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数学论文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摘要】:本文主要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模式、教法学法、教师的个人魅力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实际的案例谈谈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模式 一、 问题的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数学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因此走出校门,到各兄弟学校去学习,参加各种示范课的观摩、学习已成为一种潮流。可在现实的教学中,不符合课改精神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数第一,其它一切靠边。为了追求高分,教师过早结束新课,留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各种高强度、机械化的训练。在课堂中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2、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比较满意的分数,教师又增加了不少课外作业。大量的作业,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去批改,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怪现象。3、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没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的生命。可我们目前的现状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扎实有效,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呢?本文主要是就个人及身边的一些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二、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它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益大小的重要依据。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三、 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在教学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这班学生今天到底怎么了,状态那么差,这节课又白上了。”“这节课学生的状态不错,效率真高!”由此可知,一节课是否有效,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是否能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案例1】某次,几所兄弟学校来我校进行交流学习,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再三嘱咐所有的老师要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我跟随几个外校的数学老师随机来到一个班听课,学生看到课室后面坐着一排老师,既紧张又兴奋,上课时坐得比小学生还端正,腰板挺得直直的,上课气氛非常活跃,也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于是旁边的一个老师悄悄问我:“这是个实验班吧,反应挺快的!”我笑笑地摇了摇头,这不仅不是一个实验班,平常还是一个让科任老师颇头痛的班。【案例2】有两位这样的老师,一位是毕业于某所名牌大学,美丽善良的女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可每次考试下来,所教班级的成绩总是倒数几名;另一位只是一个函授毕业的本科生,教学也没比别人多花多少时间,可他所教班的数学成绩总是列居一、二名。为何?原来是学生的“欺善怕恶”,前一个老师由于缺乏管理学生的能力,课堂纪律差,想学的学不了,不想学的又搞事。而后一位老师,由于学生的“敬畏” ,学生在课堂中不敢有丝毫的放松,课堂效率自然高。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一节课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有没有认真学,否则我们的课准备得再充分,再精彩,也是徒劳。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保持激昂的学习状态,恰恰这一点体现了一个老师的能力所在。所以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首先就是一个优秀的教育者,管理者。四、 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复习引入-讲授新课-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而是出现了很多新的又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应用”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其中创设问题情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在问题教学中所面临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问题情境作为一种心理困境,它包括当前学习任务中新的未知的东西、学生探究新知的动机和学生解决当前任务的潜在可能性等。这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相一致的。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算是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问题情境要有有效性,因为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其次是要富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最后这个问题情境要体现生活,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总而言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最终目的是学习数学知识,而不是为了创设而创设,不能随意夸大问题情境的作用,更不能生拉硬套,否则适得其反。【案例3】九年级上册── 圆(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师:看着这个圆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生1:一轮红日;生2:十五的月亮;生3:十全十美; ……点评:无可置疑,该问题情境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感觉起来还是有点牵强,我们不禁会思考:这究竟是一堂数学课,还是更像一堂语文课?(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泰兴市洋思中学自创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教学过程分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基本步骤。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在这教学模式下,课堂的全过程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所有学生都处在主动积极,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素质教育目标得到了落实。“洋思教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2008年至今,我校提出了“学—导—练”教学模式并实施。具体操作过程分为三步:1、课前预习:新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新课的部分内容。2、引导点拨:老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遇到的困难,或一些重要且典型的例题进行精讲。3、能力训练:学生通过自学,老师的点拨后,对本节课的内容已基本掌握,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在学案上为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如学案应如何设计才能确保其有效性,学生的预习情况的检查等等。今后我们会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六个一”的中考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六个一”的中考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六个环节:1、测一测:利用课前5分钟检测学生的预习、复习情况。2、评一评: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或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3、练一练:巩固训练本节课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及相关的中考题型。4、讲一讲:教师选择典型例题进行精讲。5、想一想:师生共同小结,提出问题。6、做一做:完成课外的分层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对提高毕业班的课堂复习效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 五、优化课堂教法学法的有效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因而对任何好的教学法都不能完全照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吸取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成分,创立一套合符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要固守一两种教学方法,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因人施教是教学方法的唯一出发点。【案例4】七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例1: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方向上,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 ACB是多少度?这道例题课前已经布置学生预习,很多学生已基本掌握,于是我想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我叫了学生A回答,他似乎很有信心,很兴奋地说:“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出∠ABE=100°,再利用两角差求出∠CAB=30°,∠CBA=60°,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CB=90°。师:说得很好,还有没有另外一种解法呢?(我只是循例问了一句,本以为学生再没有第二种解法了,然后继续下面的新课。可此时,听到了另一个声音。)学生B:我有一种解法,可以不用像第一种方法那么麻烦。师:好,说说你的方法。学生B:过点C作CF∥AD,可知CF∥EB,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求出∠ACF=50°,∠BCF=40°,最后把这两个角加起来就是所求的∠ACB。师:说得非常好,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过程变得简洁多了。下面可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学生变得异常的兴奋,完全没有停止探索的欲望,于是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继续寻找新的方法。果然学生C又给出了另一种解法。学生C:过点C作一条垂线垂直于AD,交AD、BE于点F、G,可知∠AFC=∠BGC=9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CF,∠BCG,便可求出∠ACB。师:真是太漂亮了!(我不禁为学生的思维感到赞叹)笔头仍然在“刷刷”的窜动┅┅没过多久,我又收到了意外的惊喜。学生D:延长AC与BE相交于点F,先求出∠ABE=100°,再求出∠AFB=50°,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求出∠ACB。 同样是作辅助线,同学们竟然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我心里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教后反思:这的确是一堂没有完成计划的课,但仔细一想,这节课的收获远比讲完预定的内容要多,这道题引起了学生的关注,继而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产生了一连串精彩的回答,他们大胆而热情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成果,这是一种多么好的课堂氛围!六、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感染力量同样的教案,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同的老师去上,教学效果也会截然不同,这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一位学者曾说过:“教师与数学,二者理应相互交融、合二为一。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站在讲台上,他就是数学!他的身上应该自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数学光华与气息,一种源自于理性、智慧、思辨的内在气质。”一个没有“数学味”的教师不可能真正上出具有“数学味”的数学课。只有当教师自己被数学所感动时,他才能自觉地、不失时机地用数学的魅力去打动学生。七、结束语无论将来的课程会如何变革,我始终坚信,平实、有效的课堂都会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 【参考文献】 .郑毓信. 有效的教学 开放的教学 安徽 2007.11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 2007.6.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 2007.4.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 2009.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