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指导动手,培养能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指导动手,培养能力

数学论文之指导动手,培养能力 ‎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强调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放弃自己苦口婆心的讲解,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应更多地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  一、课前创设情境,唤醒实践的愿望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有利应素 ,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自觉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如在教学《比例尺》这一节课时,就给学生设置了下列问题情境:我出示了一张从办公室取下的学生常见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右下角的线段比例尺,看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接触到这个问题后,兴致高涨,虽然地图自己经常看到,但谁也没去留意它右下角的比例尺,于是学生细细观察了很久,又用直尺认真测量,发表了很多看法……,这一节学生学习的十分愉快。“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的问题,以疑激趣,营造一种“愤”和“悱”的思维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实践的欲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生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与归宿。注重课前调查,既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  二、课中引导兴趣,增强实践意识。‎ ‎  新课程倡导我们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特别是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交流。教师即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的实践能够发展、深入,又要亲自参与实践,时时鼓励他们,时时给予肯定,积极引导学生实践的兴趣。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时,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各类三角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使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推导出其计算公式,有了平行四边的面积的推导经验,通过不断的剪、拼、折的探索,学生们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用“倍拼法”,有的用“剪拼法”,有的用“折拼法”。动手之前让他们先猜想一下,动手之后让他们再交流一下,有了自己的个性思维,再进一步进行交流,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才可能有新的思维火花产生。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活动、自己操作,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三、课后开放延伸,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  数学教学最终以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之后,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课表和作息时间表,统计出每一周的课节和每天的作息时间,并在小组内评选出最漂亮的。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设计时不仅要科学合理,还要考虑到美观大方。‎ ‎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使其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与人们生活,生产和科学发展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  在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精心设计教学,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发展能力,从而最终获得成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