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法理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模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法理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模板

国开(中央电大)法学专科《法理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模板说明:试卷号:2094。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有一法学流派认为,应当区分“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行动中的法”才是真正的法。该法学流派被称为(C)。A.自然法学派B.分析法学派C.社会法学派D.综合法学派2.法律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和谐。从法的价值来看,这主要体现了法的(C)。A.确认性价值B.目的性价值C.法本身的价值D.认识性价值3.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从法律规范的分类看来,该法条属于(B)。A.保护性规范B.相对确定性规范C授权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4.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关于该法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该条是对国家政策的规定,说明国家政策是法的一部分B.该条要求国家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设置了国家义务C.该条规定过于宽泛和抽象,并无明确具体的作用D.该规定对违法经营者者有警示作用,对守法公民并元作用5.我国《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其中,“处拘役,并处罚金”,从规范的逻辑结构看,属于规范的(C)。A.假定部分B.处理部分C.制裁部分D.处分部分6.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多种方式。下面各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D)。A.法律汇编B.法典编纂C.法规清理D.司法判例汇编7.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8.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D)。A.法与道德总是一致的,不会发生冲突B.法律与道德虽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但二者无任何关系C.法律与道德在本质和内容方面都是相同的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在实践中可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9.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根据是(A)。 A.法律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方法C.法律调整主体D.法律调整适用的法律10.我国的国家监督有多种形式,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监督的是(B)。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C.监察机关的监督D.审判机关的监督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1.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法制具有稳定性B.法制度具有继承性C.法制具有可移植性D.法制具有变革性12.规范性调整的优点体现在(AB)。A.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B.它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C.它能够针对具体人、具体事作出具体的处理D.它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13.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ABCD)。A.分配性价值B.衡量性价值C.保护性价值D.认识性价值14.作为国家意志、国家命令的法,必须执行两种职能,分别是(AB)。A.社会公共职能B.阶级统治职能C.法的调整性职能D.法的保护性职能15.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点有(ABC)。 A.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B.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C.打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D.弱化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16.“一国两制”的主要制度性内涵是:(ABCD)。A.一个国家即一个前提B.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C.两制并不是并列的,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D.两种制度不搞相互敌对,而是要在一国的前提下长期并存,互惠互利,实现共同的繁荣发展17.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有(ABCD)。A.法与执政党政策的意志属性不同B.法与执政党政策的表现形式不同C.法与政策的实旌方式和保障方式不同D.法与政策的稳定性、程序化程度不同18.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区别是(ABCD)。A.二者的基本构成元素不同B.对主、客观因素的强调程度不同C.法律体系比立法体系更稳定D.二者的基本机构不同19.行政执法的特点有(ABCD)。A.行政执法活动具有广泛性B.行政执法活动具有单方意志性C.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 D.行政执法活动具有灵活、高效、快速的特点20.我国目前立法监督的方式除了批准、备案外,还有(ABC)。A.审查B.裁决C.清理D.废止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21.马克思法学既有鲜明的________,也有深刻的科学性。[答案]阶级性22.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叫做________。[答案]法学体系23.在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法系是大陆法系和________。[答案]英美法系24.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答案]法律规范25.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和________。[答案]自然人的集体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26.法的(形式)渊源:是指与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法的外部表现形式。27.法律汇编:是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将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汇编成册,从而便于人们查阅法律,并为法典编纂和法规清理等打下基础。28.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为了满足权利人所代表的利益所必须做得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29.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的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相应社会关系所施加的规范、组织、控制盒调节活动。或者答:法律调整是一种重要的规范性调整加个别性调整的社会调整了。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0.法律关系的主要分类有哪些?答:(1)一般法律关系与具体法律关系一般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规定的最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体法律关系是具体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绝对权法律关系与相对权法律关系绝对权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为特定主体,另一方为不特定的主体,即权利人是具体的,义务人则是除了权利人之外的所有的人,最典型的是财产所有权关系。相对权法律关系的主体均为特定主体,即无论权利人还是义务人,都是具体的,最典型的是债权关系。(3)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是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就能够正常实现的法律关系,它建立在主体合法行为的基础上。保护性法律关系是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能正常实现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法律制裁,恢复被侵害的法律秩序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因而它是在违法行为的基础上产生的。 (4)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在平权型法律关系中,其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最典型是民事法律关系。在隶属型法律关系中,其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隶属关系,一方必须服从另一方的合法命令。(5)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这些是按照法律关系所依据的法律规范的性质而作的分类。不同部门法的法律规范,其性质存在很大不同,依据它所产生的法律关系也具有不同的性质。31.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答:(1)法律案的提出这是立法程序的第一个阶段,即享有法定权限的国家机关或个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制定、修改、废止某项法律的建议。关于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与人员,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对此有详细明确的规定。(2)法律案的审议这是立法程序的第二个阶段,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已经列入议程的法律案正式进行审查、讨论等的活动。法律案提出后要列入议程,必须经过一定程序。(3)法律案的通过 这是立法程序的第三个阶段,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经过审议的法律案正式表示同意与否的活动。在整个立法程序中,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4)法律的公布这是立法程序的第四个阶段,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将获得通过的法律用法定的形式公之于众。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主席令并予以公布法律。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民法通则》中的“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是(A)。A.公理性原则B.政策性原则C.专门法律原则D.自然公正原则2.“公民”是(D)。A.法律渊源B.法律规范C.法律原则D.法律概念3.《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该条文的下列选项,错误的是(C)。A.该条规定属于命令性规范B.该条规定属于相对确定性规范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D.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4.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法律解释不能独立于法律推理,有推理才有解释B.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解释,有推理未必需要解释C.司法过程中必须运用推理,也必然涉及到解释D.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都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5.关于法系问题的如下表述,错误的是(C)。A.法系的概念首先是西方法学家提出的B.法系是从形式特点及历史传统等方面对法制所做的划分C.法的阶级和社会本质不同,便不能归属于同一法系D.法系不等同于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6.出租车司机王某因送一个危重病人就医而闯红灯,受到交警处罚。有人认为,王某虽然涉嫌违法,但情有可原,不应予以处罚。这种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D)。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辩证推理7.王某窃听其邻居李某的隐私。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其罚款400元,拘留5日。这种处罚属于(B)。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C.经济制裁D.民事制裁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基本的法律部门。A.六个B.七个C.八个D.九个9.关于法律规则的如下理解,错误的是(C)。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规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更具有稳定性和弹性D.法律规则的适用没有法律原则那么灵活 10.《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以下关于这条规定说法正确是(C)。A.这项权利的享用是授权性法律规范实现的方式B.这项权利的享用是规定积极作为义务的义务性规范实现的方式C.这项权利的享用是禁止性规范通过法的实施获得实现的方式D.这项权利的享用是需要法的适用才是获得实现二、多项选择题11.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BD)。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B.法律发展进程大致可以看作是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D.法律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2.在我国,“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体现为(ABC)。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13.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下列诸项中,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ABC)。A.对社会弱者倾斜保护B.社会权的兴起C.综合运用自治性调整和强制性调整方法D.注重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14.法律规范的特点有(ABCD)。A.应然性(规定性)B.一般性(普遍性)C.逻辑完整性D.效力等级性15.一个国家的法制包括以下3个方面(ABC)。 A.法一所有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B.法律实践C.指导法和法律实践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D.法的实施16.以下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CD)。A.必须要坚持一个前提,即一个中国B.香港、澳门和台湾永远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在中国主权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D.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17.法律调整的要素包括(ABCD)。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18.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ABCD)。A.主体B.客体C.客观方面D.主观方面19.法律意识包括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ABCD)。A.思想B.观点C.知识D.心理20.根据法律监督阶段的不同,可分为(ABC)。A.事前监督B.日常监督C.事后监督D.国家监督三、填空题21.法的确认、分配、衡量、保护和认识性价值,被统称为法的_____。工具性价值22.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惩罚和_____。补偿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_____。 保护性法律关系24.在法律调整的四个阶段中,被称为机动性阶段的是_____阶段。法的适用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法律监督主要包括_____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四、名词解释26.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27.法律概念:是指法律对各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专门术语。28.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和法规条文的含义所作的说明。依据解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依据解释所具有的法律效力范围分为规范性解释和个别性解释;依据解释的方法分为文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依据解释的尺度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扩充解释。法律解释对于实现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29.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即将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实际行为或社会关系,使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具体化,把法律调整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 五、问答题30.恩格斯如何论述法的起源和发展问题的?答:(1)在法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上,恩格斯有一段名言:“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则约束起来,不就便成了法律。随着法律的产生,就必然产生出以维护法律为职责的机关一公共权力,即国家。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2)恩格斯这段话概括了法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社会交往的重复一习惯——习惯法一制定法(立法)。(3)从世界各国的法律发展历史来看,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只不过不同国家的发展进程快慢不同,或者虽然处于同一时期,但是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31.如何理解法本身的特殊价值?答:(1)法有协调对立双方使之共处,达到和谐、统一的价值。法律规范是一种发达的社会规范,具有高度理性化、形式化的特点,能把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行为自由、主动性、积极性和遵守一定的纪律、承担一定的责任,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生活避免单纯的偶然性和任意性。(2)法有使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稳定的价值。 法是对社会生活参加者一定的需要和利益的确认,是对统治阶级所期望额社会秩序的确立和维护。法是社会生活和谐化、稳定化的因素。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所以,法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类法律文化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结合实际,充分而深入地研究和创造性运用这种经验,完全可以使法这种社会调整器既具有稳定性,从而保证主体活动的安定、有序,又富有灵活性和活力。运用得当,法就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3)法有使国家权力的运用合理化、经常化、系统化、公开化的价值。法既体现一定社会、一定主体共识的“理”,也体现一定的国家权力。国家强制转化为法律强制,使之与一定的“理”相结合,就使国家权力的运用合理化了,从而法有了防治和限制现行法和依法建立、维护的法律秩序,也是国家权力经常性的表现。法具有公开性的特点,法律的制定过程、法律的公布、法律适用的公开(不宜公开的个人隐私和国家机密案件除外),使国家权力和运用公开化,这点对社会生活主体具有重大价值,可以防止法律或执法者的偏私,有利于查清事实真相,有利于动员社会舆论监督法律的创制和实施,有利于维护法律所中介的合法利益,防止由于权力的滥用而产生腐败现象。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法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范畴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C.法不一定体现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正义观D.法的内容取决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3.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B)。A.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与其政治基础相适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法制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法制的稳定与法制的变革不是矛盾的D.就法制而言,法律规则最不容易移植,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最容易移植4.关于法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B.英美法律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C.大陆法律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D.英美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 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全国政协主席6.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B)。A.法律概念B.法律规范C.法律原则D.法律逻辑7.关于法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D)。A.政教分离原则要求法律涉及任何宗教问题B.法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着人的世界观C.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不属于社会文化现象D.法与宗教不仅能约束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想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初始阶段是(A)。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D.法的适用阶段9.在我国,有权制定宪法的国家机关是(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务院10.在司法适用的基本原则中,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是(A)。A.司法为民原则B.法律适用人人平等原则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D.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1.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制有着多方面的差别。关于两者差别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CD)。 A.法典化程度不同B.法的渊源不同C.法律结构不同D.诉讼程序不同12.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D)。A.法律原则一般应优先于规则而被适用B.法律原则在每个案件中都应与规则同时适用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13.关于新中国法制创建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BC)。A.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B.新中国法制在废除国民党伤法统的基础上而产生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便奉行民主与法治原则14.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月30日通过《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是(CD)。A.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有权解释15.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条例》。关于该法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该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司法审判中可直接适用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予以解释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内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 16.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合同,独家代理销售李某公司的一项专利产品。这一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可以称为(ABD)。A.相对权法律关系B.具体法律关系C.隶属型法律关系D.平权型法律关系17.关于当代中国法制基本特点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ACD)。A.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B.法制体现了人民的所有共同意志C.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D.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18.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是(BC)。A.经济基础是决定法的唯一因素B.法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法可以巩固社会的经济基础D.法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表现为法总是促进经济发展19.关于法与道德之间相同点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CD)。A.二者都属于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B.二者具有国家强制性,都是应当遵循的规范C.二者的变化都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D.二者都建立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上20.关于我国民商法律部门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BD)。A.商法适用民法的基本原则B.民商法中的某些规范属于行政法规范C.民商法中不存在强行性规范D.民商法部门中存在大量的单行法三、填空题21.法具有两种基本社会职能:即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法的_____职能。 社会公共22.法的价值可以分为法的_____、法的工具性价值和法本身的价值。目的性价值23.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主要有法律汇编、_____和法规清理。法典编篡24.运用辩证逻辑所进行的法律推理,可称为_____或者实质推理。辩证推理25.按照社会调整是否以普遍适用的规则为依据,社会调整可以分为_____和规范性调整。个别性调整四、名词解释26.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27.法本身的价值:从法这一客体在满足主体需要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即其他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所不具备或很少具备的价值。28.(法律)制裁: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当主体不履行行为模式所设定的权利、义务,将要承担的来自国家强制力的处罚,是一种不利的后果。29.法律监督(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和指导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 五、问答题30.我国法学体系的六大分支包括哪些?答:(1)理论法学这是研究关于法的本质、发展规律等基本原理、学说、概念的学科,包括法哲学、法理学、法经济学、法社会学、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监督学等。(2)法律史学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包括法律制度史、法律文化史,法律思想史。(3)国内部门法学这是研究法的不同部门的法学学科,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婚烟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生态环境法学等。(4)外国法学这是专门以外国的法律制度和学说为研究对象的学科。(5)国际法学泛指一切研究调整涉及国家之间的法律制度的学科,包括国家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贸易法学、国际刑法学等。(6)边缘法学这是法学与其他科学结合起来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包括法医学、物证技术学、法律心理学、司法统计学等。31.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正确。首先,事实要清楚、证据要确实充分;其次,定性要正确; 第三,对案件的处理要正确。(2)合法。首先,必须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其次,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的规定。(3)及时。首先,及时办案,及时结案,不拖延推诿;其次,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第三,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案件,要在法定时限内,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办案时间,尽快审结案件。(4)合理、公正。首先,审判机关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必须居于公正立场,秉公执法;其次,法的适用的结果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符合我国社会现状及发展的综合需要,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正要求。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D.法律先于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2.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须具有的要素是(A)。A.假定一处理一制裁B.假定一处理C.假定一制裁D.处理一制裁3.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一规范属于(C)。A.授权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D.逻辑性规范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规范性司法解释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C.判例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法律渊源D.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一种判例法制度5.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B)。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C.民事制裁D.司法制裁6.我国《刑法》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C)。 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7.有关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科技作为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直接改变科技的发展方向C.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进步,也能抑制科技所导致的负面影响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9.有关法的实施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A)。A.法的实施只能依靠有力的国家强制B.法可以不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D.立法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1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C)。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B.“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普通公民要懂法守法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D.“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二、多项选择题11.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BD)。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B.法律发展进程大致可以看作是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 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D.法律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2.在我国,“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体现为(ABC)。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13.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下列诸项中,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ABC)。A.对社会弱者倾斜保护B.社会权的兴起C.综合运用自治性调整和强制性调整方法D.注重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14.法律规范的特点有(ABCD)。A.应然性(规定性)B.一般性(普遍性)C.逻辑完整性D.效力等级性15.一个国家的法制包括以下3个方面(ABC)。A.法一所有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B.法律实践C.指导法和法律实践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D.法的实施16.《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的“法律”应扩大解释包括(ABC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B.其他国家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和发布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C.其他国家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和发布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D.被国家认可的习惯17.以下关于类推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1997年制定的《刑法》取消了类推B.一般说,在刑事案件中不宜使用类推C.在民事案件中,类推难免存在并且具有很大意义D.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司法作为社会中最权威的纠纷处理渠道,法院不能以“法律没有规定”为借口将纠纷推向社会,此时运用类推,更好发挥司法功能18.以下关于违法行为的观点正确是(ABCD)。A.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实施的主体B.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侵犯的客体C.违法行为在客观方面的要件包括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D.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违法行为也受违法者的思想所驱使19.有关自由的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BC)。A.自由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B.自由总是和责任连在一起的C.自由可以被划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D.自由总是和法律相联系,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20.法律调整不同于其他社会调整的特点在于(ABCD)。A.法律调整反映国家的意志B.法律调整是运用专门法律手段进行的调整活动C.法律调整活动是有目的、有结果、有保证的活动D.法律调整是有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三、填空题21.法的确认、分配、衡量、保护和认识性价值,被统称为法的_____。工具性价值22.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惩罚和_____。补偿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_____。 保护性法律关系24.在法律调整的四个阶段中,被称为机动性阶段的是_____阶段。法的适用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法律监督主要包括_____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四、名词解释26.大陆法系:是以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典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民法典最为典型。27.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如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等。28.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权利人的要求满足权利人所代表的利益所必须做得行为。29.习惯:就是由于一定事实社会关系的多次重复而形成的、依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性而被遵守的行为规范。五、问答题30.当代中国法有哪几类基本渊源?答:(1)宪法。(2)然律。(3)行破法规。(4)地方性法规。(5)规章。(6)自洽条例和单行条例。 (7)军事法规和规章。(8)特别行政区的形式法源。(9)国际条约。31.当代中国的社会监督有哪些?答:(1)中国共产党的监督。首先,党通过各级党组织和纪检部门,实行政治方面的监督,其次,党通过向国家机关推荐、选派干部,实行组织方面的监督。第三,党通过各级党组织和纪检部门,实行党纪监督。(2)人民政协的监督。(3)各民主党派的监督。(4)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监督。(5)媒体的舆论监督。(6)人民群众、公民个人的直接监督。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法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范畴B.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C.法不一定体现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正义观D.法的内容取决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 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也是保护性法律规范B.该条文只是政策性规定,并不具有法律效力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3.以下关于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B)。A.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与其政治基础相适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法制变革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法制的稳定与法制的变革不是矛盾的D.就法制而言,法律规则最不容易移植,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最容易移植4.关于法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大陆法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B.英美法律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是最大C.大陆法律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D.英美法系不是以民法典最为典型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全国政协主席6.法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B)。A.法律概念B.法律规范C.法律原则D.法律逻辑7.关于法与宗教之间关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政教分离原则要求法律涉及任何宗教问题B.法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着人的世界观C.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不属于社会文化现象D.法与宗教不仅能约束人的行为、也影响人的思想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初始阶段是(A)。A.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C.法律权利义务的实现阶段D.法的适用阶段9.在我国,有权制定宪法的国家机关是(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D.国务院10.在司法适用的基本原则中,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是(A)。A.司法为民原则B.法律适用人人平等原则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D.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1.法国学者达维德把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划分为(ABCD)。A.大陆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B.英美法系(普通法系)C.社会主义法系D.其他法律制度(包括伊斯兰法、印度法、远东各国法、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各国法)12.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关于该条文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D)。 A.该规定所涉及的诸法律概念是构成法的要素之一B.该规定宽泛,难以起到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C.该规定中的“等”字说明民事权益并不局限于所列举的诸项权利D.对“生命权”、“隐私权”等概念的解释应首先采用文法解释13.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曾做出专门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有关该法律解释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D)。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14.法律规范的特点有(ABCD)。A.应然性(规定性)B.一般性(普遍性)C.逻辑完整性D.效力等级性15.赵某有祖传的字画一幅,委托李某卖出。樊某以200万元的价格买到此画。有关此交易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BD)。A.樊某的购买行为是一项法律事实B.赵某与李某的委托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C.在本案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的因素是事件D.该交易中所涉及的法律属于民商法部门16.按照行为所实现的法律规范的性质不同,合法行为可分为(ABCD)。A.禁令的遵守B.积极义务的履行C.合法权利的享用D.法的适用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程序包括(ABCD)。 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18.以下属于中国法的基本渊源的是(ABCD)。A.宪法B.地方性法规C.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D.地方政府规章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宏观层次上划分三大部门群,分别是(ABD)。A.公法B.私法C.司法D.社会法20.以下有关法的实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B.法的实施是把法律调整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C.法的实施是与立法相对应的两个不同过程D.通过法的实施,从而形成法律秩序三、填空题21.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_____和制裁两个要素构成。假定22.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通常包括法的时间效力、_____和对人的效力。空间效力23.我国宪法的修改,需由_____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4.科学立法原则是_____的思想路线在我国法的创制工作中的体现。辩证唯物主义2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_____、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四、名词解释26.正式解释:是行使国家权力的解释,一定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在行使其职权时对法律所作的解释,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27.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由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28.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的按照法律韵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活动。29.法律监督(狭义):专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的创制和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五、问答题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七个基本法律部门分别是什么?答:(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部门;(2)行政法部门;(3)民商法部门;(4)经济法部门;(5)社会法部门; (6)刑法部门;(7)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31.法治基本含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法治即奉行“法律的统治”的治国方略法治要求确认法律在实现社会治理和国家管理中的权威性和至上性,把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基本方式。法治首先指的是一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种优于“人治”的治国方略。在现代社会,“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已成为多数国家和学者的共识。(2)法治指依“良法”而进行的治理依法治国的方略需要落实为社会的具体制度安排,要在制度安排中体现特定的社会价值理念。这就进一步对法的价值属性、法理念的特质等提出要求:依法治国即依“良法”治国,法治即“良法之治”。“良法”有形式方面的规定性,也有内容方面的规定性,这是更根本的,即要求法律适合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生活的需要。(3)法治也指在依法治理基础上形成的和谐秩序 依法治国,要求从秉持良法、从严格守法而形成一种以法律为主导的社会秩序,即要求从“法治国家”进而达到“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严格限制权力的原则,也是社会领域保障社会治理有效性和社会生括自主性的原则。依法治国要达到的和谐秩序的状态是这样的:法律被严格地遵守和积极地利用,各种权力受到合理、有效的约束,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自由葺H尊严,社会关系、人与自热1的关系和谐发展,法律奎上信念深入人心。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D)。A.国家的历史传统B.国家的阶级结构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3.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C)。A.类比法律推理B.归纳法律推理C.演绎法律推理D.设证法律推理5.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C)。A.字面解释B.正式解释C.文义解释D.法律解释6.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D)。A.张某的人身利益B.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C.张某购买的火车票D.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C)。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B.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8.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A.人权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没有阶级性B.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D.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等同于人权体系9.下列有关法的实施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B.法只能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10.下列有关行政法律部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行政法部门不属于私法部门群B.行政法部门属于社会法部门群C.有些行政法规范包含在民法部门中D.行政法可划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B.古代社会的法是“等级法”、“身份法”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D.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理论都揭示了法的阶级本质12.在对法律规则的分类中,调整性规范可以划分为(ABD)。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权义复合性规范13.《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从这两个条文,可以看出(AC)。A.道德对于法律判断有一定影响B.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德都是法律渊源C.法官在裁判案件时也要尊重社会公德D.订立和履行合同,可以不必遵守地方性法规和规章14.以下有关自由的说法正确的是有(全选)。A.自由直接与人的意志有关B.自由的尽头是责任与纪律C.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很多限制 D.自由和责任在社会意识中的反映就是权利、义务15.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创建的陈述中,正确的是(BC)。A.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B.新中国法制是在废除国民党伪法统的基础上产生的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就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16.关于现代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A.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具有一定的互补性B.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彼此独立,互不相干C.当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处于优先地位D.法律调整是最重要的社会调整,社会组织规范的作用很有限17.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全选)。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条件B.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性质和内容C.发扬民主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正当性基础D.发扬民主能够使国家权力受到更有力的约束和监督18.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宪法修正案的机关和人员包括(A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四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D.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下列有关法的适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全选)。 A.法的适用是创造性的个别性调整活动B.只有国家机关才可从事法的适用活动C.在出现违法时,才有法的适用活动D.法的适用只包括行政适用和司法适用20.下列有关法治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BC)。A.法治是一种优于人治的治国方略B.现代法治通常与民主相联系C.法治与法制概念在内涵和价值指向上不同D.英国的法治理论被认为是形式主义法治观三、填空题21.法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_____和社会公共职能。阶级统治职能22.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法制在私法领域奉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以及“_____”等基本原则。过错责任23.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_____两个要素构成。假定一制裁24.在我国,由_____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已通过的法律予以公布。国家主席25.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是规范、制度、子部门、部门和_____。部门群四、名词解释 26.法的可诉性:是指当法律中规定的权利被侵犯或滥用、义务被违反时,法律必须提供适当的救济程序和手段,尤其耍提供专门的法律机制使得诉求人有可能通过专门的司法机构如法院来保障其合法权利或正当利益。27.立法原则:是指在立法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在总结一国立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在立法工作中所遵循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准则和方法。28.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活动。29.系统解释:是把要解释的法律规范放在其所在的系统中,联系其他的法律文本来确定其含义的一种解释方法。五、问答题30.什么是法律原则?如何认识法律原则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答: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1)法律原则在法的创制活动中的意义。在法的创制过程中,法律原则对立法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所设计的法律规范不得同法律原则相违背,否则便会失去其效力。法律原则对立法还具有组织协调作用。如通过基本原则、部门法原则,可以把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庞杂法律规范组织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使之相互关联、相互配合、达到法律制度内部的协调统一。 (2)法律原则在法的实施活动中的意义。首先,法律原则的功能表现在它可以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提供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导向,避免法律解释和推理的任意和无序。其次,法律原则还可以弥补法律规范的空白或漏洞。由于法律原则特别是公理性法律原则实际上就是伦理道德原则,因此,法律原则也就成为法律与社会道德的联结点。31.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看待法律与习惯的冲突与协调?答:习惯代表了社会生活的“乡土性”、地方性方面。社会习惯的范围比较宽泛,如传统风俗习惯、民族生活习惯、乡村约定性规范、商业性惯例、交易习惯等。(1)法与习惯的关系呈现出复杂情形:习惯对法有积极作用,也会有消极作用;同样,法律对习惯的维系有积极作用,也会有消极作用;法律可能取缔习惯,习惯也有可能对抗法律。(2)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急剧社会转型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多按照民间习惯进行的行为,可能得不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甚至有可能被国家取缔。社会习惯往往被视为落后的、阻碍社会进步的应该被改造的东西,而法律就充当了改造习惯的重要工具。这便导致了法律与习惯的冲突。 (3)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挥法律的功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法律永远要为习惯等其他的社会调整措施留有余地,也要充分尊重其他的社会调整方式。国家应该正视其积极功能,尤其是对于避免纠纷,解决纠纷的功能。这样,法律调整的最大潜力才有可能发挥出来。(4)国家法律的强势和强制,可以克服民间习惯调整的某些弊端,比如某些习惯规范蔑视人权、助长特权、过于封闭保守等。在涉及到国家的基本责任、严重刑事犯罪、基本人权保护等问题上,法律应该保持其优先性和强硬姿态,不能轻易向民间习惯妥协,而需要以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当然,在这类司法案件涉及到个案正义的情形时,仍需要考虑民俗民风习惯、宗教等因素。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D)。A.国家的历史传统B.国家的阶级结构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3.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C)。A.类比法律推理B.归纳法律推理C.演绎法律推理D.设证法律推理5.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C)。A.字面解释B.正式解释C.文义解释D.法律解释6.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D)。A.张某的人身利益B.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C.张某购买的火车票D.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C)。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B.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8.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A.人权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没有阶级性B.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 D.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等同于人权体系9.下列有关法的实施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B.法只能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D.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10.下列有关行政法律部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行政法部门不属于私法部门群B.行政法部门属于社会法部门群C.有些行政法规范包含在民法部门中D.行政法可划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二、多项选择题11.关于法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A.二者都是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C.二者都根源于相同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D.二者都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12.下列关于大陆法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C.大陆法系偏重于纠问式的诉讼制度1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原则是(AC)。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C.新法优于旧法14.下列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看法中,错误的是(ABD)。 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15.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ABD)。A.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B.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可以划分为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16.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ABC)。A.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B.“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则被修改C.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17.下列有关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B)。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B.法律推理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BC)。B.该规定是一种授权性规则C.该规定说明,法律规则内容受社会经济状况的明显影响19.下列有关法治与法制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D)。 A.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D.法治与法制的价值指向不同2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ABC)。A.“惟仁者宜在高位”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三、填空题21.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____。法律原则22.按照正式解释的效力范围不同,正式解释可以区分为个别性解释和____。规范性解释23.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的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三分之二24.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和____。法律调整方法2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____、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执法为民四、名词解释26.法的渊源:可以做多种理解,法理学中一般指法的形式渊源,即指与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法的外部表现形式。27.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 28.确认性规范:是指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进行评价、确认和保护的法律规范。与之相对应的是构成性规范。29.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即将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实际行为或社会关系,使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具体化,把法律调整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五、问答题30.法律权利的特点主要有哪些?答: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有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1)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的作为或不作为。(2)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3)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31.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大致有: (1)司法为民原则。司法为民原则要求在司法机关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尽最大努力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权利,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等。简单地说,司法为民要求司法工作要亲民、便民、利民、护民、爱民。(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多年来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一项基本经验。这一原则在我国多部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以事实为根据,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时,必须以案件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把对案件的处理建立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以任何主观想象、主观分析和判断作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在法的适用时,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3)法律适用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法的适用中的具体运用,也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必然引申。 (4)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意味着:其一,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司法权。其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其三,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准确地适用法律。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咨意横行。”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D)。A.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法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D.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2.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他将正义区分为(B)。A.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B.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C.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D.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3.某市《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妹、诱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C)。A.授权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确定性规范D.逻辑性规范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法律解释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C.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渊摞 D.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5.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的后果(B)。A.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C.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D.是否有法律意义6.我国《刑法》第358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C)。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7.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B.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C.法制改革以立法为龙头D.政策依然是主要的社会调整方式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D)。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经济特区的地方规章C.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普通法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10.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 A.该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该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该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理论指引D.该理念是中国的独创之举,与西方政治法律治理的经验元关二、多项选择题1.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由于形成的历史渊源不同,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很多差别。关于两者差别,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BCD)。A.法典化程度不同B.法的渊源不同C.法律结构不同D.诉讼程序不同12.一般而言,法的渊源的种类主要包括(ABC)。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法D.实体法13.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解释包括(BCD)。A.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14.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食品卫生条例》。关于该法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D)。A.该法规的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B.该法规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法院审判中可直接适用C.该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应由该省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D.该法规虽仅在该省范围适用,但从效力上看具有普遍性15.在我国,国家监督的基本形式,包括(ABC)。A.权力机关的监督B.行政机关的监督C.司法机关的监督D.新闻媒体的监督 16.张三为买李某一栋房屋,与其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并实现了交易。这一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关系可以称为(BCD)。A.绝对权法律关系B.具体法律关系C.调整性法律关系D.平权型法律关系17.关于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和特点的如下陈述中,正确的是(AD)。A.法的阶级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B.法是人民所有共同意志的总和C.法中的国家强制力已经大大弱化D.法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18.关于法与道德的共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CD)。A.二者都是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B.二者具有国家强制性,都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规范C.二者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不断变化的D.二者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上的19.关于我国民商法律部门的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D)。A.商法也适用民法的基本原则B.民商法中的某些规范属于行政法规范C.民商法中不存在强行性规范D.民商法部门中存在大量的单行法20.制约法律完善实施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ABCD)。A.实施法律的人员的素质B.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C.社会的道德水准D.实施法律的物质条件三、填空题21.法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____和社会公共职能。 阶级统治职能22.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法制在私法领域奉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以及“____”等基本原则。过错责任23.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____两个要素构成。假定--制裁24.在我国,由____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已通过的法律予以公布。国家主席25.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是规范、制度、子部门、部门和____。部门群四、名词解释26.法律的可诉性:是指当法律中规定的权利被侵犯或滥用、义务被违反时,法律必须提供适当的救济程序和手段,尤其要提供专门的法律机制使得诉求人有可能通过专门的司法机构如法院来保障其合法权利或正当利益。27.立法原则:是指在立法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在总结一国立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在立法工作中所遵循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准则和方法。28.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活动。 29.系统解释:是把要解释的法律规范放在其所在的系统中,联系其他的法律文本来确定其含义的一种解释方法。五、问答题30.确定法律规范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有哪些?答:确定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通常应当遵循如下原则:(1)不同机关制定的法律,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确定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首先要看它们的制定机关。如果是出自不同的国家机关,那么应当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按照各自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下级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不得与上级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相冲突,如果相冲突则无效。如果法律的制定机关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那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它们的效力等级。(2)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要根据其内容和生效时间来确定效力。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这被称为“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这被称为“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如果是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则由其制定机关裁决。 (3)如果一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包括非制定法,如习惯法、判例法等,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效力一般均高于非制定法,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能有例外。31.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看待法律与习惯的冲突与协调?答:习惯代表了社会生活的“乡土性”、地方性方面。社会习惯的范围比较宽泛,如传统风俗习惯、民族生活习惯、乡村约定性规范、商业性惯例、交易习惯等。(1)法与习惯的关系呈现出复杂情形习惯对法有积极作用,也会有消极作用;同样,法律对习惯的维系有积极作用,也会有消极作用;法律可能取缔习惯,习惯也有可能对抗法律。(2)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急剧社会转型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很多按照民间习惯进行的行为,可能得不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甚至有可能被国家取缔。社会习惯往往被视为落后的、阻碍社会进步的应该被改造的东西,而法律就充当了改造习惯的重要工具。这便导致了法律与习惯的冲突。(3)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挥法律的功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法律永远要为习惯等其他的社会调整措施留有余地,也要充分尊重其他的社会调整方式。国家应该正视其积极功能,尤其是对于避免纠纷,解决纠纷的功能。这样,法律调整的最大潜力才有可能发挥出来。 (4)国家法律的强势和强制,可以克服民间习惯调整的某些弊端,比如某些习惯规范蔑视人权、助长特权、过于封闭保守等。在涉及到国家的基本责任、严重刑事犯罪、基本人权保护等问题上,法律应该保持其优先性和强硬姿态,不能轻易向民间习惯妥协,而需要以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当然,在这类司法案件涉及到个案正义的情形时,仍需要考虑民俗民风习惯、宗教等因素。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D.法律先于社会阶级的形成而产生2.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D)。A.对社会弱者倾斜保护B.社会权的兴起C.综合运用自治性调整和强制性调整方法D.注重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3.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一规范属于(C)。A.授权性规范B.任意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D.逻辑性规范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规范性司法解释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C.判例法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基本法律渊源D.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一种判例法制度5.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B)。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C.民事制裁D.司法制裁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中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C)。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7.有关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科技作为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直接改变科技的发展方向C.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进步,也能抑制科技所导致的负面影响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9.有关法的实施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A)。 A.法的实施只能依靠有力的国家强制B.法可以不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D.立法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1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C)。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B.“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普通公民要懂法守法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D.“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二、多项选择题11.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BD)。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B.法律发展进程大致可以看作是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D.法律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2.在我国”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体现为(ABC)。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13.有关新中国法制创建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BD)。A.新中国法制彻底废除国民党伪法统B.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便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 14.张法官审理一起农村土地纠纷案件,保护了村民老李的土地承包权。张法官的依法办案行为(ACD)。A.从社会调整的角度看,是正式的社会调整B.从社会调整的角度看,是一种个别性调整C.从法律实施的角度看,是对法的解释和适用D.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产生了新法律关系15.关于现代法律与社会习惯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法律与社会习惯具有一定的互补性B.法律与社会习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C.当法律与社会习惯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处于优先地位D.法律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方式,但习惯依然重要16.民主立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立法原则。该原则要求(AB)。A.立法应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B.立法应当保障多种途径的立法参与C.立法应当符合国情,从实际出发D.立法应当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17.在我国,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为法律的事项包括(ABCD)。A.民族区域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D.民事基本制度18.在我国,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机关包括(ABD)。A.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19.有关自由的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BC)。A.自由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B.自由总是和责任连在一起的C.自由可以被划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D.自由总是和法律相联系,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20.关于中国古代法家法治观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AB)。A.法家主张以法为本,垂法而治B.法家主张以刑去刑,严刑峻法C.“一刑”主张即现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法家赞同”德主刑辅”论三、填空题21.法的确认、分配、衡量、保护和认识性价值,被统称为法的____。工具性价值22.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惩罚和____。补偿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____。保护性法律关系24.在法律调整的四个阶段中,被称为机动性阶段的是____阶段。法的适用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法律监督主要包括____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四、名词解释26.法律体系:是指法的内在结构,即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既分为不同部门,又是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 27.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28.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29.规章:是指行政规章,即特定行政机关出于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需要,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30.司法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司法权,运用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五、问答题31.影响法的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法的实施和实现的主要因素有:(1)立法的“良善”程度影响法的实施状况。良法的社会认同程度会更高,自然更容易得到社会更大程度的支持和自觉服从,这种情形下国家执法的成本会更低,国家强制力的使用会更少些,而法的实施程度会更高。(2)国家执法力量的强弱影响法的实施状况。一个国家所能利用的执法资源越多,执法力量越强,其法律得到实施的程度就越高。如果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加以保证,纵有良法美制也不能自然得到实施。 (3)社会主体的道德和守法意识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的守法氛围浓厚,社会的公共道德感强,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强,法与社会道德的契合程度高,那么人们更容易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法律实施的成本就低,实施效果则更好。(4)社会习惯和传统的惯性力量影响法的法律实施状况。在法律制度建构中,确认已有社会关系的现实状况,尊重社会风俗、习惯、传统或常规的法律法规,更容易被社会主体理解、接受和遵守。这类法律的实施成本会相对较低、法的实现程度会相对较高。(5)其他社会治理的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生活中总是有多种多样的社会治理方式,有多重参与治理的组织。这些组织的治理能力强了,正式的法律组织的压力就小了,这有助于法律组织更集中解决重大纠纷,从而也就提高了法的实施的质量。32.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2)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和要求。执法为民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广泛人民性。 (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通过法治实践活动追求公平正义,就是要使每个社会成员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平等地得到法律表达,公平地得到法律的保障、维护和实现。(4)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所服务的大局,最基本的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迈向和谐社会所必须的改革、稳定和发展等。(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所确定的政治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前提和强大推动力。33.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我国法律适用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正确。首先,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其次,要求适用法律准确。最后,要求实事求是,有错必纠。(2)合法。首先,法律适用机关处理案件要有法律依据,而不能自立其他标准,或者依据其他非法律的标准。 其次,法的适用机关在行使职权时要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权限划分,各司其职,分工负责,互相监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3)公正、合理。这是指法律适用行为要尽量符合社会主义邻里道德要求,符合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公正要求,合情、合理、合法。(4)及时。这是指法的适用活动在保障办案质量的前提下要注重效率,在法定期间内及时办案,及时结案,不能拖延。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最终决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该国的(D)。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我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对该条文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D.该条文是法律原则,也体现国家的基本政策3.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查看相应后果是否(B)。B.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4.关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C)。 C.大陆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典型5.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有权公布法律的主体是(A)。A.国家主席6.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7.法与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可能有的情形是(D)。D.二者相互融合,合为一体8.法律调整过程有多个阶段组成,其中的机动性阶段是(D)。D.法的适用阶段9.在我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都有权制定(B)。B.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司法适用之基本原则的是(C)。C.严格法律监督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1.关于法的溯及力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ACD)。A.法不溯及既往原则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C.民法中允许法的“有利追溯”原则D.“有利追溯”原则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补充12.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中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关于该条文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D)。 B.该规定宽泛,难以起到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C.该规定中的“等”字说明民事权益并不局限于所列举的诸项权利D.对“生命权”、“隐私权”等概念的解释应首先采用文法解释13.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曾做出专门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有关该法律解释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D)。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14.下列行为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BCD)。B.法官审理相邻权纠纷C.伪造工商营业执照D.拒交交通违章罚款15.王某有祖传的国画一幅,委托某画廊予以卖出。李某以140万元的价格买到此画。有关此交易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BD)。A.李某的购买行为是一项法律事实B.王某与画廊的委托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D.该交易中所涉及的法律属于民商法部门16.有关社会主义法的如下陈述中,正确的是(ACD)。A.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C.革命是创建社会主义法的重要方式D.社会主义法对资本主义法具有历史继承性17.关于法律与人权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B.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的重要使命之一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也可能阻碍人权事业18.在我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都可以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AB)。A.自治条例B.单行条例19.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机关包括(ABCD)。A.国务院B.中央军事委员会C.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议D.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20.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包括(AB)。A.正确及时B.合法合理三、填空题21.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____两个要素构成。假定和制裁22.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通常包括法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____。对人的效力23.我国宪法的修改,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三分之二24.立法应当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这体现了我国立法原则中的____原则。科学立法2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____、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公平正义四、名词解释26.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一个法律规范由哪些要素构成,以及这些要素之间在逻辑上的关系。 27.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28.法律部门:是调整因其本身性质而要求有同类调整方法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每个法律部门都以它调整的社会关系及调整方法的不同而与其他部门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协调统一。29.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旌。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落实,是实现法律责任的措施之一。30.法的制定: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五、问答题31.法的外在特征是什么?答:法的外在特征有:(1)法是一种社会规范。即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无论是制定或认可的法律规范,都是国家创制的法规。(3)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4)法是有专门的机构和程序来落实的规范。(5)法是以设定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 32.法律权利的概念以及特点是什么?答: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由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1)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的作为或不作为。(2)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3)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33.如何认识法律原则在法的创制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答:(1)法律原则在法的创制活动中的意义。在法的创制过程中,法律原则对立法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所设计的法律规范不得同法律原则相违背,否则便会失去其效力。法律原则对立法还具有组织协调作用。如通过基本原则、部门法原则,可以把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庞杂法律规范组织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使之相互关联、相互配合、达到法律制度内部的协调统一。\ (2)法律原则在法的实施活动中的意义。首先,法律原则的功能表现在它可以为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提供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导向,避免法律解释和推理的任意和无序。其次,法律原则还可以弥补法律规范的空白或漏洞。由于法律原则特别是公理性法律原则实际上就是伦理道德原则,因此,法律原则也就成为法律与社会道德的联结点。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A.原始习惯和禁忌即是最早的法B.有社会就有法,无法不成社会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D.法律先于社会阶级形成而产生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关于该原则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D)。A.该原则是道德性的要求,不具有法律效力B.该原则的要求不具体,法官可以自由选择是否适用C.该原则充分体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D.该原则有助于克服具体规则的僵硬性缺陷3.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中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从法律规则的分类看来,该条款规定是属于(A)。A.任意性规范B.保护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4.某法院张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王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张法官所用的基本推理形式是(C)。A.类比法律推理B.归纳法律推理C.演绎法律推理D.辩证法律推理5.某商场所售的牛肉已经过保质期,仍然出售给了王某。王某食用后身体不适送医治疗。商场对王某的医疗费等予以相应赔偿。在此法律关系中,该商场的行为属于(C)。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经济违法行为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中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C)。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7.有关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科技作为生产力,其发展变化能够直接改变法律B.法律的发展和变化能够直接改变科技的发展方向C.科技立法具有国际性和普适性,必须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发展,也能抑制其发展所导致的负面影响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C)。A.私人财产征收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D.本行政区内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9.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的如下说明,错误的是(D)。 A.经济基础并不是决定法的唯一重要因素B.法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法可以巩固社会的经济基础D.法对经济基础的作用表现为法总是促进经济发展1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C)。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具有相同的最高效力B.“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普通公民要懂法守法尊宪C.确立“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D.“宪法法律至上”重在强调法律与政策的一致性二、多项选择题11.关于法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D)。A.法律需要借助国家强制,法律也限制国家权力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及相应阶级冲突的产物C.国家意志即是法律意志,法律意志即是国家意志D.二者都具有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12.关于大陆法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B.大陆法系国家偏重纠问式诉讼制度C.《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D.大陆法系比英美法系更重视法官的作用13.由于立法的内在协调性不够,同一位阶的不同民商事法律规定可能对某一问题上有不同的规定。从司法角度来处理该问题,法官通常依据的判断原则是(ACD)。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法律解释优于制定法C.新法优于旧法D.在一定情形下法可以溯及既往 14.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中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有关该法条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BC)。A.该规定涉嫌违反契约自由和用工自由原则B.该法条包含了强行性规范,也包含授权性规范C.该规定体现了劳动者受法律平等对待的法律平等原则D.劳动合同法属于民商法律部门15.关于法与道德的共同点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CD)。A.二者都属于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B.二者都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社会公共性C.二者都是历史的产物,并受文化传统的影响D.二者都受制约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16.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ABC)。A.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B.“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则被修改C.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D.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更注重“形式公正”,反对“结果公正”17.制约法律得以完善实施和发挥作用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ABCD)。A.实施法律人员的素质B.人的法律意识和观念C.社会的普遍道德水准D.实施法律的物质条件18.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关于该法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C)。 A.该法规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B.该法规所规定的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C.该省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该条例,此解释为立法解释D.该条例仅在该省适用,因而从效力上看不具有普遍性19.在我国立法体制下,各民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ABC)。A.自治条例B.单行条例C.地方性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2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ABC)。A.“惟仁者宜在高位”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举措而己”三、填空题21.法的确认、分配、衡量、保护和认识性价值,可以被统称为法的____。工具性价值22.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主要包括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____和对人的效力。空间效力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____。保护性法律关系24.在法律调整的四个阶段中,被称为机动性阶段的是____阶段。法的适用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法律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____。 社会监督四、名词解释26.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27.系统解释:是把要解释的法律规范放在其所在的系统中,联系其他的法律文本来确定其含义的一种解释方法。它是论理解释的一种。28.法规清理:是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29.法律体系:是指法的内在结构,即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既分为不同部门,又是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五、问答题30.法律权利的特点主要有哪些?答: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1)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的作为或不作为。(2)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3)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 31.我国科学立法原则的主要要求有哪些?答:科学立法原则要求:(1)立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具体而言就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的立法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实国情和实际,以此作为根本依据,而不能脱离、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2)立法工作必须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反对脱离客观实际,主观主义地为完备法制而进行立法,甚至照搬照抄外国法律的倾向;也要反对在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和成熟的情况下,不积极主动、抓紧时机去完备法制的倾向。(3)立法工作必须主观符合客观,加强调查研究。立法者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广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使立法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需要的港律法规。32.行政执法的特点有哪些?答:行政执法主要有以下特点:(1)行政执法活动具有广泛性。行政执法活动广泛地涉及国家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2)行政执法活动具有单方意志性。行政主体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在行政管理活动的上下级之间都是管理和从属的关系。 (3)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职人员按照法律的授权可采取积极主动的职务行为,以履行其职责。(4)行政执法活动具有灵活、高效、快速的特点。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有一法学流派认为,应当区分“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行动中的法”才是真正的法。该法学流派被称为(C)。A.自然法学B.分析法学C.社会法学D.综合法学2.法律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和谐。从法的价值来看,这主要体现了法的(B)。A.确认性价值B.目的性价值C.法本身的价值D.认识性价值3.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从法律规范的分类看来,该法条属于(B)。A.保护性规范B.相对确定性规范C.授权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4.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条中规定:“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关于该法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该条是对国家政策的规定,说明国家政策都是法的一部分B.该条要求国家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设置了国家义务C.该条规定过于宽泛和抽象,并无明确具体的作用D.该规定对违法经营者者有警示作用,对守法公民并无作用5.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其中,“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规范的逻辑结构看,属于规范的(A)。A.假定部分B.处理部分C.制裁部分D.处分部分6.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多种方式。下面各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D)。A.法律汇编B.法典编纂C.法规清理D.司法判例汇编7.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8.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A.法与道德总是一致的,不会发生冲突B.法律与道德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二者关系密切C.法律与道德在本质和内容方面都是相同的D.法与各阶级的道德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9.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A)。 A.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理论指引B.它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它与中国传统法文化有本质区别,二者之间并无继承关系D.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西方政治法律治理经验无关10.我国的国家监督有多种形式,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监督的是(B)。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C.监察机关的监督D.审判机关的监督二、多项选择题11.与大陆法系相比较,有关英美法系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B)。A.特别注重司法程序和法官的作用B.法官在审判中的自由裁量权更大一些C.普通法与衡平法是几乎同时发展起来的D.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源于大陆法系1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中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关于这一规定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该规定属于义务性规范,也是强行性规范B.设定经营者的义务,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种方式C.该规定促使在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隶属型法律关系D.理解“消费者”和“个人信息”等概念应首先采用文义解释13.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十九条做出解释。有关该解释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C)。 A.该法律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法律解释的效力与该基本法相同C.就该法作出法律解释符合“一国两制”的方针D.该解释仅在香港地区适用,不具有普遍性14.下列行为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ABCD)。A.遗弃未成年子女B.法官审判案件C.办理工商执照D.交通违章罚款15.王某有祖传的国画一幅,委托某画廊予以卖出。李某以10万元的价格买到此画。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B)。A.王某与画廊的委托关系是私法性质的关系B.画廊与李某的交易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C.本案中的法律关系客体包括自然人和物D.该交易中所涉及的法律属于经济法部门16.关于社会主义法的产生问题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ACD)A.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B.社会主义法只是阶级专政的工具C.暴力革命是一种超越法制的人民权利D.社会主义法对资本主义法具有历史继承性17.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B.保障人权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要求C.人权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实有的法律权利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也可能阻碍人权事业18.关于我国立法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C)。A.我国的基本法律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制定法B.法律和行政法规由国家主席签署公布 C.行政法规以国务院公报上刊登的文本为标准文本D.我国所有法律案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和通过19.关于法治与法制关系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AD)。A.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B.法制有姓“社”姓“资”之分,法治则无C.法制和法治都强调“良法”之治D.法治与法制的价值指向不同20.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包括(AB)。A.正确及时B.合法合理C.自然公正D.司法独立三、填空题21.当今世界主要有两类基本的法律渊源。这通常是指制定法和____。判例法22.在我国,有权提出宪法修改议案的主体是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____。全国人大常委会23.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和____。法律调整方法24.我国立法监督的主要方式包括批准、备案、审查、____和清理。裁决2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____、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公平正义四、名词解释26.法的价值:是指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法的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 27.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如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实现法的活动等),对相应社会关系所施加的规范、组织、控制和调节活动。28.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落实,是实现法律责任的措施之一。29.立法体制:是指有关国家立法权限划分的基本制度,是立法制度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在一个法律体系中,哪些国家机关享有立法权,各个机关立法权限的范围,各个立法机关之间的关联等。五、问答题30.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哪些?答:(1)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财富。它们通常是一般性法律关系或保护性法律关系的客体,如基本的人权。(2)物质财富,指的是可以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财产权的对象的物品和其他一切物质财富。(3)智力成果,指人们的智力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知识产权所指向的对象。(4)人身利益,指与人身不可分割的利益,如名誉、肖像、隐私、尊严、姓名等。 (5)行为(作为或不作为)和行为的结果,后者如服务行业的服务等。31.影响法的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法的实施的主要因素有:(1)立法的“良善”程度影响法的实施状况。良法的社会认同程度会更高,自然更容易得到社会更大程度的支持和自觉服从,这种情形下国家执法的成本会更低,而法的实施程度会更高。(2)国家执法力量的强弱影响法的实施状况。一个国家所能利用的执法资源越多,执法力量越强,其法律得到实施的程度就越高。(3)社会主体的道德和守法意识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的守法氛围浓厚,社会的公共道德感强,法与社会道德的契合程度高,那么人们更容易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法律实施的效果就更好。(4)社会习惯和传统的惯性力量影响法的法律实施状况。在法律制度建构中,确认已有社会关系的现实状况,尊重社会风俗、习惯、传统或常规的法律法规,更容易被社会主体理解、接受和遵守。这类法律的实施成本会相对较低、法的实现程度会相对较高。 (5)其他社会治理的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强了,正式的法律组织的压力就小了,这有助于法律组织更集中解决重大纠纷,从而也就提高了法的实施的质量。32.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主要有哪些?答: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有如下几个方面:(1)依法治国是人民的治国。这是说,依法治国的最终主体是人民。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管理、治理这个国家。国家的所有权、治理权和受益权从根本上看属于人民。遵循人民民主原则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要求。(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治国。宪法也早己确认党是我们国家一切事业的领导力量。依法治国方略从提出到全面落实,都是在党的主导下进行的。党的领导本身也会推进依法治理。党的依法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恰恰是依法治国方略中的关键环节。(3)确立宪法法律的至上性。这是说,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宪法和法律在社会调整系统中具有最高的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尊严。依法治国是依宪法治国,社会主义的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宪政之国。这要求切实维护和保障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切实保障宪法在效力上的至高性,保障整个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内部协调性。 (4)依法治国是依“良法”治国。这要通过健全的法律程序,保障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公正立法,使得所立之法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利益要求和呼声,保障基本人权与人的尊严,使法律制度设计在价值指向上以追求公正、约束权力、保障权利、促进发展等为己任。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观,关于法的起源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C)。C.法律与国家是相伴随而产生的2.社会法是新兴的法律部门群。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D)。D.注重运用意思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3.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这一规范属于(C)。C.义务性规范4.关于判例法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B)。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5.李某在大街上寻衅滋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予以拘留15日的处分。李某所受到的制裁属于(B)。B.行政制裁 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中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C)。C.字面解释7.关于科技发展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D.法律既能促进科技进步,也能抑制科技所导致的负面影响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9.有关法的实施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A)。A.法的实施只能依靠有力的国家强制10.关于“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C)。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治国理念上的重大突破二、多项选择题11.关于法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BD)。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D.二者都具有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12.关于大陆法系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ABC)。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C.大陆法系国家偏重纠问式诉讼制度 1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一般原则是(AC)。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C.新法优于旧法14.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中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关于该法条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BCD)。B.该规定包含了强行性规范C.该规定体现了同工同酬的法律平等原则D.劳动合同法主要属于社会法部门15.有关法律关系的如下陈述,正确的是(ABD)。A.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B.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基于法律事实而产生、变更或消灭16.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ABC)。A.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B.“财产权神圣”、“契约自由”等原则受到更多限制C.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17.有关法律推理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AB)。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B.法律推理可以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18.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关于该法规的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BC)。 A.该条例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渊源B.该条例主要属于行政法部门C.该条例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19.关于法治与法制关系的如下理解,正确的是(AD)。A.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D.法治与法制在价值指向上有所不同2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ABC)。A.“惟仁者宜在高位”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三、填空题21.法的确认、分配、衡量、保护和认识性价值,被统称为法的____。工具性价值22.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惩罚和____。补偿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____。保护性法律关系24.在法律调整的四个阶段中,被称为机动性阶段的是____阶段。法的适用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法律监督主要包括____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四、名词解释26.法律体系:是指法的内在结构,即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既分为不同部门,又是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 27.习惯法:法的重要渊源之一。指经有权的国家机关以一定方式认可,赋予其法律效力的习惯规范。28.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29.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30.构成性规范:是指以该规范的规定作为产生某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前提条件的法律规范。这种规范先于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没有这种规范,相关社会关系也就不会存在。五、问答题31.法律权利的概念以及特点是什么?答: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有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1)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的作为或不作为。(2)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3)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 (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32.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2)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和要求。执法为民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广泛人民性。(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通过法治实践活动追求公平正义,就是要使每个社会成员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平等地得到法律表达,公平地得到法律的保障、维护和实现。(4)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所服务的大局,最基本的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迈向和谐社会所必须的改革、稳定和发展等。(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所确定的政治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前提和强大推动力。 33.当代中国法的基本形式渊源及其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当代中国法的基本渊源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规章;(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军事法规和规章;(7)特别行政区的形式法源和国际条约。我国法的形式渊源的主要特点是:(1)基本的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制定法;(2)法的制定机关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多样性;(3)存在着“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特别形式渊源。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法律原则,可以被看作是(C)。C.专门法律原则2.当今中国法的主要渊源是制定法。在这里,“法的渊源”一词通常被理解为法的(B)。B.形式渊源3.《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该条文的下列选项,错误的是(C)。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4.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C.司法过程中必须运用推理,也必然涉及到解释5.关于法系问题的如下表述,错误的是(C)。C.法的阶级和社会本质不同,也可能归属于同一法系6.出租车司机王某因送一个危重病人就医而闯红灯,受到交警处罚。有人认为,王某虽然涉嫌违法,但情有可原,不应予以处罚。这种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D)。D.辩证推理7.王某窃听其邻居李某的隐私。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其罚款400元,拘留5日。这种处罚属于(B)。B.行政制裁8.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由若干法律部门构成。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是(B)。B.国际法部门9.关于法律规则的如下理解,错误的是(C)。C.法律规则比法律原则更具有稳定性和弹性10.邓小平同志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的是(D)。D.阐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二、多项选择题11.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CD)。 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D.法律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2.在我国,“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体现为(ABC)。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B.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C.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13.有关新中国法制创建的如下陈述,错误的是(BD)。B.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便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14.张法官审理一起农村土地纠纷案件,保护了村民老李的土地承包权。张法官的依法办案行为(ACD)。A.从社会调整的角度看,是正式的社会调整C.从法律实施的角度看,是对法的解释和适用D.从法律关系的角度看,产生了新法律关系15.关于现代法律与社会习惯之间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法律与社会习惯具有一定的互补性C.当法律与社会习惯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处于优先地位D.法律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方式,但习惯依然重要16.民主立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立法原则。该原则要求(AB)。A.立法应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B.立法应当保障多种途径的立法参与17.在我国,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为法律的事项包括(ABCD)。 A.民族区域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D.民事基本制度18.在我国,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机关包括(ABD)。A.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19.有关自由的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BC)。A.自由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B.自由总是和责任连在一起的C.自由可以被划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20.关于中国古代法家法治观的如下表述,正确的是(AB)。A.法家主张以法为本,垂法而治B.法家主张以刑去刑,严刑峻法三、填空题21.按照是否准许自主调整,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____和任意性规范。强制性规范22.有一类法律关系,其一方主体是确定的、具体的,另一方主体则是不确定的、除权利主体之外的一切人。这类法律关系被称为____。一般法律关系23.法律规范的完整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____。制裁24.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____和法律调整方法。 法律调整对象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求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____者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四、名词解释26.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有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27.目的解释:是论理解释的一种方式。它是指联系法律的目的来确定法律含义的一种解释。28.广义的法律监督:泛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监察、督促和指导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29.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如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实现法的活动等),对相应社会关系所施加的规范、组织、控制和调节活动。30.法规清理:指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五、问答题31.现代司法的基本功能什么?答:(1)解决纠纷,塑造权威。司法适用的直接功能是解决纠纷、调整利益冲突,保护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司法活动是解决纠纷的最正式、最程序化的方式。 (2)适用法律,发展规则。在出现法律缺漏或空白之时,司法起到了一种“准立法”功能。司法裁判在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与立法活动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3)维护政治秩序,强化国家权力合法性。司法适用活动有助于把社会中存在的激烈的矛盾和利益转化为具体的诉讼问题加以解决,从而缓和剧烈的社会动荡、避免大规模的动乱和社会的崩溃。司法是一种裁判活动,更是国家的权力活动。国家借助于树立和强化司法的正义形象,而强化自身的正当性。32.当代中国法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哪些?答:我国社会主义法对市场经济的规范、促进和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法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和稳定发展。主要表现在:法律保障商品生产、交换和分配的有序、安全、公平和高效;以法律保护市场中的自由竞争,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法律保护和推动市场的开放性。(2)法律保护市场主体的自由独立地位及合法权益。表现为:以法律确认和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以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各种市场行为;以法律保障市场主体的多样化利益。(3)法是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如促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为经济手段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法律保障,使相关宏观调控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解决在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宏观经济领域及相关社会领域中的问题;促进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4)法律有助于抑制市场经济对基本社会价值和利益的侵害。对社会共同目标、基本价值等关注不够甚至有所损害,正是市场的自身缺陷之一。法律除了在经济领域中促进市场缺陷的克服,还在社会价值领域中阻止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法律是捍卫社会基本价值的强有力盾牌。33.法的工具性价值主要有哪些方面?答:法的工具性价值是从法这一客体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来理解法的价值的。从这方面看,法有以下一些价值:(1)确认性价值,即确认其他价值的价值。(2)分配性价值,即有分配其他价值(如财富、权利等)的价值。(3)衡量性价值。法律往往对其所中介的价值,依其价值的大小多寡作不同的规定,从而法律就成了人们衡量不同价值的标准,具有衡量性的价值。(4)保护性价值,即法具有保护其所确认和分配的价值的价值。 (5)认识性价值。法律规范可以成为人们认识它所规定的事实、关系的性质和意义的手段,法具有提高人们认识,对人们进行一定价值观的引导的意识形态性、宣传性的价值。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有一法学流派认为,应当区分“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强调“行动中的法”才是真正的法。这一法学流派是(C)。C.社会法学2.最早依法建立和维护人民主权和基本人权制度的法律是(C)。C.资本主义法3.按照是否准许自主调整,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A)。A.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4.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B.该规定表明法律保护人的自由,自由也应受到法律的限制5.我国《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中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是该规范的(C)。C.制裁部分6.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多种方式,下面诸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D)。 D.司法判例汇编7.在法律解释的分类中,历史解释是属于(B)。B.论理解释8.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B.法律与道德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关系密切9.一个国家全部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可以被称为(C)。C.法律体系10.我国的国家监督有多种形式,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监督的是(B)。B.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有关英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BD)。B.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D.英美法在司法适用中主要运用归纳推理12.《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D)。A.该规定属于构成性法律规则B.该规定含糊,起不到法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D.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等概念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论理解释 13.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曾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有关该法律解释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D)。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14.下列行为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ABCD)。A.抚养子女B.司法审判C.滥用权利D.交通违章15.张某有祖传的玉雕一尊,委托某拍卖公司予以拍卖。一家文化公司以140万元的价格买到此玉尊。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CD)。B.在拍卖过程中,拍卖公司和竞拍者的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C.在该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D.在本案中,导致拍卖成交的客观情况是法律行为16.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B)。A.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B.暴力革命是一种超越法制的人民权利17.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A.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B.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D.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也可以阻碍人权事业18.在我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都可以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CD)。 C.自治条例D.单行条例19.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机关和人员包括(ABC)。A.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B.国务院C.中央军事委员会20.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包括(AB)。A.正确及时B.合法合理三、填空题21.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____。法律原则22.按照正式解释的效力范围不同,正式解释可以区分为个别性解释和____。规范性解释23.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的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三分之二24.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和____。法律调整方法2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____、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执法为民四、名词解释26.法的渊源:可以做多种理解,法理学中一般指法的形式渊源,即指与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法的外部表现形式。27.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 28.确认性规范:是指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进行评价、确认和保护的法律规范。与之相对应的是构成性规范。29.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即将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实际行为或社会关系,使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具体化,把法律调整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五、问答题30.影响法的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法的实施和实现的程度总是受到复杂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可以对法的实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能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影响法的实施和实现的主要因素有:(1)立法的“良善”程度影响法的实施状况。良法的社会认同程度会更高,自然更容易得到社会更大程度的支持和自觉服从,这种情形下国家执法的成本会更低,国家强制力的使用会更少些,而法的实施程度会更高。(2)国家执法力量的强弱影响法的实施状况。一个国家所能利用的执法资源越多,执法力量越强,其法律得到实施的程度就越高。如果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加以保证,纵有良法美制也不能自然得到实施。 (3)社会主体的道德和守法意识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的守法氛围浓厚,社会的公共道德感强,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强,法与社会道德的契合程度高,那么人们更容易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法律实施的成本就低,实施效果则更好。(4)社会习惯和传统的惯性力量影响法的法律实施状况。在法律制度建构中,确认已有社会关系的现实状况,尊重社会风俗、习惯、传统或常规的法律法规,更容易被社会主体理解、接受和遵守。这类法律的实施成本会相对较低、法的实现程度会相对较高。(5)其他社会治理的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生活中总是有多种多样的社会治理方式,有多重参与治理的组织。这些组织的治理能力强了,正式的法律组织的压力就小了,这有助于法律组织更集中解决重大纠纷,从而也就提高了法的实施的质量。可见,只有这多种因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有可能使得法律实施达到其预期目的,达到法律实施的良好社会效果。31.当代中国的科学立法原则主要有哪些要求?答:科学立法原则,要求立法工作尽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尊重和反映立法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求实。具体而言,这一原则要求: (1)立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具体而言就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的立法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实国情和实际,以此作为根本依据,而不能脱离、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2)立法工作必须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反对脱离客观实际,主观主义地为完备法制而进行立法,甚至照搬照抄外国法律的倾向;也要反对在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和成熟的情况下,不积极主动、抓紧时机去完备法制的倾向。(3)立法工作必须主观符合客观,加强调查研究。立法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而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与可能是客观存在,要想使二者统一起来,立法者就必须使自己的主观符合客观,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广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使立法符合客观发展的规律,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需要的法律法规。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D)。A.国家的历史传统B.国家的阶级结构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2.《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3.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C)。A.类比法律推理B.归纳法律推理C.演绎法律推理D.设证法律推理5.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C)。A.字面解释B.正式解释C.文义解释D.法律解释6.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D)。A.张某的人身利益B.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C.张某购买的火车票D.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C)。 A.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B.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C.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D.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8.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B)。A.人权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没有阶级性B.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D.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等同于人权体系9.下列有关法的实施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B)。A.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B.法只能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C.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D.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10.下列有关行政法律部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行政法部门不属于私法部门群B.行政法部门属于社会法部门群C.有些行政法规范包含在民法部门中D.行政法可划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B.古代社会的法是“等级法”、“身份法”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D.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理论都揭示了法的阶级本质12.在对法律规则的分类中,调整性规范可以划分为(ABD)。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命令性规范D.权义复合性规范 13.《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从这两个条文,可以看出(ABC)。A.道德对于法律判断有一定影响B.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德都是法律渊源C.法官在裁判案件时也要尊重社会公德D.订立和履行合同,可以不必遵守地方性法规和规章14.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BD)。A.从法律分类的角度而言,该法应当属于公法B.从效力范围的角度而言,该法在全国范围内生效C.从法系的角度而言,该法属于英美法系中的普通法D.从法律渊源的角度而言,该法属于我国的“基本法律”15.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创建的陈述中,正确的是(BC)。A.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B.新中国法制是在废除国国党伪法统的基础上产生的C.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D.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就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16.关于现代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A.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具有一定的互补性B.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彼此独立,互不相干C.当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处于优先地位 D.法律调整是最重要的社会调整,社会组织规范的作用很有限17.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ABCD)。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条件B.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性质和内容C.发扬民主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正当性基础D.发扬民主能够使国家权力受到更有力的约束和监督18.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宪法修正案的机关和人员包括(A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四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D.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下列有关法的适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A.法的适用是创造性的个别性调整活动B.只有国家机关才可从事法的适用活动C.在出现违法时,才有法的适用活动D.法的适用只包括行政适用和司法适用20.下列有关法治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BC)。A.法治是一种优于人治的治国方略B.现代法治通常与民主相联系C.法治与法制概念在内涵和价值指向上不同D.英国的法治理论被认为是形式主义法治观三、填空题21.法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____和社会公共职能。 阶级统治职能22.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法制在私法领域率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以及“____”等基本原则。过错责任23.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____两个要素构成。假定一制裁24.在我国,由____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已通过的法律予以公布。国家主席25.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是规范、制度、子部门、部门和____。部门群四、名词解释26.法律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权利人的要求为了满足权利人所代表的利益所必须作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27.立法解释:是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主体对该文件所进行的解释。这种解释与被解释的文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属于规范性解释。28.人权:是基于人的人格尊严而为所有人享有的、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基本权利。人权是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那些权利。 29.立法制度:是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法的宗旨、基本原则、立法权限的划分、不同形式的立法及立法程序、不同立法的位阶和立法技术等。五、问答题30.确定法律规范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有哪些?答:确定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通常应当道循如下原则:(1)不同机关制定的法律,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确定法律规范的效力等首先要看它们的制定机关。如果是出自不同的国家机关,那么应当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按照各自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下级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不得与上级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相冲突,如果相冲突则无效。如果法律的制定机关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那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它们的效力等级。(2)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同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要根据其内容和生效时间来确定效力。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这被称为“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这被称为“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如果是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致的,则由其制定机关裁决。 (3)如果一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包括非制定法,如习惯法、判例法等,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效力一般均高于非制定法,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能有例外。31.作为我国法治国家标志之一的“法的形式合理性”标志有哪些具体要求?答:法治要求法律在形式上具备一些基本品格,即要求法律在形式上合理,符合现代社会治理的形式理性原则。这要求从具体规范的构造到法律体系的建构等,都要具有形式上的合理性。具体而言:(1法的一般性。这是指法律是针对社会中的一般人而非特定人而设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同样的情况应受法律上的同样对待。(2)法的公开性。这是说,法律必须公布,使所有人有机会了解法律的内容。立法的公开性是法律公正的最基本要求之一。(3)法的明确性。这是说,法律对所调整社会关系或行为的规定必须是清晰的,这样才能使人们能够认识到行为的界限,从而有效地指引人们的行为。(4)法的稳定性。这是说,法律不能太过频繁变动,不能朝令夕改,这样才能稳定人们行为的预期,提高社会信任的水平。(5)法的可循性。是说,法律只能规定和要求社会大多数人有可能做到的行为,而不能不切实际地对国民规定那些人们事实上做不到或者绝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事情。 (6)法的可诉性。这是指当法律中规定的权利被侵犯或滥用、义务被违反时,法律必须提供适当的救济程序和手段,尤其要提供专门的法律机制使得诉求人有可能通过专门的司法机构如法院来保障其合法权利或正当利益。(7)法的体系完整性。从法律体系的结构来看的法律制度在整体上要尽量做到体系完整、统一和科学。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D)。D.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2.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他将正义区分为(B)。B.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3.某市《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徕、诱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C)。C.确定性规范4.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B.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5.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的后果(B)。 B.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6.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C)。C.字面解释7.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D.政策依然是主要的社会调整方式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D)。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10.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C.该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理论指引二、多项选择题11.关于法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A.二者都是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C.二者都根源于相同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D.二者都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12.下列关于大陆法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C.大陆法系偏重于纠问式的诉讼制度1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原则是(AC)。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C.新法优于旧法14.下列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看法中,错误的是(ABD)。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15.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ABD)。A.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B.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D.法律关系可以划分为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16.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ABC)。A.出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B.“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则被修改C.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17.下列有关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B)。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B.法律推理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BC)。B.该规定是一种授权性规则C.该规定说明,法律规则内容受社会经济状况的明显影响19.下列有关法治与法制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D)。A.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D.法治与法制的价值指向不同2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ABC)。A.“惟仁者宜在高位”B.“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三、填空题21.在法律原则的分类中,与社会原则相对应的是____。专门法律原则22.法律规范的完整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____。制裁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____。保护性法律关系24.立法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这体现了我国立法原则中的____原则。科学立法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的法律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____。 社会监督四、名词解释26.文义解释:是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文义解释主要包括字义解释和语法解释。27.法律体系:是指法的内在结构,即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既分为不同部门,又是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28.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29.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落实,是实现法律责任的措施之一。五、问答题30.法律权利的特点主要有哪些?答: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有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1)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的作为或不作为。(2)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 (3)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31.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大致有:(1)司法为民原则。司法为民原则要求在司法机关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尽最大努力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权利,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等。简单地说,司法为民要求司法工作要亲民、便民、利民、护民、爱民。(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多年来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一项基本经验。这一原则在我国多部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以事实为根据,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时,必须以案件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把对案件的处理建立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以任何主观想象、主观分析和判断作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在法的适用时,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3)法律适用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法的适用中的具体运用,也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必然引申。 (4)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意味着:其一,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司法权。其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其三,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准确地适用法律。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习惯是一种(D)。D.个别性调整2.以古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是(A)。A.大陆法系3.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B)。B.有法必依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A.一个国家5.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和阶级性得以统一的可靠政治保证是(A)。A.共同的政治基础6.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公布法律的是(A)。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7.在法律意识系统里,可以自发形成的是(D)。D.法律心理8.我国《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中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就是该规范的(C)。 C.制裁部分9.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B)。B.无行为能力人二、多项选择题11.法学的意识形态职能具体表现在(ABCD)。A.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B.增强法治观念C.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D.指导人们认识社会现象12.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有(ABC)。A.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B.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有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C.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13.关于法制和法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A.有国家就有法制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14.奴隶制法律制度的特征有(ABC)。A.严格保护奴隶主的所有制B.公开确认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C.保留原始公社的残余15.法律调整的三个必经阶段是(ABC)。A.法律、法规生效阶段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C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的阶段16.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7.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包括(ABCD)。A.正确B.合法C及时D.合理、公正18.在我国,正式的法律解释包括(ABC)。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包括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C.行政解释19.根据违法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法律责任分为(ABCD)。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违宪责任20.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行为能力分为(ABD)。A.完全行为能力B.限制行为能力D.无行为能力三、填空题21.马克思法学既有鲜明的党性,也有深刻的_____。科学性22.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叫做_____。法学体系23.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叫做_____。社会调整24.法律调整有四个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是_____。法的适用25.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现象被称为_____。 法律移植四、名词解释26.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的作用。27.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28.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只对个别人或个别事件有效的文件。29.法律事件:是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五、问答题30.法与道德的区别是什么?答:(1)法与道德形成的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表现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以确定主体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道德则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了,一般是不成文的,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划分,并以义务性规范为主。(2)法与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完全相同。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 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的力量来维持。(3)法与道德的前途不同。法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而道德还将继续存在。31.法律权利有哪些特点?答:(1)它以法律的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的结果。它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2)它是以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权利和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权利人享用自己权利的行为也就是实现自己利益的行为,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其实质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反映的需要和利益。(3)它是和法律义务密切联系的。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没有相应的义务作保证,权利人的权利也不可能得到实现。(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权利人有权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有权全部地或部分地按最有利于实现自己利益的方式实施这些行为。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法形成的标志是(B)。B.国家的最终形成2.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遗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了法的(B)。B.分配性价值3.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叫做(C)。C.法系4.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A)。A.党的政策5.属于法律调整范围的是(B)。B.父子关系6.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A)。A.法的体系7.以下属于执行调整性职能的法的适用是(C)。C.发给某一企业营业执照8.在二般情况下,法律(B)。B.不溯及既往9.不属于正式解释的是(D)。D.系统解释1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D)。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二、多项选择题11.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ABC)。 A.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B.从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C.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法调整12.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有(ABC)。A.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B.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有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C.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13.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ABCD)。A.法律制度的性能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C.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14.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意识划分为(ABC)。A.个人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C.社会法律意识15.一国两制的本质在于(ABC)。A.实现祖国统一,要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B.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C.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并列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16.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具体化程序的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AB)。A.一般法律关系B.具体法律关系17.调整性法律规范包括(ABC)。 A.义务性法律规范B.禁止性法律规范C.授权性法律规范18.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BCD)。B.法规清理C.法规汇编D.法典编纂19.违法的特点有(BC)。B.具有社会危害性C.具有违法性20.现阶段产生违法的原因主要有(ABCD)。A.旧社会残余的影响B.生产力水平还不高C.各项制度尚不完善D.思想文化素质低三、填空题21.按照“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____法律调整。一般禁止型22.根据宪法的规定,法律分为____和其他法律两种。基本法律23.法的实现,就是权利被享有、____被履行,禁令被遵守。义务24.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是____。调整方法25.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过错责任和____。无过错责任四、名词解释 26.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27.命令性规范:就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体现的国家规范性命令,一项命令往往就是一个规范。28.相对法律关系:是指有具体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29.法律责任(狭义):就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五、问答题30.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有法可依。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需要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均有相应的制定的比较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法律规定,使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有法可依,这是做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前提。(2)有法必依。这是普遍的守法原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有法必依首先要求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在处理各种事务、特别是处理与公民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时,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办事,既要依照实体法的规定,又要依照程序法的规定,不得滥用国家权力;其次要求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3)执法必严。这是指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4)违法必究。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个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保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1.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的特征有哪些?答:(1)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具有广泛性。在现代社会中,行政机关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实行全方位的组织和管理,其管理的范围日趋庞杂,涉及经济、文化、卫生、教育、科技、公用事业、治安保卫、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几乎关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公民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2)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具有主动性。在法的适用过程中,行政机关不同于司法机关,它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担任“中立”的裁判员,也不实行“不告不理”。当一定法律事实出现后,行政机关必须主动适用法律,否则就是渎职。(3)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就是在法律对有关事项仅规定原则,而没有规定具体幅度和范围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在符合立法目的和原则的前提下,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取适当措施履行其行政职能的权力。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法学的分类,属于国内部门法学的是(C)。C.劳动法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3.以下法发挥的职能中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是(C)。C.法人登记4.以下关于利益决定着法的形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D.法能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5.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即是(C)。C.法的历史类型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B)的概念。B.不同7.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包括(D)。D.法律后果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A.法的体系9.通过对法律条文的文字排列、语法结构、标点符号和上下文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和阐明法律的含义的法律解释属于(D)。D.语法解释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B)。 B.无行为能力人二、多项选择题11.个别性调整不能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带有一定的(BC)。B.偶然性C.任意性12.原始习惯与法的区别表现在(ABCD)。A.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B.它们所反映的意志不同C.它们所形成的方式不同D.它们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13.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ABCD)。A.分配性价值B.衡量性价值C.保护性价值D.认识性价值14.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较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包括(ABCD)。A.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B.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出现了社会立法的新领域C打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D.加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15.法律调整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和一个机动性要素,三个基本要素是(ABC)。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16.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立、改相结合D.科学的创见性17.以下关于法律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B.法律规范是法的基本构成因素C.法律规范是一般的行为规范D.法律规范是抽象的行为规范18.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ABCD)。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9.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CD)。C.民族自治条例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2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BCD)。A.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财富B.物质财富C.智力成果D.人身利益和行为结果三、填空题2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___。法律现象22.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叫____。英美法系23.《札记·月令》中提到“命有司,修___,缮囹圄。”法制24.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___相结合。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25.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茗中输入的现象被称为___。法律移植四、名词解释 26.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27.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28.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29.绝对法律关系:是指有具体的权利主体而没有具体的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五、问答题30.法与道德的区别是什么?答:(1)法与道德形成的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表现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以确定主体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道德则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了,一般是不成文的,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划分,并以义务性规范为主。(2)法与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完全相同。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的力量来维持。 (3)法与道德的前途不同。法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而道德还将继续存在。31.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正确。首先,事实要清楚、证据要确实充分;其次,定性要正确。第三,对案件的处理要正确。(2)合法。首先,必须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其次,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的规定。(3)及时。首先,及时办案,及时结案,不拖延推诿;其次,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第三,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案件,要在法定时限内,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办案时间,尽快审结案件。(4)合理、公正。首先,审判机关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必须居于公正立场,秉公执法;其次,法的适用的结果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符合我国社会现状及发展的综合需要,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正要求。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法律是有_____作保障的规范。国家强制力2.大陆法系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以19世纪初_____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国民法典3.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_____。 有法必依4.法律规范是一种发达的社会规范,在逻辑上遵循着_____的公式。如果一则一否则5.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_____。法的体系二、单项选择题1.法律调整是一种(B)。B.规范性调整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3.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叫做(B)。B.法的保护性职能4.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D)。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5.保证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方法是(C)。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6.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C)。C.指导思想相同7.“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A)的法律调整。A.一般允许型8.法律文化的的载体是(B)。B.法律现实9.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D)。D.学理解释1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D)。 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三、多项选择题1.法与政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A.反映的内容不同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C.形式不同D.调控的功能不同2.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ABCD)。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A.有国家就有法制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4.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意识划分为(ABC)。A.个人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C.社会法律意识5.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BCD)。B.时间效力C.空间效力D.对人效力6.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具体化程序的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AB)。A.一般法律关系B.具体法律关系7.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力分为(ABC)。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责任能力8.违法的特点有(BC)。B.具有社会危害性C.具有违法性9.根据法律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CD)。C.财产责任D.非财产责任(人身责任)10.社会监督的形式主要有(ABCD)。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B.人民政协的监督C.新闻舆论的监督D.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四、名词解释1.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的作用。2.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3.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者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4.法的价值:是指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五、论述题1.试述个别性调整与规范性调整的概念和优缺点。答:(1)个别性调整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个别性调整的优点是能够针对具体人、具体事作出具体的处理、能够充分考虑个别情况的具体特点。个别性调整的缺点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任意性,不能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2)规范性调整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规范性调整的优点是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行为模式,使人们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秩序。 规范性调整的缺点是它无法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提出符合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处理方法。2.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答:(1)宪法。(2)法律。(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4)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7)国际条约。2010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按照“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____的法律调整。一般允许型2.法律意识是社会____的直接反映。经济基础3.一般可以把法的制定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____阶段和确立阶段。准备4.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要素,即假定、处理和____。 制裁5.相对确定性规范允许执法相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性调整,这是产生____的法律依据。自由裁量权二、单项选择题1.按照法学分类,民法学属于(C)。C.国内部门法学2.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B)。B.规范性调整3.法的形成的标志是(B)。B.国家的最终形成4.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不正确的(D)。D.法对利益的形成、发展有被动的反作用5.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C)。C.罗马法6.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A)。A.有法可依7.以下关于法律意识的分类正确的是(C)。C.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D.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8.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不包括(A)。A.法规清理9.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D)。 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0.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宪行为依其所应承担的违宪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属于(D)。D.违宪制裁三、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是(BCD)。B.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D.依法治国2.规范性调整的优点体现在(ABC)。A.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B.它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C.它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3.法具有(ABCD)。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4.以下关于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BCD)。A.社会主义法的一部分法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而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如食品卫生法规B.社会主义法中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那部分法律,如刑法,不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社会主义法中的一部分法律具有阶级性,执行阶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具有社会性,执行社会公共职能D.社会主义法是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和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法律构成的一个整体5.党的政策与国家的法律的区别主要是(ABCD)。A.从制定看,党即便是执政党的政策要取得国家意志的属性,也需要通过法定程序被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为法律、法规 B.从实施看,党的政策只有转化为法律、法规,才能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证C.从内容看,党的政策没有法律规范那样明确、具体、肯定D.从相对稳定性看,法律比党的政策具有更高的稳定性6.法律调整的要素包括(ABCD)。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7.我国的立法程序,通常包括(ABCD)。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8.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有(ABCD)。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D.科学的创见性9.仲裁的特点有(ABCD)。A.仲裁机构一般是民间组织B.仲裁是当事人选择处理争议的方式C.仲裁庭审理案件不公开进行D.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10.我国法律关系主体包括(ABCD)。A.公民,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B.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C.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D.国家四、名词解释1.法的体系:是指对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法的实施:是指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3.法律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4.法律事件:是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五、论述题1.试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答:(1)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法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法作为以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的调整器的特殊规律性。不仅指权利的平等,而且包括义务上的平等。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这一原则既体现在法的创制过程中,也体现在法的实施过程中。2.试述法律义务的特点。答:(1)它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具有法律上的必要性。对于义务主体来说,法律规定的义务是必须履行的,而不管主体的主观愿望如何。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就会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2)它是满足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的法律手段。义务人依法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都是为了保证权利人利益的实现。(3)它界定了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范围。义务人承担义务的范围不是无限的,是有严格的法定界限。对于法定范围外权利人的利益需求,义务人有权拒绝。2009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中输入的现象称为______。法律移植2.根据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阶段来划分,法律意识可以分为法律心理和______。法律思想体系3.在法律规范结构中,指明什么条件下才可以适用的部分,称为______。假定4.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______三个要素组成。内容5.违法行为,是指个人或单位实施的具有______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社会危害性二、单项选择题1.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C)。 A.社会调查方法B.系统论方法C.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D.法律解释方法2.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B)。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法律调整3.法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是(C)。A.不确定B.先有法C.同一历史过程D.先有国家4.法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要的价值是(C)。A.法所中介的价值B.法的工具性价值C.法律价值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5.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C)。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D.美国法6.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A)。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7.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C)。A.买卖关系B.劳动关系C.自然过程D.财产关系8.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D)。A.法规清理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D.法的创制9.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法规是(D)。A.宪法B.《劳动法》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0.对于甲来说,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是(A)。A.甲的父亲的病故B.甲和乙签订一份运输合同C.甲借给乙1万元D.甲违章开车,撞死一个行人三、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是(BCD)。A.发展稳定B.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D.依法治国2.规范性调整的优点体现在(ABC)。A.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B.它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C.它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D.它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3.法具有(ABCD)。A.规范性B.阶级意志性C国家强制性D.物质制约性4.以下关于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说法错误是(ABCD)。A.社会主义法的一部分法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而不执行阶级统治职能,如食品卫生法规B.社会主义法中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那部分法律,如刑法,不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社会主义法中的一部分法律具有阶级性,执行阶级统治职能;一部分法律具有社会型,执行社会公共职能D.社会主义法是由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法律和执行阶级统治职能的法律构成的一个整体5.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AC)。 A.法治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原则6.法律调整的要素包括(ABCD)。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7.我国的立法程序,通常包括(ABCD)。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8.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BC)。A.假定B.处理C.制裁D.法律后果9.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C)。A.法的体系是内容,立法体系是法的体系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B.立法体系一般须以法的体系为基础,并反映法的体系C.法的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而立法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文件和法律条文D.法的体系比立法体系范围广10.《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BD)。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检察解释四、名词解释1.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2.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3.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4.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或保护性强制措施。五、问答题1.法的适用的特征。答:(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进行适用法律的活动。国家专门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诸如中国人民银行被授予中央银行的权力。(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国家机关的活动具有多样性,并不都是法的适用活动。国家机关不在其职权范围内的活动或者虽在其职权范围内但不是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活动,都不属于法的适用活动。(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活动。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减少随意性和偶然性,使法的适用的每个环节都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才能保证法的适用的正确和公正。 (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法的适用以法律规范为根据,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从而产生个别性的决定,即适用法律的文件。如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等。(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2.法律权利的特点。答:(1)它以法律的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的结果。它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2)它是以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权利人享有自己权利的行为也就是实现自己利益的行为,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其实质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反映的需要和利益。(3)它是和义务密切联系的。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韵关系,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没有相应的义务作保证,权利人的权利也不可能得到实现。(4)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权利人有权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有权全部地或部分地,按最有利于实现自己利益的方式实施这些行为。2009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____调整。 一次性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____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强制力3.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____参加法的创建。人民群众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____。法的适用5.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____。调整对象二、单项选择题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A)的关系。A.一般与特殊B.整体与局部C.理论与实际D.论与史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3.英美法系是以(D)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A.教会法B.罗马法C.日耳曼法D.英国法4.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C)。A.单纯说服教育B.必要的强制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D.单纯的强制惩罚5.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C)。 A.规范内容相同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调整范围相同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B)的概念。A.相同B.不同C.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7.在我国,法律案的通过是指(D)。A.有关领导对法律案予以圈阅B.中央书记处对法律案予以批准C.人大委员长会议对法律案表示同意D.立法机关中法定多数人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从而使法律案成为法律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A.法的体系B.立法体系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9.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D)。A.公安局购买办公用品B.检察官进行法律宣传C.人大制定、通过《立法法》D.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B)。A.限制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C.有行为能力人D.法人三、多项选择题1.个别性调整带有一定的(BC),不毹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A.重复性B.偶然性C.任意性D.规范性2.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是(AD)。 A.二者是内在统一的B.二者截然对立C.法律规范执行二者中的一个D.部分法律规范主要执行社会公共职能3.中国社会主义法是(AC)的继续和发展。A.革命根据地的法B.国民党的旧法律C.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D.国民党的旧的司法制度4.法与政治的区别表现在(ABCD)。A.反映的内容不同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C.形式不同D.调控的功能不同5.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ABCD)。A.法律规范B.法律关系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D.法的适用6.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因为(ABC)。A.它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B.它的对象是法律现象C.它具有较强的强制性D.它是多层次的意识体系7.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BC)。A.假定B.处理C.制裁D.法律后果8.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ABCD)。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9.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CD)。A.宪法B.行政法规C.民族自治条例D.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10.违法的种类有(ABCD)。 A.犯罪B.民事违法C.行政违法D.违宪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2.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3.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4.法律监督(狭义):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法的创制和法的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五、问答题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有法可依。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需要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均有相应的制定的比较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法律规定,使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有法可依,这是做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前提。(2)有法必依。这是普遍的守法原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有法必依首先要求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在处理各种事务、特别是处理与公民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时,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办事,既要依照实体法的规定,又要依照程序法的规定,不得滥用国家权力; 其次要求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3)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4)违法必究。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个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保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答:(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违法犯罪。(2)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3)依靠人民群众,健全社会防范网络。(4)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5)搞好劳教、劳改、少管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2008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_____调整。 一次性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_____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强制力3.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_____参加法的创建。人民群众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_____。法的适用5.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_____。调整对象二、单项选择题1.法律调整是一种(B)。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体现为(A)。A.权利与义务B.允许与禁止C.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D.正义与利益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A)。A.法制B.法治C.法系D.法律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A.一国的历史传统B.地理环境C.经济基础的性质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A.假定B.处理C.制裁D.后果三、多项选择题1.基本的法律调整方式有(BCD)。 A.具体的调整方式B.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C.允许的调整方式D.禁止的调整方式2.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出现了与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截然不同的倾向,这些不同表现在(ABCD)。A.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B.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出现了社会立法的新领域,并与福利国家的政策紧密相联C.打破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D.加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3.法律责任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总体上包括(ABCD)。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D.违宪责任4.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AB)。A.国家机关创制法的活动B.国家机关适用法的活动C.人民团体的法律活动D.公民的守法活动5.法律规范的特征有(ABCD)。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同一性D.逻辑性四、名词解释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2.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3.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4.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5.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五、问答题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有法可依。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2)有法必依。任何个人、团体都要依照法律办事。(3)执法必严。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4)违法必究。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2.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答:(1)正确。适用法律要正确;定性要正确;处理要正确。(2)合法。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审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 (3)及时。审判机关及其人员要有责任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4)合理、公正。国家审判机关必须秉公执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的要求。3.法律事实的种类。答:(1)法律事件。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事件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2)行为。指以当事人意志未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4.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答:(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违法犯罪。(2)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3)依靠人民群众,健全社会防范网络。(4)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5)搞好劳教、劳改、少管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2008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法学知识系统,称为______。 法学体系2.法的调整职能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______状态,建立合法关系,和法秩序的职能。合法3.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l9世纪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______。大陆法系(或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4.法的基础构成因素是______。法律规范5.我国主导法律部门是______。宪法二、单项选择题1.法律意识的对象是(C)。A.法律传统B.法律心理C.法律现象D.违法现象2.我国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属于(C)。A.一般性规范B.定义性规范C.原则性规范D.业务性规范3.在我国,法典编纂(D)。A.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B.实行“谁制定谁编纂”的原则C.有官方和非官方两种D.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4.我国法律规定,检察解释权由(D)行使。A.基层人民检察院B.中级人民检察院C.高级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5.违法行为是指(C)。A.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B.既违反法律又违反道德的行为C.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 D.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三、多项选择题1.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A.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B.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C.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D.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2.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包括(AC)。A.法治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则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原则3.法律文化是(ABCD)等活动的经验的积累。A.法的制定B.法的实施C.法律教育D.法学研究4.以下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ABCD)。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察案件范围的规定》属于(BD)。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检察解释三、名词解释1.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2.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3.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4.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5.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五、问答题1.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答:(1)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2)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3)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2.法的适用的特征。答:(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活动。(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 (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3.法的外部特征。答:(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4.法律关系的特征。答:(1)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首先,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最后,它是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参加者意志的统一。(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是产生法律关系的前提之一,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相应的法律关系。(3)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任何法律规范直接、间接都是关于社会关系参加者权益与义务的规范。 (4)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2007年7月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个别性调整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______调整。一次性2.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_。习惯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______和______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权利;义务4.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简称为______。法制5.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______。政策6.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主要包括______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治7.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的概念是______。法律文化8.法的基本构成因素是______。法律规话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中的主导部门是______。宪法二、单项选择题1.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B)。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2.下列关于法的调整性职能说法正确的是(A)。 A.它反映社会生活的正常状态B.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异常状态C.它取缔非法关系D.它恢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3.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为(B)。A.大陆法系B.英美法系C.中华法系D.资本主义法系4.法制与法治的区别表现在(C)。A.有国家就有法制,也就有了法治B.有国家就有法治,而不一定有法制C.有了法制而不一定实现了法治D.有了法制就一定实现了法治5.法律调整的初始阶段是(A)。A.法律开始生效B.产生法律关系C.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D.法的适用三、多项选择题1.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是(BD)。A.修改B.制定C.颁布D.认可2.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ABCD)。A.法律制度的性能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C.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3.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总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形成了人们的(ABCD)。A.思想B.观点C.知识D.心理4.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ABCD)A.分配性价值B.衡量性价值 C.保护价值D.认识性价值5.以下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有(ABD)。A.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B.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C.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继承旧法的的基础上产生的D.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和解放战争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四、名词解释1.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2.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3.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4.法的适用: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5.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五、问答题1.“一国两制”的含义。答:(1)要实现祖国统一,即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 (2)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中国主体部分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3)两种制度不是并列的,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2.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答:(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4)科学的创见性;(5)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哪些?答:(1)宪法;(2)法律;(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 (4)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7)国际条约。2007年1月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个别性调整是针对具体主体、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_____调整。一次性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_____作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强制力3.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是_____参加法的创建。人民群众4.法律调整机制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为_____。法的适用5.一般禁止型法律调整是按“凡_____,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调整。法律所不允许的6.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_____。 调整对象7.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叫做_____。法的实现8.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情和行为,而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这是法律的_____原则。不溯及既往9.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称为_____。(法律)事件10.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_____至少尤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有益二、单项选择1.法律调整是一种(B)。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的体现为(A)。A.权利与义务B.允许与禁止C.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D.正义与利益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A)。A.法制B.法治C.法系D.法律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A.一国的历史传统B.地理环境C.经济基础的性质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 A.假定B.处理C.制裁D.后果三、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理论法学的学科有(ABCD)。A.法理学B.法哲学C.法社会学D.比较法总论2.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法发挥了法的保护性职能(ABC)。A.赔偿损失B.罚款C.追缴税款D.依法纳税3.法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特性,分别是(AB)。A.客观性B.主体性C.变异性D.多维性4.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C.法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D.法可以协调和实现利益5.社会主义法直接调整和保护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A.社会主义法对劳动者加以保护B.社会主义法对生产力资料加以保护C.社会主义法对科学技术加以保护D.社会主义法保护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四、名词解释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2.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3.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址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4.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5.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五、问答题1.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答:(1)有法可依。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2)有法必依。任何个人,团体都要依照法律办事。(3)执法必严。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4)违法必究.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2.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答:(1)正确。适用法律要正确;定性要正确;处理要正确。(2)合法,是指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即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依法办事.审判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遵守实体法和程序法。(3)及时。审判机关及其人员要有责任感;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 (4)合理、公正。国家审判机关必须秉公执法,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的要求。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划分。答:(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分主导部门和基本法律部门;(2)主导部门宪法;(3)行政法,(4)民法;(5)经济法;(6)婚姻法;(7)劳动法,(8)刑法;(9)诉讼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