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论文之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中共中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同时还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使命,核心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    作为语文这一门普通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工具学科,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太不成比例──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初中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观。课堂内“讲风”仍炽,依然是教师讲也滔滔,学生听也默默。一作者介绍,二时代背景,三分析讲解,四主题思想,五写作手法……‎ ‎,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冲破这套程式不可。应该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大力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教育素质,为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则体现为对学生思维的挖掘和培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依据所学知识及亲身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一、加强学生逆向思维心理训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想。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对学生思维心理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大胆创新。如何进行训练呢?(一)通过课文训练。例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让学生讨论:(1)故事中的人物谁最聪明谁最愚蠢?(2)皇帝大臣是否愚蠢,为什么?经过讨论,皇帝大臣并不愚蠢,只是因为他们昏庸虚伪才造成他们的愚蠢。讨论中逆向思维活跃,讨论的结果,主题明确而清楚。 (二)指导写作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装》时,我要求学生把皇帝在大臣们簇拥之下游行之后的情况,写一篇后续。并要求学生把皇帝写成更加残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现皇帝有所悔悟。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以此发生了逆向思维,写出皇帝由于此次所受欺骗及羞辱。回宫后,痛定思痛,励精治国,变成了一个令人敬重的皇帝。这是逆向思维的一大成效,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开拓精神的发挥。二、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 ‎,用于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例如上《变色龙》一文教师提问:“血淋淋的指头”的细节描写是否多余。有的学生认为,其描写是赫留金被狗咬伤的见证,也是要求狗主人赔偿的有力证据,并不多余。有的则认为这样的描写会成为赫留金冒犯名狗的充分罪证,这是不该写的。通过学生这种矛盾的争论中,学生的思维大大激活,从而使问题深刻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产生。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他们以肯定和赞许,并抓住这两者逆向思维的火花,激发更多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争论,学生最后归于统一。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反映出赫留金的不幸遭遇,更从反面衬托出奥楚蔑洛夫这种人的卑劣形象。如此提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并且有深度,有灵活感,也加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     三、营造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脑把贮藏在大脑中的知识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人活跃状态,促进思维的发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 愉悦氛围的形成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上的共振。民主、平等、信任愉快才是创造之萌芽的温床,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语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我在教学中,以此为原则,尊重学生主见,变讲堂为学堂,变讲授为启发,变一言为群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才能在广阔的蓝天中展翅翱翔,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获取和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比如教学中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往往对问题会不假思索地举手回答,结果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我采取的办法并不是横加指责回答的学生,而是批评了取笑者,鼓励学生要积极回答问题。同时,对答错者循循善诱,引导其开动脑筋,准确作答。处理的结果,既使学生挽回面子,也充分调动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没有顾虑,放松心情,认真思索,思维活动得到真正开发。  四、通过让学生整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每一段教材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分节授课,不能一一讲完。每讲一段课文之后,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其中包含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让学生整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时,应注意下列问题:(一)要求学生整理的知识,一定要有恰当的数量,最好以一个单元为标准,不宜过多或过少。因为太多,学生整理困难,学生会产生厌倦;过少,则达不到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二)对于中学生,教师可以尝试,未授完课之前,让学生整理知识,边整理边思索,教师再找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和聚合思维能力。五、‎ ‎ 变化试题,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做题是一切学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问题的训练,才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强化,语文学科也同样如此。只有采取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深化并提高分析能力和解答技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思维灵活的有效方法,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的有新意的问题,可以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解的效果,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而得以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多题归一则是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有效方式。在许多问题和试题当中,进行分类分析,抓住问题的共同特征,掌握解答相同试题的规律,做到弄通一题则解答一片的效果,从而摆脱了“应试教育”中题海的束缚,使学生的聚合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与训练。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难点:(一)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不能“为活动而活动”,甚至出现“非语文化”现象,而一定要把握住分寸,围绕主题来进行,而且要及时调控,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相统一。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表面的活跃,还要注重知识的升华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得才行。       ‎ ‎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别忽视教师正确引导。如果忽视了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可能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指导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自治能力较差,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所以,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资质、基础、接受能力等,并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能最终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既让学生百家争鸣,又能够殊途同归才行。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育中多给学生以广阔的驰骋想象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使他们成为开拓、创新,善于思考的跨世纪人才。只有这样,才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为开创教育的新局面作出重大贡献,真正发挥“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的作用。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