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数学老师教学心得范文五篇
数学老师教学心得范文五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数学老师教学心得范文五篇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 养、开发学生智力以及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作 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学老师教学心 得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数学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1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浅谈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 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 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 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 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 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 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 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 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 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 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要 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 求的新型人材。 我本人的教学,主要从新教材具有的几个突出的优点着 手,进行教学。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确实把知识体现在现实 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 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 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 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 子。在学习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 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 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 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 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 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 在电影票上”6 排 3 号“与”3 排 6 号“中的”6“和含义有 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 排 3 号“简记作(8,3), 那么”3 排 8 号“如何表示呢 (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 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 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 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 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每一章节基本上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 一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 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 教学方式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 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 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 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 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 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 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 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 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 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 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 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 “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 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 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 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 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 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 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材的实例多、实物图多。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 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 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 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 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 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本是难度大而 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 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 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 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 生学的时间多了。 四、教材课后编排了大量的“读一读”环节,教师充分 利用这一点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读一读”的内容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的只是 介绍知识的由来,不仅扩阔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热爱 数学的情感等。如有“矩形、正方形”这一节的课后,“读 一读”的内容是“侦察兵密码通信游戏”,它是正方形性质 应用的游戏,非常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阅读的情感和 兴趣。要是学生弄不明又想知道其因由,教师可以与学生一 起探究,和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发展良好的师生 关系。 新教材还有许多可利用的优点,让我们一起慢慢去发现 并加以应用吧!然而,正如索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既然太阳 上了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因此新教 材也有其不足之处,而取其“精”去其“糠”就更能发挥新 教材的作用,更好地让教材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数学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 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 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 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 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 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 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 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 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 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 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 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 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 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 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 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 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 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 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 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 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 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 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 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 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 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 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 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 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 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 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 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 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 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 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 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 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 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 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 动中。 (3)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力求从学 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 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 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 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 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高效课堂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 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 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 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 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 果也一定会更好。 数学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3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 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 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即怎样使学生主动 地、有效地、合理地学习需要的数学。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 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新观念, 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更改现有的教育模式与管 理理念,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快课程改革的研究与 实施,推进素质教育。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 一、让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 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 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 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 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我们的生活中, 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 象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 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 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 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 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 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为此,笔者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 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 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且 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 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 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 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 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 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 美。 二、精心准备,认真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每一 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 点;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 时要突出重点;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 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 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 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 研究学习及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 需知识,学会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 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 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 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 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 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 未来发展服务。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 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 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 学的趋势。为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 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 发言;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 习。 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 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 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 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五、立足基础,帮助提高 在初中数学学习,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 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 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 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 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 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 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 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 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 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 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 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喜悦。 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 创造条件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 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 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 教与学的统一。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 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 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 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 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又会造成更大的失败 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 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 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学好了数学。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 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 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 了一定的滑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 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情 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 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 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 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 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 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 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 查漏补缺工作。 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 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 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 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 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 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 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 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 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 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 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 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 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注重教学积累和 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 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面向四化,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作 为 21 世纪的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 “习题”,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让学 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 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增强其 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 让数学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数学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4 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核心。有效的数 学阅读,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发现、搜集、分析、处理数 学信息,实现人本对话。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阅读 中,存在“方法比较匮乏、策略运用不够、阅读质量不高” 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数学的学习和发展。 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对数学文本的“品读”,提 高阅读的质量?现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一课为例,谈谈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一、问题驱动,靶向阅读 问题驱动,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学习起点、 以问题为核心,有指向地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 种学习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阅读材料中,往往 贯穿着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的线索, 是探索的阶梯。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找到核心问 题,以问题为任务驱动,靶向性地进行阅读,寻找知识之间 的关联节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课中,阅读材料有图像、文字、对话等元素,有多个 不同的问句或问题,如“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物体分别有 什么特点?”“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那些数 据?”等等。“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最核心的问题, 我们以此“问题”为驱动引擎,开展阅读,让学生围绕该问 题进行组织、选择信息,有助于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最后获 得解决方法。 围绕这一问题,学生需要思考:不规则物体能否转化成 规则物体?不能改变外形怎么办?排水法操作测量分哪些步 骤?排水法有什么局限性? 二、反思追问,思辨阅读 学生阅读时,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则会肤浅;仅停留在 课本的具象、例子中,则会狭隘。我们应引导学生反思追问, 在字里行间得到启发而又不囿于题材的局限,不断地走向深 度思考。 在学生阅读本课时,预设大部分的学生会有三个层次的 理解:一是理解“橡皮泥加工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转化法; 二是理解“V 上升=V 物体”“V 后-V 前=V 物体”的排水法; 三是初步理解排水法不适合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但阅 读仅到此为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 “反思追问”,进行“思辨阅读”,打开学生更开阔的思维空 间。如引导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反思追问: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层):追问①“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 能转化为规则物体来计算体积?”。②“用排水法是否适合计 算乒乓球、冰块、塑料泡沫的体积?”。通过追问,学生认识 到“排水法”可用于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适合计算完全 浸没的物体体积,不适合计算浮于水面的物体体积。 第二层次(深入认识层):追问①“用排水法是否适合计 算海绵的体积?”。②“用排水法能否计算会与水发生化学反 应的物体的体积?如固体‘钠’”。通过追问,学生进一步理 解“排水法”中应“保持物理属性不变”的核心前提。 第三层次(思辨认识层):追问①“排沙法能计算乒乓球 的体积吗?”。②“排水法真的不能计算乒乓球的体积吗?” 学生经过思辨追问,认识到排水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 想办法转化,排水法仍然是可以测量乒乓球体积的,更进一 步地认识到排水法中“完全浸没”的重要性和可转化性。 三、对比建构,系统阅读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曾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 一切思维的基础。”在数学阅读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 手段确定不同题型、类似题型的异同关系,感悟知识的内在 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建构,从而深入把握知识的内涵。 本课阅读材料中有三个练习题例,内在联系紧密,可以 进行题组对比,以促进学生感悟内化、进行系统建构。如下: 一是 P41 第 7 题(如图 1),反映的数量关系是“V 后-V 前=V 物体”。 二是 P41 第 9 题,“在一个长 8m、宽 5m、高 2m 的水池 中注满水,然后把两条长 3m、宽 2m、高 4m 的石柱立放着放 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体积是多少?”,反映的数量关系是 “h 物>h 水,部分浸没,则 V 溢出=V 浸没”。 三是 P120 第 14 题(见图 2),“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长 8dm,宽 6dm,高 4dm,水深 2.8dm。如果投入一块棱长为 4dm 的正方体铁块,缸里的水溢出多少升?”反映的数量关系是 “h 物 这三个题型,从水位的原始高与物体的高度来进行对比, 呈现“h 物 h 水”两种情况;在进行排水法测量时,出现了“完 全浸没、部分浸没、水位上升后再完全浸没”三种不同的情 形。阅读时进行题组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发现“物体所排水 体积与浸没部分物体的体积相等,与未浸入的部分无关”这 一要义。经过这样的对比建构,学生更加系统地、全面地掌 握知识,弄清排水法的内涵,感悟到“形变”与“神不变” 的关系。 四、体悟思想,升华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 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们要通 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逐步发展数学思维 能力和提高数学素养。小学高年级数学语言由文字、图片、 表格、符号等组成,比较抽象、逻辑强,往往渗透着推理、 类比、变换等数学思想。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不仅要掌握 文本的表层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体会感悟深层次的数学思 想和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文字、图片的信息中, 感受转化、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提高阅读的认识,升华阅 读的品质。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形态上发生了什么 变化,你从中体悟到什么思想与方法?” 课本中有三种比较典型的形态变化,渗透转化的思想方 法。①文中提到:“可以把橡皮泥捏压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 方体形状”,从形态上看,是把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 体,从思维方式上看则是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渗透等积变形 的方法。②课本主题图(见图 3)所示,受测物体“梨”形态 不变、水位上升,实则是把梨的体积转化成上升部分水的体 积。③P41 第 9 题(见前述),则是受测物体“石柱”形态不 变、水位上升且溢出,方法上是:浸没部分的体积转化成溢 出水的体积,即 V 浸没=V 溢出。三个题例,呈现的角度不一 样,从直观到抽象,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转化与等积变形的数 学思想。 这样阅读,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探 索热情,又能够加深对学科知识内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 生能得到方法的启发,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 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 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维度、多策略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老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5 长期以来,做作业已经成为学生一个基本的学习任务。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然存在着题海战术的落 后思想,总是通过大量习题作为学好数学提升质量的基础。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仅靠题海战术是根本行不 通。如何保证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 面前一直没有得有效解决的现实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业 已成为有识之士诟病教育的热门话题。那么到底如何提升小 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呢? 一、当前数学家庭作业设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作业质量缺乏有效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特别对于数 学学科而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关键。 但是各科老师布置作业没有经过统筹,家庭作业是量大质劣, 收效甚微。学生是穷于应付,很多小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花费 在完成作业上,从而导致学生闻作业而色变,毫无兴趣可言, 这样的作业设计耗时低效。 (二)作业形式缺少多样性 很多老师在作业设计和布置方面非常随意,通常只会在 已有练习册中选取一定量的题目进行训练,忽略了各种题型 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作用,作业的式非常单一。学校、家庭对 于学生文化成绩的好坏更是极度重视,而利用家庭作业进行 课后强化正是教师惯用手段之一,这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 相去甚远。很多教师为了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针对某一类 型的题目往往会设计很多的练习题,机械性地重复强化,学 生的思维逐渐变得僵化迟钝。 (三)作业设计缺少层次性 个体的差异是小学阶段学生之间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非常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 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但是目前很多老师在进行作业 设计时,忽视学生知识习得的差异性,设计的作业层次性不 高。对于基础较好学生来说,题目设计的较容易起不到激发 兴趣的作用,而同样的题目对于基础较差学生来说又太难, 同样无页法起到好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自然会让所有人都 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作业设计缺乏生活性 生活是问题的来源,只有将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 问题才能突出数学学科的有效性。不过在实际作业设计过程 中,很多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是死板的练习题,而学生很 少有时间去生活中发现问题。另外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很多都 脱离实际,甚至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问题,自然无法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数学家庭作业有效性建议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趣味化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 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要避免千遍一律的设计模式, 尽可能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和趣味化的练习题,从而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设计形式包含很多,可以设计出不同 的主题,比如说知识典故、数学门诊等等。在知识典故中, 可以要求学生在做题之前首先就所要了解的知识进行典故 阅读,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一数学知识的由来。例如 在学习《圆》这一部分知识时,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冲之 这一个人,然后再了解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过程,从而对圆 这一部分知识有所了解。而在数学门诊这一部分时,则可以 讲数学问题融入到趣味化的情境中,特别是要注意一些常见 问题可能存在的陷阱,继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作业设计注重层次性、可行性 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 习的知识,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业设计的 有效性同样是也是衡量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设 计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层次性。在进 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到问题设置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在研 究较深问题之前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设置一些铺垫性问 题,从而对学生思维加以引导点拨。另外一方面还要根据不 同学生设计出不一样的问题,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层次, 布置不同梯度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吃得饱,力求保证所 有学生学习兴趣都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三)作业设计注重开放性 固定模式化的习题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固化,在进行问题 的研究过程中出现思维定式,因此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应当要 设计些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释疑过程中完 成对知识的掌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基于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所选择的内容应当 具有开放性,同时又要与课本内容相联系,并且与生活内容 相接轨。其次在进行作业设计过程中还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 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设计。最后在作业量方面 也要合理控制,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 来完成,可以是一两天,也可以是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 (四)作业设计注重生活性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进行作业设计过程 中应当选择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用生活中的例子来作为作业 设计的基本材料,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 能力,同时也保证所设计作业与生活的关联性,并能够更好 的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的 重要性。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来说适量的家庭作业是巩固知识 的必然要求,而有效的作家庭作业设计则是最重要的问题。 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从数学中发现生活的趣味,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的魅力,进而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校 内外、课本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的能力。 数学老师教学心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