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浅议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论文之浅议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议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吴玉霞 (贵州省贵阳市三十一中 贵州 贵阳 550005)物理课程改革,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加强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物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物理教学强有力的辅助工具以它的直观性、重现性、交互性、可控性、大容量性等技术特点,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最大程度的优化了物理教学效果,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大到一门学科的学习,小到一个习题的讲解,如果能在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整个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在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中基本上靠教师口授、板书、演示的局面,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集于一体,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如临其境,更加高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使用信息技术首先提出问题:在下面的画面中你听到了几种声音,它们分别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接着在悠扬的小提琴声中展现一组虫唱鸟鸣,流水潺潺,瀑布跌落,孩童戏水的优美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一步步走进声音的海洋世界,并不失时机的配上话外音:“声音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你知道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吗?”这样步步引导,层层深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成功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开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 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由于初中生的直接经验较少,且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只习惯于静态的分析,对于许多变化的物理现象,特别是一些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的概念感到比较困难,不易理解,这时通过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和可控性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滑轮”一节中动滑轮作为变形的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平常在黑板画图,实验装置上来回比划,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通过信息技术,把动滑轮向上移动这个瞬变的物理过程,以慢镜头的形式,用静态形式去分析、观察,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在学习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也难于理解的“电流、电压” 时用课件的形式把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弱的不同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运用类比的方法将电压和水压、电流和水流进行类比,变抽象为形象,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也非常乐于接受。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末涉及过的事物或现象,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知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既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又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同时直观的课件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的感观和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有助于教师凭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 利用信息技术,扩充实验,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培养探索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学生积极的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像当年科学家发现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那样经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发现的过程中形成知识,培养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可以通过把静态物体动态化、宏观物体微观化、微观物体宏观化、抽象内容实物化、快速运动缓慢化,运用声、形并茂的信息载体模拟知识发现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在传统教学中会将一些不容易成功的实验省略或由教师口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来强迫学生记忆,有了信息技术,我们把这些不易于亲自做的实验设计成课件,整个实验过程完全由学生利用计算机鼠标来控制,这样不仅很好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而且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现象都可以通过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很轻松地从中归纳出规律,有效地培养了其创新的能力。例如讲解《杠杆应用》时,分析“省力和费力杠杆” 时,起重机和缝纫机都是比较复杂一些的机械,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感知的认识,利用信息技术将起重机的工作过程和缝纫机脚踏板的工作原理设计成实验,由学生参与操作完成,困难则迎刃而解;力的运动一节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教学重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在行使汽车上用摄像机摄制的公路旁树木向后移动的场面;飞机空中加油;农场中联合收割机联合作业的画面,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学中还可根据教学要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制作出相应的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不仅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的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 利用信息技术,信息容量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实践表明,运用一些好的教学软件和自制的课件能取代板书和有关图形,可以有效的节省教学时间,利于教师精讲,学生精练,优化教学过程;能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合理运用于学生思考、练习,拓宽知识面上,不仅利于知识的消化,而且还能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例如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研究导体的电压—电流图象,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每小组学生采用传统的实验操作法,用时十分钟只能研究一个导体的电压— 电流图象,如果同时研究三个导体时间又不允许;若采取同一大组三个小组分别研究不同导体,用借数据的方法来弥补时间的问题,又碰到坐标系数据选取不同而无法短时间内实现的困难。此时用DIS数据采集器则能很好地解决三个不同导体的电压──电流图象,建立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进行分析研究的问题,整个实验用时仅需五分钟,借用DIS数据采集器,快捷、准确地把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具体、直观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们深深体会大容量的信息技术给物理教学带来的方便,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增强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信息量大,具有声、形结合的特点,将以往学过的知识、定理、定律、实验,“复现”出来即能节省时间又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训练,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5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实现师生互动提供了桥梁和纽带,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合理的组合使得物理课堂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是传统意义的教学,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不断交流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虽然是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的,但在理解运用上总是模糊不清,频频出错,怎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并熟练应用?在全国第七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大奖赛中,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任欢菁老师在《凸透镜成像》一课中,利用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带来了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极具魅力,给学生和听课教师以美的享受。并顺利的解决了《凸透镜成像》的教学难点—— 像与物所在范围的确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得到:当物距大于(或小于)像距时,像是缩小(或放大)的,但他们一般不容易想到物距、像距存在对应的范围规律:即当物体放在某某范围,像一定成在某某范围。为突破难点,在探究实验的交流评估阶段,任欢菁老师巧设了多媒体课件,在师生的互动中,将学生实验获得了物距、像距、物高和像高全部输入电脑,通过课件,实时、形象、直观地处理了多组实验数据,突出了“两倍焦距”这一特殊点,学生极其自然地产生验证物距“两倍焦距”成像情况的想法,实验规律显而易见。这样的整合,比从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归纳实验规律的一般做法要直观得多、高效得多,师生互动有效得多。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环境、教学思想和教学质量的优化,在新课程改革层层深入,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加强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最大程度的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