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浅谈班主任对尖子生的心理培养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班主任对尖子生的心理培养 尖子生,是教师的宠儿,是中下生心中的英雄。教师喜欢尖子生是十分自然的,因为他们懂道理、有礼貌、学习认真,工作能力强。但他们同样也是成长发展中的少年儿童,并非完美无缺,即使天生是块“美玉”,也同样需要教育者的精雕细琢才能成器 一、尖子生的消极心理 (一)自负心理 自傲自负在尖子生中表现得较为普遍。由于尖子生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在班上学习成绩优秀,因此,他们往往目中无人,惟我独尊,班上同学没一个放在眼里,即使对教师也不大尊重。他们经常把自己凌驾集体之上,和同学关系也不大融洽。 (二)自居心理 尖子生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因此,行为上多“邀功”,争强好胜。他们总是用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比来比去,结果,自己总比别人强。他们多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独来独往,妄自尊大,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从而形成清高的心理。 (三)虚荣心理 尖子生由于能力较强,大多是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骨干,老师对其过分信任和偏爱,致使他们既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由于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往往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在自我评价上产生片面性,特别是当别人批评时,表现得非常警觉敏感,不是虚心改正,而是固执己见,钻牛角尖。这这些现象正是虚荣心在作祟。 (四)蛋壳心理 长期处于“金字塔尖”的尖子生,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遇的滋味,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形成外表光亮坚硬、实则不堪一击的“蛋壳心理”。青少年由于心理防线脆弱,不及早发现并预防,很容易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近几年,不少因承受不了各种“打击”而自杀的中小学生,其中绝大多数是教师眼中的“尖子生”,这也早就不是新闻了。 二、心理调节方法 (一)自我内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尖子生自尊心特别强,各方面能力也强,教师对他讲的道理,他也懂。因此,他们不容易接受外界的忠告和批评,排他性和自我管理的愿望强烈。有时,干涉越多,说教越甚,他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所以,最好是让他们“自我内化” ,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自己感觉到改正缺点的必要,以此产生自觉自愿地弃旧图新的动力。极限催化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好办法。极限催化不是对缺点进行逆阻,而是采用一种对缺点顺推的方法,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机会,催化其缺点按教育者既定的范围、方向和分寸发展下去,以至发展到极限。当学生的缺点发展到某一极限时,他们便会产生羞愧难当的感觉,进而回头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是便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及其危害所在,从而痛改前非。 (二)淡化“尖子生”意识 尖子生由于生活在同学、老师的肯定的眼光中,或多或少产生高人一等的思想。因此,教师应适时淡化他们的“尖子生”意识,既不护他们的短,又不夸大他们的长,而是让他们通过与同学的平等相处,感觉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让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这样,帮助他们去掉自我陶醉的“光环”,恢复作为“普通人”的感觉,不要处处以为自己很特殊。 (三)增强耐挫力 前面提到尖子生的心理承受力较差,这将不适应以后在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训练并强化他们的耐挫力。 第一、不能特殊化,要一视同仁地把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看待。这样,他们就会和普通同学一样,能避免某种情况下出现的失落感。 第二、尖子生担任学生干部不宜搞“终身制”,而应合理软弱换,使他们适应“能上能下”的机制。 第三、对尖子生犯错误不可忽视,甚至迁就,应该严肃批评,有必要,还要作出处分,让他们习惯做错事,一样要挨批评,甚至受处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