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语文论文之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新课程改革的最终指向就是把“人”作为教育的对象,语文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培植的过程。课本中精选的课文,就是浩瀚语文海洋中晶莹剔透的珍珠,一篇美文就是一个闪光的情感的瓷片,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和大师和文本对话,从而丰富、充实、深化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强壮他们的精神,丰富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过程。所以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的解释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于是,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被扼杀殆尽,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就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明的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正所谓“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次,对于阅读材料来说,由于语言文字的包容性极大,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个性化阅读。 所谓个性化阅读,在我看来,他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别;他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本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做阅读的主人,我觉得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因为无论打开哪一篇课文,就等于进入了一段特殊的历史环境,进入了一所“精神家园”,进入了一座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譬如,与文本中屈原、陶渊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达” 对话,学生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望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因此,教师既要做指导者,又是合作者,以文本为凭借,努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感受与理解,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收获,思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感染,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变得比昨天更复杂也更单纯,更聪明也更天真。 二、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部分”有这么一段文字:“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新奇感、神秘感、无畏感走进一个个文学“迷宫”,迈进一座座文学“殿堂”,探索一块块文学“新大陆” 。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因文而异,适当地切换阅读视角。如果把目光投向文本,只需获得作品的原意;如果把目光投向作者,那是获得交往的意义;如果把目光投向学生自身,那理所当然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每一需要的具体满足,都源于对文本中相应精神因素的探究、占有和享用。因此精神需要的满足和自我实现,恰恰是学生向健全人格发展的条件。引导学生的创造动机,是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对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阅读时间和畅想空间;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飞扬。 当然,学生创造性阅读得出的结论有时难免有不大成熟和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错误,但毕竟比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观点要好得多。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不止一次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只有在没有答案的阅读中,才能没有心理负担地把心“浸”过去。在创造性阅读的过程是要学会容忍学生“错误”,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正确处理学生创造性的阅读要义还在于:让学生从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习惯于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进而造就他们宽广的胸襟,培养他们民主的性格。 三、实行开放式的阅读课堂 我国漫长封建社会所形成的等级观念“天、地、君、亲、师”,把奉行“师道尊严” 视为天经地义,其历史阴影还没有从主流文化中消散。因此,把学生当作训诫对象,甚至是工具、手段,加以控制,利用和操纵的对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每个教师在课堂中,都应带着满意的情绪去对待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课堂上听不到呵斥,看不到沮丧;要始终带着愉悦的情绪向学生讲述知识的乐趣,课堂上听不到叹息,看不到烦恼;要始终带着宽容的情绪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循循善诱,课堂上听不到指责,看不到灰心;还要始终带着兴奋的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上听不到冷言,看不到冷漠,在教师情绪的感染下,学生会以热烈而饱满的情绪投入阅读活动。从而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现在,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开放式阅读的课堂里,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和主人翁姿态,只有师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让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立人格,学生才会产生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只有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宽松的交流互动,才能达到学生自主合作和自由发展的话语体系。它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一句话,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能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四、引导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创造者;由金口玉言的“师皇”转变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由知识仲裁的法官转变为靠智慧和人格获得人心的组织者。这样,教材的呈现方式就不再是“圣经”,而是“剧本”;课堂就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师就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学生就不再是张开口袋等待灌输知识的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思想活跃的智慧者。因此,教师要学会做服务员—— 铺路搭桥,解难答疑,在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中,要提供积极的配合和有效的帮助,当好服务员。做联络员——了解学情,沟通学路。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无所事事。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深入到学习小组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学习动态,并当好联络员,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相互传递学习信息,彼此沟通学路。做评论员——检视效果,纠正偏误,阅读感悟更多的是学生的个体性学习,属异步式的。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获。 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抱乐于接受的态度,而不能以僵化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阉割了他们十分可贵的富有灵性的发现。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让学生真正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