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学习心得体会0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学习心得体会03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感悟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将于8日至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介绍,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12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 ‎10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继续播放《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教育节目,本集节目用典语句为:国无德不兴。‎ 中国人民历来重视崇德重德、尚德倡德,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简单的理解就是“人如果没有德行,便不能立足与世,也不会有幸福的生活;国家没有德行,便不能兴旺,也不会国运昌盛。”。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将“国无德不兴”提前到“人无德不立”,在注重个人道德的同时,更加强调道 德在国家长治久安中的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众多腐败官员。这些官员经过党和人民多年的培养之后,最终背叛了人民、遭到人民的唾弃,与其自身的道德素养有紧密的联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发生重大变化,随着而来的各种道德缺失问题屡屡出现,例如“三鹿奶粉”“地沟油”“毒疫苗”“毒胶囊”等事件,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混淆,道德素养缺失或下降。国家工作人员和社会公民关于违反道德案件的出现和逐渐增加说明加强党员干部和普通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时事之所趋、社会之所需、人心之所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要和依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依法治国要依法治官,以德治国更要依法治官,面对我国部分官员腐败问题,必须加强道德教化,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将官员的德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进入工作岗位后,领导干部要树立勤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时,要及时进行自我批评,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承担相应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更加强调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同时也看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不断加强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体公民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容简单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 一次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提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解决我国公民在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全体公民必须加强对自我修养行为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实效性,不断研究、改进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同时要注重实践,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修养而成的。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和公民要“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古代为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虽然我们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不能局限于过去的“修身、齐家”,而应赋予新的内涵,努力追求“治国、平天下”,必须增强党性修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努力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修养,坚持不懈的进行自身思想改造和道德修养,淡泊名利、坚持操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自我,把握自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