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数学论文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镇中心小学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其教育的效果都是在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交互中产生。在学与教并重的教育下,教师必须先行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再来确定如何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从儿童个人的经验去察觉周围的事物而建构出个人的数学观念,这只是个人的主观建构,还需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以达成大家所接受的共识(数学概念),最后内化成为个人经验中的一部分。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体会到自己是站在如何协助儿童去学数学的角度,而不是替代儿童学习。知识是儿童主动获取的,只有让儿童认为“有意义”,感觉“有兴趣”,并且愿意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一、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由生活情境引发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实践活动中去。例如:在有关“利息和利率”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让学生用自己的压岁钱尝试储蓄,要求记录存款的利率。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就产生一些问题:“ 什么是利率?”、“银行的利率为什么会不同?”……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培养学生养成了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又如,有位教师在上《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课,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等等。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二、在实践中体验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经历过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主动构建的质量。1、提供材料 给予时间 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使他们在“ 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教师要以宽容、友爱、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使他们身心舒展起来,然后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学习材料,交给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这种感受是一种直接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学会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本领。要引导学生体验,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凡是学生能操作的都让学生去做。数学知识具有思维和智力价值,但数学知识一经被阐明和证实,尤其是作为教学内容写在教科书上,它就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而省略了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例如在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时,这些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书上,是和盘托出还是跟着学生走,还是让学生“再创造”出来,这都是教师一念之间的事。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一个公式,让学生按公式去求面积,学生也会很容易掌握。在教学中,教师没有按着教材上的步骤,而是大胆地尝试,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并填写实验报告,每次学习中,学生都能发现很多计算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教师把思维的空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方法。富有创造力的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增加了学生自强自信的意识,摆脱了老师和课本所限定的思维圈子,灵活多变的思维应运而生,创新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合作交流 共同发展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解决多少问题,获得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首先提供学生乐于交流的话题,课堂交流应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它比教师和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其次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小组学习”为形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诱思、鼓励合作、共同发展。在六年级教学了统计图表后,教师布置了一个研究性课题:用学过的“统计知识” 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内容和形式不限,一周内完成。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并注意兼顾学习层次。学生们忙碌起来,每个学习小组开始分工,先集体讨论,确立统计主题,由于没有布置指定内容的作业,学生的统计题材就较为广泛,如有一组学生统计班级学生早餐的情况,选出其中排在前几位的食物,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图上,很清晰的看出学生早餐的食品种类、消费数量和最受他们欢迎的早餐店,这样就为商家提供了科学销售的依据;另一组学生统计班级一周内作业的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学生统计的面很广,内容丰富多彩,他们在完成这样的作业时所体现出来的积极性是教师事先所没有想到的。这里面所体现的恰恰正是体验学习的内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完成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所利用的数学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完成这次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实践能力都得以发挥,蕴含其中的团体合作精神更显珍贵。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表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要组织学生学会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交流时形成一种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断地争着补充、修正的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体验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的多种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协作中分享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验。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互动中实现的。实践活动就是与环境互动的主要形式。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少数学教育家认为:“使数学教育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就要由教师演示教具为主变为由学生操作学具为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 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三、在应用中体验“新基础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成了该实验的口号。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例如 “认识人民币”教学,在“银行兑换活动”中,学生掌握了钱与钱的等价交换,但生活中更需要钱与物的等价交换 ——买卖商品。于是,教师安排了“开超市”的游戏,学生分别以“售货员”和“顾客”的身份进行“购物活动”。在分组进行“超市购物”时,对识别商品、看清标价、互相对话、如何拿钱、如何找补才更合适,都让学生自己出主意想办法,从而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设计一些买奖品的方案,不仅需要学生去调查同学们对哪些商品比较喜欢,还需要学生去调查商品的价钱,既要保证数量充足,又要能体现奖项等次,这样就很好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因此,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尽量地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机会,引发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 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学校准备在暑假中在教学楼内的墙面上贴瓷砖,请你帮助学校总务处统计一下大约需要用多少钱、买多少箱瓷砖?这份作业要求学生观察了解教学楼贴瓷砖包括哪些部分,通过测量或调查计算出贴瓷砖面积后,还要去市场上调查,一箱瓷砖大约可以贴多少面积的墙面、瓷砖的单价等。解答这份作业,还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否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中通过设计深入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才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总之,重视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估计、想象、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学生对知识就会有较深刻的理解,也会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而加强合作交流,重视应用,在学习中体验,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