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之巧设课堂提问 培养问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心得)之巧设课堂提问 培养问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论文之巧设课堂提问 培养问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 巧用课堂提问,培养 “问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摘要:本文受国内外教育理念对比的启发,提出培养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的重要性,并指出培养问题学生的重要途径就是老师的巧问,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地理课堂巧问一些方法和思路。关键词:巧用   提问    问题学生 导语: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就兴起了问题教学法,并一时风靡欧美,我国也受到其深刻影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更多的认为我国中学教学的问题在于:培养很多能解决问题但却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创新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提出问题,又如何在能在课堂上巧问,很多教育界的前辈们作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是却少有人认为学生要善问,其实关键在于老师能否以“巧”问来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本人试图从地理特色的角度审视课堂提问的技巧和培养“问题学生”的意义。一、培养问题学生的重要性    ‎ 有人曾概括中美两国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的老师把所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的,而美国的老师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处问题来。没有问题可能就要出问题,这并非危言耸听。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出版的最新《国际科技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的科学技术竞争力在46个国家和地区中,两年间从13位下降至25位。所以我国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我们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全、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的来源就是敢于质疑、善于提问、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古语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而学生的问题一方面源于自学,更重要的是来源于教师的善问。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有问题的学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二、如何才能做到巧问?    我们所说的巧问,巧在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巧在能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培养善问的学生。2.1“天时”,巧在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课堂提问的时机是要细心选择的,过早则学生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启而不发;过迟则问题,则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没有学生的质疑,当然也就没有了问题。比如讲完《农业地域类型》复习时,可以调整中图版教材的内容体系,农业地域类型可以分为三类: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第三类是什么?可以激起学生的思考,有效理解混合农业的概念、类比其区位和思考其特点,可以收到 ‎“豁然开朗”效果。课堂中提问的最佳时机设置点:场面沉闷的开局时;知识过渡处;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在新旧知识转化处提问;在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及时提问;引人深思的结束处。2.2“地利”,巧在把握地理特色和课堂特色。巧问应当要有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把问题设置在课堂的重难点上,设置在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上我们知道:地理学科是从地域的角度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并探究其形成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学科。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主线的学科。地理能力不同于其它能力的重要特征在于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地理问题应该至少具有以下特征。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巧妙的提问能够围绕生活现象展开,从平淡中出奇,既能体现地理特色,又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如高一必修教材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提问一天中为什么早晚比中午要凉一些,如果是一年中为什么夏季较热呢。假如“大气成分” 时,提问“假如大气中分别缺少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臭氧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在讲“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时,“假设地球不自转,地球上的七压六风将如何变化?”‎ ‎。如讲工业区位因素时,我们在工厂里生产服装需要运入什么,产品到哪里销售?进而启发学生可以很好的思考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可以使人文地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地理学科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性也在于此。例如:我们在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时候我们就会提出,教师用手执着地板,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热情很高的回答,再往下呢?再往下呢?这样很容易就引起学生的思考。讲日本时,我们就可以展示一张日本的图片,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日本的富士山、水稻田、新干线,稍作引导就能让学生很好的总结概括日本的特点。在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候,我们会提问,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而内蒙古高原不严重?学生就会想到黄土高原在什么地方,进一步思考两地的差异。在学习青藏地区时可提出:青藏高原是全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但为什么这个地区气温却不高?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高中地理人文特色越来越强,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来源于人类活动,我们的提问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如我们在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我们就可以很有针对性地问,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有何有利的影响。这样就能让学生很自然联想到可能还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就能很好地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条件。2.3“人和”,巧问巧在因人而异把握“度量衡”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因人而异,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相反,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热烈,然而这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不能深思的不良习惯。教师对课堂所提的问题,应精心准备,严格控制好“量”,即数量。有效克服“满堂问”‎ 和一些口头禅等不良习惯,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我们认为宜少不宜多,尤其时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能不问则不问。教师不应该离开教学目的,节外生枝地提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看似热闹其实意义不大。教师对精心设计的提问要积极评价,这就是要发挥“衡”的作用。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堂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的复习。提问的效果则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整个提问过程中,对回答者的每一句话,教师、学生都是伴随着进行判断。提问中的评价,不能是简单的好不好,对不对等千篇一律的回答,而是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所讲的学习目标的三维效果进行衡量,即首先要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要复述一遍准确的答案,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其次要从学习参与的过程和方法上,评价“好不好”,好在哪里,怎样才能更好。第三、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与学生积极的评价。当然,我们并非要求每个回答都要从三个方面去总结评价,而是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的任一方面发现学生答案的亮点。总之,我们认为各种评价应该是鼓励性和发展性的评价。例如在提问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学生的可能回答出五种工业部门,但是我们要是能从中发现学生的记忆思维,学生如能回答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的顺序,那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在做“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性小节的时候,一组学生由于纪录的数据不够精确,导致了结论和一系列猜想的错误。在评价的时候我指出其不正确的原因以后,极力的表扬他们严谨科学的作风,使得学生深受鼓舞,影响极其深刻,这就是对情感态度的评价。  当然,培养问题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创造情景,培养学生习惯,建立学习性团队等等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也有无数的人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老师的巧问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要真正做到“巧”妙的提问,巧妙地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并非易事。相信在无数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和完善下,地理课堂上有目的,有质量的巧问会越来越多,中学地理教育一定会为我国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的“问题学生”。  主要参考文献:1. 《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    华语教学出版社        林华民  58页2.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梅桃源  23页3.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宁中等129页部分资料来源与网络,未能注明出处,敬请见谅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