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刍议“近体原则”在英语新教材中的运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刍议“近体原则”在英语新教材中的运用

英语论文之刍议“近体原则”在英语新教材中的运用 ‎ 刍议“近体原则”在英语新教材中的运用无锡市洛社高中 张颖 [摘要]在当前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强调外语学习的工具性目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本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教育理论中的“近体原则”,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以致用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关键词] 近体原则   新课程  高中英语教学   创新意识   应用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我们不能不承认,长期以来,我们高中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在高考中能考出好成绩,能有更多的毕业生考进好大学。这实际上涉及到外语学科的目标和定位问题。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外语学习的工具性目的,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新课程则要求外语学科要同其他学科一起,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英语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而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在中学英语新教材模块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造潜能和学以致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近体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 ‎   “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   ‎ ‎ 时间近体原则让学生把握时代脉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外语教学需源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重大时事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模块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模块中的知识去分析当今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时事的原因和背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紧张、活跃、和谐和民主的氛围。其实,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有很多话题是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如:奥运会、环保、世界文化遗产、气候和自然灾害等。我们只要恰当地结合课本的话题引出与之相关的国内外重大话题,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主要在一个单元的“阅读”(Reading)版块体现得比较多,(该版块是学生接受英语语言信息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教《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第二单元的“The honorable  games”(奥运会)这一课时,我运用时间近体原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What will you do in 2008 when our China holds the coming Olympic Games?”, 听到这个问题,学生的热情很高,纷纷以主人翁的心态畅想着自己的“2008”。然后我又接着问“What do you expect Liu Xiang and Yao Ming to be in the 2008 Olympic Games? 没想到学生们给出了好多意想不到的精彩答案。又如模块二第三单元的阅读文章“Dying to be thin”同样可以运用时间近体原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Yoga?” 然后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因为学生对当今流行的“瑜珈”有所了解,因此人人参与,气氛活跃,各小组发言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时我又给出了另一个话题:Can you give me some other scientific ways to keep healthy? 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己见。有的同学甚至引用了谚语,如”One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s away” 、“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 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活跃、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 二、   ‎ ‎ 空间近体原则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空间近体原则就是要求教师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审时度势尽量结合当地典型事例,用最直观、最感性的材料,深入浅出地进行理论教学。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二单元的阅读文章是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话题展开的,如果仅限于文中所谈到的方面未免有些枯燥,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于是我运用空间近体原则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Where have you seen pollution? How did it make you feel? ”学生的兴奋点被激发了,马上对发生在他们周围的环境污染的画面像放电影一样闪现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争先恐后的“控诉”这些“罪行”,如:有同学说他们家附近的某工厂很晚还发出机器的喧嚣声,有同学说他们家附近的河成了某些企业的排污口,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当然需要解决,但我们能以牺牲经济为代价吗?这些工厂虽然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污染,但它们毕竟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第三个问题:“Can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develop in a harmonious way? How?”这个问题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了模块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空间距离,自然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践了言语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 ‎ 三、心理近体原则让学生乐在其中心理近体原则是教师从实际出发,与学生身心交流,了解某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从课文中引出学生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心理近体原则,通过近体任务型教学,使学生拉近了书本与社会的距离,体会到了知识的价值,感悟到了书本知识的可信度,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例如,第五模块第二单元 “What is happiness to you ?”(幸福是什么?),在进行The search for happiness的阅读教学时,学生不禁赞叹桑兰乐观、坚强的性格,即使在瘫痪后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什么让桑兰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呢?学生都在积极地探索着答案…于是我又不失时机地问他们, “Could you be happy if you were unable to walk?” 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各抒己见,说了很多。接着,我又趁此给出了又一个话题:“How can you be a happy person?”学生们激情不减,问题回答的很好。最后,我又亮出几副图片,如张海迪、霍金、千手观音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表看法,你可以想象学生们是多么的疯狂。这样通过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了言语实践活动,而且增强了自信心、求知欲望。四、活动近体原则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     活动近体原则是指教师适时地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中寻求发展,在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和回味,则很容易达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真正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牛津高中英语》中的Project版块则给了学生一个“活动”‎ 的平台。这一版块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例如,第六模块第一单元的Project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戏剧表演 (Putting on a play)。可先让学生阅读两篇精短的喜剧文章(comic plays),然后就这两篇文章先做个简单的交流。我会问他们三个问题:“1.What kind of comedy do these plays use? 2.Do you think these plays are funny? Why? 3.Which play will you choose?”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说出了他们对剧本的理解。在充分熟悉剧本内容的情况下再指导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如通过几个提示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1.Who will play each character? Who will be the director?2. What kind of scenery will you need? Who will make it?3. Will you need props? Who will find them?4. Will you need costumes? Who will make them?5. Where and how often will you ‎ practice?然后引导学生分工合作,通过讨论、调查、搜索、文献检索、排演等活动,完成对这个戏剧的排练。这些延伸与创新或表现为对课文主题的再认识,或表现在对教材内容的重新加工,而这个活动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活动空间,让他们在活动和实践中感受知识,体验和感悟知识的价值,理解知识的内涵。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几天之后可以让学生在班级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成果。这时的课堂便是生活的舞台,教师是舞台上的组织者和导演。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像这种活动型的教学方式在Project部分还有很多,例如组织一次辩论会、做一个口头报告、制作一本由特殊图片组成的书等。这些活动使教师在教学中增强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了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使静态的文字变成了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刨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总之,中学英语课文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也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文所包含的词语、词法、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语言教学只有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其功能和生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要大胆运用“近体原则”,寓英语模块教学于生活,于快乐,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不失时机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 ‎    新的课程标准,向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重大挑战,但也提供了机遇。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知难而上,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以学生为本,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就必然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愿和全国广大外语教师一起,把我国的基础阶段外语教学推上一个新高峰。 [参考文献]‎ ‎1.《解读英语课程标准》  江苏教育出版 ‎2.《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美)梅里尔.哈明3. 葛文山: “新《标准》新特色高要求”,《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5期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