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地理有效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地理有效教学

地理论文之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地理有效教学 ‎ 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地理有效教学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地进行尝试。地理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受到新课程理念的强烈冲击。很多教师感到困惑迷茫,无所适从。教师教得更辛苦,学生的负担更重。因此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讨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了。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有效合作  有效探究    有效练习和测试“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那些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的教学是无效教学;那些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也是无效教学。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进行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呢?一、地理教师要有很强的“有效”‎ 观念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利益出发,要考虑到学生整体素养的协调发展。要求教师爱护学生身心健康,那些过分耗费学生时间和精力去换取考试成绩的做法是错误的。众所周知,地理学科的地位一直比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低,加上以上学科作业量多,如果地理教师寄希望学生课后把较多的时间花在地理学科上,那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地理教师要有很强的“有效”观念,要为学生节省时间,最大限度地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精心安排课堂教学,尽可能把所有事情都放在课堂内解决,包括做作业和订正作业。要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反对缺乏针对性地低效教学。要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反对课堂中“垃圾语言”和无效的教学行为。要研究学生知识背景、认知结构,循序渐进地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积累过程,真正做到有效教学。二、地理教师要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依据情意原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因此进行地理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各种需要、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使学生对地理课堂产生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弥补地理课一直被学生认为“副科”的缺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好了地理。有效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当前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师资缺乏,很多地理教师超负荷工作是不争的事实。周课时数3节,任教4——6个班级,每周上课12——‎ ‎18节。由于任教的班级数多,忙着备课和上课,很多地理教师已没有记学生名字的习惯了,更谈不上关心学生了。要进行地理有效教学,地理教师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首先要争取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便于在课堂上或在路上学生向你问好时教师能叫出学生的名字,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将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喜厌;再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学生喜欢上了你,也就喜欢上了地理。有效地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已达到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学生借助教师帮助所达到的水平和学生独立活动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运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组织地理教学活动,使教学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吃,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三、地理教师要有效地处理好接受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关系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进行填鸭式教学。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这就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尝试。有人说,现在新课程改革要“改接受学习为合作、探究学习”,这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曲解。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接受学习不等于被动接受学习,它可以是主动接受学习。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省里编的教学活动手册,区分出接受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例如地理必修Ⅰ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的基本要求是:①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②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③‎ 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④对九大行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⑤了解宇宙具有物质的特性和运动的特性,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教学的发展要求是:⑥运用观测资料,描述月相的周期变化现象。本节内容用2课时完成,①②⑤内容采用接受学习方式;③内容采用课堂探究学习方式;④内容采用课堂合作学习方式;⑥内容采用课后探究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平时观察月相的变化,总结出月相的周期变化规律,活动时间是一个月或两个月。 ‎ 四、地理教学中要进行有效合作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是怎样进行有效合作和有效探究是目前地理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合作学习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通过合作来集思广益、协作攻关,从而使知识趋于完整,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并不是合作学习越多越好,过多的合作学习会降低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在合作学习中,一些学生首先不是自己独立思考,而是问同学或问老师,这些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将受到削弱。因此适度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教学的正确途径。合作学习时要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分组时注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从小组的构成看,每个小组的4-5名成员在性别、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经济背景、学业成绩、能力水平等方面需有明显的差异。使每个小组都成为整个班级的缩影,各小组之间力量均衡,便于对各个小组的工作成效进行公平的比较和评价。同时,由于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可以有效地展开互助与合作,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在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提高。合作学习时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下的地理课堂,地理教师应该充当好“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合作者”等角色,教师应该融入学生中,不能当旁观者。小组合作下的地理课外时间,教师也应做好调控工作。五、有效探究是地理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新课程的各种学习方式中尤其注重探究性学习,笔者认为有效探究是实现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但是目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着“伪探究”现象: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二是提出“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量多质差的“满堂问”几乎成为变相的“满堂灌”;三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集体讨论,其实答案就在课本上,地理课堂表面热闹实质空乏;四是以解答教材“活动题”代替探究性学习,其实教材中的许多活动题是预先给定材料,问题也是预先设定好的。五是假研究,假成果。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课时上得到保证。但是一些老师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辅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得学生选了课题后无法开展。等到检查时,匆忙复制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者由老师加工代劳。笔者认为,有效探究的教学基本程序是:①创设情景,②引导探究,③发现规律,④迁移巩固。例如,在进行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第四节“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教学时,我作了如下设计:①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黄河入海口及附近城市分布图,提问:图片中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②引导探究:在黄河入海口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讨论得出:黄河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有的年份断流时间很长,航运价值小;河口处大量泥沙淤积,建港条件和海运能力极差,且黄河下游历史上多次改道,泛滥成灾,因此入海口未形成大的城市。)③发现规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联系。④迁移巩固:多媒体展示上海、广州、武汉、重庆城市分布图,说说这些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六、利用有效的练习和测试调节地理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向预期目标的发展,都需要反馈来调节。利用有效的练习和测试调节教学活动,可以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地理教师每节课至少留5分钟时间给学生做作业,作业内容主要由教师自编或配套练习册上的部分作业,教师在选择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单一重复练习,做到“少而精”,不能搞“题海战”‎ ‎,否则学生会忙于应付而缺少思考时间,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地理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批改方法可以是全班批改、小组批改或个别批改,根据批改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为了赶进度而使问题积累起来。此外,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要在课堂上解决,不要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在进行阶段性测试时,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出题,千万不能照搬照抄题目,要确保学生的成功率,使大多数学生在地理学科上找到自信,使地理教学真正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著         《有效教学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慎英  刘良华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