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将咬文嚼字进行到底———以《太阳是大家的》为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将咬文嚼字进行到底———以《太阳是大家的》为例

语文论文之将咬文嚼字进行到底———以《太阳是大家的》为例 ‎ 将咬文嚼字进行到底———以《太阳是大家的》为例浙江省丽水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朱苏珍 从光明日报中阅读了温总理的评课一文,温总理的话语久久萦绕耳边,特摘录如下:“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还有些词语的应用,可以讲得更宽一些。”——温家宝 实践点滴 温总理的评课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教师应该切切实实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品词析句,咬文嚼字!语文课堂的训练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  的确,语文教师就应该扎实的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引导学生品味书本中的语言,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这样,语言文字才不再是干瘪和枯燥的内容,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如何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来,在教学中如何历练咬文嚼字的真功夫呢?终于在执教《太阳是大家的》一文时,我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迷茫之余有了一丝暗喜。       ‎ ‎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诗歌的语言凝练、传神,是值得推敲的好作品,尤其值得锤炼的是几个动词“洒、拔、陪”等,几个简单的动作似乎在向我们传递着太阳的公平、关爱、无私……如何让学生去关注诗歌的这个现象,去关注文字背后的情感?如何引导学生去锤炼语言,积累语言?如何让学生也能用上传神的字眼,写出诗一般的语言?思虑再三后我设计了以下几步。一、嚼字游戏——未成曲调先有情怎样让学生未成曲调先有情,学会关注诗歌中语言精妙处?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嚼字游戏,作为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的一个热身运动,有了这样的预热,学生就会对动词的捕捉多几分敏锐,对咬文嚼字多几分兴趣。[案例聚焦]师:来到这么大的礼堂上课,咱们先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的名字叫:“我做你猜”,听说过吗?谁来说说这个游戏怎么玩?生:就是老师做动作,我们猜一猜。师:你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了,看来你肯定早就玩过。不过本次游戏有个规则,我做的动作你只能用一个字眼表达。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师:看好了!(教师做如下动作:抓 、搓、笑、握、打等动作引导学生说)师:我找个同学合作一下,大家瞧仔细!(故意走到一位同学的旁边,动了动同学的头。)生1:碰生2:摸生3:打生4:敲……师:同一个动作就可以有这么多的动词来表达,看来祖国的语言真是丰富!究竟哪个词最贴切?咱们再来看一遍(教师再做一遍动作)。         ‎ ‎ 生:我觉得应该用摸,因为用打、碰、敲都给人感觉太不尊重同学了。而我们刚才看到的是老师笑眯眯地走到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了这位同学。所以,我认为应该用摸。生:我也觉得应该用摸,摸字就把老师的爱意表达出来了!教师:你们这么一说让我豁然开朗,原来一个简单的动词背后都藏有丰富的情感呢!祖国的语言真是精妙! 公开课的课前谈话,一般教师都立足在缓解、活跃气氛上,而这则看似普通的游戏却藏有玄机:首先,这则课前游戏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玩味动词中感受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传神的词语来形容,每一个动词背后都藏有丰富的情感。其次,因为本课的教学也将立足在咬进文字深层,嚼出语言的真味上,尤其是对文中的几个动词的揣摩,教者将和学生一起在文字中走一个来回。而这则游戏其实也就渗透着一种咬文嚼字的学法,传递着品味语言的信息。 二、细嚼慢咽——进入佳境,别有洞天有了课前游戏的预热,学生对咬文嚼字多了几分兴趣,多了几分敏锐,下一步就是乘热打铁,引导学生去揣摩文中的语言,感悟用词的传神、精妙。 [案例聚焦]( 诗歌第2节 )   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嬉戏,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师: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谁也来读读描写鲜花、小树的句子。就在太阳的“一洒”、“一拔”中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花开的更美了。小树也长高了!师:这是怎样的一种美,你能描述的具体些吗?你就是诗人站在花丛中、来到小树旁……(请你读 ‎ 。)师:在太阳的一洒一拔中鲜花和小树会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近每一棵树,每一朵花去倾听她们的声音(教师范读),能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生:我仿佛听到鲜花的笑声。(师:带上你的快乐,请你读。) 生:我听见小树在对太阳说“谢谢”!(师:带上你的感激,请你来赞美她)‎ 师:原来,这一洒一拔中还藏着太阳细心的呵护、温馨的祝愿啊!太阳不仅把爱给小树、小花, 最有意思的就是太阳陪着咱们玩了,(教学生写字并板书“陪”)师:同学们,一个“陪”、一个“洒”、一个“拔”,都让我们感受到和太阳相处的快乐,更让我们理解了太阳的心。带着这种理解我们再来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它永远地留在脑海中。‎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本片段中笔者紧紧抓住“洒、拔、陪”三个传神的字眼,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品味、咀嚼文本语言,品出内涵的滋味,积淀学生的语感。通过不断地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推敲,既使学生明白了谴词造句的必要,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几个看似随意的问题:“在太阳的“一洒”“一拔”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太阳的“一洒”“一拔”中鲜花和小树会说些什么?让我们走近每一棵树,每一朵花去倾听她们的声音。”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感悟到“洒、拔”‎ 背后隐藏的内涵,感受到太阳对小树、小花的关切,当然更是品味出了字眼的传神。同时,教师还把情感朗读、想象拓展、语言推敲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走了一个来回。这样的咬文嚼字训练,不是机械的枯燥的程序化的训练,是生动有趣、充满激情、富有创造性的训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嚼出甜味————墙里秋千墙外道一个文本,犹如一匹布,如何裁剪?文本语言的咀嚼之后该给学生留下什么?文本的语言如何通过拓展、转换、包装等教学路径,让学生在创造性的言语实践中得以迁移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自己能创造出灵动的语言,就好比尝到甜滋味,不亦乐乎!于是,笔者又借咬文嚼字之风乘胜追击。[案例聚焦]师:太阳仅仅为鲜花、小树、小朋友带来美丽和快乐?太阳还会做许许多多的好事,让我们拿起笔将你的想象写下来,可以写图上的更提倡你写出图上没有的。仿照这种句式写写,一句两句都可以。如果能像诗人那样写的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那就更了不起!‎ 句式: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                  ,  她             ‎ ‎ 。生: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劈开了黑暗,迎来了黎明。生: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染绿了荷叶,让荷花绽开笑脸。生: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陪着兔子等妈妈。生: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温暖的阳光送到世界各地。生: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唤醒了青蛙,她把小蛇往地面上托。生: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和白云手拉手,她赶走了雷电,还天空一片湛蓝。生: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把细菌驱逐!她给大家送来健康。………… 仿写训练许多老师都会用,可是总有许多教师感叹学生语言贫乏,仿个四不像。没有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没有品出语言精髓,没有把握文章精华之妙,学生又怎能仿出美文?本片段的仿写安排在学生品味了“洒、拔、陪”等几个动词的神韵之后。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已经嚼出点味道,那么他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就会主动去推敲动词,在谴词造句上静心修炼文火细炖的慢工夫,所以写出的诗句才会犹如海上生明月一般,处处令人惊叹,句句精彩!四、嚼出真味——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问题,是进入课改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课的教学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驾齐驱呢?如何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刻下人文的烙印,让语文课情深深,意浓浓?经过思索,有了柳暗花明的这一幕—— ……师:数不清的等待、数不尽的期盼都融在了“等”和“盼”上,透过“等”和“盼”字你又仿佛看见了谁?(板书:等、盼)生:(全世界各地的人民、全世界的万物)师:看!又是一天的清晨,太阳终于在别的国家冉冉升起!太阳呵!一天中你又做了多少好事!你把金光往鲜花上洒,你把小树往高处拔,你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太阳啊!你还做了什么?  生(深情地):太阳呵!一天中你又做了多少好事!你把金光洒向每一个孩子,温暖了他们冻僵的双手!生(深情地):太阳呵!你让世界各地都绽开笑脸……‎ 生(深情地):太阳呵!你是那么无私!你把所有的一切都与大家分享,你是我的,是他的,你是大家的。师:是呀!太阳!你把每一份光,每一份爱都无私的奉献给大家,你是属于大家的 !(板书画出地球)‎ ‎ 乍一看,会觉得这一环节和前面重复,其实不然,前面仿写的落脚点在动词的锤炼,咀嚼上,这里却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太阳在别的国家的无私奉献上。拓展想象的语言也变为第一人称的直接对话。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把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创造语言和体会文章中心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无需说教,无需提问,学生在换位的想象中,在直接和太阳的对话中,在自创的诗歌语言中,感受太阳的无私、博爱、公平,品悟到了世界人民同在蓝天下的快乐。教师在就要下课之前的板书,不仅把同在蓝天上共享一个太阳的主题刻在孩子心中,更是把咬文嚼字,谴词造句之功留给了孩子。这节课,我就是这样引导学生去锤炼语言,积累语言,创造语言。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咬文嚼字”,定能走进文字深层,嚼出语言真味!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