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9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9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0)

2029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0) 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o A.秦 B 西汉 C. 东汉 D. 唐 2. 在以下诸学派中,最为强调“孝道"的是()o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墨家. 3. 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以来的()思想,并将之视为 最 高范畴。 A. 夭理 B. 天命 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4. 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 ()。 A. 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 B. 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 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D. 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5. “百家争鸣”是()时期出现的文化现象。 A. 魏晋 B. 春秋战国 C. 唐代 D. “五四" 6.以下著作中,属于道家的是()o A.《论语》 B. 《庄子》 C. 《孟子》 D. 《商君书》 7. 《四库全书》是()朝修订的。 A. 清 B. 明 C. 汉 D. 唐 8. “兼爱”是()的主张。 A. 孟子 B. 庄子 C. 苟子 D. 墨子 9. “无为”是()的主张。 A. 法家 B. 儒家 C. 道家 D. 墨家 10.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o A. 魏源 B. 冯桂芬 C. 孙中山 D. 郑观应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1. 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12. 魏晋时期,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导致了三教调和论的出现。 13. 佛教把一切现实世界中引发人内心欲望的东西,都称为色相。 14. 剑文化原本跟侠文化的关系不大,但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趋势,第一种就是跟侠文化结 合 起来,第二种就是跟道教结合起来。 15. 在清末思想启蒙运动中,严复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他翻译的《天演 论》 中,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16. “五,四”运动时喊出的打倒孔家店口号,为几千年封建文化鸣响了丧钟。 17. “礼"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作为宗教的阶段;第二阶段是指 作 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指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 三、简述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8. 简述春秋时期士的崛起有哪些原因。 春秋时期士的崛起原因是多方而的。 首先,是经济基础 a 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士 “不耕而 食"成为可能。(5 分) 其次,社会原因。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挑战,使士失去生活保障,他们便凭借才能重 新 寻找生活出路和进行人生价值定位。(5 分) 最后,是政治条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招贤纳士。士于是作为政治智囊、军事参谋、外交使节、 思想精英步入了历史舞台。(5 分) 19. 简述唐代科举制的特点。 唐代统治者废除了魏晋时期只于士族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取而代之的是给所有士子公平竞争机会 的科举制。它给了大批中下层士子或自耕农出身的读书人(寒士)一个通过考试参政的机会。(5 分) 唐代科举与后代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开放性和透明度。唐时科举不用糊名制,录取的关键并不在一次考 试 的成绩,而在于平时的声誉。这既迫使考生在科考之前就要漫游天下以激扬身价,结交豪俊名流以求延 誉, 使唐代士人从一开始就离开象牙塔,步入壮阔的社会生活,多方而体验人生,铸造其雄视百代的阔大 胸襟。 另外,也迫使主考官员注意社会公识和舆论,以显示他的识贤和得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激荡出 唐代士 人壮浪豪纵的英发之气。(5 分) 完善的科举制,以制度文化的形式,为寒士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保证,从根本上消除了先秦战国时期 士 人政治关怀的无秩状态。唐代寒士以士节为重,自觉地将个体的功名之心与国家的整体利益挂起钩来, 在 为自己谋得统治集团一席之地的同时,也推动了这个统一大帝国文化的前进。(5 分) 20. 筒述明代市民文化发达的主要表现。 答:明代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得市民意识全面成熟,市民文化日趋高涨。主要有三个方而的表现: 其一,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而代之以“导奢导淫”之风。(4 分) 其二,价值观念。明代后期礼拜金钱之风十分强盛,商人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地提高。“好色”“好货" 成为一种社会风尚。(4 分) 其三,市民文学。明代以后,市民文学取代士大夫文学,占主导地位。《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 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杰出作品,都有着明显的市民文化的痕迹。(4 分) 明代市民文化的发达,其意义是相当巨大的。它不仅为我国民主意识的普及作了准备,而旦还为东西 文 化精神的汇融埋下了伏笔。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命题,正是以市 民 意识的全而成熟为前提的。清代的开启民智运动,甚至今天的民主意识,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源。(3 分) 21.简述董仲舒思想学说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答:董仲舒继承先秦以来原始学术中天人相通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王权天授”和“天人感应”之 说,在改造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建构起完整的天下一统的系统模式,创造性地完成了自战国末年以来人 们 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统一规律进行解释的精神追求,标志着我国学术思想由纷杂走向统一的完成, 使 儒学进一步系统化和理性化,为儒学的经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为我国“人世”哲学的代表。(8 分) 但由于其学术渊源于《春秋公羊传》,其中多灵异灾变、阴阳消息之说,因而其学说兴盛不久,即产 出 谶讳灾异之学这一儒学怪胎。甚至为东汉时道教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董仲舒这一封闭而严密的儒学体系,不仅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而旦还极大地影响了我 们 的民族文化心理,阴阳消息,三统循环,犹如一只永恒的怪圈,使我们形成自我封闭、因循守旧、盲目 自 信的民族性格,更为消极的是,它还使我们产生出听天由命、不思进取、排斥创新的民族劣根性。(7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