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在语文教育中给学生播下人文的种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在语文教育中给学生播下人文的种子

语文论文之在语文教育中给学生播下人文的种子 ‎ ‎  【摘要】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人类文化中的核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语文教育中如何给学生播下人文的种子,让学生成为健康的人、优秀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就是让学生尊重个体的差异、把握道德的观念、发现生命的魅力、张扬生命的个性、升华精神的境界、涵养健康的审美。‎ ‎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人文种子 个性差异 道德观念 生命个性魅力 精神境界 健康审美 ‎  何谓人文?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是这样解释的:“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  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即行为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人类文化中的核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所以,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用“语文养成教育”倡导者赵克明老师的观点,就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 ‎  为什么提倡在语文教育中给学生播下人文的种子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现实世界让我这位有30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心情太沉重。‎ ‎  其一,社会道德滑坡,人们对道德底线失去了敬畏。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同的道德观、多元的价值观交织碰撞,人们的心理混乱不堪。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18路人漠视小悦悦的生命”“医患矛盾频发”等恶性事件足以表明,我们的社会,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不道德行为比道德行为获利更多,且不会受到惩戒”的潜规则,给公众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到处衍生。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人文种子的播种到了非为不可的地步了。‎ ‎  其二,学校急功近利,教育只注重成绩而轻视品行。当前学校教育过度注重知识传授,轻忽人的根本德行的培养。学校教育理念落后,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只注重眼前和个人利益,而不顾学生的长远利益,甚至敢于冒险,置学生的生命健康于不顾,加班加点补课,眼睛只盯着优秀生、升学率,将后进生抛弃在被我们遗忘的角落。有的学校将教师的业绩与学生成绩直接挂钩,分数决定了对教师的评价和奖惩,促成了教师心态的恶化。有的学校不惜一切代价去抢优秀的生源,指望三年后这些生源升入名校来抬高自己学校的身价,优秀生源等于质量,质量就是牌子,牌子响了就意味着金钱。急功近利无以复加。所以,人文文化传播的重要性非同小可,不可小觑。‎ ‎  其三,教师心态失衡,心中天平向利益倾斜严重。由于受到社会转型时期的影响,有些教师刚树立的一些新的观念如开拓进取、按劳取酬、等价交换与社会上的消极腐败现象如唯利是图、权钱交易等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再加上教育内外部改革的不配套,造成教育劳动的评估片面,高要求与低收入反差现象的形成等导致了教师心态失衡,功利浮躁,缺少“身正为范”的自觉自律,政治学习冷淡,不读书,不看报,对物质利益过分重视,动辄就是“这个班可以加,钱给多少”。语文教育中播种人文种子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  其四,学生心灵污染,各种腐朽思想在心中滋生。也许出生的时候,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干净的。但是当孩子睁开眼睛以后,社会环境在不断的给他们灌输这个世界里面的不洁信息,如果你没有及时清理,那么越积越厚,造成了心灵污染。当看到小学生也开始学着大人为了班干部请客送礼;当买手机遇到假货,买服装遇到冒牌,吃的是地沟油,喝的是“防腐剂”;当路人看到摔倒的老人无动于衷,匆忙走开;当网络上各种低俗文化大行其道,暴力审美恣意盛行;当名人为了金钱毫无道德底线的虚假广告到处流行,我们学生的心灵是不是被浮躁的社会污染的太厉害了,从而渐渐失去应有的良心。他们梦想一夜成名、不劳而获,他们追求享乐、鄙视劳动,有的甚至大学毕业还一味“啃老”,甚至连学习都成了他们的负担了……人文种子的播种不得不播!‎ ‎  语文教育中如何给学生播下人文的种子,让每位学生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国家或者社会,让每一位学生具有自尊心、感恩心、进取心、宽容心、责任心、诚信心、悲悯心(大爱心),成为健康的人、善良的人、优秀的人,成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担当、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研究的话题。语文课程的人文基因是其它课程特别是非人文课程不可比拟的,她的人文色彩是中华民族特定时代的人类文化思想与审美风尚的浓缩,也是课文作者的道德品质、精神操守、人格志向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明精神的全部生活痕迹的珍藏以及再现。在学生心中播下人文的种子,语文教育大有可为,不妨从“六让”入手。‎ ‎  一让学生尊重个体的差异。大思想家卢梭在《忏悔录》中说:“大自然塑造了一个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句话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自己应当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作教育最珍贵的财富,还应该在学生的心中根植一种理念——‎ 每一位生命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个体差异。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学阶段,每一个个体都是发展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个体都具有巨大发展潜能,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我们都是独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性,有着丰富的个性和完整性,是多元化的存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与所在的环境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真正转变观念,关注身边每一个人的内在生命,拓展其精神空间,承认其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这样,我们走向社会就不会专制,倡导民主;反对封闭僵化,倡导开放自由。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老师才能利用好、处理好不同个体突发的生成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有思想”的语文、“有情感”的语文、“有生活”的语文、“有差异”的语文。‎ ‎  二让学生把握道德的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先贤不仅以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实践着他们关怀人生、关注社会的人生理想,而且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了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积聚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人教版义务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孔子和孟子的文章,这就是我们进行道德修养的好材料。在当代,道德滑坡、信仰危机、理想破灭是我们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从孔孟学说中得到一些可供利用的资源,在学生心中植入人文的基因。例如,记录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论语》处处都在讨论伦理道德观念。孔子提出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论语》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谈谈在现今社会中孔子思想推广的深远意义;孟子教学生以“仁、义、礼、智”,在《鱼我所欲也》提出“舍生取义”,志在培养浩然正气的“大丈夫”;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高尚情怀,在历史上有深远影响,至今仍然为人们所追慕。这些道德精神和人文观念,正是今天我们学生应该所追求的道德目标吗,它的积极意义在于鼓励人们的独立意志、气节操守和牺牲精神,强调个体的道德人格尊严和信念的尊严。总之,贯穿在语文课文文本中的儒家道德观或其它受儒家影响的的道德观,都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注重植入语文文本中的道德观念是有助于建设学生的精神文明,有助于学生把握道德观念。‎ ‎  三让学生发现生命的魅力。生命魅力的发现,源于我们语文课中的生命教育,它是我们语文教育中播种人文种子的重中之重。生命教育是一种触及心灵和感动灵魂的教育,学生只有体会到课文文本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生命哲理。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是一种间接的生命体验,优秀的语文教师将会引领学生同作者或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通过情感的体验和想象,使这些承载人类优秀文化和探索生命意义的文学经典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力量,挖掘学生的生命潜力,发现不同生命的魅力。‎ ‎  我们的课文中有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机会端正学生对生命认识的态度。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人类生命的意义。例如鲁迅的《故乡》、《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上,而要上升到尊重生命的伦理层面:孔乙己的死既有制度对他的迫害,“短衣帮”‎ 对他的嘲笑和冷漠也是他走向死亡的催化剂,从而教育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因为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魅力。再如学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要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坚强地面对生命过程中的艰难坎坷,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虽然身体残疾,她却没有丝毫的恐惧、凄凉、悲哀,依然微笑着面对厄运,依然微笑着迎接每一个灿烂的朝阳,彰显着令人膜拜的生命韧性!学习《秋天的怀念》时,应深入文本,认真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让学生感受珍爱生命的美丽。当我们感受到夏蝉那知知不休的鸣叫时,却无法想象“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这是蝉生命的历程,也是蝉的生命魅力。“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这些生命可谓魅力无限。‎ ‎  四让学生张扬生命的个性。 语文学习中的写作既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在学生心中播下人文的种子的一种重要的渠道。我们的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会对生活中的现象有着独特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如果转化为文字,就是对生命的感悟,也是对生命个性的一种张扬。‎ ‎  余秋雨先生曾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他这个关于“作文训练”的“定义”,让我们重构“生命式”的写作教学,以此来张扬学生生命的个性,因为“生命式”‎ 的写作是一种生命的倾诉、生命表达,是适应生命冲动的需要,是自由的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 ‎  生命个性是一个广泛的题材,它可以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可以是周围的生存环境,还可以是那些自然界小生命的生命过程等。我们可以借助关注这些问题来引入生命个性,促使自己思考生命价值,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体会人生存的意义。这样,我们既实现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张扬了学生的生命个性,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题材,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  五让学生升华精神的境界。 语文教育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我们的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悲悯情怀和崇高精神。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杜甫、范仲淹……现代的鲁迅、闻一多、冰心、巴金……国外的安徒生、高尔基、海明威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升华学生精神境界的典型材料。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学生在和作者的谈话中,会感受到作者精神意志。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可以让学生感受保尔“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坚定信念;让学生感受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的坚强意志。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如《肖申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放牛班的春天》等,都是非常好的在学生心中播种人文种子的教育素材。‎ ‎  在我们初中的文言文中表现崇高精神的内容不少。如有的重义轻利,有的赤胆忠心。《孟子二章》中的《鱼我所欲也》明确提出了“舍生取义”的崇高思想;《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感人至深;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的感人诗篇;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等等,这对我们学生,特别是对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的初中学生更有教育意义,让他们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 ‎  六让学生涵养健康的审美。我们的语文课文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熔铸着中华民族的精魂。它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审美熏陶,无论是在语言习得还是道德塑养,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它可以涵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  在语文教育中,涵养学生健康的审美,首先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美需要以情感为媒介,教学更需要以情感为纽带。在具体的学习中,教师要将这条纽带抛向学生,把作者、教师、学生的情感世界连通起来,创造出一种和谐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 ‎  如在学习林嗣环的《口技》时,文中再现了一个四口之家在夜间先睡后醒,醒而又睡的情形和一场火灾的场面的口技表演精妙绝伦。口技是一项精妙的民间技艺,语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领会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才能体味赞叹民间技艺的神奇和高超,折服于我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才能感觉她是美的。‎ ‎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可依据文体特点,挖掘课文语言特色,带领学生吟咏诵读,品味揣摩,让学生陶醉于课文的文辞之美、音韵之美、节奏之美,达到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涵养审美情趣。‎ ‎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的确,语文教育就是要用生命来影响生命,用自己的生命个体为学生播种人文的种子,这样他们才会健康成长。‎ ‎  参考文献:‎ ‎  [1]赵克明。语文教育 贵在养成。语文教学通讯[J].2014(12):1.‎ ‎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  [3]刘文霞。个性教育论[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 ‎  [4]刘济良。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论解读[M].2004‎ ‎  【作者学术简介】‎ ‎  范维胜,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中语会全国优秀语文实验教师,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大讲堂客座讲师,《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先后在《初中语文教与学》《语文教学通讯》《新课程研究》等省级以上报刊发文三百余篇,主持、参与“运用测量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文言文课堂教与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等国家、省、市级课题十项,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30余篇。主要著作:《语文的事,和你细说》《作文可以这样教》《话题作文与创新思维训练》等。研究方向:语文任务型生本课堂学生学习力提升研究、中学生作文讲评最优模式构建研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