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参加--省高校课程思政“云讲堂”系列培训学习心得(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参加--省高校课程思政“云讲堂”系列培训学习心得(四)

参加**省高校课程思政“云讲堂”系列培训学习心得 ‎ 参加河北省高校课程思政“云讲堂”系列培训的学习心得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与实施,在教务处和学院的安排支持下我于7月20-26日参加了由教育厅高教处指导,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主办的河北省高校课程思政“云讲堂”系列培训活动,通过本次线上的观摩学习,形成了以下针对课程思政的心得体会总结。 ‎ 在第一阶段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林建华教授以“画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心圆,增强教书育人与立德树人实效性”为题的讲座。他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既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办好思政课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具体体现。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要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最根本的就是教师应该练好立德树人的“内功”,练就立德树人的“硬功”;思政课教师的“内功”就是总书记要求的“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是标准,也是方向。思政课教师的“硬功”就是总书记要求的“坚持八个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是方法,也是路径。林院长的这些论断对于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并因而使这次培训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在校老师来说,在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改革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二阶段的培训中,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嫄关于“管理类课程思政的融合进阶之路”的发言让我感触颇深。李嫄老师立足于《管理沟通》、《学术素养与论文写作》、《企业伦理学》等管理类课程思政实践,围绕“如何提炼课程思政目标? ‎ ‎”、“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贯穿课程思政线索”、“如何构筑课程思政网络?”四个关键问题,给出了“从立德树人出发,巧分解培养、课程、教学目标”——“促教学成效达成,深挖掘助难点突破的思政元素”——“沿教学环节推进,专业线索与思政线索同向同行”——“校、院、系、课程组全方位联动,赋能课程思政全覆盖”的融合进阶路径。李嫄老师的分享为管理类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提供了“专—实—广—深”的融合模式,为我们广大青年教师拓宽思路提供了启发。 ‎ 总的来说,此次培训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没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其他专业课程则只管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这是“思政课”与专业课程之间产生“两张皮”现象、各门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合力难以形成的一个重要根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针对这一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痛点”,强调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也有其自身建设的规律和要求,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是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是对主体和责任的宣告。马克思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落实,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对我自身来说,这就要求我日后所开设的课程都应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为指南,每日“三省吾课”:知识传授明晰否,能力提升落实否,育德功能实现否。在反思中改进,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应然成为明天的实然。 参加人:XXX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