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讲学稿如何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好剧本
其他论文之讲学稿如何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好剧本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之一。那么提倡哪些学习方式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核心。 在讲学稿中如何有效的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这是我们的讲学稿现阶段要探究的主要课题。 就我们的化学讲学稿来说,是最先成形的。探究目标、探索导航、课堂评价练习、课后拓展活动四大版块,它成功的地方在于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独立的去看书、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完成第一次教学,而后在课堂上听老师的点评,完成第二次教学。并当堂进行达标测试,以便及时得到反馈。这样学生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自学能力从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它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验证性”教学。通过填空去引导学生看书,这是机械的“搬运”,通过为教材上的结论设计验证性实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接受课本上的知识。这也是一种“搬运” 。这样的讲学稿对于新课标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来讲从很大程度上需要改进。那么如何改呢? 讲学稿的设计应该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时空,是我们讲学稿改革的焦点。 首先是改单一的填空为对某个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如教材中第七章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原来我们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导入是通过把概念设成填空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去看书,并在课堂上讲评这个概念。学生基本上是靠死记硬背这个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会提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缺少对日常生活的切身体会,只有让他去亲身体会,才会发现问题,从而懂得提出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 为了让学生能去体会,怎样创设情境呢?我们如此改:假设老师过年的时候到你家去玩,你会冲糖水给老师喝吗?老师想喝很甜的糖水,你会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什么发现呢?如此一改。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贴近生活,会很主动的去做这个家庭小实验。在他切实的体会后,他会发现问题,从而提出一些想法。从而懂得,为什么溶液会被分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这两种情况的。在这之后,我们又设计了一个讨论题:如果你用的水不太热,这时跟你用热水有什么不同情况呢?在课堂上学生开始分小组讨论,几分钟后,各小组开始由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其它组首先是倾听,然后是针对性的提出不同观点或补充性观点供别的组继续讨论…… 经过这样的过程后,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也学会了尊重别人。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在这里讲学稿有着它无法取代的地位,因为有了它,学生自主学习有了依据,因为有了它,小组合作才有了共同讨论的话题。这样也解决了原讲学稿给学生带来的空间太小的毛病。学生既有思考的话题又有思考的空间。也因此它越来越像让学生表演的剧本,不再是习题集。 其次是改验证性实验为问题探究。以往是根据教材上设计好的实验做,观察现象,经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现在改为给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试着让其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提出针对性假设,根据假设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实验设计,并做探究性实验得出结论。 有人说:“这样改过以后,给学生的空间是大了,但是教学难度加大了,没有以往的讲学稿容易操作了,因为学生根本不会讨论,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学生远比你想象的能力要强的多。关键是你的设计是否合理。教师不是“演员”,学生更不是“观众”。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的作用就是“剧本”的编写和活动的组织。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小组该如何建设呢? 小组的建立:每4-5个人一组,并设组长,由组长负责分工,一人负责提问,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归纳整理,一人负责记时。当然在这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性别搭配、性格搭配、层次搭配,关键的一点是上你的课就坐你的座位。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 讨论的平台:小组讨论结束后,由每组负责发言的人阐述本组的相关想法,其它小组首先要学会倾听,注意对方是否有错误观点或不完整的观点。等对方阐述完后,其它小组可以进行更正和补充。一直到没有人表示不同意见为止,达成一致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是一个小组,一个倾听者,不能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因为教师一旦说话,学生的思维会停止运行。因为他们知道教师的观点是没有错误的,不需要找什么错误。这样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少多了。而同学阐述观点时,其它学生会比较容易质疑。这样会促使更多的学生思考更多的问题。在讨论的时候,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质疑,不要举手。他们是主体、是主角。举手是让老师来选择学生,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情绪。 评价的标准: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不参与评价。都没有质疑,那就是表示默认。遇到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这个小组。最后可以探究式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点拨,以引导学生继续讨论。 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化学组尝试了两年,其效果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如:针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前面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已经有所认识,为了检测和巩固小组讨论的效果,针对“ 一定温度”“一定溶剂”“溶质前后对应”三个要点。我们又设计了三个小组辩论题 : 针对下列几句话提出你自己的看法: ①一定温度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加水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②硝酸钾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后,仍可以溶解硝酸钾 ③硝酸钾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量不变时,不能再溶解氯化钠 把这三个问题给三个大组分别讨论,每个大组分成三个小组,第四个大组的三个小组分别讨论一个问题。辩论阐述观点时,同一大组的几个小组在辩论,第四大组的某一个小组进行监督。这样做分工明确。针对性强,讨论有深度、有效率。第一个学生代表说:“第一句话是对的,因为加水后,水多了,饱和当然变成了不饱和。”我原以为这个问题就这样过去了。可没想到这时候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反对,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如果原饱和溶液的底部还有没溶完的硝酸钾晶体,而且水加的偏少,溶液可能还是饱和的。我惊讶了,我感动了。我真没想到学生会这样去思考问题,通过这次讨论,我更加坚信学生有能力自己讨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