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习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三篇
2021习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三篇 【篇一】 要绘就一幅传世佳作,画家要有精妙的构思、精巧的布局和对画卷上每个细节的精准把握。同理,要绘就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美好画卷,也需要“设计师”有高屋建瓴的思路和点位布局,让社会发展更有益于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时强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以“三新”为要,绘就三湘大地新时代发展的幸福画卷。 敢闯敢试、勇当“开路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绘画首先需要在构思立意上下一番苦功夫,着眼于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寻找一条区别于他人的绘画“路径”,方能成就一幅传世佳作。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也要以勇往直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劲头当好“开路者”,才能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夯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准确识别、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有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由此方能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实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从而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推动三湘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蹄疾步稳、持续向前。 高屋建瓴、勇当“指挥官”,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绘画非常讲究谋篇布局,看似是不经意间落下的一笔,实则是胸有成竹的运筹帷幄,早已安排妥当。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具备统筹“一盘棋”的战略眼光和思路,于站高望远处,梳理发展脉络,有序做好各个点位的精巧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扩大有效投资、繁荣居民消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这些都是基于三湘大地的整体发展格局来部署安排各个发展点位,当好统揽全局的“指挥官”,推动构建三湘大地的新发展格局,让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燎原之势”。 使命在肩、勇当“排头兵”,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绘画不仅讲究整体面上的布局安排,也注重细节上的把握,如同既能远观又能细品的“清明上河图”,处处精彩、暗藏“玄机”,成为一幅传世佳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也要既有高站位、总布局,也要有细节上的细致考量,让画作经得起推敲,亮点频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这正是从具体细节上提出明确要求,把当前亟需关注的重点领域、核心问题都铺陈开、指引到,让三湘大地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质量发展的热土,成为群众心目中的美好家园。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三新”为要,绘就三湘大地幸福画卷,让高质量发展不止步、改革不停歇,让资源富饶的三湘大地画卷“湘”当美,置身于新“桃花源”中的人民更幸福。 【篇二】 9月1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他指出,今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仍然备受感动。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在领导的长期革命斗争中经过物质的角力和精神的对垒留下的宝贵财富,具有超越时空的鲜活度、穿梭历史的温度、鞭策时代前行的力度。挖掘好身边的红色资源,释放出红色资源教育意义,营造人人崇尚红色精神的浓厚社会氛围,能够帮助我们汇聚抵御风险挑战的强大定力,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伟力”。 积极挖掘,激发红色资源正能量。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精神入脑入心,做好红色资源挖掘这一“前半篇文章”至关重要,在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的珍贵文字、实物、影音、图片等资源,由于时间久远等问题,部分具有很强研究价值的资源散落在民间并缺乏专业的保护。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做好保护工作是当务之急。党史研究、档案管理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多渠道获取红色资源,探究红色遗迹、走访英烈后人,及时将信息加以整理归档,同时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将有“温度”的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拓宽红色资源保存渠道和保存时间。政府层面还要积极调动群众的力量,鼓励群众探索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对于有一定贡献的,要做好嘉奖配套工作。 创新手段,用好红色教育大课堂。红色资源因其特有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对于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造爱党爱国的坚强信念,练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优秀品格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从红色教育开始,将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加工,融入到思政教育课堂中,丰富课堂形式。要用好“书本课堂”,向学生传递革命先贤的忠诚信念、远大抱负、民族情怀;也要用好“实践课堂”,将教育课堂延伸到红色资源一线中去,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再现革命战争场景,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形式接受教育,让红色资源动起来、活起来。 点面发力,激活红色氛围新引擎。历史前行的每一步,无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动,让以爱党爱国、不畏艰难、敢于斗争、团结一致等为代表的红色精神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为应对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变化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形成人人崇尚红色精神的浓厚氛围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宣传工作,面上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媒体等平台开辟红色精神专栏,采取灵活、易懂等手段宣扬抗战英雄事迹、战斗历程;点上要创设条件开展红色故事宣讲,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把红色精神触角延伸到社会每一个角落。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一个民族才能挺立潮头、无惧风吹浪打。红色精神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选择方案,新时代挖掘好宝贵的红色资源,推动红色精神入脑入心,为时代前行树立精神航向标。 【篇三】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面对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总书记深情寄语“ 希望大家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的确,青春年华最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好时光,更是汲取知识养分,打牢成长成才基础的好时候,广大青年扣好第一颗扣子、立好前进道路方向牌,人生的航船才能行稳致远。 广大青年要品行端正,勤修高情远致“德行枝”。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行各业选拔人才越来越重视品德考察,“取士”当先德行,成为了人才的选拔的第一道关口,首关不过,余关莫论,“品德关”成为了“必过关”。广大青年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肩负时代重任,更要时时处处以品德、实绩、口碑、素质“论英雄”,不仅要能力过强,更要品德过硬,这就要求我们要立好标杆,扣好第一颗扣子,内外兼修良好品德“枝干”,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心无旁骛,奋力前行。 广大青年要博学多思,勤种百花齐放“知识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根部稳固树木才能长得茂盛,源头疏通才能水流潺潺。同样,青年想要成长成才、走得更远,必然要不断“固其本”“浚其源”,打牢知识基础,汲取足够养分,理清思路,规划清晰远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与其做辛苦的“扑蝶人”,不如让自己沉下心来做“栽花者”,当我们做足了努力,蝴蝶便会自己飞过来,目标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广大青年要用躬身践行,勤耕物产丰饶“实践田”。实践是青年成长最根本、最管用的方法,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成长的“沃野”,越能磨练心性。“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在实践中做好细微积累,才有可能成就事业,我们不能做纸上谈兵慷慨激昂,遇到实际困难就一筹莫展的“花架子”,而要着眼现实、躬身实践,在复杂的情况中磨砺品质,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毅力,在吃劲的岗位上增长才能,在基层“实践田”里“蹲苗”“壮骨”,不断获得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的“通关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广大青年要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内修品德素养、外炼真知才干、躬耕实践,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新时代青年昂扬的精神风貌,铿锵有力地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篇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考察调研。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习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半条被子”讲述了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徐解秀的故事。徐解秀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子”的温暖,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和衷共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精神血脉,化为自觉行动的言行一致。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读懂“半条被子”背后“人民”二字的分量,感悟赤诚的为民情怀,为民服务的“ 温度”,“心”系人民、“师”从人民、“身”入人民,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心”系人民,有为民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的七年间,他与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为群众修沼气池、打淤地坝、建铁业社,心里装着群众,一心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培育了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铸造了他不变的“初心”。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无论身在何处、身处何位,都要始终恪守为民之责,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找对策,在实践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师”从人民,学为民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要先当学生。”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无一不是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智慧结晶。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敢于做群众的学生,乐于向群众学,向基层实践学,广泛听取群众各方意见,把民情民意收集上来,把民忧民盼汇集起来,汲取群众的智慧力量,运用群众的实践经验来推动工作、解决难题。要化简单粗暴为和风细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与群众打交道,坚持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把加强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通过征集人民群众的金点子、好建议,确保各项决策部署符合人民所思所盼,顺应人民意愿。 “身”入人民,办为民的实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扛起为民服务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以习总书记为标杆,多深入基层一线、多到群众身边,体察民意,体恤民情,把群众的问题困难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作为出发点,言出必行,用实干、苦干、能干办成、办好群众的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