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解析:(读本P145,教材P179)。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 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5.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 解析:(读本P155,教材P188)。 (1)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6.简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 解析:(读本P164,教材P202)。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7.简答题: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 解析:(读本P164-165,教材P203)。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4)总结经验,集中到一点: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8.简答题:简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是什么? 解析:(读本P165,教材P207)。 (1)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 (2)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 ‎19.简答题:简述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解析:(读本P165,教材P204)。 (1)关于国体和政体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③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2)关于基本民族政策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④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3)关于经济工作方针 ①在经济工作中,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②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关于外交工作 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0.论述题:试述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主要表现。 解析:(读本P160,教材P196)。 (1)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同共产党一起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共同奋斗。 (2)全面内战爆发后,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 (3)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的为此流血牺牲。 (4)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各民主党派公开宣言,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21.论述题:论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解析:(读本P166,教材P206)。 (1)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它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从而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2)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随着斗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 (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22.论述题:论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解析:(读本P167,教材P207)。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成为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23.简答题:简述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解析:(读本P185,教材P242)。 (1)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2)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其必要的工作安排。 (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对其中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且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24.简答题:简述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解析:(读本P170,教材P223)。 (1)能否 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否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否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25.简答题: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及其特点。 解析:(读本P179)。五种经济成分是: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26.简答题:新中国1949年至1952年采取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解析:(读本P180,教材P227) (1)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2)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②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③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7.简答题:简述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 解析:(读本P181,教材P231)。 (1)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8.简答题:简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是什么? 解析:(读本P182,教材P238)。 (1)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9.简答题:简述1952年我国开展的“五反”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解析:(读本P176,教材P227)。 (1)为了打击不法资本家的严重“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开展了“五反”运动。 (2)内容: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 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 ‎30.论述题:试述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解析:(读本P170,教材P213)。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军阀割据、战乱频发、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将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31.论述题: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及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解析:(读本P176)。 (1)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①土地改革的完成。②现有工商业的调整。③国 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2)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主要是: ①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②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对国家财经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劳资等各种社会关系。 ③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32.论述题: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解析:(读本P181,教材P232)。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力量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1950年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累积了初步的经验。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必须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在成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33.论述题:论述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解析:(读本P183,教材P239)。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就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不待农村发生剧烈两极分化,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34.论述题:试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解析:(读本P187,教材P245) (1)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2)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 ‎(3)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5.简答题:简述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意义。 解析:(读本P191,教材P252)。 (1)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36.简答题:简述中共八大如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 解析:(读本P192,教材P253)。 (1)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