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浅谈“为师者”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谈“为师者”

其他论文之浅谈“为师者” ‎ ‎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人类文化知识的积淀及更新与传承,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学生人格的塑造更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说起为师之道,有广博的学识固然重要,但是只此一点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认清自身的价值,对学生充满爱心以及得当的教学方法更是缺一不可。‎ ‎  一 教师要认清自身的价值。‎ ‎  古语有云:“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于教。”教师应当认识到,其自身之所以存在重要价值,在于其主要是开启心智,在于“胜理”,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德行的“人”,即所谓“行义”是也。进一步讲,“行义”二字标示出了为师者通过教育人、培养人而改造社会的神圣使命,具有“道德命令”的性质。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而是在对社会关系客观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自觉担当,达不到“行义”‎ 的目的和要求的时候则常常会感到惭愧与不安。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义务认知水平,认识到教师肩负的责任和重担,将道德升华为一种荣誉和使命,才能体会到从职业中获得的满足。从而将责任和义务内化,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理想,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教师不应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谋生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师者就是社会改造的引导者、先行者,而对于为师者而言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为师者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的确,为师者只有先确认了自我价值感、使命感,才会有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在教育劳动中,义务体现为使命,在价值感和使命感中,才能激发出内在的热情与持久的力量,从而自觉、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育人的工作。‎ ‎  二 教师除了要具备严格的道德水准外,还应当充满爱心。‎ ‎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心既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包括对于学生的关爱。缺乏对于事业的热爱,不可能做好本职工作,不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教 育工作是充满感情的培养人、教育人、感化人的工作。人们常说教师是凭良心做事,干得好与不好,工作上是否尽心尽力,其实很难通过一些硬性的指标来衡量,只有教师自己心里最为分明。这一节课上得不好,为什么上得不好?甚至同一教学内容,在甲班上得不好,而在乙班上得好,这其中的差异,学生是很难觉察的,只有自己心理最为清楚。缺乏对于教育事业的敬重与热爱,缺乏对于教育事业的高度热忱,以简单的完成任务、应付领导布置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是很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不称职、不合格的。因此,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自觉地、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教师所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教师工作的对象,则是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朝气蓬勃的学生。学生的思想也许很幼稚、很离奇,学生的行为也许不合乎规范,学生有时甚至很调皮、很捣蛋,这一切,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正常的。教师应当对学生充满爱意,要善于理解他们,并正确地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地训斥,更不能讽刺、挖苦、谩骂。教师的崇高品德最为重要的是爱心,特别是对学生的爱心。作为成长中的人,学生肯定会有缺点、会犯错误,这都需要教师以兄长般的心态来理解,以慈母般的胸怀来爱护。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育桃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  三 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传授知识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正确的方法。‎ ‎  学生不爱听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首先应从自身找原因。不从自身找原因,只是一味责怪学生,用点名来强迫学生,用考试不及格来威胁学生,都是很低劣的作法。学生不爱听课,就教师而言,既有师德方面的问题,如老师不能为人师表;也有师才方面的问题,如老师知识陈旧;也有师法方面的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讲课,眼睛要么望着黑板,要么看着教案,可就是不看学生,怎么能够期望学生注意力集中呢?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缺乏交流与沟通,教师的教就成为无的放矢,学生的学也就成为漫无目标。难怪学生们经常说,听某某老师讲课,还不如自己看书,老师发出的声音只是一种催眠曲,只会使人昏昏欲睡。中国有悠久的教育史,也有非常丰富的教育方法的理论。如孔子所提倡并奉行的“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就是非常好的教育方法。现如今,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能够恰当的自我定位,并且加强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修养,只有不断进取、不断磨练,才能不辜负这一神圣的职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