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电影《金刚川》观后心得感悟三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电影《金刚川》观后心得感悟三篇

2021 年电影《金刚川》观后心得感悟三篇 【篇一】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近日,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金刚川》上映,影片 用鲜明的构图和写实的场面“复写”了那一场气壮山河、荡气回肠的“反绞杀战”,中国人 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所彰显的艰苦卓绝、血战到底的精神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一座桥,困不住一群人。电影中,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动了 f-4u 夜间改进型战机和 b-26、 b-29 轰炸机,对金刚川沿岸部署的防守兵力进行轮番轰炸。从行军战士、守桥炮兵、敌方 力量三个视角都能看到,不管桥被炸毁多少次,士兵们总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修复好。一 次次进攻,一次次补修,一次次回击,志愿军战士用屹立不倒的姿态诠释了“三尺青锋怀天 下”,用铁骨铮铮的行动践行着“一骑白马开吴疆”。 一座桥,铸起了一种魂。“你莫跑!”炮兵张飞直指云霄中的战机,怒目而视,眼神好似划过 天际的流星,坚定得就像直插心脏的利刃,随即以残缺的肢体扣动了那一发致命炮弹,让肆 意的“美国牛仔”在空中付出了代价。从揪心到解气,影片气氛和人物情绪拿捏到位、触及 人心,让人切实感受到战斗的激烈和不易,这也更加突显了中国军人身上那“粉身碎骨全不 怕”的铁血军魂。 要知道,上世纪 50 年代,中国在军事、科技、教育等多方面都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提并论, 对战双方力量可谓极其悬殊。事实上,我们拥有的不过是全国全民族的众志成城,不过是手 中仅有的简易枪炮,不过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斗争信念。但一切看似“不 可能”都转化成了逆转的“可能”,并随之铸为永恒。 “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片中,敌方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句话。在他们看来,摆在中 国人面前的问题,就没有什么是无法解决的。即便用再多炮弹如雨点般“伺候”这区区一座 桥,顽强的中国军人也能够在一两个小时内将其再次修复并投入使用,这本身便是一种“不 可能”,本身便是一种“致命武器”。事实胜于雄辩,当大部队按约定时间过江之后,便任你 是天空“丧门神”,管你是何方“拦路虎”,都无法阻挡这不止于前、激流勇进的争胜势头。 电影虽来源于对现实的改编,但抛开艺术层面的处理,真实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定不亚于 此。据推测,本片原型来自于带领工兵连造桥的战斗英雄张振智,他曾顶着炮火用 7 天 7 夜的时间带领战士们架起了一座载重桥,并在桥身受到损害后立下军令,保证短时间内再次 架好,以至于在敌军千枚炮弹的攻势下一次次将桥“复原”,不屈意志由此可见。当然,这 样的勇猛无畏还有很多,“冰雕连”的感人事迹就是一例。志愿军第 9 兵团的战士们立誓完 成阻击美军的任务,为不打草惊蛇,在严寒肃杀、白雪皑皑的长津湖一动不动,甚至靠着吃 雪喝尿等极端方式埋伏于此,以待良机。战后,4000 多人因为天寒地冻而失去了生命,悲 壮程度可想而知。鲜活的生命成为了冰冷的数字,却换来了最终的胜利,留下了永续传承、 世代发扬的精神品质。 “70 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19 万 7 千多名英雄儿 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 万古流芳!”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深情说道。岁月不负过来人,历史铭记忠魂骨。70 年前,不远的过去,一条条生命冒着 枪林弹雨向死而生,用一次次冲锋捍卫着和平与正义;70 年后的今天,作为后来人的我们 也当秉承这份意志,崇尚这种精神,在新时代奋进的号角中尽显芳华,尽展才干。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不过都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很多一线战士的年龄都在十来岁到二 十多岁区间,换做现在,也都还处在接受教育和刚迈入成年人序列的阶段。年纪轻轻的战士 们义无反顾,心怀大义,虽没有衣食无忧、安然自在的大好生活,却能够用保家卫国、拼死 一战的战斗意志,用一往无前、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为后人的美好生活奉献那“只活一次” 的精彩。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动人的旋律再次响起,这一次,两岸的炮弹激起 的巨浪与血骨筑成的“人墙”融为一体。好似在用默不作声的行动向着苍天豪迈答道:“醉 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一岸,钢筋铁骨,这一段,岁月峥嵘。铁骨忠魂,千古! 【篇二】 10 月 23 日在全国各大影院公映的电影《金刚川》,掀起了观影热浪。影片具有强大的感召 力、感染力,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着眼于战争即将胜利前的战地一隅,以三连协作架桥为切 入点,折射出了战争的艰辛与残酷,歌颂英雄先烈精神的同时,向牺牲的英雄先烈致以崇高 敬意。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70 周年,呼唤广大基层干部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 要求提升自身作风建设。 坚持不懈“党建引领+初心坚守”绝不松懈。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之一,应当是我军接 到命令,要在敌人的轰炸封锁下,架起一座载重桥,为我军争取到对岸去的时间,参加金城 战役。从接到命令的那天起,我军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通过那座桥”,坚守着“保证完 成任务”的承诺、“保家卫国”的初心,最终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时光流逝,英雄精神 永存,广大基层干部应当着眼自身,聚焦作风建设,在工作中把握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党的 领导,贯穿“党领导一切”于日常工作中,在繁琐工作之余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常“洗洗澡”, 多“正衣冠”,风雨不改,坚守初心。不问万古流芳,但求此心勇敢。 石破天惊“先锋旗帜+使命担当”处变不惊。为保证完成上级的命令,保证让军队在 8 天内 过桥,我军工兵连连长、步兵连连长、炮兵连连长积极发挥先锋作用,让不倒的英雄旗帜飘 扬在战场上,带领着战士们以血肉筑起那座“英雄”桥梁,为最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70 年后的今天,广大基层干部,应当积极响应先进的“先锋”召唤,常悟 先进精神,常学先进事迹。同时,广大基层干部也应当“勇担使命”,主动承担责任,在会 面临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处变不惊,切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力求工作成果石破天惊。 愿护百姓安康,必保山河皆安。 求真务实“团队协作+工作落实”堡垒坚实。要想完成 8 天内架起通往战场的桥梁,获得战 争全面胜利,仅靠军队战士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绝不可能,必须依靠全军协作,电影中, 工兵、炮兵、步兵三连协作,工兵连修桥,炮兵连反击,步兵连掩护,凭借着“石榴籽”一 样的团队精神紧紧“抱”在一起,才终于在每天落 300 多发的岩里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 桥梁,更筑起了我们英雄的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今天,广大基层干部也应当在工作中 凝心聚力,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抓好落实,用每个人的努力,筑起坚实 的堡垒。勿忘战友同在,且将慷慨前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电影《金 刚川》中每一个英雄传递的精神都值得传承,每一个牺牲都值得被铭记,我们有理由坚信, 只要党旗飘扬,我们就能让高山低头,让河流让道,让天堑变通途。时光流逝,精神永存, 能唤醒广大基层干部的初心,提升作风建设,才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 【篇三】 电影《金刚川》于今天正式上映,讲述了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修补 堪比生命线的木桥,以血肉之躯无悔许国的故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一次听到、唱起这 首志愿军战歌,就让我们感受到 70 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慷慨激昂、浴血奋战、舍生 忘死的英雄场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唱一曲“英雄赞歌”,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从课本照进现实,校园里传承“英雄赞歌”。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邱少云、黄继光……让我 们永远记住了英雄们面对艰难困苦时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互联网时代同样需要 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把传统课本文化教育传承和 发扬下去,还可以把各类纪念馆、陈列馆、博物馆搬上互联网,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切身” 感受中国近代史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浸润式的环境中感知感受、认知认同爱国精神, 让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在心中牢牢扎根。 从电视走入生活,全社会唱响“英雄赞歌”。今天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青春 守护的、用热血捍卫的、用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所热爱的土地、国家和未来。抗美援朝精神 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口号”,而应当融入各类活动之中,精心组织公祭、瞻 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丰富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领域,推动抗美援朝精神进企业、进 乡村、进社区,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引导群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 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大力唱响爱国主义正气歌。 从口号变为行动,工作中践行“英雄赞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承和 发扬抗美援朝精神,要有行动有落实。对英雄最好的怀念,就是把我们的敬国之心、爱国之 情、报国之志汇聚成洪流,成为磅礴的“中国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个人生死与国家兴 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永远铭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把抗 美援朝精神作为提振干事创业激情的不竭动力,转化为在工作岗位上爱国报国的具体行动, 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一步步埋头苦干,以超常的气魄、 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快干事干成事。 70 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英 勇作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让我们共同把这曲赞歌一直传唱下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