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模拟题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开(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模拟题库

国开(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模拟题库 ‎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1)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2)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3)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4)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5)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2.简述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 史密斯模型与以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 ‎(举例说明浴盆模型。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比如:我国持续20多年的深圳特区建设,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的执行过程,就经历了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时期,传统习惯的阻力使人民对政策一般了解甚少以及政策本身还可能存在着不少缺陷。在政策执行初期,存在着相当高的失效率;偶然失效时期,政策实行后,进入正常状态,人民对政策的基本掌握与认同,以及政策本身的自我完善,人民从政策执行中得到了实惠,尽管还有失效,但失效率低;耗损失效时期,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政策始老化,失效率叉逐步上升.因此需要调整、修改已有政策,或者重新制定政策.)‎ ‎3.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包含哪些步骤?‎ ‎(1)系统研究;(2)系统设计;(3)系统量化;(4)系统评价。‎ ‎4.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引入案例分析的意义。‎ ‎(1) 引入案例分析,凸显以案论理的理论价值,有利于推动公共政策理论的发展与深化;((2)引入案例分析,有利于促进公共政策实践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3)引入案例分析,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学特别是MPA教育质量的提高。‎ ‎5.简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影响公共决策的主要方式.‎ ‎(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2分)‎ ‎(2)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 ‎(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 ‎(4)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6.简述实际工作中政策执行者对待上级政策的三种态度.‎ 一是求神似,去形似,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执行。‎ ‎(4分)‎ 二是不求神似,只求形似,机械地照搬照抄照转,执行中“上下一般粗”。‎ ‎(3分)‎ 三是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而是自以为是,各行其是。(3分)‎ ‎7.简述无为思维。‎ 所谓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无为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这里的“无为”,其实是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8.简述公共政策评价与一般的评价活动的区别。‎ ‎(1)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因而要从公众的,宏观的、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评价。‎ ‎(2)由于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那么公共政策的实践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因势面动.因此,对公共政策的评价也应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进行。‎ ‎(3)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时就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得到了科学有效地分配和落实。‎ ‎9.简述追踪决策的主要特征。‎ ‎(1)回溯分析;(2)非零起点;C双重优化;(4)心理效应.‎ ‎10.简述接受政策的基本原因。‎ ‎(1)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多年来的各种教育已逐步形成一种政治行为控式,即对权威的尊重,包括对政府所作的各种决定的服从。( 2)自我利益的保护与发展,经常是部分政策对象是服从政策的重要原因。(3)人们遵守一项政策,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政策合法性的认同。(4)不少人是因为害怕惩罚才服从政策。(5)对任何一个政策对象来说,都有个对政策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不多到了解较多的过程.‎ ‎11.简述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 ‎(1)知识化与信息化;(2分)(2)民主化;(2分)(3)科学化;(2分)(4)高效化。12. 简述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 ‎(1)抵触型。政策执行者采取多种手段拒绝执行政策,其招术大致有硬顶与软拖两种,后一种更为常见,其结果是政策执行落空。‎ ‎(2)僵化型。政策执行者对政策内容不加分析,盲目机械照搬,搞不清楚政策的实施范围和对象,因执行方法过于简单同样使政策不落实。‎ ‎(3)滞后型。政策执行者因观念、思想上的落伍,在一项政策执行中犹豫不决,从而使政策藩不到实处。‎ ‎(4)折扣型。政策执行者根据政策内容和局部利益对政策进行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的不执行,“政策不到位”.‎ ‎(5)结构型。因政策执行机关与各部门之间,以及执行人员在分工合作中发生误会、矛盾及不协调而导致政策执行失败或中断现象.‎ ‎13.简述系统的基本属性。‎ ‎(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 ‎(4)动态性,(5)层次性,(6)环境适应性 ‎14 简述公共政策主体需要转变的政策理念。‎ ‎( 1) 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而不是对立者; ( 2 ) 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 支持、鼓励准政策主体的发展; ( 2 分) ( 4 ) 要具有前瞻性,注重“预防”而非“治疗”,掌握政策主动权。‎ ‎15. 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 ‎(1)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 2 ) 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3 ) 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16 . 简述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 ‎1 ) 效益标准。(‎ ‎2 ) 方案协调性标准。‎ ‎(3 ) 方案的适应性标准。( 4 )决策方案力度标准。‎ ‎17. 简述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决策’和“公共性”的双重特征。‎ ‎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2)超前性;(3)层次性;(4)多样性;(5)合法性。‎ ‎19.简述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具体内容。‎ ‎(1)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2)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3)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4)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5)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20.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概括起来看,它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哪些因素?‎ ‎(1 )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2)政府外部动力(3)政府内部动力。(4)技术手段的完备。‎ ‎21. 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的关系。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可见,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由此可见,社会问题与公共问题并不是两个对等的概念,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公共问题。‎ ‎22.简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23.有人认为,无为思维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你如何理解此说法?‎ 无为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思维方式,无为就是一种有为。无为思维指的是政府采取不行动的决策方式,即政府在决策中采取一种搁置或静观其变的做法。无为思想是公共决策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原因就在于许多公共事务并不一定必须政府出面解决才行,更多的时候要“止,而后能行”。公共决策者必须明确界定自身的决策范围和决策对象,在此范围内的事务可以采取积极的决策方式来进行;而在边缘或者已经超出范围的事务需要作决定,必须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时候应当采取无为的思维方式,不去招揽和主动吸纳新的决策需求。这里的“无为”,其实恰恰是政府的一种“有为”。无为不等于不思考、不判断、不分析、不运作;与此相反,无为是必须经过和有为一样的斟酌和考虑之后的一种决策方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