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阶段性胜利致敬抗疫英雄的个人感受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疫情阶段性胜利致敬抗疫英雄的个人感受5篇

疫1*阶段性胜利政敬抗疫JMfc的个人感受5篇 随着武汉的解封,抗击疫情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疫情防控工作不 能有一统一亳的松懈,抗击疫情的任务依然艰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疫情 阶段性胜利致敬抗疫英雄的个人感受5篇,希望你喜欢。‎ 疫情阶段性胜利致敬抗疫英雄的个人感受1‎ 在武汉抗击疫情的主以及全国各地抗击疫情的上,我们的专家、军人、医护 人员、媒体人、党员,大家知名的和默默无闻的各路英雄尽呈英豪,这些可歌 可泣的英雄事迹真是数不胜数,浩然之气,可以贯天!‎ 桩桩件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如同春风,让我们心里很暖。‎ 跟你我一样,他们都是普通人,在平常的日子里,过着简简单单的生活,清 晨在公园里闲坐唠嗑,午后在超市中挑拣商品。人群中擦肩而过,你或许都不 会记得他们的面庞。可就是这些普通人,在当下这段特殊时期,认认真真,勤 勤恳恳,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们身上,散发着最美丽的光辉,给人希望 和力量。‎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总是给我们最多感动。防控疫情,许许多 多的普通人,都在尽着自己的本分,有的为一线医务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有的 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他们奔波忙碌的身影值得我们称赞,甘于奉献的精 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你我都可以成为一条防线、一座 堡垒。做好个人防护,决不急急忙忙摘下口罩,扎堆公共场所;出门在外,要遵 守防控规定;复工复产之后,在岗位上努力工作、不打折扣……R 要人人尽责,就一定能战胜疫情。‎ 疫情阶段性胜利致敬抗疫英雄的个人感受2‎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进入攻坚阶段,全国的疫情确诊 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日增长数逐渐减少。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我们应该以更扎实、更接〃地气”的作风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绝不可让形式 主义拖了后腿。‎ 多一些统一指挥,少一些重复发文。形式主义贻害无穷,注重形式不重实效, 很容易出现”精力空耗"现象。现在各地均成立了抗疫指挥机构,对本地区的抗 疫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一些地方缺少统筹安排,不同部 门各发指令,重复给乡镇、村布置相同或类似的工作,导致身处疫情防控一线 的基层干部被无谓的工作消耗了精力。显然,这又是犯了形式主义的病。我们 ‎ 应该提高抗疫指挥机构的统一协调能力,建立更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将各种 数据进行共享,避免因为各部门之间欠缺沟通协调,欠缺统一部署,导致各发 指令、各下任务、重复发文。疫情防控是一场艰巨的阻击战、攻坚战,各个部 门应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疫情阶段性胜利致敬抗疫英雄的个人感受3‎ 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攻坚战的防控第一线因过度劳累而猝 死,我们不能不为他惋惜与心痛。他叫宋英杰,是湖南省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 生院药剂组副组长,他出生于1992年,他正值青春年华,是人生的黄金期。他 因公殉职,死的伟大。因为,他是为人民利益牺牲,我们应当向他致哀。‎ 据中国青年网2020年2月4日报道,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 宋英杰,在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工作中因多日连续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宋英 杰从大年初一起加入高速路口排查团队坚持值班,并独自负责卫生院仓库医疗 物资分发,连续十天九夜奋斗在防控一线。”我年轻,我扛得住,这些事情让我 来",成了他的口头禅。3日零点值班结束交接完班后回到宿舍,因过度劳累引 发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 全国人民应当永世不忘宋英杰这个名字。因为,他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攻 坚战中没有贪生怕死;因为,他坚守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第一线,没有把自己的 生命看得那么娇贵,而是舍生忘死,毫不犹豫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 民;因为,正是由于他忘我兢兢业业的工作,才能让更多百姓安全度过新型冠状 病毒的危险感染期。为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宋英杰死得其所,说明他已经把我 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种子根植于人民的上地上,说明这颗种子已经在人 民中间生根发芽和开花结果。而且,正是由于硕果累累,让他更加感到责任重 大,为人民服务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 一个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第一线舍生忘死的人,他才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 在第一位,他才能用自己的生命托起百姓心中的太阳,他才能在党和人民之间 架起一座心心相印的桥梁,他才能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所 以,当他挑起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攻坚战这个千斤重担的时候,他始终不敢有丝 亳的懈怠。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责任,疫情就是命 令。‎ 虽然宋英杰仅仅是一个副组长,是个芝麻官。但是,他却觉得这个副组长的 责任比千斤重担都重要。只有亳不犹豫和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攻坚战的历史重任,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教育培养,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 信任与重托,才能不给自己和90后的这个群体丢脸;只有在关键时期经得起党 ‎ 和人民的考验,才能无愧于医务工作者这一崇高职业;只有把不忘初心和牢记使 命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产生为人民服务的动力。‎ 宋英杰匆匆走了,我们必须向他默哀,为他送行;宋英杰匆匆走了,当地党和 政府要关心和照顾好他的父母和其他亲人,宋英杰匆匆走了,我们要学习他爱 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和顾全大局的精神,不能让这位抗击新型冠状病 毒的人民英雄在天堂留下。‎ 疫情阶段性胜利致敬抗疫英雄的个人感受4‎ 新型冠状病毒疯狂地席卷全国各地,病毒感染者不断增加,一个个鲜活的生 命倒下了,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全国告急!‎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在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与万恶的 病毒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而波澜壮阔的殊死搏斗,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 雄事迹&hcllip;‎ 各路病毒专家来了。在全国人民沉浸在喜迎新春佳节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的 突如其来,给浓浓的节日气氛蒙上了迷慢的阴影。面对这种人类尚未认知的新 型病毒的急剧传播感染,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来了,感染病学家李兰娟 来了,全国各路专家来了…‎ ‎84岁的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仍然奔赴一线,告诉我们”一切有他〃这位中国 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南来北往,北京受命,武汉探险,访疫问病,再次毅然 奋斗在抗击新冠病毒战斗的第一线。‎ 著名感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这位年已七十三的古稀老人,作为国家传染 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她巾帼不让须眉,不畏艰险,再战疫情,为防控新冠病毒 疫情出谋献策,为救治疫病感染者竭尽全力。‎ 陈薇少将等军内生化防御专家来了,她在刚进驻武汉不久,就实现了新型冠 状病毒快速检测,为快速确诊和救治疫病患者作出了积极页献。‎ 还有许多像钟南山、李兰娟和陈薇一样的呼吸及感染学科的专家也来到了武 汉,积极参加新冠病毒的流行调查和防治,他们的身影活跃在防控疫情的前线。‎ 解放军医疗队来了。这支人民的子弟兵,每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是 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在新冠病毒威胁人民的紧急关头,疫情就是命令,疫区就 ‎ 是,战区医院全力以赴,空军医疗队来了,海军医疗队也来了,解放军的各路 医疗队第一时间冲进武汉来了,这些人民子弟兵再次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 各地医护人员来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国制度特色的根本体现。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的侵扰,为打赢这场 旷世之战,全国人民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共赴国难,各地的广大医护工作者, 踊跃报名,积极参战,逆袭而上,一份份请战决心书,一个个鲜红的手印,控 释了他们的战胜疫情的决心、信心和对人民深沉而博大的爱。来自全国各地的 三百多支医疗队、六千一百多名医护人员极速地奔赴疫情发源地一武汉,义无 反顾地投入到紧张而危险的疫病抢救中去。‎ 顽强不屈的勇士来了。在新冠病毒疫情最严重的武汉,还有一大批日夜顽强 奋战在救治感染病人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险,竭尽全力 拯救患者,谱写一曲又一曲抗击疫情的赞歌。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自 已身患”渐冻症"导致下肢肌肉严重萎缩,看着他一颤一拐艰难奋斗在抗疫前线 的身影,看到他来不及照料感染新冠肺炎的老伴,真是令人心生同情与敬意。 还有这个医院的护士郭琴,因救治疫病患者而被感染,治愈出院后积极请求继 续参加战斗,这是何等的勇敢与无畏!还有一位92岁的敖忠芬奶奶,她本该在 家享受天伦之乐,却义无反顾地到一线看病,她说”死也要死在上"这又是何等 的慷慨激昂!…&hellip:‎ 在武汉抗击疫情上,我们的专家、军人、医护人员、媒体人、党员,大家知 名的和默默无闻的各路英雄尽呈英豪,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真是数不胜数, 浩然之气,可以贯天!‎ 可以欣慰的是,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从城市到乡村,从街道社区到居民 小区,构筑了一个防控疫情的天罗地网,新冠病毒疫情陷入在人民战争的汪洋 大海之中。疫情吓不倒中国人民,让疫病在中国人民面前发抖吧,中国人民必 胜!‎ 多一些"跟我上",少一些〃给我上〃。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员扛着红旗高呼"跟 我上”,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身先士卒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这场战" 疫〃中,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多一些〃跟我上",冲锋在前,奋斗在排查一线、 宣传前沿、医护主战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履行铮铮誓言;不要只到 现场拍拍手、挥挥手,有形式,没主意,压力层层加码转嫁给基层。我们的党 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加压,身临一线不后退,从〃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 ",到"密切跟踪、及时分析、迅速行动,坚定有力、亳不懈怠做好各项工作”; 不要四处奔波”亮相”作秀造势",让基层干部和当地群众难以招架。‎ 多一些物资援助,少一些报送表格。”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场没有硝 烟的战”疫"中,广大的基层干部是冲锋在前的突击手、排头兵,各部门必须为 基层干部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确保口罩、消毒水等物资能准时按量配送到位, 不能让前线的战士”缺枪少弹〃,要让他们都有口罩戴,而不是只有口号喊。同 时减少重复或不必要表格的填报,避免基层干部的力量被分散,精力被消耗。”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实属不易。只有将拖后腿的形式主义从 疫情防控中消除掉,广大基层干部才能干字当头,干出样子,干出风采,干出 成效。‎ ‎"飞雪迎春到",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拒绝形式主义,就一定能战胜疫情,扫 去病毒的阴霾。在山花烂漫时,会心一笑。‎ 疫情阶段性胜利致敬抗疫英雄的个人感受5‎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阻击战、总体战。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传播速度之 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根据中宣 部的部署,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奔赴抗击疫情主战场。‎ 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报道 疫情最新动态,传播疫情防控知识,书写抗"疫〃一线感人事迹,营造强信心、 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舆论氛围,新闻战士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到战火中去记录生死之疫 ‎〃如果你的报道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现场不够近",这是许多记者的座右铭。‎ ‎”作为一名新华社‘老兵’,我再次回到‘战场’。" 新华社记者王毓国18年前曾深入阿富汗反恐战场采访。如今,面对这场没有硝 烟的战役,他和他的战友,从北京奔赴武汉。除夕夜,新华社记者熊琦进入武 汉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采访,最早发回《重症隔离病房里的除夕夜》等现场 报道。‎ ‎1月20日,新华社启动应急报道响应机制,随后成立武汉前方报道指挥部, 平均每天播发各类稿件200多条,推出了《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 一线》《将战”疫"进行到底——写在武汉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托举生命的方舟一方舱医院建设记》等一批"镇版刷屏”之作, 鼓舞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万千英雄向前,向前,再向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冲锋在前。”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 报社记者李舸率领的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协调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骨干 摄影力量,分赴各家医院,为全国驰援湖北的4. 2万名一线医务人员每人留下 一幅"战疫"肖像。‎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除夕之夜,202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史无前例地未经彩排增加节目《爱是桥 梁》。这一节目开始时的视频内容,正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蒋晓平和他的同 事们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持续蹲守采访而得。担心他安危的妻子在朋友圈中写 道:"明知前方有病魔的威胁,你依然选择逆向而行,并不是不知那里有危险, 只是职责所在,所以义无反顾。”‎ 阻击疫情的战场上,疫情就是命令,一批批新闻”战士〃闻令而动,毅然逆行, 不畏生死,冲锋陷阵,践行〃四力二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第一时间抽组前方宣传报道分队,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先后3批次派出24名记者,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派出摄影力量。解放军报摄影 记者王传顺已在武汉奋战一个多月,5次深入最危险的"红区"。他的同事高立 英是报道分队唯一的女记者,除夕当天才回到石家庄家里,她主动请战,大年 初一中午即赶赴武汉。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记者樊斌和战友们连续奋战, 精心采制230余条现场报道。‎ 经济日报记者瞿长福曾多次参加急难险重采访,是中央媒体战"疫"队伍中年 龄较长的记者。他紧急受命带领团队奔赴武汉,带头到医院、菜场、社区、企 业采访,推出了”来自战‘疫’ —线的纪实报道〃〃英雄的城市,英雄 的人民特别报道"等系列主题全媒体作品。‎ ‎"我是记者,我是党员,长期跑卫生战线,情况我最熟,最危险的地方,我上!‎ 月21 H,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谢珍和同事一起前往武汉同济医院发热门诊, 成为第一批进入定点医院采访的记者之一。‎ ‎1月23 H,澎湃新闻记者魏凡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走进荆州胸科医院重症隔 离区,与患者面对面交流;1月28日,中国妇女报记者徐旭从北京抵达武汉, 倾听女医生张继先讲述及时上报疫情、团队〃零感染〃的抗疫故事;2月5日,南 方都市报记者钟锐钧与同事从广州出发赶赴武汉,此后他们蹲守汉口医院隔离 病房,抢拍一个个感人的真实瞬间……‎ 全力以赴、尽锐出战,根据中宣部的统一部署,按照中央指导组的统一安排, 400‎ 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深入湖北和武汉一线,与当地媒体同仁并肩战斗, 同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并肩作战,同舟共济,在抗击疫情中书写责任担当。‎ 到群众中去传递显政共识 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舆论战、信心战、信息战。恐惧、谣言和污名化 往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战胜疫情需要科学、理性和团结。‎ 在抗疫一线,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报道服务于防疫大局的原则,以笔为枪、 抗疫为民,传递信息、展示真相,驳斥谣言、澄清谬误,为提升群众防控意识、 凝聚疫情防控共识、稳定民心激发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离汉通道关闭后,网络上一度盛传武汉市民生活陷入困境。人民日报社记 者程远州和同事走上街头,走进超市、加油站、地铁等公共场所,写出《直击: 离汉通道关闭第一天》,澄清不实传言;针对公众对疫情的恐慌,采访多家医院 医护人员,报道治愈出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线认知,传递理性科学的信息, 为抗疫打气。‎ 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度较为薄弱。新华社记者徐海波在1月22日采写 《疫情防控别把农村漏了》予以呼吁。一周后,他踏上下乡路,深入六七个县 市的乡镇村庄,到卫生院和病患家中了解情况,反映民声。‎ 从1月26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持续聚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话题,凸显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月11日起,‎ ‎《新闻联播》推出专栏"一线抗疫群英谱〃,截至3月5日,已经连续播出24期 节目,讲述了来自医疗救治一线、基层社区、一线公安干警、志愿者等多个奋 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普通人的故事,展示"平民英雄"的精神力量。‎ 报道最真实的信息,供抗疫决策参考,是媒体职责的一部分。在中央指导组 的统一部署下,中央在湖北媒体和部分湖北媒体深入武汉三镇街道、社区、小 区进行摸排,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困,深入调查武汉市未收治隔离的”四类人 员”情况,人民日报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广泛征集新冠肺炎求助者信息。同时 利用各种渠道协助征集有关线索,了解分类集中收治隔离工作的落实进展,推 动解决应收尽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月9日半夜,环球时报记者崔萌和同事在跟踪采访一个社区转运新冠肺炎 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工作滞后、衔接无序、组织混乱等问题,数十名 患者无法得到妥善安置。崔萌和同事迅速向上级反映情况。当夜,中央指导组 立即安排,予以妥善解决。次日,中央指导组对事件责任人进行了约谈问责。‎ 现代快报讪者熊平平和顾炜到社区调查前,提前做了大量功课,找到该社区 ‎ 一些患者信息一一核实,深入社区与基层工作人员面对面细聊,结果发现仅这 一个社区就有许多”四类人群"尚未得到收治或隔离,并且拿到了所有名单。‎ 黄冈市卫健委主任"一问三不知〃、武汉市红十字会物资分配存疑、爱心捐赠 渠道不畅……媒体的报道不仅推动了问题的迅速解决,彰显要"急 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的导向,更体现出中央对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对不 作为的零容忍态度。‎ 到平凡中去展现英雄时代 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至关重要。‎ 围绕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的〃防〃〃供〃〃治〃〃安""暖"等方面工作,中央和湖 北主要媒体统一开设"一线抗疫群英谱〃〃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一方有难八方 支援""应收尽收刻不容缓”四大栏目,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湖北和武汉 疫情防控的关心重视,宣传一线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 基层干部的感人事迹,展现全国各地支援湖北和武汉的情况,展现全国人民团 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 人民日报社记者李昌禹在采访过程中,与武汉市江岸区新村街道为群社区副 主任刘娟成了好朋友。在武汉的这段时间,李昌禹每天跑医院、进社区,采写 的一线人物报道《我的兄弟在战斗,我要回去!一一位武汉医生的千里逆行》 《第一道防线,守住!》等报道,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和社区 工作人员冲锋在前的工作状态。‎ ‎”我能做的便是用镜头去感知这座城市的脉搏,用文字去书写这些人的冷暖。 "中国青年报记者鲁冲前后五次去到武昌方舱医院,从2月4日凌晨开始建设, 到收治首批病患,再到康复患者出院&hollip;&hollip;鲁冲见证了生命的”方舟 "点燃希望的灯火。‎ 不久前,一张李兰娟院士脸上深深压痕的照片刷屏网络。这张照片,正出自 中新社记者安源之手。李兰娟院士从医院重症病房出来后脱下防护服时,疲惫 的她下意识地露出了微笑,面部的压痕清晰可见。安源敏锐地意识到,在疫情 防控最吃劲的关键节点,李院士作为高级别的专家之一,她的笑容意味着信心 和胜利,于是连忙举起相机,抓拍了这个动人的珍贵瞬间。‎ 临危受命组建的”强强组合〃,成为长江日报此次战”疫”报道中的黄金搭档。‎ ‎43岁的史强和50岁的金振强第一个合作作品,是见证武汉120急救车转运患 者。从1月29日接到任务开始,两人24小时跟随120急救车,多次见证入户 转运重症患者。他们跟随一线急救人员一起,进入重症患者家中,近距离记录、‎ ‎ 拍摄急救人员工作环境和履职状态,及救治患者的情况,真实反映120急救人 员的内心世界和职业坚守。‎ 自1月29日起,光明日报先后派出4批共15名记者,奔赴武汉一线进行采 访报道。他们发稿始终共用一个团队的名字: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报道 组打造报告文学特色品牌,《那些匆匆而过的人本来如此平常》《那些凝聚起来 的力量》《全力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一决战icu》等报道,把抗击 疫情中的中国故事讲得生动感人,增强正而宣传的可读性、吸引力。‎ 从影像日记”这七天,他们都经历了什么?〃,到短视频”钟南山示范如何摘口 革”;从发布武汉观察Vlog,到上线疫情地图;从发起为最美逆行者亮灯加油的 公益活动,到设立信息辟谣专栏,各家新闻单位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新媒 体平台传播作用,不断提升网上传播能力,将疫情防控最新消息、一线感人故 事、疫情防控小贴上等,制作成图文、短视频、h5、抖音、快手等,被广泛传 播。‎ 抗击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 当前,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一线新闻工作者正发扬连续 作战的精神,及时报道权威信息,把镜头对准一线、把笔端触及基层,为打赢” 武汉保卫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